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非鱼“壮罗1号”

2020-08-01 07:30
中国水产 2020年3期
关键词:亲鱼家系罗非鱼

一、品种概况

(一)育种过程

1.亲本来源

2003年6月,从国家级青岛罗非鱼良种场引进规格为1.2cm~2.7cm的吉富罗非鱼种苗1万尾。引进后采用群体继代选育法,在国家级广西南宁罗非鱼良种场进行群体保种,每年扩繁保种一次。

2.技术路线

详见图1。

3.培(选)育过程

第一代家系构建:2012年,从“青岛”吉富罗非鱼种群中挑选雌、雄鱼各96尾构建家系96个。选留产苗量超过600尾的家系53个,产苗后捞出亲本经电子标记后放回水池保种,鱼苗则在网箱中继续培育至50g/尾~60g/尾时,采用HN016菌株开展攻毒试验,并进行抗无乳链球菌感染能力和生长性能评估。每个家系感染200尾鱼,根据感染后存活率和死亡时间评估家系抗感染能力。同时每个家系选取50尾鱼经电子标记后进行同塘混养90d,以日增重为指标评估各家系的生长性能。根据各家系感染后存活率和生长性能的评估结果,选留感染存活率和生长速度均在平均值以上的家系12个,每个家系再从未感染的鱼(约350尾)中选留出50组鱼,即100尾雌鱼和50尾雄鱼,雌、雄鱼均选留体重在平均值以上且体型好的个体。选留的雌、雄鱼经电子标记后在越冬大棚的池塘中分开培育至性成熟,作为第二代家系选育的亲本。

第二代家系构建与选育:2013年4月,从2012年选留的12个家系中,每个家系再挑选出性成熟、体型好的雌、雄鱼各8尾在网箱中杂交配对家系96个。按第一代家系选育方法进行家系构建、亲本标记、苗种培育、人工感染HN016菌株评估抗病性能和同塘混养评估生长性能。同样选留感染存活率和生长速度均在平均值以上且亲缘关系远的家系12个,每个家系选留雌鱼100尾、雄鱼50尾分开培育至性成熟,作为第三代家系选育的亲本。

第三代家系构建与选育:2014年,按照第二代家系选育方法进行了第三代家系构建与选育。

第四代家系构建与选育:2015年,按照第二代家系选育方法进行了第四代家系构建与选育。根据评估结果挑选出选留感染存活率和生长速度均在平均值以上且亲缘关系远的家系12个,每个家系选留雌鱼100尾、雄鱼50尾分开培育至性成熟,获得了罗非鱼“壮罗1号”。

2016年~2017年,从第四代选育家系中挑选出感染存活率高的2个家系(F1535和F1533)与生长速度较快的2个家系(F1536和F1501)进行配对繁殖,繁育出该品系鱼苗进行中试养殖和生产性对比试验。同时开展遗传特征分析、抗病性能和生长性能的第三方机构评估等试验。

(二)品种特性和中试情况

1.品种生物学特性

罗非鱼“壮罗1号”头部平直或稍隆起,体高侧扁,体披栉鳞,侧线断折,呈不连续的两行,尾鳍末端为钝圆形,不分叉。身体两侧有与体轴垂直的黑点斑带9条。背鳍、臀鳍及尾鳍上均有黑白相间的条纹,背鳍及臀鳍呈斜向排列,尾鳍上的条纹呈线状垂直排列。性成熟雄鱼的尾鳍、臀鳍及背鳍边缘呈淡红色。测定样本的体重(203.9±111.3)g、体长(1 5.8±3.6)c m、体高(2.2 9 3±0.1 2 6)c m、头长(3.1 5 6±0.2 0 8)c m、吻长(3.5 1 6±0.3 1 7)c m、眼间距(2.5 1 3±0.2 1 1)c m、尾柄长(8.6 9 0±0.6 4 3)c m、尾柄高(0.767±0.060)cm。背鳍鳍式D.ⅩⅥ-ⅩVII,12-13,臀鳍式A.Ⅲ,9-10,上侧线鳞数20-24,下侧线鳞数13-19,鳃耙数29-31,左右下咽齿愈合上有浓密的蓖齿。

2.优良性状

(1)在同等养殖条件下,罗非鱼“壮罗1号”抗无乳链球菌感染能力比普通吉富罗非鱼强,养殖成活率比普通吉富罗非鱼高15.2%~21.4%。

(2)在同等养殖条件下,罗非鱼“壮罗1号”的生长速度比普通吉富罗非鱼快9.1%~15.1%。

(3)养殖成鱼规格均匀,个体间体重的变异系数低于10%,体色鲜亮,且具有较强的耐运输能力。

3.中试情况

2016年~2018年在我国的广西、海南以及云南等罗非鱼主产区进行了罗非鱼“壮罗1号”中试养殖,主要以池塘养殖和网箱养殖为主,用普通吉富罗非鱼作为对照。结果显示,罗非鱼“壮罗1号”的养殖成活率比普通吉富罗非鱼高18.5%~21.4%,生长速度比普通吉富罗非鱼快9.1%~18.23%,明显表现出养殖成活率高和生长快的优势。

二、人工繁殖技术

(一)亲本选择与培育

1.亲本来源

亲本来源于选育系,选育系每一世代共进行三次选择后才能作为后备亲本。第一次筛选为1月龄后(可鉴别出雌雄鱼),父母本均选留30%;第二次筛选为3月龄后(性成熟期),挑选体重在平均值以上的个体,群体选留率为50%;第三次筛选为5月龄后(配对前),以个体体重大小、体型、和生殖孔发育程度为评价指标,选留优秀个体作为繁殖亲本。

2.亲本培育

(1)亲鱼管理

亲鱼用电子标记好后放在土池或网箱(带盖)中雌雄分开单独培育。

(2)雌雄鉴别

雌鱼腹部臀鳍前方有肛门、泄殖孔和泌尿孔,成熟个体的生殖孔呈粉红色,用手轻轻挤压腹部有卵流出,雌鱼发情时尾巴成胭红色。雄鱼腹部臀鳍前方有肛门、泄殖孔,成熟个体的泄殖孔大而突出,发情时鳃盖下缘、胸鳍和尾鳍呈胭红色,用手轻压鱼体腹部有白色精液流出。

(3)雌雄比例

雌、雄亲鱼的放养比例约为3:1。

(4)放养与繁殖时间

池塘水温回升并稳定在20℃以上时,亲鱼就可以下塘配对。水温在25℃~31℃时为适合繁殖时期,28℃~30℃时最佳。

(5)放养密度

每亩放养雌鱼1200尾~1500尾,雄鱼400尾~500尾。

(6)饲养管理

亲鱼投喂以配合颗粒饲料(粗蛋白含量约28%)为主,每天早中晚各投喂1次,日投喂量为鱼体重的1.5%~2.5%,每隔一周投喂2次青饲料,以投喂后1h内吃完为宜。每隔3d~5d加换10%~20%新水,每隔15d泼洒生石灰,用量为10g/m3~15g/m3。此外,坚持早晚各巡塘1次,观察亲鱼繁殖、活动、水色,检查进、排水口的过滤和及时清除病鱼。

(二)人工繁殖

1.亲鱼的选择

亲鱼平时雌雄分开在池塘中培育,投喂蛋白含量为28%的全价配合饲料,繁殖季节前1个月开始强化培育,并投喂青饲料。配种前将亲鱼起捕,从性成熟的亲本中挑选出背部偏高、体长偏长、体色呈胭红色、尾部条纹整齐、头小、无畸形。一般雄鱼和雌鱼均在6个月龄以上,其中雄鱼的个体重达600g~1000g,雌鱼达500g以上时可进行人工配对繁育鱼苗。

2.亲鱼的配对

在池塘养殖环境下,一般在春季和秋季两次进行人工配对繁育鱼苗。雌雄配对比例约为3:1。水温在25℃以上7d~10d后早晚沿着池塘的四周检查是否产苗。

3.苗种的收集

亲鱼配组下塘后7d~10d,亲鱼池浅水区便开始见苗,见苗后的第2天或第3天开始捞苗。采用2.5m×1.5m长方形小网(孔径为0.12mm左右),每天早、晚沿池塘四周浅水区捞苗各1次,并每隔10d左右用大密网(孔径为0.12mm左右,网长为池塘宽的2/3,网高1.5m~2.0m,沉子为常规网的1/5)全塘捕苗1次~2次,淘汰规格较大的鱼种。将捕捞到的苗种暂养在小水泥池中,采用循环水进行标粗培育。

(三)苗种培育

1.培育水池的消毒

放苗前1周~2周,将水池的水排干,检查是否有缝隙漏水,然后再用生石灰50kg/亩消毒全池及循环的管道,隔天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池子和循环水管道,再往池子注入50cm水深。

2.肥水

苗种下池前5d~7d,先用复合乳酸菌肥水,用量为3kg/亩~5kg/亩。

3.鱼苗下池

当水温稳定在20℃以上时,就可以将苗种下池标粗。从亲鱼池捞出的苗种(体长为1.0cm±0.2cm)经过消毒后放入水池进行培育,密度为6000尾/m3~8000尾/m3,之后随着苗种的规格变大再逐步分池。培育成2cm~3cm的鱼种,每亩可以放养苗种8万尾~10万尾;培育成5cm~10cm鱼种,每亩可放1万尾~1.5万尾。

4.饲养管理

苗种入池后,先在水池中增设饵料台,然后将罗非鱼亲鱼饲料打磨成细粉与鳗鱼料等量混合后,人工揉成团状直接投放于饵料台上饲喂,投喂量为苗种体重的5%左右,每天投喂5次~6次。当苗种生长至体长3cm/尾时,可以投喂鱼宝宝1号浮料(蛋白质含量为35%)。培育期间,每隔5天左右更换一半新水,且随着苗种规格长大,逐渐加深水池的水位。

三、健康养殖技术

(一)健康养殖(生态养殖)模式和配套技术

罗非鱼“壮罗1号”新品种适宜于在我国南方广西、广东、海南、云南和福建等地区养殖。按养殖种类分为单养和混养两种,不同地区和养殖户可以根据具体的养殖条件和市场需求选择合适的养殖模式。以下是常见的几种养殖模式简介。

1.池塘单养模式

(1)池塘条件及消毒

池塘选址应在避风向阳、水源充足、无污染、交通便利的地方。池塘底部平坦少淤泥,淤泥厚度在20cm以下,有独立的进排水系统,面积适宜在3亩~15亩,水深在1.8m~2.5m,每3亩面积配备叶轮式增氧机1台。在鱼苗下塘前7d~10d先用生石灰进行消毒,杀灭野杂鱼和病原菌,用量为50kg/亩。

(2)鱼苗放养

在水温稳定在20℃以上时,选用规格整齐(大小为3cm~4cm),体质健壮,游动活泼,无伤病的鱼苗进行放养,放养密度为2500尾~3000尾/亩,同时每亩搭配鳙鱼20尾~30尾,鲢鱼50尾~60尾。

(3)饲料投喂

鱼苗下塘后投喂鱼宝宝1号浮料,日投喂量为鱼体重的3%~5%,每天上、中、下午各投喂1次,随着鱼苗规格长大,逐步改为投喂2号料和3号料。每天投喂量要根据鱼吃食情况及水温、天气和水质等做调整。

(4)日常管理

坚持每天巡塘1次~2次,注意观察水质和鱼的生长情况,定期更换水体并消毒,预防疾病发生。

2.网箱单养模式

(1)网箱设置及规格

网箱设置地点应选在水源充足、水交换好、水位相对稳定、常年落差不宜太大的河段或库区。网箱设置处水深应大于5m,网箱底部与水底的距离大于1.0m,水体透明度应大于1 m 以上。网箱的规格通常为6m×5m×3.5m,根据苗种的规格来决定采用网片网眼大小,一般在小网箱外面再套一层大网箱可以防逃和躲避敌害。

(2)鱼苗放养

大水面网箱以养殖成鱼为主,鱼种投放前7d~10d先将网箱放下水浸泡,以免网箱擦伤鱼苗。放养规格为15g/尾~20g/尾,密度为120尾/m³~150尾/m³,鱼种进箱前先用10mg/L~20mg/L高锰酸钾溶液浸泡5min~10min消毒。

(3)饲料投喂

鱼种进箱后1d~2d开始投饵,初期投饵少量多次,7d~10d后再按正常要求投饵。投喂罗非鱼浮水性饲料,鱼种阶段投喂量为鱼总体重的3%~5%,到成鱼阶段后减少至2%~3%。

3.池塘罗非鱼—虾混养模式

罗非鱼—虾混养模式为目前最常见的高效养殖模式,主要有罗非鱼与南美白对虾混养和罗非鱼与罗氏沼虾混养两种模式。

(1)池塘条件与改造

池塘面积10亩~15亩,水深2.5m左右为宜。池底平坦,保水性能好,进、排水渠道独立。水源充足,无污染,如配套养殖南美白对虾还需要具有半咸水来源,养殖前期池水盐度在0.5以上,养殖罗氏沼虾则需要在鱼塘的四周先种水草,每2亩~3亩配备1.5kW的增氧机1台。在池塘的中央挂网箱,每3亩鱼塘挂一个网箱,网箱的规格为15m×15m×2.5m,网孔为5目。网箱内养殖罗非鱼,网箱外塘养殖虾。

(2)苗种投放

4月中下旬,当水温稳定在22℃以上时,每亩池塘放入体长为1.0cm的虾苗2万~3万尾。虾苗入池20d~30d后,规格达到3.0cm时,每亩池塘放养规格为50g/尾~60g/尾的单雄性罗非鱼鱼种1200尾~1500尾。同时每亩套养鳙鱼30尾、鲢鱼50尾调水质。

(3)饲养管理

虾苗入塘后,主要以池塘的基础饵料为食,辅投虾片与对虾料。罗非鱼苗种入池后,投喂蛋白质含量为28%的罗非鱼配合浮水饲料,投喂量为鱼体重的3%~5%,投喂的原则为先喂鱼后喂虾。

(二)主要病害防治方法

罗非鱼“壮罗1号”对无乳链球菌具有较强的抵抗力,但在养殖的过程中可能还会出现寄生虫病、竖鳞病、水霉病、脂肪肝病等,主要的治疗方法如下。

1.车轮虫病

寄生虫疾病,多发生于每年的4月~7月。苗种培育阶段及越冬密集的鱼池,常发生车轮虫病。密度越大,感染越快。

症状:病鱼黑瘦,不摄食,鱼体体表和鳃分泌大量黏液,严重时在体表可看到一层白翳。有时会成群沿池塘边逛游。

防治方法:苗种放养前或鱼种进入越冬池前,用8mg/L的硫酸铜浸泡15min~20min,或用2%的食盐浸泡2min~15min。发病时,用0.7ppm浓度的硫酸铜和硫酸亚铁(5:2)合剂全池泼洒,每天或隔天1次,连用2次。

2.三代虫病

寄生虫疾病,主要发生于春秋及初夏两季,对苗种危害较大。

症状:早期无明显症状,严重感染时,鳃组织及皮肤严重损伤,出血,病鱼焦躁不安,鳃及皮肤上有大量黏液,病鱼游动缓慢,因呼吸困难而死。

防治方法:鱼种放养前,用20mg/L的高锰酸钾浸泡15min~30min。发病时,用晶体敌百虫0.8mg/L~1.0mg/L的浓度全池泼洒。

3.嗜水气单胞菌病

细菌性疾病,多发于4月~11月,鱼苗、成鱼及亲鱼都可感染。

症状:表现为病鱼肛门红肿,体表呈斑块状溃烂,鳞片脱落,肌肉外露,腹部膨大、积水,肾、胆囊肿大,肠道出血。

防治方法:放养前进行彻底的清淤消毒,保持合适的饲养密度,保持水质清新,定期以生石灰调节水质,使池水偏碱性。发病后,用二氯异氰尿酸钠0.06g/m3~0.1g/m3或8%二氧化氯0.15g/m3~0.22g/m3进行全池泼洒;口服抗菌药物,诺氟沙星15mg/kg~20mg/kg,制成药饵,每天一次,连用3天。

4.竖鳞病

细菌性疾病,由水型点状假单胞菌引起,多发于春季和初夏,集约化养殖方式中较为常见。

症状:初期病鱼体表呈粗糙状,尾柄处鳞片疏松,基部水肿,随病情发展,全身鳞片竖起,若用手指挤压,鳞囊中有液状水喷出,鳞片脱落。

防治方法:放养前,用3%食盐水浸泡鱼体10min~15min。发病后,用盐酸土霉素制成药饵,每天用量25mg/kg~50mg/kg,连续投喂5d~7d。

5.水霉病

细菌性疾病,由水霉属病原引起,多发生于早春和秋末、冬初水温低于20℃的季节。

症状:病初,肉眼只能看见鱼体伤口处组织红肿,皮肤附着一层白色黏液。随着菌丝的生长,病灶处布满大量白色或灰白色菌丝,呈棉絮状。

防治方法:每亩每米水深用五倍子1.5kg~2.5kg磨碎煮汁带渣全塘泼洒,或用400mg/L食盐和400mg/L小苏打比例为1:1全塘泼洒。也可以用2mg/L~3mg/L浓度的亚甲基蓝全池泼洒。

6.脂肪肝病

为非传染性疾病,主要是由于摄食了高脂肪、高蛋白或高糖类饲料后,出现食欲不振、游动无力、生长缓慢和抗病力下降等现象,全年均可以发病,集约化养殖方式中较易发生。

症状:解剖后发现病鱼的肝脏肥大,有脂肪浸润;较重病鱼肝脏明显重大、增厚,肝脏表面被脂肪组织覆盖,病情严重时肠道也被脂肪组织覆盖;胆囊肿大;肠道内没有食物,且肠管脆弱,轻拉即断;肝脏颜色变为白色、土黄色甚至是绿色,产生腐渣样病变。

防治方法:饲料的投喂量适当减少,并采用FRC1.5 ‰+Vit C E 3‰拌成药饵投喂,连喂3d~5d,再适当投喂青饲料。

猜你喜欢
亲鱼家系罗非鱼
茂名罗非鱼产业链上新举措
Ⅰ型肢根型点状软骨发育不良家系的遗传学分析
发育性癫痫性脑病75型家系的遗传学分析
罗非鱼生态健康养殖研究进展
美国消费鳕鱼超过罗非鱼
罗非鱼上半年行情飘红,价格达“最佳”水平!今年能否水涨船高?
红花香椿不同家系测定及优良家系选择
斑点叉尾鮰亲鱼池塘产卵繁殖影响因素研究
长白落叶松生长变异及优良家系选择研究
亲鱼优选抓好七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