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机关信息化建设发展趋势浅析

2020-08-03 03:19祝胜强王虎肖慧芳
科学与信息化 2020年18期
关键词:发展趋势

祝胜强 王虎 肖慧芳

摘 要 目前,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为智慧公安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本文针对目前公安信息化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提出了一些公安机关信息化建设的重点方向,并结合新技术的应用,为公安机关信息化建设发展趋势提出了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 智慧警务;公安机关信息化;重点方向;发展趋势

引言

近年来,经过全国公安机关共同努力,公安机关信息化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规划体系,建立了数据融合治理的规范模式,推出了一系列民警爱用管用的产品,打造了一直能用善用的公安队伍。大数据智能化赋能实战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数据汇聚共享程度不断加深,数据治理不断规范,数据应用不断深化,社会管理与服务群众的水平不断提升,形成了较为完成的信息化体系。2020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提出,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同时5G、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移动警务等新技术已经逐步进入到业务实战应用阶段,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1],极大地推动了公安机关资源整合、警务工作流程改造、警务工作机制创新、警务效能优化[2]。加快构建公安机关智慧警务新体系,努力实现人工+智能的最大融合,形成公安战斗力新的增长点,建成以智能化为标志的数据警务、智慧警务模式,已是形势所逼、任务所迫,更是推动新时代公安信息化发展的客观要求。

1公安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1.1 基础设施支撑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云计算资源的支撑能力不足,警种分散建设情况依然存在,无法满足公安大数据建设应用快速增长的需求。网络链路带宽和设备对网络新技术支持能力不足,机房分布式协同能力差,统筹力度不够,供需矛盾加剧。社会风险感知设施建设起点较低,无法有效满足“打、防、管、控”一体化治安防控的需求。

1.2 数据融合共享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3]

警种、层级、地市间信息壁垒仍然存在,对开放共享、创新变革、联动融合等缺乏深入认同,对数据的全面采集、整合、传递、存储及应用还停留在初级阶段,数据采集维度低、时效性差、数据更新不及时、数据关联性和整合性小,造成大数据赋能公安实战的渠道未完全建立,数据汇聚、治理、整合融合、共享和关联应用任务较重。

1.3 共性应用支撑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

警综、移动警务、视频图像、政务服务等共性应用支撑平台与公安大数据平台对接不完全,人像、声纹、虹膜等人体生物特征信息库还未建成使用,大数据精准赋能基层渠道不畅通,为全警提供基础性、通用性服务支撑能力不足。

1.4 应用智能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公安应用系统普遍存在整合深度不够、互融性差等问题,系统间交互流程烦琐,数据挖掘深度不够、分析手段不足,尖端技术应用不足,预警预测能力不强,数据应用、移动警务等动态灵活性差、应用模式单一,未能发挥整体应用效能。尤其是公安改革后行业公安信息化建设能力和应用水平总体不足,系统和资源的内部整合和外部协同不够,制约了公安整体战斗力的提升。

1.5 情报指挥协同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情报指挥部门信息监测、感知、探查能力不足,情报研判预警、情报协作的技术支撑能力不够,情报体系与指挥体系协同性较差,对通信、网络等资源整合力度不足,跨网络、跨平台资源调度能力较弱,难以适应大数据条件下一体化、扁平化、可视化应急指挥调度的需要。

2公安机关信息化建设重点方向

通过分析多省市公安机关的信息化十四五规划文件,总结出各地公安在十四五期间均在网络改造、治安管控、数据融合以及智慧警务等方面有明确的建设目标。

2.1 基础网络全面覆盖

目前各地公安均把新一代公安信息网建设作为重点任务,拟建成融合科信、网安、情报、指挥中心等全警种业务网络,另外针对视频专网、移动警务等实际业务需求,按照先期增补、解决基本业务升级诉求,后期逐步迁移,与新一代公安信息网全面融合的原则,實现基础网络的全面覆盖。

2.2 社会风险动态全面感知

在圈层查控、单元防控、要素管控等治安管理业务环节,利旧或新建社会风险感知设施、设备,推进智能感知、全息感知等信息化技术应用。全面汇聚各类社会风险感知数据资源,运用人脸识别、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智能化技术,对社会风险动态进行全方位感知和全要素分析,配合各警种联动预警机制,着力推动公安工作从事后处置到事前预防的转变。

2.3 警种数据全面融合

基于底层基础的IAAS资源与PAAS层大数据平台支撑能力,新一代公安信息网的网络融合,实现各警种的基础数据拉通,通过数据组织、数据集成、数据治理等各种技术,构建公安数据中台支撑能力,形成一个标准数据服务层,提供基础数据资源能力,形成业务闭环。

2.4 智慧警务应用全面深化

大数据智能化在公安行业的应用不应单单局限为工程项目建设,智慧公安需打造大数据应用生态链[4]。通过探索大数据智能化在维护国家安全[5]、治安防控[6]、打击犯罪[7]、行政管理与服务[8]等领域的应用,完成重点领域、重点区域、重点领域的信息化管理、智能化应用,实现从机关单位研判分析、指挥调度、合成作战、警务写作到一线民警信息采集、任务核查、信息查询的全方面深化应用,推动警务模式和警务机制转型升级。

2.5 公安研判体系全面完善

利用情报体系的深入、云计算能力的不断提升,促进信息化建设的应用和普及,发挥情报信息中心作用,通过“云”实现对信息资源的汇集整合、交流共享,运用现代情报信息技术实现信息资源的智能化高端应用,探索一系列基于云计算的定量分析等其他数据分析研判模型方法,在公安情报应用领域形成一套可行的思路和方法。

3公安机关信息化发展趋势

十四五期间,围绕“发案少、秩序好、网络净、社会稳、服务优、基础实、执法严、队伍硬、民警满意、群众满意”的价值观,公安机关信息化发展趋势可以总结为:基础设施规范化、数据整合全局化、风险感知无感化、研判分析智能化、合成作战一体化、警务工作移动化、执法装备一件化,逐步形成智慧警务工作的新模式、新机制。

3.1 基础设施规范化

各地公安将警务云的建设作为基础工作,探索解决IT基础设施集约、共享、按需分配、弹性伸缩等问题,同时通过安全机制统一做好设备接入和访问、设备监控与运维、设备审计等[9]。各警种、各级公安机关集中精力考虑业务规划设计、服务功能开发等,节约基础设施投资,减少重复投资产生的浪费。

3.2 数据整合全局化

大数据平台是信息资源,是开展智慧警务的必需燃料储备,而数据的感知和采集是智慧警务体系建设的基础工程[10]。有效利用公安大数据平台汇聚治安综合业务应用系统数据、政府政务数据和互联网数据以及城市物联网数据,打破警种、委办局之间的“信息孤岛”和“烟囱”。充分运行科学技术手段,对汇聚数据进行清洗、分类、标准化等操作,形成基础信息资源库。对上层应用提供统一查询、分析、管理等基础数据服务能力,实现技术与业务的融合,不断释放数据智慧,实现决策科学化、治理精准化、服务高效化的目标。

3.3 风险感知无感化

基于“感、传、知、用”等物联网技术手段,借助5G高带宽低时延能力,综合利用RFID(射频识别)[6]、无线传感、AI、嵌入式、大数据等技术,开展高性能、低成本、集成化、微型化、低功耗的多模态目标特征信息风险感知前端设备,构建覆盖重点场所、重要区域及公共区域的非接触无感知的风险感知体系。从而实现全时空社会治安要素的感知与汇聚,对公共安全各个领域的智能化风险感知、识别、定位、跟踪、监督和管理,进一步提升信息主导、准确研判、主动防控的水平。

3.4 研判分析智能化

充分发挥云平台、大数据优势,通过构建通用的智能分析引擎集合,建设完善知识库、技战法库、算法模型库,建立标准数据资源库、标准测试数据集合,打造人员画像、案件集成、轨迹融合、关系拓展等智能分析模型,深化深度学习、神经网络等关键共性技术应用,实现数据驱动下的预测预警、模型分析、线索发现、推理决策能力,提升智慧警务研判分析智能化应用水平。

3.5 合成作战一体化

公安合成作战体系是公安机关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的警务工作和应急处突任务,维护国家政治稳定和社会治安形势平稳而进行的信息化应用实战[13]。未来警务发展大趋势就是多警协调,通过对传统警务进行结构重组、业务重塑和流程再造[10],实现各大相关业务部门集中化研判分析、侦查打击、指挥调度等,第一阶段的硬合成已基本形成。下一步各业务部门需在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融合通信等技术,建立健全网络融合、数据融合、业务融合、勤务考核等研判和联合作战机制,以情指勤性一体化为主线,开启一体化合成作战智慧警务新模式。

3.6 警务工作移动化

随着大数据、人像、语音、5G、二维码、移动地图等技术的发展,各地普遍开展基于人像识别、语音翻译、OCR扫描等技术的移动应用建设[11],实现前沿技术与警务业务场景的融合是警务移动应用创新的方向。采用面向实战需要的快速迭代应用开发模式,打造具有智能化、扁平化、精准化、动态化、人性化特征的智慧移动警务应用,为基层实战部门提供移动查询、移动录入、视频图传、执法办案等应用服务,突破场所、网络的限制,满足高层统筹指挥决策、中层综合分析研判、基层自动精准摸排的应用分层需求,实现公安应用服务模式的不断创新。

3.7 单警装备一体化

5G技术的应用必将推动情指模式、警务一线执法活动的革新,基于5G通信的新终端持续发布,如5G手机、智能穿戴设备等[12],终端更加便携,计算能力更加强大,性能更加高效。为避免装备不兼容、佩戴终端数量繁多等问题,下一步重点需加强装备的功能整合和业务融合,实现多模通信、一机多能,真正助力一线警务实战工作。

4结束语

在此趋势下,各地公安机关不断摸索建立联合指挥体系,构建形成情指行督服一体化作战能力,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将正确的信息传递至正确的人员,打通情报-指挥-行动-督查-服务信息链路,保障“更加透彻的感知、更加有效的决策、更加精准的行动、更加有效的督查、更加全面的服务”,最大限度地共享信息、共用资源、开放接口、衔接流程、监控节点,加快循环,形成情指行督服合力,切实提高效率的同时,提升精确性,提高公安部门掌控公共安全全局的实战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朝普,伍世元,邱羽.AI赋能,构建“智慧警务”新格局[J].中国公共安全,2020(3):62-64.

[2] 朱琦,王文娟,范晓明.大数据时代下智慧警务建设的思考与探索——以浙江“智慧警务”建设为视角[J].北京警察学院学报,2018(6):60-63.

[3] 王晓辉.关于公安信息化建设应用与思考[J].信息系统工程,2019(4):135.

[4] 杜璞.大数据时代之智慧公安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法制与社会,2019(5):163-164.

[5] 张宁.面向大数据支撑的反恐决策问题探究[J].辽宁警察学院学报,2020,22(3):6-9.

[6] 宋晓辉,柴龙.大数据治安防控体系建设问题及对策分析[J].武汉公安干部学院学报,2020,34(1):12-16.

[7] 邓玉洁,康洺晞.大数据在电信诈骗案件侦查中的应用[J].警学研究,2020(2):69-79.

[8] 程保森.加快数据融合应用 进一步深化公安交管“放管服”改革[J].汽车与安全,2019(10):44-46.

[9] 景華,王永伦.公安信息系统设备安全管理问题研究[J].警察技术,2020(3):33-35.

[10] 刘小龙.基于大数据的智慧警务发展趋势[J].中国安全防范技术与应用,2019(2):21-24.

[11] 许勇,陈永俊.南京移动警务创新应用思考与实践[J].警察技术,2019(2):14-16.

[12] 彭亮,韩鹏飞.5G技术发展对未来警务工作影响初探[J].广东公安科技,2020,28(1):10-11,15.

[13] 王亮,郭沛飞,杨萍.智能执法记录仪在公安合成作战中的应用[J].警察技术,2020(3):36-38.

猜你喜欢
发展趋势
湖北省P2P借贷行业发展趋势研究
浅析暖通设计的问题
我国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简析住宅建筑设计中BIM技术的应用
机械自动化技术运用和为来趋势
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组织与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