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的内容生产探析

2020-08-02 10:51王爽
人文天下 2020年13期
关键词:人工智能生产时代

王爽

“内容产业”曾被作为文化产业的代名词,与文化资源、文化经济等密切相关。在不同的技术条件下,内容生产有不同的侧重点。在大众媒体时代,内容产业更侧重于对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开发;在互联网时代,更侧重于多种形式的数字内容的开发。内容产业、内容生产对于技术的依赖性是显而易见的。互联网时代,用户与用户、用户与平台、不同平台之间的交互性成为内容生产的主要生命力所在。相比之下,人工智能时代的交互,无论从主体、客体,还是从界限性而言,都将有很大的突破,人工智能将开启交互式内容生产的新时代。

一、互联网时代的内容生产现状

网生力量作为一种新生内容生产力量正发挥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一方面它承接了专业化文化内容生产模式的优势,另一方面又充分调动了用户参与和用户智慧。一般来说,网络空间中用户之间、用户和平台之间是即时交互的关系,通过交流和即时反馈能够为内容生产带来用户的建议。但事实上,网生时代,用户之间、用户与平台之间、平台与平台之间,甚至用户、平台与文化内容产品之间,是一种动态的交互建构的关系。基于这种动态的交互建构,文化内容产品的意义得以被不断动态地差异化建构,用户得以实现个性化的、动态的意义解构。文化内容的意义生产不再只是以生产主体、经营主体或用户为主导,而是由三者基于社会文化认同交互建构形成。

(一)以信息生产为互动核心的内容生产方式

网生时代,以文化生产组织为主体的内容生产机构更注重借助信息生产的力量进行文化内容生产,主要包括以搜索引擎为代表的用信息生产信息、依托大数据的定制性内容生产和交互式内容生产三种方式。三种生产方式的核心生产要素都是信息生产,用户对信息的需求是文化生产组织进行内容生产的动力。在这种内容生产方式中,文化生产组织机构依旧是主体,用户是“消费者”,借助大数据,文化生产组织机构的内容生产定位更加精准。

(二)以用户互动为核心的内容生产方式

网络技术使用户作为文化内容生产主体得以回归,用户出于表达自我、实现自我的需求,在网络平台上进行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的内容创作和发布,并基于此获得关注、引起互动,进而带来经济收益,如微内容出版、直接的内容获利(如打赏、捐赠)、增值服务收费等。

互联网时代,文化内容的生产主体并没有明确的界线,文化生产组织所涵盖的范围也较以往更加广泛,内容生产过程中的参与要素日益多样。但获得成功的文化內容都有一个共同点:充分的用户参与。

二、人工智能时代为内容生产带来的新机遇

自2016年谷歌旗下的智能机器人AlphaGo战胜前世界围棋冠军李世石,人工智能以引爆话题的方式进入公众的视野。近年来,公众对人工智能产生了许多忧虑,但又逐渐为人工智能的精准算法、深度学习、数据处理、语音/图像识别技能所折服。世界互联网教父凯文·凯利预测,人工智能将是下一个20年颠覆人类社会的技术,它的力量堪比电和互联网。那么,文化内容生产领域将面临怎样的新的发展机遇?

(一)更优质的内容

目前,人工智能在文化传播领域的应用主要体现为机器的自动化生产和智能推荐两个方面。人工智能技术进一步增强了新闻线索源头和呈现方式的多元化。早在2010年,美国一家名叫“叙事科学”的服务公司推出了一款名为Quill的写作软件,能从不同角度将数字转化为有故事情节的叙述文。国内新闻写作机器人主要有腾讯旗下的“Dreamwriter”、新华社发布的“媒体大脑”平台及其旗下的“快笔小新”、今日头条旗下的“xiaomingbot”等。这些写作机器人完成的新闻内容,相对于人工写作的内容,首先,在语法错误、错别字甚至是逻辑错误上能够自动检测并规避;其次,内容展示方式上更加多元化,人工智能可以快捷地将文字内容转化成符合算法的多种媒体形式的内容;最后,突破传统媒体“把关人”对内容的审核,人工智能可以根据关键词、数据资料等自动标记。

(二)更高的生产效率

高效是人工智能技术的主要特征之一,有助于提高内容生产和推广的效率。首先,人工智能的学习时间更短,相较于人类的内容学习而言更加高效。人类如果要将几千首诗读一万遍,大约需要用100年的时间,但创作现代诗集《阳光失了玻璃窗》的人工智能小冰用几天甚至更短的时间便可实现。其次,相较于人类完成一部作品需要耗费几年、十几年甚至一生的时间而言,基于深度学习和云计算,人工智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多个相似篇幅、结构、品质的内容作品,并且这些内容作品往往比人类创作更容易获得用户的青睐。再次,未来甚至不再需要人来核查,人工智能通过自身的重重筛查,就可以高效地实现“屏障”和内容“过滤网”的作用。最后,内容的高效精准投放在当前的信息投放中的应用已经可以窥其端倪。未来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会使对用户行为记录、汇总、归类、分析、反馈,以及内容的重新归类、内容与用户之间的关联和生成新的推送链接等一系列操作融为一体,在极短的时间便可完成并呈现给用户精准推送的内容信息。

(三)更充分的用户体验

优质IP是内容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人工智能时代,依托大数据、深度学习、云计算等技术,能够生产出更具娱乐性、体验性的内容作品。首先,人工智能的深度学习、云计算能够集合更多人类创作无法兼顾的文化内容元素,从而创作出更符合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理念的IP作品;其次,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根据云计算获取内容吸引力的有效预期,并且借助一定的虚拟呈现技术更快捷、更精准地生成用户喜欢的展示方式。同时,部分公开的数据信息如阅读量、收看次数、点赞量、点击率、收藏量等,也为内容生产和分发提供了即时的数据反馈。相较于大众传播和互联网时代的信息反馈机制而言,人工智能时代更看重的不是反馈的过程,而是依托数据分析的反馈结果及对应方案。除了改善用户的阅读/观看方式外,人工智能技术还为用户带来虚拟场景,以及虚拟场景和现实场景之间的交互体验,这是以往的文化内容和服务无法企及的一种体验服务。科幻影视剧中的剧情是一种源自现实的大胆想象,但这也是未来人工智能机器人的主要发展方向:为人和机器共处的社会提供更接近真实、自然的交互体验。

(四)数据成为内容生产的核心要素

人工智能生产更多的是依靠机器对内容数据库的学习、分析、模仿而生产出的文化内容,数据库资源越丰富就越有助于智能机器的学习、模仿和“创作”。所以,数据将成为人工智能生产转型变革的核心驱动力。首先,依托互联网这个大社群,智能時代的大计算变成强劲的生产力,大数据变成取之不尽的生产资料。人工智能时代,不只是人类创作需要依据数据对自己所涉领域有前瞻性的预测,机器智能或人为操控或自动化,其创作或生产的素材源自其对应的数据库。其次,智能时代将有助于推动内容产业的供给侧改革。一改依托用户需求进行内容创作和生产的传统按需生产的模式,在智能时代,无论是机器智能、还是区块链等,都有助于推进供给侧提供更有价值的内容。同时,依托于人类智慧的机器智能不仅将人与人、人与机器、人与万物关联起来,还为内容生产者和传播者提供了语言识别、机器翻译、解释图像等技能,使信息、内容不仅跨越地域,也更便捷地跨越了语言障碍。再次,内容生产中的信息服务、用户调查、注意力获取、内容投递、内容推广、注意力变现、反馈数据分析等一系列操作,在人工智能时代是一体化的,它甚至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所有运算,并呈现出理性、量化的建议或处理结果。

纵观人类社会科技发展的历程,不难发现,任何一种新技术的诞生都源于人们对体验的更高追求。相较于以前甚至当前的内容生产更多的以人的脑力劳动为主要生产资料,人工智能时代内容生产的核心生产资料是大数据资源。基于大计算,这些大数据资源在互联网社交环境中,将或与人工内容生产合作,或由人工智能独立自动化生成内容作品,生成一大批符合用户体验需求的、不同服务形式的内容产品,进而达成人工智能时代内容生产的预期目标。与当前的内容产业一致的是,人工智能时代,优质IP的影响力依旧是关注的重点;不同的是,这些优质IP不再仅源自人工创作,优质IP的表现力也不再简单局限于当前的娱乐方式,而是更强调用户的交互体验质量。

三、人工智能时代内容生产面临的挑战

当前已经有相对成熟的智能语音识别、自然语言检索、图像识别和大数据分析技术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然而,面对人工智能,人们的忧虑和迷茫也与日俱增,内容生产也面临着挑战。

(一)对现有内容生产模式的冲击

人工智能对当前的内容生产者和生产组织带来的冲击,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其一,人工智能依靠庞大的数据资源进行创作和生产,其内容会比人工内容生产更加全面、更符合逻辑。其二,人工智能内容生产有着远高于人工内容生产的工作效率。有数据显示,人工智能从事新闻内容生产的效率是新闻记者的十倍。凭借后台进行的快速、便捷的数据处理和多样化的内容呈现方式,人工智能能够实现内容呈现的“人之所不能”。其三,人工智能使媒体商业运营可以极大地压缩创作者的自主性空间。对人工智能内容生产的效率和“质量”的推崇,会使人类内容创作的积极性、动力和自主空间被大大压缩,人的创意在内容生产中所占比重会逐步减少。“内容生产”的重点是内容的“意义”,这里的意义更多的是指对于人的意义。其四,人工(人类)内容生产时代,拥有创意的人是内容生产的关键要素,而人工智能时代,高智能的机器成为内容生产的主导,这必将带来从事内容经营的组织机构的重大颠覆。只要拥有人工智能技术和设备,无论该组织的性质、主营如何,都可以生产出“优质”的、迎合用户需求的文化内容,这本身是对内容生产的“意义”的一种倾覆。

现有的内容生产链条因智能生产的加入而面临变革。现有的内容生产链条中,用户间的交互是文化内容作品或产品的意义的延续。用户间交互的动力是原生内容作品的吸引力以及用户参与的意义建构;原生内容更多依靠的是创作者的创意,以及这种创意与网络用户之间的利益契合度。如果某部作品能够快速、大面积引起用户的情感共鸣或利益共鸣,它就能快速获得粉丝群体,并且在用户交互过程中延续其意义的建构,在循环往复的用户参与的意义建构中,作品本身越来越契合用户的需求,这种原生作品就是当下常说的优质IP的一种。基于优质IP的影响力、固有粉丝群体,对原生内容进行影视作品、网络游戏、图书、衍生品等形式的版权开发,是常见的、较为有效的内容生产链条的主要构成。在现有的内容生产链条中,打造优质IP是开端,对内容IP的多形式开发是链条的延续,同一内容的各种呈现形态和开发方式之间先后顺序、重要性各不相同。在人工智能时代,由于内容本身是基于大数据分析而定向生成的,内容经营者无需顾虑用户反馈环节会出现大的纰漏;在时间上,原生内容的市场验证很短甚至可以忽略不计,而直接同时将内容以多种产品形态向用户呈现,使用户可以选择优先关注或接受哪种形态的内容产品。人工智能内容生产链条的构成不再是单一线性的,而是并联多向的。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内容生产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内容生产的模式不断革新,内容产业利益分配将面临重新洗牌。拥有技术的企业将逐步成为内容生产市场的主力军,而且人工智能技术水平越高,越容易形成内容市场垄断现象。这不仅不利于内容创作和生产的“意义多元性”的构建,而且文化市场乃至整个经济市场都将面临重大的冲击。或许,内容产业利益分配的重新洗牌只是人工智能为人类社会带来变革和冲击的冰山一角。

(二)人工智能替代的更多的是工作而不是体验

在流水线工作被机器替代后,人类参与的部分只剩下体验,这是不能被替代的。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并不是所有领域的内容都可以进行智能化生产,依托于调查、深度访谈等固有数据短缺的、在场感强的内容生产类别,至少短时间内是无法用编程完成的。以新闻性较强的内容生产为例,几乎所有用户对新闻内容的关注和消费都比较注重情境化、在场感,人工智能技术虽然能通过技术呈现出较强的情景感和在场感,但结合全网大数据经过云计算生成的新闻内容,作为一种接近完美的呈现,本身就破坏了用户面对新闻性内容时的“吹毛求疵”的娱乐感,以及体验中产生的用户存在感。

传统媒体时期,内容生产者往往是社会中的精英群体,但数字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将内容生产从生产链条的顶端逐渐驱向末端,资本和技术开始走向顶端。拥有和掌握高端人工智能技术、资本也将意味着成为信息寡头,他们可以按照用户的喜好推送信息,同时也可能使人们陷于技术和资本的信息闭环。这种通过算法将内容的商业价值发挥到极致的运营模式,对于内容生产而言,伴随着用户的信息倾向日趋固定化,内容生产的局限性也将随之凸显。正如马云在“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所说的那样,“机器永远不可能有价值观、有梦想、有爱,机器只有芯,而人类有心”。

智能是改变世界的工具,智慧是改变智能的思想,人性和人类的智慧不会被智能所替代,智能始终成为不了意义本身。就内容的人工生产而言,人从来都不仅仅是生产工具。人工内容生产与人工智能内容相比,人工内容生产崇尚理性但更偏重于感性表达,人工智能生产的内容则是高逻辑、高理性的产物。这里的感性表达更能体现创作或生产的意义,故而,人工智能的写作未必能表达出写作的真正意义。科学技术只能改变生活形式,无法改变生命品质。人工智能时代以及在智能化生活的未来,人工智能完全可以掌握文学的技巧、方法、知识,对文学作品进行设计和组合,但对于人的生存美感以及情感意志的随时变化,人工智能却无法替代。

结语

探讨人工智能时代的内容生产,实质上就是在探索人工智能在内容生产中所充当的角色问题。在这一点上,有人认为人工智能是“计算机辅助”的存在,有人认为人工智能是作为“生产终结者”的存在,还有人认为人工智能是和人工创作、生产并行的存在。笔者认为,本文探讨的重点是内容生产,人工智能只是背景,故而笔者在本文和今后的相关研究中都更重视内容生产本身。作为一个正在引起人类关注甚至恐惧的新兴领域,人工智能“如箭在弦”,它的进步和普及必然会为社会各领域带来巨大变革。变革都伴随着痛感,但又避无可避。

[责任编辑:张  玙]

猜你喜欢
人工智能生产时代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注意注意!吸管来袭
2017年农药生产企业新增生产地址备案名单
数读人工智能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下一幕,人工智能!
食品与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