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构的经典:读崔强新作

2020-08-04 07:32徐秋红
画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解构山水画山水

徐秋红

“70后”艺术家崔强从艺伊始,就在传统的中国画学中辗转磨砺,从传统文人画家热爱的山水花鸟竹石绘画母题着手,一点一滴地将东方文化的气韵和生命灌注到绘画中去,他自己曾说:“花鸟一道,原本雕虫小技,然沉迷于此乐,可视江山若烟云幻影。”他的作品和他个人的艺术家气质非常统一,干净、纯粹,守其宗、扬其正,一招一式,功力内含,一如前人所说的“画如其人”。通过他的绘画,我们可以看到他对传统绘画的虔诚和热爱,对东方意绪和美学品格的理解和把握,他努力守住一个传承了千年之久的中国画之根本。

中国山水画作为千年文化的视觉呈现,不仅体现着我们的文化根性,也展现着东方的智慧和哲学基础。庄子讲“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在天成象,大象无形;在地成形,生生不息”。如果说这里还在含混地阐述无形、无声、无实体的“道”,迨及魏晋,士人阶层对老庄的深入思考和辨析就将不可名状之“道”变成了可以理解意会的“存在”——山水。挚虞说:“阳降阴生,一替一兴,流而为川,滞而为陵。”阮籍在《达庄论》中说:“山静而谷深者,自然之道也。”“道”通过山水变得可以理解、可以对话,可以与心灵沟通了。自此,山水与道在中国人的心理上形成了同构的一体两物、道器合一。宋代山水画创作,正是立足于中国自身的哲学根基来进行创作的,体现的是我们中国人对天地、自然、象形、道器的深刻理解。

崔强在其对传统的研习和传承中深切感悟到,我们的绘画母题千年来限于山水、花鸟,其意本不在状山写水、描花绘鸟,而在于表达这个世界最本质的东西——道,于是我们的绘画中才有阴阳、有动静、有刚柔、有疏密、有强弱、有黑白、有虚实……它法乎自然,生生不息;它万类归一,牵一发而动全身。其气也中正调和,其势也广博容闳,其态也无始无终、无古无今。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山水画是一种受到尊重极具价值的符号,因为它包含着世世代代的经验并使之永恒留存。虽然它没有以直接的方式参与社会,却表达着中国士人阶层真切的感受和深刻的认识,体现着高蹈的文化理想,是需要穷其一生,慢下来、静下来用心感悟的艺术。这种艺术内修心而外益世,千年来润物细无声地浸润滋养着儒家文化体系下的中国人的灵魂。

然而时代的车轮进入21世纪的世界,这是一个变动不居的世界,亦是一个不断自我革命的世界。现代性不仅给西方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剧痛,也使处于全球化中的中国社会面临着千百年来未曾有之局面,中国社会亦经历着“成长之痛”。当代表着西方文明的现代性席卷全球的时候,我们不仅经历着从传统农业国家向现代工业国家的转型,更是经历着传统中国文化与当代西方文化的剧烈冲突。在全球化、现代化、城镇化、信息化的进程中,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受到来自西方的影响与改变。1993年西方学者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中写道:“西方文明的价值在于是独特的,而不是普世的。”但恰恰就是这种文明正在导致全球的差异性逐渐消失,而正是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差异性才是本民族艺术得以绚烂的沃土。当人的异化和自然的人化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时,我们的艺术家又如何看待根植于我们的传统文化中、代表着东方哲学智慧的山水母题呢?又如何对传统的理论、哲学进行当代化的解释和推进,继而得以在国际化语境中彰显它的意义和价值呢?

崔强作为一个当代中国水墨画家,他深知通变才能守正,作品一定是跟整个当下的生活有联系的,生活才是艺术创作的源泉。他敏感于当代社会生活的剧变带给整个儒家文化系统的崩塌,继而导致人性的改变和无所适从。作为一个艺术家,他尤其敏感于绘画形式与现代人精神生命的依存与断裂;他试图抓住对当下生活的感受,尽可能寻找到符合当下形态的绘画语言,既能摆脱日常生活中对生命哲学的追问,也不作文學情思的画面阐释,而仅仅呈现出一种符合当下视觉审美的绘画语言。

从这一点出发,我们可以看崔强一直不断进行着艺术语言的探索。从他的山水、竹石、花鸟创作到他的《燃梅》系列,再到我们今天看到的新作《解构的经典》,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艺术家从形式到思想的层层推进,对当下社会生活持续深入的思考。他不仅想要守住中国画的根本,更想在此根本上继续推进,实现传统水墨在当代的演变。因为对传统绘画和其代表的东方哲学的热爱,所以艺术家一直延续着作品与传统之间的纽带,并试图将他对传统的理解和对当下现实生活的关联进行一种绘画的转化。这种转化建立在他的技术和思想的双重积累之上,可以说《解构的经典》是艺术家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满溢而出的感悟。艺术家在他的新作中,将中国山水画史上最负盛名的两张宋代山水画以一种解构的方式呈现出来,在绘画之前,他将复制图片抟皱、撕扯,然后拼接、重组……他在作品中既保留了传统山水中代表性的泉石、林木,也保留了原作局部的精彩笔墨细节,如线条的质感、笔墨的层次,但其整体却呈现出碎裂感。这其中有对东西方文明发展脉络的梳理和贯通,也有对传统的绘画模式的反思与转化等。概括而言,是他对当下文化语境的个性化的感悟与表达,这样的表达呈现出他作为当代中国水墨艺术家的整体素养:他的专业技能、他的知识结构、他的艺术视野和个性化的创作手法,还有他内心涌动的时代情感等。

在《解构的经典》中,崔强更是敏锐地抓到了时代的痛点:当下我们面临的形势,称“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第四次工业革命”……从国际到国内,风雷激荡的表象下,增多的灰色地带、渐逝的传统、弱化的权威、多重的标准……在流量里浮浪飘荡的一切世况,充满大波动大幅度,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不可预见性,意外以及危机随时出现和上升。而对于我们大家而言,更多危机叠拼,包括与自然冲突的生态危机、与社会冲突的人文危机、与人冲突的道德危机、与心灵冲突的精神危机……在时代大潮的冲击下,我们当下的生活呈现出与以往所有传统的“断裂”,不断地“解构”和“叠拼”。当南山不见、悠然不存,传统的山水画存在的古老哲学基础已然受到西方现代性的冲击而碎裂,传统的艺术何去何从何为?艺术家崔强以解构经典的方式,让我们看到了如何在当下的文化语境中,对传统和当代做有深度有跨界的互动和联结。此外,艺术家也呈现了他的困惑,让我们一起思考:当碎片化的拼接已无可能,现代山水的“灵晕”如何呈现?如何在全球化的语境中重新建构我们的文化理想和模型?也许,艺术需要时时解构,以便重新回溯艺术之河的源头,重返并找寻艺术得以发生发展的初心,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当下的艺术和生活。这就是《解构的经典》给予我们的启示。

猜你喜欢
解构山水画山水
空蒙山水间
论南宋山水画的艺术审美性
《山水间》
还原
山水朋友
彭涛形而上的现世解构
写于斯德哥尔摩
解构二次元
程灿山水画作品
张自启中国画——山水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