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9年肥西县一季稻施肥情况调查分析

2020-08-04 09:35陈燕赵贤友黄春辉
现代农业科技 2020年13期
关键词:肥西县磷肥钾肥

陈燕 赵贤友 黄春辉

摘要    为了解肥西县一季稻化肥施用量、施肥品种、施肥時期及施肥方法等动态趋势,摸索水稻化肥减量增效的技术推广成效。对肥西县肥料使用定点30户农户一季稻生产施肥情况进行了多年调查与统计分析。结果表明,2016—2019年肥西县水稻生产,基肥应用复合(混)肥基本全覆盖,追肥以尿素和复合(混)肥为主,其中分蘖肥以尿素为主、拔节肥和穗肥以复合(混)为主;农户做到响应政府秸秆禁烧的号召,所有稻田秸秆粉碎还田;在肥料施用方式方面,采用旋耕翻耕前撒施基肥,人工撒施追肥;基肥增施尿素的农户比例明显下降,2016—2019年分别为63.3%、70.00%、43.33%、6.67%;单质磷肥在调查中已未出现,改变磷肥全部一次性基施习惯,应用磷肥后移施肥技术,达到增产增效目的,2019年调查磷素后移农户比例为43.33%。

关键词    一季稻;施肥情况;调查分析;安徽肥西;2016—2019年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20)13-0008-03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肥西县(北纬31°30′22″~32°00′21″,东经116°40′52″~117°21′39″)地处北纬亚热带与暖温带过渡地区,气候条件适宜水稻生产[1]。2016—2019年肥西县一季稻播种面积分别为50 693.33、52 813.33、49 706.67、49 333.33 hm2。2019年稻谷播种以一季稻全覆盖,一季稻以籼稻或粳稻为主,种植方式为移栽(占比30%)和直播(占比70%)。肥西县水稻生产历史悠久,曾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

为贯彻执行农业部制定的《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的行动方案》,依据《安徽省农业委员会关于印发全省肥料使用定点调查方案的通知》(皖农土函[2016]166号)要求,自2016年起,肥西县开展了午季、秋季固定调查点作物施肥情况的调查工作。笔者通过采集、分析肥西县2016—2019年连续4年固定调查点水稻施肥情况的数据,探索肥西县一季稻生产化肥减量增效的技术模式,以期为水稻生产实现“绿色、提质、增效”目标提供参考。

1    调查内容与方法

1.1    调查内容

自2016年起,在全县范围内遴选30户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农户,实地进行作物施肥情况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水稻种植面积、产量、施肥种类、施肥量、施肥方法等。据统计,种植户水稻种植面积在66.67 hm2以上占比20.00%、6.67~66.67 hm2占比33.33%、3.33~6.67 hm2占比13.33%,随着种植结构的调整,农户在水稻种植面积上有增减变化。

1.2    分析方法

化肥养分含量按产品标注的含量计算,用Excecl进行数据处理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水稻化肥氮磷钾养分施用状况

由表1可知,自2016—2019年水稻生育期内化肥施用总量呈递减趋势。其中,氮、磷肥投入量逐年下降,钾肥投入量相对稳定。不同规模种植户化肥施用量均存在不合理现象,与科学、精准施肥存在差距。

6.67~66.67 hm2和3.33 hm2以下规模种植农户数相对接近,以两者作比较,2016—2019年,氮肥投入量6.67~66.67 hm2规模种植户较3.33 hm2以下规模种植户分别高出36.92%、8.66%、20.74%、4.27%,化肥(氮、磷、钾肥)总投入量6.67~66.67 hm2规模种植户分别较3.33 hm2以下规模种植户高30.52%、2.90%、17.55%、5.38%。钾肥投入量表现增高,但磷肥二者表现增减不一。

2.2    水稻氮磷钾等大量元素化肥投入量分配情况

参照肥西县水稻生产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荐的大配方,产量目标8 250 kg/hm2,化肥纯N、P2O5、K2O投入量分别为180.0~195.0、52.5~67.5、90.0~120.0 kg/hm2(粳稻氮肥较籼稻增加10%的用量,P2O5、K2O施用量相同)。将水稻氮、磷、钾肥施用量分为“过量、适当和不足”3个等级分析农户化肥施用量。由表2可知,氮肥施用情况:2016年过量施用农户数占比为40.0%,2019年过量施用农户数占比为6.7%,过量施用比例明显下降;2016年投入不足农户数占23.0%,到2019年投入不足农户数占56.7%,反差大。磷肥施用情况:每年投入过量农户数偏多,占53%~60%;投入不足农户数偏少,占0~20%。钾肥施用情况:过量投入农户比例由2016年的40.0%降至2019年的10.0%,适当投入农户数增加,呈现逐渐合理的趋势。

2.3    水稻施肥品种与施肥方法

2.3.1    水稻施肥品种。2019年调查农户应用配方肥占30%、应用缓控释肥占6.67%、应用45%复合肥占43.33%、应用高于48%复合肥占20%。在调查中了解,农户在旋耕大田的同时,将所施基肥全部撒入,基本做到在耕作前施入,农户对复合(混)肥作基肥深施已达成广范共识。由表3可知,2019年,用尿素作基施的农户数已下降至6.67%。

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施用尿素比例高于普通户。2016年6.67 hm2以上农户基施尿素合计12户,占其群体户数75%;3.33 hm2以下普通户基施尿素合计4户,占其群体户数40%。2019年6.67 hm2以上农户基施尿素合计2户,占其群体户数11.1%,3.33 hm2以下普通户尿素均不作基肥施用。

2.3.2    水稻追肥。水稻追肥方式是人工撒施。氮肥作蘖肥,促进分蘖,到2019年所调查农户基本全部追肥1次。随着直播稻栽培农户增多,除选择水稻专用控释肥外,分蘖肥多数农户分2次追施,第1次追施在三叶一心期(约播后20 d)选择尿素追施,施后7~10 d选择尿素或复合(混)肥进行第2次追施。根据苗情,在抽穗前20~25 d,选择复合(混)肥或尿素,在穗期作追肥施用。

尿素追施為主导,复合(混)肥追施比例增多。2019年调查农户93.33%追施尿素,复合(混)肥追施比例由2016年的13.30%上升至2019年的43.33%。

钾肥作穗肥,防倒伏、攻大穗、提高结实率。2019年调查农户53.33%选择复合(混)肥或单质钾肥追施,少数农户选择钾肥与复合(混)肥掺混施用,单质钾肥施用减少。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调查结果表明,2016—2019年肥西县水稻生产,基肥应用复合(混)肥基本全覆盖,追肥以尿素和复合(混)肥为主,其中分蘖肥以尿素为主、拔节肥和穗肥以复合(混)为主。农户做到响应政府秸秆禁烧号召,所有稻田秸秆粉碎还田。在肥料施用方式方面,采用旋耕翻耕前撒施基肥,追肥采取人工撒施方式。

基肥增施尿素的农户比例明显下降,2016—2019年分别为63.30%、70.00%、43.33%、6.67%。单质磷肥在调查中已未出现,改变磷肥全部一次性基施习惯,应用磷肥后移施肥技术,达到增产增效目的[2],2019年调查磷素后移农户比例为43.33%。

在移栽稻养分管理中,施肥“一炮轰”现象仍存在。随直播稻面积增大,分蘖肥被重视,而且部分农户追施2次,首次选择尿素、第2次选择尿素或复合(混)肥,调查农户追施尿素比例由2016年的76.67%增加至2019年的93.33%,穗肥选择复合(混)肥居多、单质钾肥相对减少,追施钾肥调查农户比例由2016年的36.67%增加至2019年的53.33%,2019年追施氯化钾农户比例为13.33%。

2016—2019年肥西县水稻生产化肥施用总量呈递减趋势,氮、磷投入逐年下降,钾肥投入相对稳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普通种植户等不同性质的农户均存在部分农户施肥不合理现象,种植大户肥料投入量高于普通户。适当投入农户数在增加,呈现逐渐合理趋势。

3.2    建议

3.2.1    加大对种植新型主体的培训。通过“新型农民培训”等农业项目,对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开展技术培训,科普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精准施肥技术、水稻栽培水肥管理技术等知识[3],选择典型示范户建设减肥增效示范区,树立示范标牌、展示示范效果,发挥效应。

3.2.2    推广新肥料、新技术、新机具应用。应用项目资金补贴,引导种植大户应用新肥料、新技术、新机具[3];宣传推广农户应用缓控释肥[4]、配方肥、水稻机械侧深施肥技术[5]等典型事例,展示示范效果;推广基肥深施、追肥均施或趁雨天撒施、喷施叶面肥等施肥方式,提高肥料利用率。

3.2.3    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精准施肥。结合肥西县地形地貌、土壤类型、水源条件等因素分区制定区域大配方,依据田块肥力基础、水稻需肥规律,应用测土配方施肥进行合理的施肥运筹,掌握水稻关键用肥时期氮、磷、钾养分投入分配,实现精准施肥。

3.2.4    拓展思路,合理调整种植结构。合理安排休耕,种植绿肥[6],发展稻田绿色种养(稻—虾、稻—鱼、稻—鸭等模式)技术模式,调整结构,开发优质稻生产,带动化肥减量增效技术创新。

3.2.5    提升水稻土耕地生产潜力。依托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增加水稻田基础设施的投入建设,提升排灌能力;应用耕地地力等级评价,对不同类型中低产田培肥地力,提升耕地质量[7]。

4    参考文献

[1] 解小明.肥西县水稻倒伏的影响因素及改进技术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9(14):53.

[2] 朱德峰,张玉屏,陈惠哲,等.中国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创新与实践[J].中国农业科学,2015,48(17):3404-3414.

[3] 刘汝亮,李友宏,王芳,等.缓释肥侧条施肥技术对水稻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J].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2014,31(1):45-49.

[4] 黄凰,曹卫华,杨敏丽,等.水稻多功能插秧机侧向深施肥试验效果分析[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4,19(4):150-154.

[5] 李鹏,张敬智,魏亚,等.配方施肥及磷肥后移对单季稻磷素利用效率、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J].中国水稻科学,2016,30(1):85-92.

[6] 邓力超,李莓,范连益,等.绿肥油菜翻压还田对土壤肥力及水稻产量的影响[J].农业科学与技术(英文版),2018,19(6):5-9.

[7] 王惠英.水稻控释释配方肥肥效对比试验初报[J].安徽农学通报,2018(9):54-55.

猜你喜欢
肥西县磷肥钾肥
小小书画廊
阜新玉米磷肥利用率研究
大力推进肥西县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浅谈以变求通在数学教学中的妙用
小小书画廊
云天化600096
科学施用磷肥的十宜
如何提高磷肥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