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电路基础课程对电子专业学生学习电路分析的作用探讨

2020-08-03 03:19卢秋蓉
科学与信息化 2020年18期
关键词:电子专业物理

卢秋蓉

摘 要 在新课改下,教师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职业教育在中学教育中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职校学生也学习和操作能力培养策略上仍然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思考,争取合理利用资源,提高教育质量,推动教育行业改革发展,为社会输送更多人才。本文结合中学物理电路基础课程,探讨专业性学习对学生的职业发展的影响,尤其是学生在电子专业发展的方向,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参考性意见。

关键词 物理;电路基础;电子专业

引言

如何引导学生培养兴趣,体会物理世界的精密逻辑和思维,同时开发学生的丰富想象力,对物理的现象发生做出正确推导,是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物理的电路基础在初中的物理学习占有重要地位,不仅仅是因其考试分值高,还因在后续的进一步学习中,电路基础将成为重要的基础性内容。电子专业学生通过应用电路基础,学习互联网相关概念,“小网”到“大网”,没有前面的理论铺垫显然无法承重后面的学习。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物理电路基础课程的实际意义,更具教育教学价值。

1物理电路基础课程对电子专业学生学习电路分析的必要性

电路分析是电子专业学生所需要掌握的基本能力之一,如果学生有着较高的电路分析能力,那就可以为后续深层次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而电子专业学生电路分析能力的提高离不开物理电路基础课程教学,这主要是因为物理电路基础里有许多高深的概念、公式、电路图解等,当学生掌握了公式的原理以及电路图知识后,就可以在日后的电路分析中轻松解决问题。此外,中学电路基础课程最大限度地结合了日常生活实际,学生在学习时还需要进行联想想象并进行实际的动手操作,实际动手实践能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观察电路的原理,以及物理现象的产生过程。因此中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加强对物理电路基础课程教学,及时创新教学方式和教学策略,不断提高电子专业学生的电路分析能力,为学生日后的发展提供助力。

2教学物理电路基础课程应用于电子专业学生学习基本策略

2.1 深入讲解,注重教学质量

电路基础内容具有许多抽象复杂的概念,课本教材为了描述准确在语言上注重精准的逻辑性增加了学生的理解难度。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对概念进行“抠字眼”式反复讲解,注重概念的分层次化逻辑内容,让学生学习物理的思维思考方法。涉及物理复杂的公式,教师应注意公式的理论推导过程,让学生不再拘泥于死记硬背,根据基本原理推导公式并简化,增强学生的记忆,同时培养学生逻辑思考能力。掌握了推导的正确过程,学生在应试时大大减少出错率,对于相似的物理公式和原理能够正确地识辨,在做题时也能举一反三。最后,当教师完成物理电路基础课程教学后,就可以利用教学设备,如多媒体教室进行动画PPT、视频播放等展示有关的电路,并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进行电路分析,这样可以起到学以致用的作用,真正实现电子专业学生电路分析能力的提升。此外,对于学习电子专业的学生,三维建模并不陌生,数据处理和理论建模二者缺一不可,因此在电路基础方面教师更需要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1]。

例如,在教学物理电路基础课程《串联与并联》一课钟,教师讲解“串联”的概念:“将电路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方法”。在这个概念里,“电路元件”和“顺次连接”两个关键词教师可以单独重点讲解。结合“并联”概念里的“并列连接”做对比讲解,让学生体会二者的同与不同。在讲解“串联”方式时,教师可制作PPT进行动画展示,元件如何被串联、电流如何运向、电源和开关如何安置等过程让学生直观体会“串联”的实际操作方法。而当学生完成《串联与并联》章节知识的讲解后,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搜集一些串联和并联的电路图片,并留出一定的时间来让学生进行电路分析,要求学生在分析后指出串联与并联的线路。最后,当学生完成探讨后,教师就可以随机选取学生对电路进行分析,并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分析依據。通过上述措施,既可以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记忆,又可以提高电子专业学生电路分析能力。

2.2 加强实训,培养学生兴趣

中学物理电路内容在实际生活中大部分都能找到相对应的模型。如电线、电源、发电机、电阻元件等。教师可让学生进行实际生活观察,通过对应教材学习的概念对象能够一一识别出具体的物理元件和应用到的物理知识,对于学生在记忆提取上有较大的帮助。学生能够对相关的观察现象做出描述,潜移默化中形成较强的记忆,在考试时能够迅速地提取知识内容并准确作答。其次,涉及相关的物理电路实验课程教师也应当让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了解电路构成。

例如在教学物理电路基础课程《家庭电路》一课中,教师显然需要让学生观察自己生活居住地方的电路布置。“电能表”“火线”“零线”等元件在课本上形状简单,在实际生活中却不易观察,教师可引导学生画出电路图,从整体上与课本电路图一一对应电路元件,同时讲解相关元件作用及影响,让学生从实操中体会知识运用的乐趣。此外,教师在讲解完家庭电路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作家庭电路模型,而后在基础理论知识讲解完成后,就可以拿出家庭电路模型让学生进行电路分析,并且在分析过程中要求学生将自己的电路分析形成专业性报告。通过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知识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电路分析能力[2]。

2.3 构建知识体系,灵活运用知识

物理电路基础内容是互相关联的,知识连锁在中职教育里很少被提及。针对物理电路基础课程,构建电路知识系统,是教师和学生都应重视的内容。中学教育中物理电路基础知识较为庞杂,在知识记忆上有较大难度,通过构建知识思维导图,让学生对相关的物理知识形成关联记忆,减轻记忆负担并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要学生构建知识思维体系,教师在讲解时注意内容的逻辑性,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将具有同一推导过程或是相似性的知识内容放在一起讲解,让学生自主辨识。电路基础课程在教学难度上主要体现在知识散杂、较强抽象性、较强逻辑性。所以教师在物理电路基础课程知识教学中需要及时创新教学方式,将电路基础课程与电路分析相挂钩,让学生在记忆电路基础知识的同时掌握电路分析技巧。

例如,在教学物理电路基础课程《电流和电路》一课中,教师针对“电流”的理论概念:“单位时间里通过导体任一横截面的电量叫作电流强度”可以延伸问题:电流如何形成?电量的多少如何比较?学生通过思考,运用已学过的知识逐渐衍生知识。教师可帮助学生构建逻辑清晰的知识脉络:从电路元件相关概念到组成电路,再到电流、电阻、电量、电流方向等电路指标,再到电路图的画法及简化电路图,再到电路分析、电路问题与故障等等,而随着学生学习内容增加,学生不仅仅可以构建自身知识体系,而且也可以根据理论知识形成自己对电路的独特见解,进而提高学生的电路分析能力[3]。

2.4 超前学习,追赶专业前沿

物理是创造人类生活便利方式的伟大科学。物理对于每个时代都有重要的改革创新意义。科技在发展,物理技术日新月异。教师在教学时向学生传达物理的创新改革精神,逐步影响学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讲解部分重点内容时,适当结合现代科技发展相关最前沿技术,向学生普及物理知识的具体应用模式,鼓励学生思考物理未来的发展和改革。学生在教师的逐步引导下养成关注时事热点的良好习惯,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中,超前学习物理科学知识,培养物理学科严密的逻辑思维和广阔的学术眼界。

例如,在教学物理电路基础课程《电阻》一课中,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电阻对电流的阻碍作用,教师可对电阻元件进行结构讲解。电阻内部主要由基板和基板材料组成,不同的电阻效应主要由不同的基板材料性质决定。对此,教师可适当向学生普及光敏电阻技术。目前在实际的生活运用中被广泛普及,如验钞机、礼品盒、草坪灯等。光敏电阻主要是特殊的半导体材料制作而成,受光照的影响电阻值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与教材学习的拨片电阻器电阻的特点具有显著区别,拨片电阻器随着拨片的长度改变电阻发生正相关变化。二者的不同背后是物理技術和物理材料的革新,物理知识变得“活起来”,学生兴趣会大大增高[4]。

3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路基础课程在中学物理上是较大的学习板块。这一部分既具有庞杂的理论知识,还需要学生较强的动手操作实践能力,对于中职学生学习是不小的挑战。

参考文献

[1] 李彪.浅析提升高职工科类学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获得感的措施[J].信息周刊,2019(33):9.

[2] 孙长平,卢兆信,王法社,等.基于“雨课堂”的《电路》课程的混合式教学的探讨与实践[J].高教学刊,2019(24):102-105.

[3] 刘永春,冯雪,曾翔,等.应用型本科院校自动化专业“数字电路”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43):31-32,38.

[4] 李文崇. 计算机专业课互动教学方法及其效果分析[J]. 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9(11):180.

猜你喜欢
电子专业物理
留言板
把握物理难点,分数更上一步
学好物理有方法
中等职业教育电子专业吸引力提升的研究
关于高职院校电子专业教学的探讨
物理必修1、必修2第一轮复习检测题
以学生技能竞赛促进中职电子专业教学
电子系专业课程教育面临的挑战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