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赋使命

2020-08-02 10:51李利拉
林业与生态 2020年7期
关键词:天然林管护湖南省

李利拉

编者按

“天然林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中一项具有根本性、全局性、关键性的重大任务”,国家对天然林保护的定位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湖南天然林保护几经沧桑,探索前行,自2016年起,实施全面停伐、森林培优、提质增效,森林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本刊与湖南省林业局森林资源管理处联合推出专题,一起回顾天然林保护历史,领略天然林无限风光,分享天然林保护修复成果。

“天然林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中一项具有根本性、全局性、关键性的重大任务”“全面保护天然林,对于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制保护修复天然林”。2019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天然林保护修复制度方案》表明,国家对天然林保护的定位之高、管理之严,前所未有,为林业人履行天然林保护修复职责提供了政策依据和坚强后盾。

保护天然林,修复天然林,是党和人民也是大自然赋予林业人的光荣使命。

“天”赋使命,作为林业大省湖南的林业人责无旁贷。2016年湖南全面啟动天然林资源保护,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对天然林保护修复工作十分重视,积极推进自然保护地建设,加大公益林管护和天然林保护力度,省林业局把该项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生态工程和民生工程来抓,强化领导、周密部署、狠抓落实,各项工作进展顺利。目前,全省林地面积1299.57万公顷、森林蓄积5.66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59.9%,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蓄积分别位居全国第六位和第九位,天然林地面积、蓄积分别约占林地面积、森林蓄积的46%、45%,天然林资源恢复性增长为加快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提供了生态支撑。

几经沧桑  探索前行

“从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开始,我省就逐步停止了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几经沧桑,湖南天然林保护工作一直在探索中前行。”省林业局森林资源管理处负责人介绍说。

1957年,按照《林业部关于天然森林禁伐区(自然保护区)划定草案》,湖南省林业厅在全省天然林资源最为集中的宜章县莽山林区规划了530公顷自然景观区,作为教学实习和科学考察基地,不得进行商业性采伐,这是建国以来湖南开展最早的“天然林保护工程”。

1982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又在八大公山等天然林集中区域批准划建了18处自然保护区,其保护的主要对象就是天然林资源。1982年以来,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陆续批准建设的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自然保护地,其保护对象都是以天然林为主,通过一系列自然保护地的建设,在天然林保护全面铺开前有效保护了湖南天然林资源。

2001年,《湖南省林业条例》就提出“禁止皆伐天然阔叶林”,正式开始天然林保护制度建设的步伐。2013年,《湖南省公益林管理办法》《湖南省公益林护林员管理规范》全面系统地就天然公益林的管理、管护进行了规范。2014年,《湖南省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办法》就天然公益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管理进行了规范。

2016年,湖南省天然林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天保办)成立,拉开了全省全面实施天然林保护序幕。天保办在广泛调查研究和听取基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湖南省天然商品林商业性停伐补助试点工作方案》《湖南省天然商品林区划界定办法》,对天然林保护工作的总体思路、基本原则、任务安排、工作步骤、保障措施进行了详细的规定。2016年以来,又分别制定了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生猪养殖等占用天然林地的规定,就天然林林地保护进行了规范。

特别是2019年天保办调整以来,湖南省林业局一方面马不停蹄地开展了天然林全面调研、天然林政策培训、天然林试点评估、天然林保护重点区域标准制定、退化天然林生态功能修复关键技术研究、天然林生态效益监测评价、天然林专项调查,另一方面密集制定出台了《湖南省林业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公益林和天然林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湖南省集体和个人天然商品林管护补助协议(样式)》等一系列天然林保护修复文件,全面系统地就湖南天然林保护修复进行了规范。

2019年,中办国办印发《天然林保护修复制度方案》以来,湖南天然林保护又开始了从林业系统内部保护到全社会保护的转变。

管护有序  惠民为本

湖南天然林的全面停伐,始于2016年。当年出台的《湖南省人民政府批转省林业厅关于全省“十三五”期间年森林采伐限额实施意见的通知》(湘政函〔2016〕52号)明确要求,从2016年开始严禁天然林商业性采伐。

全面停伐的前前后后,省“天保办”昼夜兼程,扎实做好基础性工作,有的放矢,推动禁伐、停伐、管护等各项工作有序展开,推进管护措施创新和效率提升,力促生态惠民,使天然林保护举措持续发力。

七项基本原则有序引领。一是正确引导林农依据本县市区天然商品林区划界定成果,自愿申报天然商品林补助试点面积。二是将天然商品林保护任务、目标、责任落实到各级政府,落实到责任人。三是按照程序、质量标准将天然商品林补助面积落实到山头地块、落实到林权所有者,做到面积准确、权属四至清楚、图表卡一致。四是根据天然商品林内森林植被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经营措施,加快后备森林资源培育。五是创新管护措施,构建天然商品林保护长效机制。六是充分利用天然商品林自然景观和林下资源,开展森林休闲旅游、林副产品采集、加工和林下种植、养殖,着力增加林农就业,提高收入,改善民生。七是县市区林业主管部门将天然商品林补助结果在村显要位置公示,公示无异议后,再与林农签订天然商品林管护补助协议,按规定发放天然商品林管护补助资金。

保护项目促进惠农效应。天然林区划落界和数据库建设是天然林保护工作的基础,是与林农签订管护协议、发放资金的依据。工作开展以来,各地迅速抽调专业技术人员成立项目组,深入实地,将全省天然商品林面积精准落实到山头地块、落实到农户,并对项目县区划界定和纳入补助的天然商品林逐小班进行矢量化,录入属性因子,较好地完成了天然商品林区划落界和天然商品林数据库建设工作。如保靖县安排50名工作人员分别组成技术工作组、业务指导组和协调保障组,临湘市林业局安排了47名技术人员,开展了外业区划界定、内业资料整理、管护补助协议签订和数据库建设。目前,全省县级天然资源调查、区划界定正在进行。管护补助发放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部分林农已从护林中得到劳务收入,天然林保护项目惠农效应初步显现。

管护机制激发经营者保护意识。各项目市县通过与村组集体、林农个人和国有天然商品林管理单位签订管护补助协议,让他们有获得感,激发了天然商品林经营者的保护意识。临湘市在公益林护林队伍的基础上,按每200-333.33公顷配备1名护林员的标准,选配了天然林兼职护林员。通过统一考核,新增天然林兼职护林员27人,护林队伍达到148人。护林员按管护面积每亩1元的标准发放护林员劳务补助,每人每年可获得3000-5000元不等的收入,在管护好森林的同时,很好地支持了当地的扶贫攻坚工作。一些项目县打破各类护林员原来的管护范围,根据全县的森林分布,进行更合理的管护布局。一些县积极探索公司管护、承包管护、专职管护、兼职管护、联户管护等天然商品林管护模式,建立起适应不同权属、不同区位、不同规模、不同地形地貌的森林管护机制,降低了管护费用,提高了管护效益。

成效斐然 满目葱茏

生物多样性保育保護成效凸显。历史上被破坏的天然林区域经过多年来采取建立自然保护地,以及封禁保护、生态修复等具体措施,植物资源数量及质量得到有效恢复。根据《湖南种子植物总览》等资料记载,2000年左右全省调查到的种子植物共计210科1310属4859种。据初步统计,目前全省共有种子植物212科1379属5342种,其中国家Ⅰ、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59种,省级保护植物116种;全省90%的陆生野生脊椎动物种群生活在天然林保护重点区域内,随着《湖南省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条例》和《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禁止猎捕野生动物的通告》等政策出台和天然林保护力度的加大,湖南全面禁止狩猎,猎枪全部收缴,野生动物得以全面保护,全省陆生野生脊椎动物种类稳步增加。

珍稀野生动植物及其生境保育保护成效明显。通过天然林保护项目的实施,曾一度绝迹的珍稀保护野生动物在全省天然林丰富区域再次被发现。2017年9月,浏阳市文家市镇新发村云豹足迹。2017年11月,湖南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在整理红外线摄相机监视画面时,发现拍摄到林麝、中华斑羚、黑熊等10多种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019年8月,湖南南山国家公园(试点)利用红外线摄相机拍摄到两头林麝。第二次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普查结果统计表明,全省共有调查点1136个(处),位于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不同类型和级别的自然保护地中的调查点共计565个(处)、占总调查点数的49.74%,调查到的这部分保护植物基本上均为资源分布相对较广的种,如南方红豆杉、闽楠、红椿、伯乐树、香果树、花榈木等。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自然保护地体系中调查到的保护植物有许多是狭域分布且资源总量稀少的种,如水杉、资源冷杉、柔毛油杉、绒毛皂荚等物种目前发现的分布点均位于保护区范围内,保护区外暂未发现分布点,相比其他分布点较多、较广的保护物种更加珍贵。可见,全省建立的各类各级自然保护地对天然林资源及其中的野生保护植物资源保存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同时,湖南在古树名木保护宣传、立法、管理系统建设等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绩。近年来全省各级扎实推进古树名木资源普查,集中抢救了一批濒危珍稀古树,强化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坚决制止移植天然大树进城。

生态新型业态创新发展。一些县市区发挥林区优势,积极开展林业产业战略转型,主动探索新产业,涉及到森林旅游、林业碳汇、林下种养殖、加工、运输、商业营销等行业,在落实天然林商业性停伐的同时,为林区产业转型与创收积累了经验。2017年花岩溪国有林场启动了碳汇项目,首批计划开发1333公顷,按20年的计算期,可为林场增收1200万元。临湘市羊楼司镇龙窖山村成立了梦里瑶乡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统筹全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观光项目开发和涉林产业,并联手市旅游局举办了首届野樱花摄影大赛,打响了龙窖山野樱花观光品牌。在龙窖山村的带动下,羊楼司镇位于龙窖山区的4个村都将旅游产业列为了主导产业。曾经的采伐大村一跃成为了全市旅游明星村。

使命在肩 任重道远

“2016年天然林保护实施范围扩大到全国时,我省才开始对天然林实行管护补助。可以说,我省天然林保护工作才刚刚起步,天然林资源底数不清、质量不高,管理制度不全,管护力量不强、管理人员短缺。任重而道远,不能有丝毫懈怠。”省林业局森林资源管理处负责人感慨地说。

据调查,全省现有天然林中,除位于武陵山---雪峰山、南岭、罗霄---幕阜山“三山”地区的自然保护地(八大公山、壶瓶山、小溪、借母溪、都庞岭、莽山、桃源洞等)存留有少量的近自然顶级群落天然林(约26万公顷)外,其余约573万公顷天然林大多为经历多次人为活动干扰或破坏形成的次生林,地带性顶级群落还未形成,林分质量相对较差,生态功能脆弱。全省需要实施人工促进修复、提质改造的天然林面积大、任务重。

下一步,根据《制度方案》“三步走”规划目标,到2020年实现把所有天然林保护起来,基本建立天然林保护修复的各项制度;到2035年,我国天然林面积保有量稳定在2亿公顷左右,质量实现根本好转;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以天然林为主体的健康稳定、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的森林生态系统,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打下坚实的生态基础,湖南将在科学编制天然林保护修复中长期规划、建立科教监测体系、完善保护补偿机制及提高天然商品林补助标准、摸清天然林资源家底,完善区划界定和数据库建设的技术力量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落实“到2020年实现把所有天然林保护起来”的计划,确保天然林保护“三步走”目标如期实现。

“天”赋使命,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也在人。天将更蓝树更茂,青山将更青。

猜你喜欢
天然林管护湖南省
2022年将农村公路管护领域就业岗位稳定在80万左右
山西省天然林保护工程二期建设成效与经验探讨
湖南省第一次工农代表大会何时何地召开
寒冷天气 咋管护羔羊
天津: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
湖南省怀化市通联站订户展示之窗
天保工程:把天然林都保护起来
天然林保护任重而道远
入秋养羊管护 不同于春夏季
2017年湖南省高中数学联合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