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教育扶贫推动贵州扶贫开发的思路探析

2020-08-02 10:48胡晓刚
各界·下半月 2020年7期
关键词:扶贫开发教育扶贫思路

胡晓刚

摘要:从本质上看贫困问题不只是衣食住行等物质条件匮乏,还表现为贫困人口的思想落后、社会认知能力不足、劳动技能缺失等。教育扶贫是提高贫困人口素质、提高贫困人口“造血”能力的关键举措,能够有效提高贵州扶贫开发效果。所以在贵州扶贫开发中应将教育扶贫作为扶贫开发的重要手段,以教育扶贫提升贫困人口的思想意识、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

关键词:教育扶贫;扶贫开发;思路

由于受历史、人文等因素的影响因,贵州省曾是经济较为落后、贫困人口较多的省份之一,全省贫困人口约占全国贫困人口总量的10%。在扶贫开发问题上,国务院专门出台了《贵州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贵州省加大扶贫开发力度,解决贫困人口的生存发展问题。从总体上看贵州省贫困问题固然与经济基础薄弱、发展环境较差等因素有关,但关键还在于贫困人口的思想落后、能力不足等,只有加大教育扶贫力度,完善教育扶贫体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贵州省的扶贫开发问题。

一、教育扶贫在贵州扶贫开发中的重要作用

贫困问题是一个综合性、动态性、复杂化的系统工程,也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即便是西方发达国家也存在许多贫困问题,而广大发展中国家更是为贫困问题所困扰。在贫困的生存状态下,人们往往更加关于眼前的生存问题,很少有时间和精力为长远发展而投入,从而陷入了越来越穷的恶性循环。从心理学视角看,贫困群体往往有较强的依赖心理,更容易受宿命感、自卑感和无助感等困扰。在贫困家庭成长起来的孩子,往往从小就被打上了贫困文化的烙印,他们在思想和精神层面难以摆脱贫困文化的困扰,这些成了他们突破贫困生活的重要桎梏。学者刘易斯认为,“贫困的原因就是贫困本身”,一旦贫困文化形成以后,就会呈现出一种永久化的发展倾向。阿玛蒂亚森就认为,贫困更多表现为能力的贫困,贫困人口受教育程度低、思想观念较为落后、社会认知能力不足、劳动技能缺失等,这些是他们陷入贫困生存状态的重要原因。显然,扶贫开发中贫困群体的观念落后、受教育程度低、社会认知能力差、劳动技能缺失等问题,都无法依靠扶贫救济、金融支持、产业扶贫等方式解决,只有积极开展教育扶贫工作,改变贫困地区及群体的文化环境,提高贫困人口的受教育程度、社会认知能力、思想观念等,培养贫困人口的劳动技能和专业能力,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贵州扶贫开发质量。所以说,教育扶贫在贵州扶贫开发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二、教育扶贫视角下贵州扶贫开发问题表现

教育扶贫就是“扶教育之贫”,以政策倾斜、财政投入、结构调整等方式推动教育发展,解决贫困人口的理念落后、受教育程度低、生存能力差、专业技能缺失等问题。在贵州扶贫开发中,有许多贫困群众缺乏脱贫意识、进取意识、奋斗思想等,不愿依靠自己的辛勤劳动、艰苦奋斗等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甚至产生了

“等、靠、要”的心理,什么事情都依靠政府,遇到困难就找政府。还有些贫困群众抱着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思想对待生活,对脱贫致富、改变生活面貌等缺乏信心,这些都直接影响了精准扶贫工作的有效推进。当前贵州贫困人口多集中于连片特困地区,这些地区的教育基础设施落后、生存条件恶劣,许多贫困人口都是文盲或半文盲。由于受教育程度低、缺乏认字识字的能力,所以许多贫困人口不会用智能手机,不懂得网上购物,与现代信息生活基本隔绝,这些导致贫困群众缺乏生存能力,也增加了贫困地區的扶贫开发难度。从总体上看贵州地区的贫困问题与贫困群众的劳动技能缺失密切相关。贵州贫困人口多集中于革命老区、民族地区等,这些地区的自然条件恶劣、交通设施落后、基础设施薄弱,往往以传统农业为主要产业,在这种情况下多数贫困人口都只能依靠从事简单的农业生产维持生计,缺乏劳动技能和就业能力,这些直接影响了贵州省扶贫开发工作的深入推进。

三、以教育扶贫促进贵州扶贫开发的方法路径

教育扶贫是提高贫困人口素质、提高贫困人口“造血”能力的关键举措,也是实现精准扶贫战略目标的治本之策。所以在贵州扶贫开发中应当树立统筹兼顾、全面推进的扶贫开发思维,将教育扶贫作为扶贫开发的重要手段,以教育扶贫提升贫困人口的思想意识、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

(一)教育扶贫改变贫困人口的思想理念

俗话说,治贫先治愚。贫困问题不仅仅是生活困难、收入水平低的问题,更多表现为思想观念落后、缺乏积极进取意识、不懂得市场经济规律等。所以在贵州扶贫开发中,应当将转变贫困群众的(下转第129页)(上接第127页)思想观念作为重要内容,通过扶贫政策宣传、教育下乡活动、核心价值观教育等活动,改变贫困群众的思想观念,使贫困群众树立市场意识、奋斗意识、独立意识等。比如应当在贫困地区大力宣传党的扶贫政策,鼓励贫困群众走出大山,到大城市中打工、经商等,依靠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贫穷落后的面貌。

(二)教育扶贫提高贫困人口的文化素质

当前贵州省多数贫困群众都是受教育程度低、缺乏基本文化素养的人口,他们往往是文盲或半文盲,无法学会基本的生产技能和专业技能,只能从事最简单的农牧业生产,这些导致他们收入微薄、入不敷出。所以应当将教育扶贫作为提高贫困群众文化素质的重要方式,完善贫困地区的义务教育体系,提高贫困地区群众的综合素质。比如在毕节、遵义、六盘水等贫困人口较多的地区,应当加大基础教育投入,改变这些地区的办学条件,解决好贫困家庭的儿童教育问题。还应当在留守儿童较多的地区开办寄宿制学校,为留守儿童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三)教育扶贫培养贫困人口的劳动技能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劳动力总量不断下降,许多企业都面临着招工难问题。但是贵州省许多贫困地区的贫困人口往往缺乏劳动技能,无法胜任用人单位的需要,从而导致许多贫困人口收入微薄。所以应当将教育扶贫作为提高贫困人口劳动技能的重要方式,通过再就业培训、职业技能培训等方式,对贫困人口开展专业技能培训,促使更多的贫困人口成为拥有一技之长的产业工人,这样就可以较好地提高贫困人口的收入水平。

教育扶贫是提高贫困人口文化素质、劳动技能和思想认识的重要方式,对于推动贵州扶贫开发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应当以教育扶贫为切入点创新扶贫开发方式,提高贵州扶贫开发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张磊.中国扶贫开发政策演变[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

[2]代蕊华,于璇.教育精准扶贫:困境与治理路径[J].教育发展研究,2017(7).

[3]刘军豪,许锋华.教育扶贫:从“扶教育之贫”到“依靠教育扶贫”[J].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2016(2).

猜你喜欢
扶贫开发教育扶贫思路
教育扶贫,助力精准扶贫
河北省开发性金融扶贫浅议
普洱市无量山片区扶贫开发的问题与对策
新时期特困地区农村学校体育发展机遇探析
我的思路我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