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茧不自缚

2020-08-02 11:02张宇君
声屏世界 2020年9期
关键词:信息茧房新媒体时代

张宇君

摘要:新媒体时代,层出不穷的信息形成一个个信息漩涡,人们在获得网络信息的同时不可避免地遭到信息茧房的困扰。信息茧房使信息流动变得封闭、固定、重复,对个人和社会都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对此,媒体需不断进行自主调整来打破旧有的媒介环境,受众需提高媒介素养进行自我重塑,相关管理部门要加强行政干预来协助平台良好运行,在各方共同努力下营造好的信息传播环境,做到作茧而不自缚。

关键词:信息茧房  新媒体时代  破茧

信息茧房现象的存在实际上是个人阅读信息偏食、挑食的一种反映。当人们面对海量信息时,由于长时间处于过度的自主选择中,失去了判断信息的能力,受到了信息茧房效应的困扰,用户犹如井底之蛙一般,看不到自己以外的世界。新媒体环境下,媒体应针对信息茧房出现的弊端提出破茧的方式方法,从而打破信息茧房对人们的束缚。

作茧:新媒体信息茧房的形成机制与特点

传统媒体时代,媒体机构依赖人工编辑的方式向大众生产新闻,并无明确的受众细分意识。新媒体时代,基于算法推荐,“个人日报”的预言变为现实。桑斯坦在《信息乌托邦》中指出这种“个人日报”式的信息选择行为会导致网络茧房的形成,如果人们长期沉浸在“个人日报”的满足之中,便会失去对不同事物的了解能力和接触机会,不知不觉为自己制造一个信息茧房。另外,平台为满足受众需求、获得更多流量,借助信息茧房这个桥梁进行运转,利用庞大的算法在最短的时间内为受众提供最感兴趣的内容和话题。因此,从互联网到平台再到个人,信息茧房都在不断加固中发展形成。

第一,信息茧房的形成会使内部信息传播呈现固定化、封闭化和重复化的特征。在大部分情况下,人们只会主动接触或选择符合个人固有观念的内容,尽量避免与自己观点、价值观不同的信息,以求得心理上的平衡,信息茧房在这方面满足了人类思想的惰性。比如,短视频应用中的“个性推荐”,抖音、快手、西瓜视频会根据用户在平台上的足迹推荐相应内容,用户在个性化推送中虽获得了信息满足感,但也因此易沉迷其中。由于为用户推送的内容大部分是同类信息,受众其实只是在对一个观点产生不断的回应。长此以往,这种无效阅读会讓人的思想变得固化,视野范围变得狭窄,新的东西很难再进入,被信息茧房束缚,成为单一维度的人。

第二,信息茧房的形成会使外部信息流动呈现异化、孤立化的特征。通常,当个人意见与群体意见发生冲突时,个体会遭受到群体的排斥,成为单独的个体,进而形成一个群体的信息茧房。在“饭圈文化”中,被异化和孤立化的圈子效应表现得十分明显,前有潘长江在综艺节目游戏环节因没有认出蔡徐坤的照片,结果微博被粉丝围攻;后有汪涵因在节目现场不认同王一博粉丝自称“妈妈”而被挂上热搜;肖战粉丝因不满同人文内容举报平台……“饭圈们”依靠强烈的认同感和行动力,排除异己,将不同意见消除。这种群体的信息茧房一方面会对社会公共空间领域造成不良影响,另一方面个人因怕被攻击,也不愿意进行过多的分享交流,导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微妙,社会黏性逐渐丧失。

破茧:打破新媒体信息茧房的必要与可能

信息茧房效应在网络时代的加剧,折射了技术的“自反性”和传媒存在的“必要性”,结合媒介对社会生活的支配力量,通过技术完善让个人接触到更多的信息,从而实现人与信息的多向联系。所以,在“技术向善”的向导下,媒体应运用媒介权利,使信息茧房弊害问题得到正视和防范。

通过权力赋权让话语权重新得到分配。2009年8月新浪微博上线,截至2019年年初,新浪微博头部用户增至70万,垂直领域数量扩大至60个,月阅读量过百亿领域达32个。这些数据的变化让人们意识到微博无形中改变了媒体和信息的传播模式,人人都可发布、接受和传递信息,也可拥有随时替换的选择自主性,话语权掌握在人们手中,平民化和民主化是微博的凸显特征。虽然人们在刷微博时难免会沉迷于算法带来的阅读快感,但微博也一直在不断强化内容的生态建设,使内容变得多元与异质,致力于满足受众的好奇心或受众兴趣多样性的培养,建立以兴趣、新奇感、价值观为边界的微共同体与公共精神。平台的职责是正视受众的价值导向,做到内容为王,适当运用媒介权力是破茧成功的核心部分。

依靠技术驱动和平台赋能,刷新新媒体的吸引法则。知乎是一个网络问答社区平台。2016年以前,知乎满足用户需求的形式比较简单,用户关注对象的各种动态会在相应的界面进行时间倒序的安排,和朋友圈的逻辑非常相似。但在2017年时,知乎上线了基于深度学习的推荐召回版本,首先获取用户点赞阅读的信息,生成样本集,之后应用推荐算法生成多个推荐列表,最后对多个推荐列表中的推荐信息进行组合,作为最终输出结果,这就是算法推算下的信息茧房的形成。然而,知乎也意识到点击(阅读)不是唯一的业务指标,阅读时长、分享、创作等行为也同等重要。因此,知乎又在这一基础上引入了Attention机制,将用户的阅读历史与当前候选集生成的数据综合比较,显示单用户使用时长增加了40s左右,这无意中增加了读者浏览信息的范围。现在,知乎为了避免给用户提供重复的内容,又开始采用“探索+利用”机制,简单来说即探索用户未知的领域来扩增知识广度,从而突破信息茧房对用户的束缚,利用现有的相关信息知识点进行延展,形成一个衍生的知识网络,使得读者的阅读面更广、更深。因此,在技术向善的驱动下,结合多个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利用平台和算法本身刷新新媒体吸引法则是破茧成功的重要手段。

干预:打破新媒体破茧的方式方法

受众自我重塑。人们深陷信息茧房之中走不出来,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人们太过懒惰而不愿去获取更有价值的信息,造成信息茧房的决定因素还是用户个人。比如,孙杨事件舆论大反转,展现了信息茧房下受众对信息解读的不充分和盲目跟从,多数人对孙杨事件只是简单了解,在不清楚整个事件的情况下就开始发表观点,并没有采取理性、客观的态度。要从根本上规避信息茧房效应,受众需学会接受来自不同媒介渠道的声音,需适应市场的多元变换,刻意减少对无用信息的接收,要有质疑精神。同时,受众要清晰地认识到新媒体平台个性化推送的弊端,合理运用个性化推荐,跳出舒适圈。人的思想是动态的,好奇心促使人们去探索新的未知领域,受众的兴趣会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增加。对此,受众应提高自己的媒介素养,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并进行自我重塑,以开放的心态拥抱外面的世界。

媒体自主调整。新媒体是基于技术进步而产生的媒体形态,技术不断进步,新媒体不断更新,“青春”是新媒体的本质,迭代和试错是新媒体发展的常态。媒体随时进行自主调整,未来混合虚拟世界即将来临。媒体将虚拟现实与新闻直播相结合,使观看直播的受众突破眼前屏幕的限制,即刻进入新闻现场,这种身临其境的体验使受众既是目击者也是参与者。此外,体育赛事、娱乐活动、政治活动都能以虚拟现实直播的方式呈现。“虚拟现实+”时代的到来会打破旧有的媒介环境平衡,个体形式是存在基础,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更为重要。人们进行互动和交流,发现更加有价值的事物,此时是智慧连接一切,匹配比选择更重要。那种画地为牢、自我隔离的局面会被媒体以新的方式刺破,信息茧房也会得到改观和规避。

社会强行干预。除受众和媒体之外,政府也要做好相关政策的监管,以道德约束和法律效应来规范各媒体平台,指出平台应承担的社会责任,营造健康积极向上的信息传播环境,为避免信息茧房提供社会保障。比如,政府對咪蒙公众号的制裁。2019年1月29日,咪蒙公众号推出了一篇题为《一个出身寒门的状元之死》的文章,迅速火遍全网,引发负面的舆论风波。经调查,发现大多数读者不会以批判或怀疑的眼光审视咪蒙文章,只是简单地接受咪蒙灌输的价值观,而这些价值观大部分都在误导读者,读者在阅读这些文章时实际上已走进了信息茧房的漩涡当中。2019年2月1日,政府强制封锁咪蒙的微博和公众账号。之后,《人民日报》、知乎等各大平台也发布声明表示永久关闭咪蒙账号,曾坐拥1400万粉丝、头条广告报价超过80万的咪蒙团队瞬间化为乌有。政府对咪蒙的强行干预,给平台或自媒体账号敲响了警钟:媒体要向受众传播正面的内容。政府发挥监管并协助平台良好运行是打破信息茧房的必经之路。

桑斯坦在《信息乌托邦》中提出信息茧房概念的同时也指出:“新的传播技术正在使事情变得更好而不是更糟。”人们对信息茧房效应不必太过担忧,人们的理念会随时代变化而发生改变。数据化也是未来媒介发展的大趋势,将科技与人文完美结合,新旧交替对于整个人类社会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作茧不自缚,营造好的信息传播环境,网络信息和新媒体将会迎来新的时代。 (作者单位:天津工业大学)

参考文献:

1.[美]凯斯·桑斯坦:《网络共和国》,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2.范红霞,孙金波:《大数据时代算法偏见与数字魔咒——兼谈“信息茧房”的破局》,《中国出版》,2019(10)。

3.谢新洲,朱垚颖:《短视频火爆背后的问题分析》,《出版科学》,2019(1)。

4.孙禹泽:《信息茧房与“破茧”策略》,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8年。

5.黄楚新:《破除“信息茧房”,不以流量论英雄  重塑新媒体时代的吸引法则》,《人民论坛》,2018(17)。

猜你喜欢
信息茧房新媒体时代
后真相时代的信息传受方式与应对路径
微时代大学生“信息茧房”效应干预
社交媒体时代下新闻产需变化刍议
“信息茧房”禁锢了我们的双眼
“信息茧房”禁锢了我们的双眼(观察家)
新媒体时代微写作特征及对策研究
新媒体时代法制类平面媒体的发展策略探析
新媒体时代报纸编辑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探析新媒体时代下高校共青团工作的网络化转型
新媒体对当代青年工作的影响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