建设海洋牧场,点燃海洋经济发展新思路
——以青岛鲁海丰海洋牧场为例

2020-08-01 07:30周兴
中国水产 2020年3期
关键词:牧场青岛市渔业

文/周兴

本文论述了在青岛实施“三中心一基地”发展前提下,充分利用近海海洋海域结合渔业新品种和新技术发展海洋牧场,加快建设国际一流的集一二三产于一体的新型海洋牧场。文章以青岛鲁海丰海洋牧场项目建设为例,说明建设海洋牧场,将拉长渔业产业链,带动沿海休闲渔业及二三产业发展,激发多产业融合,起到“1+1>2”的放大效应。这将把青岛市发展成具有蓝色海洋特点的国际旅游性城市,并带动青岛市海洋经济的发展。

国务院批复《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青岛的城市定位由我国东部沿海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提升为国家沿海重要中心城市。青岛市委市政府为了承接国家对青岛的新定位,全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五大发展理念与城市自身发展特点和优势相融合,选择了一条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发展新路径:将“十三五”规划的战略目标确定为建设国家东部沿海重要的创新中心、国家重要的区域性服务中心、国际先进的海洋发展中心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这即是青岛“三中心一基地”的由来。

建设国家先进海洋发展中心,必须要发展海洋经济,这也离不开对海域的合理使用,尤其是传统的海洋渔业发展更与近海海域的充分利用息息相关。青岛三面环海,海岸线863公里,其中大陆海岸线730公里,海域面积1.22万平方公里,其中领海基线以内海域面积8405平方千米。《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获得国务院批准实施后,各县(市、区)海洋开发建设速度不断加快,港口码头、滨海旅游、油气开采、临海工业、围填海造地等建设用海项目纷纷上马,海域使用需求增长迅速。如何充分开发和利用沿海海域,发展可持续性强环保性能高的海洋渔业产业,建设国际知名的海洋旅游城市,是青岛对自身提出的更高要求。

一、青岛市沿海海域使用现状

我国虽然是传统渔业大国,但是近90%的海水增养殖业集中于沿海滩涂和水深0m~6m海域,水深6m~30m海域空间尤其是底层空间养殖基本未开发。目前已形成产业化规模主要是以蛤、牡蛎等低值海洋生物种类为主,约占年产量的70%~80%,而一些重要经济价值海洋生物开发规模较小,尤其是近海海域资源的综合性利用规模较小。

青岛市沿海隶属于黄渤海区域,是中国传统渔业养殖和捕捞重点区域。如何利用黄渤海近海海域是青岛市发展渔业养殖的重要举措。目前,从海洋渔业发展现状看,青岛市从科研、育苗、养殖、加工各环节均居于全国领先地位。但青岛市的沿海海域开发现状与我国沿海开发相同,浅海附近海域水深6m~30m海域开发面积不足1%。国家开始实施“一带一路”战略,青岛市作为了一带一路战略中的一个重要起点。青岛西海岸经济新区成为国家海洋经济发展战略确定建设的新区,在沿海地区投资建设的项目,经常涉及近海海域开发利用问题。

近年来我国在海洋牧场建设以及近海渔业养殖资源开发方面进行了诸多实践和相关研究,在近海水海域实施增养殖环境和安全生产监测,研究人工生境优化和设施改良技术,并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础上进行海洋牧场建设,开发多种养殖模式以及养殖品种,是提高海域使用现状,增加海洋渔业创新点的一种新模式。将青岛市水深6m~30m海域作为生物资源开发新的战略重心,开展空间性的立体养殖,有助于优化整个城市海洋经济空间布局,加快产业发展方式转变,增强海洋开发利用能力。

二、青岛市沿海海域开发利用特征

传统海洋渔业发展空间有由潮上、潮间和潮下三部分构成。潮间带,是指海水大潮期的最高潮位和大潮期的最低潮位间的海岸,也就是海水涨至最高时所淹没的地方开始至潮水退到最低时露出水面的范围。潮间带以上区域,通过工业抽取地下水可以达到的海岸,称为潮上带。潮间带以下,向海延伸至约三十公尺深的地带,称为潮下带。

(一)潮上带和潮间带滩涂资源的利用

长期以来,青岛市潮上带和潮间带是沿海渔业开发最早、利用程度最高的地带。潮间带拥有较多的可食用的饲料和饵料,通过开发水产养殖带动了整个青岛市的渔业经济发展。潮上带利用海上运输方便条件或者海水养殖的发展特点,发展成大的工厂化渔业养殖产业以及新的水产冷链物流产业。随着渔业科技的发展以及新品种的应用推广,可供潮间带养殖的品种会日益增多,该区域也是当前渔业发展的最重要部分。但是由于该海域已经基本完全使用,即使可以开发新的品种进行养殖,但是对于整个海洋经济的撬动作用并不巨大。

(二)潮下带浅海资源的利用

潮下带指大潮低潮位即理论基准面(零米线)至水深15m线之间的海域,是距离大陆和岛屿海岸线最近的浅海区域大陆。青岛市潮下带区域占近海面积比例虽然很小,但拥有丰富资源,如海洋生物、海水动力、海水化学元素和海底矿产资源等,浅海区域皆有分布。青岛市通过海洋渔业、海水晒盐、海上运输等传统的3大产业部开发利用近海海域。但是传统的海洋渔业发展区域主要集中在沿海滩涂和水深0m~6m海域,水深6m~30m海域空间基本未开发。如何利用和开发这一区域进行渔业新品种综合养殖,并带动区域海洋经济二三产业的整体发展,是增加青岛市海洋经济亮点的一个重要举措。

三、建设海洋牧场,创新青岛市渔业养殖新局面

青岛市海岸带土地资源十分丰富,区域分布广,开发历史悠久,利用类型多,潜力大,特别是滩涂和海洋资源,在渔业发展中占有重要位置,成为对外贸易的重要基地、渔业科技创新产业以及海洋渔业旅游产业重点发展基地。传统渔业带动了海岸带传统产业,如农、林、牧、渔、港口、海运、造船等方向发展,但是其个体规模相对较小,渔民技术含量不高,制约了渔民增收增效。

当前,在青岛市崂山、黄岛区以及即墨等相应沿海海域通过建设海洋牧场,调控养殖对象,在海域空间的养殖状态人为控制改良海域生境,充分吸收海洋捕捞、海水养殖、海洋设施,强化养殖生物管理,集传统“养、放”一体,最大限度发挥浅海开放海域的海洋生产力,进行渔业资源的主动增殖和增产。海洋牧场建设以人工鱼礁为载体,底播增殖为手段,增殖放流为补充,积极发展增养殖业,同时带动沿海休闲渔业及二、三产业发展,增加渔民就业机会,提高收入,繁荣当地经济。其能够带动旅游、物流和餐饮等相关行业发展,激发多产业融合,起到“1+1>2”的放大效应。

青岛鲁海丰海洋牧场项目建设地点位于青岛市黄岛区薛家岛唐岛湾南岸区域,通过开展项目建设,计划利用近海3万亩海域,建成石岭子礁海域人工鱼礁3000亩,大型深水抗风浪网箱180个,2000亩的藻类养殖区,休闲垂钓船只30艘、工作船只10艘,建成游钓船码头一座,占地8300平方米,停船岸线1500米。目前经过两年的建设,配套了海洋牧场大酒店、综合管理中心等,初步形成了集海水养殖、观光休闲、垂钓、餐饮、度假于一体的产业体系。

四、开展海洋牧场建设,带动区域海洋经济产业整体崛起

开展海洋牧场建设,可通过有效管理利用对海区水产资源进行补充,并实现渔业资源持续增长,同时还可解决的渔业养殖中关键技术,使产业链中的水产育苗、海洋环境监测、海水养殖设施、海洋设施材料和工艺、海洋探测设备以及海洋遥感等新技术产业进一步发展。随着互联网产业发展,海洋牧场能拉动传统渔业向冷链物流、海洋旅游以及餐饮服务等二三产业发展的延伸。

当前我国的海洋牧场产业起步较晚,相应建设和管理机制仍需完善,众多技术如自动化监控、环境修复、生态评估以及渔业资源充分利用仍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青岛市发展海洋牧场可以推动渔业养殖相关产业尽快突破,开展海上粮仓战略基地建设,把科学开发海洋生物资源和发展海洋碳汇产业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突破单一的养殖模式,集成多种海洋新技术,构建新的海洋产业发展体系,使传统渔业结构顺利调整和转型,朝科技化多元化产业化发展。

(一)充分利用海域空间,发展立体渔业养殖

在近岸通过人工投放鱼礁,建设普通网箱和深水抗风浪养殖网箱以及大型海上垂钓网箱平台发展网箱垂钓。定期对海域内的渔业资源进行调查并开展增殖放流活动,丰富了海洋牧场海域鱼类资源。投资建设有岸钓垂钓平台、室外池钓平台,通过打造多种方式的垂钓载体,以满足不同群体、不同季节的海钓需求。将海钓作为海洋牧场建设的一个极具特色的项目来抓,组织开展船钓钓场、网箱垂钓场、岸钓钓场、室外垂钓池等多种形式的垂钓项目,打造优质海钓钓场基地。在近岸底播养殖魁酣、海参等底播性养殖物种,通过开展赶海捡拾等活动来满足日常生产以及游客的需求。

(二)完善海洋牧场配套设施,拉长海洋牧场的产业链

结合海洋牧场及垂钓基地建设的实际,积极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集养殖、观光休闲、垂钓、旅游度假等于一体的产业链。配套建设游钓船码头,渔具产品专营店,建设适合钓友居住的酒店,并对部门景区进行亮化,提供旅游咨询、垂钓预约、船只安排、后勤保障等服务,为游客提供吃、住、游、玩、购一站式的服务。

(三)结合渔业科普宣传,挖掘当地渔业文化内涵

海洋牧场依靠自身育苗、养殖以及渔业科技技术的优势,深度挖掘自身渔业及相关产业的展示度,使众多的参观者了解各种各样的海洋渔业知识,亲自感受海洋文化。例如可以充分利用育苗车间的实验室装设大型的投影设施,使游客可以观赏到育苗期间海洋苗种的微观形象。可以让游客一起出海参观海参的养殖和捕捞、扇贝和海带等养殖和收获。还可以将海洋牧场养殖产品加工做成观赏车间,让参观游客亲自感受到水产品加工的流程,普及海洋牧场养殖水产品保鲜和储存等科普知识。在众多科普活动中,积极与各中小学开展海洋科普互动工作,邀请中小学生到海洋牧场进行参观,现场普及渔业知识,感觉海洋的魅力,同时让中小学生参与沙画、贝壳工艺、渔网编制等手工制作,让学生们在真正认识海洋牧场的同时培养了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海洋牧场建设在不断完善科普基地平台建设的同时,应结合自身科普资源,面向公众和游客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科普宣传和科普服务,围绕提高公民海洋科学素质开展工作,以海洋牧场为平台,创新科普活动的机制和方式。可以根据不同人群的需求和特点,在不同的时间段设立“学生开放日”“情侣开放日”等特别节日,利用“全国科普日”“科技活动周”和“海洋宣传日”等具有纪念意义的日子,开展一系列的热爱海洋、关爱海洋的科普活动,让广大参观者树立起热爱海洋保护环境的意识。

结合胶东地区东夷文化的历史,依照明代本地区的渔村特色民俗,建设富有胶东民俗特色的海草房群,加入石磨、步碾等古代渔村农具,开展祭海、婚嫁等民俗活动,最大限度还原明代当地渔民的生活原貌,进一步挖潜胶东沿海渔民历史名俗文化,形成富有胶东特色民俗的海钓休闲旅游度假基地。

总之,青岛市通过开展海洋牧场建设,在相关海域设立渔业资源增殖养殖区,投放人工鱼礁,开展人工放流苗种,保护和增殖渔业资源,改良沿海渔场。结合近岸传统池塘养殖,浅海滩涂养殖和底播养殖,在部分区域开发筏式养殖、网箱养殖以及深水抗风浪网箱等渔业模式,多方向多产业综合开发,建立起不同层次、不同规模、不同类型并具有观光、垂钓、体验、度假、美食和教育等多功能的休闲渔业园区,使得传统渔业与休闲产业、旅游业和服务业等有机结合,促进海洋经济产业共同发展,为青岛市“三中心一基地”建设提供一条环保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路。

猜你喜欢
牧场青岛市渔业
湖南省2021年渔业经济形势
2022第十六届上海国际渔业博览会
青岛市城阳区礼德小学 “五育并举”,让校园充满活力
山西进行渔业养殖“三区”划分
弄月
一图看懂贵州生态渔业发展
海上牧场
叮当牧场
Gift Horse
青岛市关工委采取多种形式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