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销贷款”诈骗屡得手,骗子为何对个人信息“门儿清”

2020-08-04 17:46
新传奇 2020年16期
关键词:骗子借贷个人信息

人们的防骗意识在提高,但诈骗的套路也在不断迭代。他们总是在寻找弱点、漏洞。这些受骗者原本就没什么收入,如何“无中生有”?如今个别借贷平台低门槛、快审核、秒到账,且操作页面刻意模糊借贷属性,正中骗子下怀。

据报道,最近有诈骗分子假冒金融借贷平台客服,以“影响个人征信”为由实施诈骗,引导受害人在各金融平台进行“注销”操作,实际上却是向平台借款打入指定账户。受害人多为在读大学生或工作不久的毕业生。

毕业生被骗险自杀

4月13日下午,23岁的陈川给记者发来一份遗书后,走到清远北江大桥开启了直播,欲跳江自杀。记者和群内部分学生一边在直播中留言劝导,一边拨打报警电话。根据直播所显示的地点,赶到的民警及时将陈川拦下,避免了悲剧发生。

一周前,大学刚毕业一年的陈川被诈骗人员以“注销学生贷款”、“影响征信”的名义,骗走了94759元。这是他被骗子诱导从信用贷款平台借出来的钱和工作第一年的所有积蓄。

去年刚毕业的大学生赵子珺在3月14日被以同样名义骗走22300元。在她建立的“全国被‘注销贷诈骗受害者”的群里,多为在读学生或毕业的大学生,其中被骗金额最多的自称达59万元。

一个共性是,这些电信诈骗分子行骗手法一致,多以冒充京东金融、360借条、招联金融等借贷平台客服人员,以“注销贷款账号”实施诈骗。目前,这几家平台均表示,就近期不法分子假借名义的诈骗行为,已向警方报案,并会协同警方尽可能帮受害者挽回损失。

360借条安全专家安燃介绍,该类骗局于2019年7至8月爆发,70%受害者为大学毕业生。如今该骗局在疫情期间再次“复苏”,且演化出了“注销助学贷款账户”的新手段,将目标瞄准了曾因家庭困难申请了“助学贷款”的学生,趁多数高校疫情期间尚未开学、学生无法核实真假之际进行诈骗。目前,这些案件均已立案调查。

大学生为什么会对骗子“言听计从”

对涉世未深的年轻人来说,轻信话术上当受骗,恐怕不是一句“很傻很天真”能概括的。人们的防骗意识在提高,但诈骗的套路也在不断迭代。他们总是在寻找弱点、漏洞。

那么这些大学生为什么会对骗子“言听计从”呢?有三点格外需要引起注意:

首先,诈骗分子能够准确报出受骗者的姓名、身份证号、家庭住址、就读院校等信息。

其次,借款平台“秒放贷”。这些受骗者原本就没什么收入,要从他们身上诈骗出数万元,如何“无中生有”?如今个别借贷平台低门槛、快审核、秒到账,且操作页面刻意模糊借贷属性,正中骗子下怀。

再次,诈骗者利用“影响个人征信”刻意制造紧张氛围。对大学生而言,征信记录会影响未来就业、买房等一系列终身大事,很难不重视。但实际上,网贷账户注销和个人征信并无直接关系。可是除非专门去查询,大多数人对征信范围并不完全清楚。

防骗不能只依赖公众的“火眼金睛”

因此,防骗不能只依赖公众的“火眼金睛”,得靠政府部门、学校、贷款平台等各方压实责任,堵住漏洞。

首先就是要进一步加大对个人信息的保护力度。一些看似不重要、没价值的信息,转手倒卖之后就可能为犯罪分子所利用。个人信息泄露是大多数电信诈骗案件的源头,帮助电信诈骗从“广撒网钓大鱼”进化到了 “精准诈骗”阶段。因此,但凡涉及保管个人信息的部门、企业、学校,都应该对经手的信息负责,像银行管理保险箱一样敬畏、保护个人信息。

再者,各个金融借贷平台要进一步提高审核门槛,真正把好风控关。尤其是针对年龄、职业、收入、贷款用途等加强分类审核。实际上,银监会、教育部等六部委曾印发通知,要求年满18周岁的在校大学生借款申请,必须获得第二还款来源方(父母、监护人等)表示同意并愿意代为还款的书面担保材料,并通过电话等方式确认第二还款来源方身份的真实性。现在看,这一条并没有落实到位。

另外,我国越来越完善的征信系统,对规制失信行为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着边界模糊、征信泛化的问题。在一些地方甚至成了约束失德行为、防止欠费的“一招鲜”,这就很容易引发认知上的混乱。相关部门只有遵循严格的应用边界,并加大征信边界的普及程度,给公众一个清晰稳定的预期,才能防止一些人扛着“征信记录”的大旗减损个人权益——這一点不仅针对诈骗分子。(《新京报》2020.4.17等)

猜你喜欢
骗子借贷个人信息
保护死者个人信息 维权要不留死角
敏感个人信息保护: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的重要内容
浅论非法使用个人信息的刑法规制
主题语境九:个人信息(1)
陈五:上钩吧,骗子
元代就有“按揭”
一张图看懂民间借贷“防火墙”
民间借贷年利率超过36%无效
路遇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