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梅雨气候特征及其梅汛期暴雨的形势分析

2020-08-03 03:19吴其侃徐鹏
科学与信息化 2020年18期
关键词:浙江省

吴其侃 徐鹏

摘 要 在我国江淮流域,在东亚夏季风向北推进过程中,就会出现梅雨气候。在江淮地区梅雨气候的形成,会带来强降水和次生灾害,这些气象灾害的发生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由于每一年的东亚夏季风变化比较大,导致出现的梅雨天数和梅雨量有很大区别,所以需要加强对梅雨气候特征研究,对当地做好防汛工作和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对浙江梅雨特征和梅汛期暴雨的形势进行了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 梅雨特征;暴雨形势;浙江省

在我国江淮流域,在每年初夏就会出现梅雨。梅雨气候通常在一个星期以上,而且雨量比较大,范围比较广,会对当地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造成很大影响。在中国历史上,古人由于没有科学知识,对梅雨气候特征认识主要来自生产实践,为现代的梅雨气候研究提供了珍贵历史气候资料。随着气候的不断发展,梅雨作为一种独特的气候现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所以加强对梅雨气候特征和梅汛期暴雨形式分析,对于更好地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梅雨特征分析

在浙江地区,梅雨是大范围的降水过程,会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一定影响。浙江地区的梅雨主要有以下特征。

一是在浙江地区,梅雨降雨的持续时间比较长。根据浙江相关气象资料统计,浙江的台风暴雨平均时间为4d,浙江梅雨期平均为24d,是台风暴雨时间的5倍左右。另外根据相关气象资料显示,百分之六十的年份梅雨期在10-30d之间。

二是在浙江地区,梅雨降雨量比较大,而且强度比较大。根据相关气象资料统计,浙江平均梅雨量为250毫米,占浙江地区平均降水量的百分之十五左右。

三是在浙江地区,梅雨的丰枯周期起伏比较明显。根据相关气象资料统计,在20世纪50年代和90年代平均年梅雨量大于全省多年平均梅雨量,21世纪以来平均梅雨量少于全省多年平均梅雨量达3成以上,所以浙江地区梅雨的丰枯周期起伏比较明显[1]。

2 梅汛期暴雨的形势分析

在浙江地区,形成梅雨期暴雨的大气环流条件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在亚洲的高纬度地区对流层中部有阻塞高压,大气环流相对稳定。二是在中纬度地区有西风环流平直,另外频繁的短波活动为浙江地区提供了冷空气,为梅雨期暴雨提供了条件。三是在西太平洋副热带有一次明显的西伸北跳过程,推动暖气气流从副高边缘传送到浙江地区。

在这种环流条件下,梅雨峰徘徊于浙江地区,而且常常有西南涡和切变线,导致了梅雨期进行连续降雨,为暴雨的形成提供了条件。另外在浙江地区梅雨期开始的时间有迟有早,有的年份暴雨比较多,有的年份梅雨峰不明显,会形成干旱天气,会对当地农业生产产量造成影响,不利于当地农业的发展[2]。

3 影响浙江梅雨的主要天气系统

在梅雨期的大气环流形势下,影响浙江梅雨的主要天气系统为:鄂霍次克海高压、西太平洋高压、江淮切变线及与其相应的地面静止锋。浙江梅雨的强弱,决定于影响浙江梅雨的主要天气系统的位置、移动、发展等变化情况。在典型梅雨天气大气环流形势下,江淮切变线位置偏南,地面静止锋控制浙江,并且稳定少动,出现浙江梅雨期长、梅雨量大的情况。鄂霍次克海阻塞高压的强弱和有无,西太平洋高压脊线位置是否在北纬25。左右、有否深入内陆,浙江境内有无切变线和静止锋,锋面上有无气旋波生成,西南地区有无低涡活动,冷空气活动是否活跃、有无深入浙江等,这些天气系统的变化,都会对浙江的梅雨天气产生影响。前期的环流背景、降水发生时大尺度环流形势的制约、同期造成降水的影响系统、触发系统等都是造成浙江省梅汛期主要降水区域年际差别大的原因[3]。

4 梅雨暴雨防御

4.1 汛前充分准备

在浙江梅汛期暴雨的发生,会对当地居民生产和生活造成很大影响,所以在汛期需要做好的充分准备。在梅雨汛期,需要对城市和农村的防洪能力进行评估,然后制定相应的防御对策,更好的应当梅雨汛期暴雨的发生。

4.2 做好预测测预报

在梅雨汛期,通过做好预测预报服务,可以更好地对防洪抢险工作提供依据。在梅雨汛期,需要对过程性降雨量级和出梅时间预报需要重视,更好的应当梅雨暴雨,降低当地人民的损失。

4.3 加强科学调度

梅雨期容易发生流域性洪水和连续洪水,往往为双峰或多峰洪水过程,要及时掌握气象和水、雨情实况及预报情况,应严格控制水库水位,必要时提前预泄,科学调度。根据预报出梅时间及天气实况,注重拦蓄洪水的尾水,充分利用水资源,为出梅后防御高温干旱提供充足水量[4]。

4.4 严格执行重要江堤、水库的巡查保安制度

梅雨历时长,过程性降水量大,长时间雨水浸泡和高水位挡水后,水库、堤塘易出险。要全面落实堤防及水库的巡查责任制,特别要加强高水位和退水时段的巡查,及早发现险情,及时采取抢险措施,减少灾害损失。

参考文献

[1] 沈如桂,罗绍华,陈隆勋. 盛夏季风环流与我國降水的关系[J].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2(2):107-116.

[2] 何溪澄,丁一汇,何金海,等. 中国南方地区冬季风降水异常的分析[J]. 气象学报,2006,64(5):594-604.

[3] 高辉,陈丽娟,贾小龙,等. 2008 年1 月我国大范围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分析Ⅱ. 成因分析[J]. 气象,2008,34(4):101-107.

[4] 李崇银,穆明权.东亚季风-暖池状况-ENSO循环的关系[J]. 科学通报,2004,45(7):678-685.

猜你喜欢
浙江省
四张榜单“揭秘”电子信息百强浙企
欢天喜地过大年
顽强的落地生根
吃晚饭
杀鸡吓猴
2017年浙江省主要农作物病虫草害防治药剂推荐名单
Gwendolyn Brook
“深入浅出”,以题载法
浙江省第一批省级特色小镇分布图
为什么被“溜走”“停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