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林营造类型和技术特点

2020-08-04 20:44陈丽丹韩吉鸿
乡村科技 2020年16期
关键词:技术特点

陈丽丹 韩吉鸿

[摘 要] 水土保持林是在水土流失地区,以调节地表径流、防治土壤侵蚀、减少河流、水库泥沙淤积等为主要目的防护林。在水土流失地区营造水土保持林,是防止水土流失、保持水土的一项根本措施。基于此,本文具体介绍水土保持林不同营造类型及营造技术要点,以供参考。

[关键词] 水土保持林;营造类型;技术特点

[中图分类号] S727.2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7909(2020)16-52-2

1 水土保持林营造类型

1.1 分水岭防护林

在分水岭上营造水土保持林的目的是涵养水源,调节径流,防止侵蚀沟发展和保护附近农田。营造分水岭防护林,应根据地形、土壤及土壤利用情况进行配置。例如,顶部浑圆的分水岭,一般配置在凸形斜坡、坡度变陡的转折线上,沿等高线带状造林;顶部尖削的分水岭,基本上沿分水岭带状造林,宽度一般为10~20 m;顶部平坦的分水岭的林带要比尖削的宽一些;顶部若是荒地,应全面造林。分水岭防护林应营造乔灌混交林,加大灌木占比,以形成良好的森林地被植物层。

1.2 侵蚀沟造林

侵蚀沟的形成是对土地的最彻底破坏,所以必须采取综合防治的水土保持措施,彻底控制,制止其发展。侵蚀沟造林是治理沟壑的一项关键措施。

1.2.1 进水凹地和沟沿造林。与沟沿相连接,侵蚀沟顶以上的进水凹地,应采取措施调节地表径流,这种造林措施被称为进水凹地造林。沟顶溯源侵蚀正在剧烈进展的侵蚀沟,必须配合沟顶以上的拦水蓄水沟埂进行造林。在沟沿造林的主要目的是固定河流岸堤,减少并分散地表径流汇入沟中,保护沟坡,此地带为生草带。如沟坡陡峭,尚在发展,则应由沟底按自然倾斜角引线与地表相交,在交点以上2~3 m处开始进行带状造林,带宽应因地制宜,不能强求一致,靠近沟沿的一两行宜栽萌蘖性较强的乔木、灌木树种,并适当密植。进水凹地造林由两部分组成,即流水线路造林和水路两侧造林。流水线路是指在经常流水的地方,为有效沉积土沙,应选取萌蘖性较强、枝条密集的灌木与流水线垂直成行栽植,灌木应尽量密植(行距1~2 m,株距0.3~0.5 m),并呈三角形排列。对灌木,可每年平茬,促其丛生。水路两侧与水流线平行应营造乔灌混交林,以过滤周围汇集而来的地表径流,并生产木材。

1.2.2 沟顶和沟底造林。沟顶沟底造林的目的是固定侵蚀沟基部和侵蚀沟顶部附近的沟底,免遭洪水冲刷,制止溯源侵蚀。在距沟顶基部一定距离配置土柳谷坊,即在谷坊施工分层夯实时,在其背水面,斜插60~100 cm高的二三年生柳条,或在谷坊两侧高杆扦插造林,经过挂於,沟顶断面变缓,沟顶停止发展。

侵蚀沟底继续下切或不宜作农业用地时,应进行沟底造林。可采用全面、片状或栅状造林,但均要与水流方向垂直,也可采用果树灌木混交型造林。

1.2.3 沟坡造林。沟坡在侵蚀沟面积中占很大比重(占70%~80%)。由于陡坡陡(大多在30°以上)、覆被差、底部冲淘、地下水活动,崩塌、滑坡和陷穴时常发生,线状侵蚀以切沟和冲沟侵蚀为主,冲沟沟壁并有悬沟侵蚀。营造沟坡防护林的目的是阻止沟坡扩张,保护和固定沟坡。为迅速固定和利用沟坡,某些地方应用劈坡方法,调整沟坡坡度,修成反坡梯田或植树台,在上面造林或栽植果树。

沟坡造林宜尽量选用根蘖性强的乔灌木树种,并应分段进行,先从较适合造林的沟坡下部开始,逐步向干燥的沟边沿部分推进。如果沟坡比较稳定,也可全面造林。陡峭的沟坡可先封坡育草,再进行造林。

1.3 梯田埂坎造林

随着农业基本建设的发展,多数山地、丘陵区变坡地为水平梯田,梯田地坎所占面积为农田面积的3%~20%。为充分利用土地,保护梯田安全,可选择直根性较强的灌木,采用扦插造林方法,在梯田地坎的1/2或1/3处造林,多结合修筑梯田进行,一般扦插一两行。梯田埂坎造林可固持埂坎,保护农田安全,防风护田,改善田间小气候,改良土壤理化性质等。梯田埂坎上栽植灌木,成活后两三年,可在晚秋或早春平茬,这样既可获得经济收益,又利于灌木丛生,且不影响雨季发挥防护埂坎和农田的作用。

1.4 水源涵养林

河川上游集水区内的大面积森林均为水源涵养林。如果水源涵养林具有良好的林分组成,且占有一定面积,即可在降水未形成地表径流之前,将其控制在森林中,从根本上防止水土流失,削減河流洪峰,根除水灾,变水害为水利。

水源涵养林需进行全面造林。其林分结构一般由主要树种、伴生树种和灌木树种组成,各地应因地制宜地选用树种。在干旱瘠薄的荒山坡上,应选择耐干旱、耐瘠薄的树种,造林时应适当密植,以便迅速郁闭成林,及早发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一般针叶树的初植密度每667 m2植440株,阔叶树每667 m2植220~330株,个别慢生树种每667 m2植660株。

水源涵养林郁闭后,应有计划地进行抚育工作,注意保护林内死活地被物。采伐利用时应进行择伐或水平窄带带状皆伐,并立即更新,使其形成理想的水源涵养林,持续发挥水源涵养、保持水土的作用。

1.5 护岸护滩林

河流两岸地势平坦,水土条件好,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基础。但由于径流冲蚀和河床摆动,常常造成河岸坍塌,洪水漫决,冲毁良田、道路、桥梁,淹没村庄和城镇,给人们生命财产带来危害。因此,应配合护岸工程,营造护岸、护滩林,种植缓流挂淤的草本植物,形成堤坝、林草双重防护,以固定河床,保护岸滩、农田、道路和建筑物等的安全,扩大耕地面积和“四料”生产。

通常,河流滩地面积较大,地下水位较高,较稳定,但洪水季节经常遭到冲淹,造成垮塌,危及河岸。因此,应营造护滩林,以缓流挂淤,抬高滩地,束窄河床,保护堤岸。护滩林的缓流挂淤作用取决于浸水深度内树木的分枝多少,应采用耐水湿的乔灌木进行密植,作灌木林经营,一般应垂直水流方向成行,行距1 m,株距0.3~0.4 m。当滩地造林地段顺水流方向较长时,可营造雁翅式护滩林,顺着规整流路所要求的导流线,使水流方向呈45°角,每隔10~20 m依次进行带状造林,每带5~10行,株距宜小,约0.5 m左右,行距1.0~1.5 m,多采用二三年生枝条,长度依地下水深而定,进行埋干造林。

2 水土保持林营造技术要点

2.1 细致整地

在水土流失地区,应因地制宜地采用鱼鳞坑、水平沟、水平阶、反坡梯田等整地措施,能有效拦截地表径流,改变地形,防止土壤冲刷,并为幼林的生长发育创造良好条件。因此,营造水土保持林必须认真对待整地工作。

2.2 复层混交

为使森林发挥最大的水土保持效益,水土保持林应具备混交、复层和紧密的灌木林缘三方面要求。混交林不仅能合理利用土地且生长稳定,而且有利于改良土壤,拦蓄径流。非特殊立地条件(如特别干旱、瘠薄、水湿等),不造纯林。在立地条件较差、水土流失严重的地方应增加落叶丰富、具有改良土壤能力的灌木比例。

2.3 适当密植

为使林地迅速郁闭,尽早发挥水土保持作用,应该根据树种特性适当密植。一般参考用材林密度适当加大,如针叶树每667 m2可植440~660株,阔叶树每667 m2可植330~440株,灌木林株行距0.5 m×1.0 m。

2.4 抚育管护

为尽快使植被得以恢复,巩固造林效果,避免因人畜等因素致使树木遭到破坏,要采取封山禁牧的育林措施,有条件的地方,可聘请专职护林员进行看管,做好病虫害和森林火灾的预防处置工作。造林后当林木过密影响正常生长时,应适当进行透光和生长抚育间伐,以不破坏正常水土保持效益为准。另外,灌木平茬应轮流隔行平茬。

猜你喜欢
技术特点
公路工程施工管理技术研究
NB-IoT网络技术特点及网络部署简论
有线传输的技术特点及发展趋势
对秋季植树造林的一孔之见
配电线路带电作业技术特点分析
浅析篮球抢篮板球的技术特点及训练要求
淡水鱼养殖的技术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