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水洒老区 甘为孺子牛

2020-08-03 01:59邱汉章
源流 2020年6期
关键词:大埔县大埔老区

邱汉章

去年年底,全省老区建设促进会会长座谈会在大埔瑞山召开。瑞山会议后,为贯彻会议精神,大埔县老促会会长袁光明召集常务理事来到三河红色经典镇白石老区村种茶专业户范立强家,在农家厅堂里召开了常务理事会,登山参观、考察茶园基地扩种规模,向老区村民宣传苏区老区振兴发展、如期建成小康社会的美好愿景。当时,袁光明即兴吟咏《县老促会在白石老区村召开常务理事会咏怀》七律一首,其中最后两句是:“夕照余辉虽有限,甘为奋斗献终身”。

袁光明这两句诗,让人不由想起叶剑英元帅的“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诗句。叶帅诗句表现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积极心态和昂扬斗志,是一种革命者的情怀。袁光明诗句正是表现了这样的心态、斗志和情怀,可谓“革命的人永远是年青”,恰似大山里的不老松所展示的精神和品格。

事实上,自2008年3月从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岗位上退休后,至今己十余年,袁光明一直没有闲过。特别是2015年担任大埔县老区建设促进会会长以来,越发忙得不亦乐乎。是呀,去年12月24至25日瑞山会议,2019年12月29日就到白石老区村召开常务理事会,贯彻和践行瑞山会议精神,可谓马不停蹄。可见,工作像陀螺一样不停地转,不知疲倦地干,是袁光明的常态了。

在大埔,袁光明既是思想者,又是行动者,被人们尊称为“老爷子”,而且这袁“老爷子”早已成为大埔人公认的“文化品牌”。退休十余年来,“老爷子”为大埔老区做了很多实事好事,而且现在还在不停地做。退休十年恍如一日,一直为社会默默地作出贡献,用汗水书写了一曲革命人永远年青的美妙乐章。

弘扬苏区精神,保护红色资源

大埔,是一块红色热土。2009年6月,大埔县被中央党史研究室确认为全国第29个中央苏区县,也是广东省首个被确认的中央苏区县。大埔人民在为革命胜利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据不完全统计,仅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就有4万多大埔儿女为创建苏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在这块红色热土上,还发生过“八一”南昌起义军三河坝激战、红色交通线和中共南方工委的秘密革命斗争等重大历史事件。

在2015年任县老区建设促进会会长以来,袁光明深感责任重大。他带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服务老区人民、服务老区建设事业和服务老促会工作,工作成效显著。他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重视和上级相关部门的资金支持,先后为三河坝战役指挥部旧址田氏宗祠、余里后方医院、青溪红色交通线、南方工委、太宁农动、高乾苏维埃政权、闽粤赣边区党委旧址、红军古道等革命遗址旧址修复而奔忙。他组织人力为三河坝役纪念园、青溪红色交通线旧址、中共南方工委旧址、太宁农动旧址、埔北苏维埃政权旧址等红色展馆撰写布展资料,指导展馆布展;编印《如火岁月》《红色苏区大埔党史(第二卷)》等“红色江山·绿色家园”系列丛书,2019年编写的《大埔县革命老区发展史》作为样本上送中国老促会交流。他配合三河坝干部学院的兴建,协助县委、县政府挖掘、整合红色资源作为课外教学场所。他领导老促会以宣传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老区落地生根为核心,以集中讲好老区革命传统、老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发展等老促会“三个故事”为抓手,积极弘扬老区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助推老区发展。

不忘责任担当,服务老区人民

“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袁光明常在县老促会会议上说,当年的红色印记,已经成为宝贵的历史财富。铭记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弘扬苏区精神,永葆爱国情怀,是我们老促会人的光荣使命和神圣责任。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充分用好红色资源,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内涵,重温红色精神,发扬红色传统,用昂扬的正气和饱满的感情讲好红色故事,并通过讲好红色故事,让红色资源鲜活起来,让红色文化根植人心,让红色精神润物无声,让红色传播充满艺术,释放最大正能量,使之成为激发爱国热情、凝聚人民力量、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

大埔革命老区凝结着光荣的革命历史,这是开展新时代人文思想教育的重要基础,是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深厚滋养。对于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积极意义和深远影响。袁光明担任县老促会会长以来,领导县老促会同仁助力推进原中央苏区政策的对接落实,助力脱贫攻坚,乐为老区村和农业龙头企业办好事、做实事。会同县发改、交通、公路、农村农业等部门,衔接大埔建设项目资金落地。为打造大埔蜜柚、茶叶产业园争得1600万元专项扶持资金。通过发动社会热心人士捐助,争取上级支持,为16个老区村连通村道,铺筑水泥路面。争取相关部门为西岩山、三溪、岽顶湖茶园开发筹措资金。为西河镇六村联动、为上木村、小留村、侯南村、丰溪林场乡村振兴和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撑。此外,每年还筹措资金支持大埔角、石涵等挂点村和精准帮扶的贫困户范立强等3户人家发展种养业,如期脱贫致富。与此同时,集腋成裘,用好扶貧助学基金,帮助老区180多个烈士后裔、困难学子圆梦大学。

树立大局意识,出色完成任务

作为1976年入党己有4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袁光明无论在职期间,还是退休后,时时处处都在政治上严格要求自己,践行共产党员的坚定信仰,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永不褪色,始终政治站位高,政治纪律性强。服从县委、县政府的安排,配合县委中心工作,身体力行,下乡老区村调研工作时间每月达5至8天。

2020春节,大埔县疫情管控还未升级,7天假期,袁光明就有6天下乡到老区村,与当地干部群众商讨脱贫攻坚之策。为擦亮人文大埔、长寿大埔、青花瓷之乡大埔这些名片,袁光明先后主编了《大埔县历史文化丛书》《大埔县新时代乡土文明故事集》《青花瓷之乡·大埔》《长寿大埔探秘》等20多本近千万字的大埔人文方面的书刊读物,为传承文明经典、助推大埔发展作出贡献。为有效宣传大埔苏区和扩大革命老区影响,近六年来,他一如既往地全面完成老区杂志征订任务,编印特别专刊,坚持为以上刊物和党报党刊撰写稿件,发表老区文章、诗词数以百计,还与《源流》联手编印《大埔老区风情》。在今年抗击新冠肺炎战疫中,袁光明创作诗词、撰写文章60多篇,发表在《源流》等杂志网站,讴歌抗疫一线的英雄事迹。其中,《昔日茶油救义军,今朝此物上新闻》浏览量多达56万多人。他儒雅勤谦,清识难尚,至德可师。而且,素来词章窈眇,为世所衿式。时逢华旦,政通人和,长寿文化正合其时。他勇挑长寿文化研究会会长重担,可谓之荷重名而家国情怀之深厚。

袁光明的笔名“章明”,微信群给他的呢称叫“老爷子”,此亲切的微信名,是人们对他的尊称,又蕴含着他作为一个老党员厚重的家国情怀。在大埔,乃至更广的区域,袁光明诗词思想性与艺术性相结合所达到的高度,少有人可望其项背。常听一些老干部说,读袁光明诗词,深受训猷而胸怀渐宽,暂且忘却庸人自扰之烦恼。

家国情怀厚重,甘当老区义工

汗水洒老区,甘为孺子牛。袁光明退休前,曾连续五年被县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退休以来,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地为大埔县红色传承、服务老区、助力乡村振兴发展,为申报“大埔青花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中国·大埔世界长寿乡”认证授牌,雷厉风行,付出了辛勤汗水,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2011年,大埔县老促会被中国老促会评为全国先进单位。此后连续多年获得省、市老促会授予的先进集体、老区宣传工作奖等集体荣誉,2018年,个人被广东省老促会评为特别贡献奖,被大埔县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袁光明热心老区建设,办事有始终,而且干得好,做一件成一件,找他商量出谋献策,找他协调老区乡村建设,找他帮忙的领导,找他办事的镇村干部,找他帮助的村民,很多很多,使他手头总有忙不完的活。他每年下乡老区镇村总计不少于2个月,难怪在亲人、外人心目中,他退休后和在岗时一样忙,有时看去还更忙。接手老促会时,一年工作经费仅2万元,说实在话,了解他的人都说袁光明是服务老区人民的义工。他的老伴也退休多年,身体不怎么好,子女又在外地工作,袁光明照顾她的时间较少,老伴嗔怪袁光明整天忙忙碌碌,少了对她的关心,袁老听后总是一笑了之。

2018年,袁光明荣获省老促会授予“特别贡献”勋章。他精神焕发,即兴喜吟《老促会工作感怀》荣获勋章感怀诗一首:

红色老区根脉连,

烽烟岁月激情燃。

战争年代忠诚党,

浴血沙场斗志坚。

赤帜高擎天地阔,

国家兴盛世风贤。

高歌革命摇篮曲,

老骥腾蹄再创先。

“夕照余輝虽有限,甘为奋斗献终身”。袁光明的《老促会工作感怀》,可读出他厚重的家国情怀,可读出他甘当老区义工的奉献精神。

“在大埔这块红色热土上,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和革命故事,许多生动感人的大埔中央苏区县故事。今天,追忆峥嵘岁月,将波澜壮阔的历史影像拉至我们眼前,将这段红色记忆镌刻在我们心间。让革命前辈们的信念、意志和精神定格在我们无比感动和震撼的心灵中,凝聚成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磅礴力量。”作为一个老党员、老干部,作为大埔县老区建设促进会会长,袁光明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而且做的很出色,做的很精彩。

猜你喜欢
大埔县大埔老区
老区在努力奔跑
坚决打赢打好老区脱贫攻坚战
老区也需要一个节日
采取超常规举措 打赢老区脱贫攻坚战
大埔县一次暴雨过程预报失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