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林县八渡笋低产林改造技术

2020-08-04 17:37钟珲黄大勇
乡村科技 2020年16期

钟珲 黄大勇

[摘 要] 广西壮族自治区田林县八渡笋大多已种植20多年,长期采收竹笋、采伐老竹,竹林生产能力严重下降。本文针对田林县八渡笋管理现状,参考福建、广东、四川、重庆和云南等省市麻竹林经营技术,实施八渡笋低产林改造更新复壮,为田林县八渡笋提质增产创收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 八渡笋;低产林改造;田林县

[中图分类号] S64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7909(2020)16-110-2

八渡笋(Dendrocalamus latiflorus Munro CV.Ba-Dus),又被称为八渡竹、麻竹、甜竹、大头竹和大叶乌竹,具有笋期长、产量高等特点,丰产林667 m2年产笋1.5~2.0 t。广西壮族自治区田林县八渡笋大多已种植20 a以上,因长期采收竹笋、采伐老竹,产笋、产竹材生产能力严重下降,一些竹林出现细竹多而粗竹少、开花枯死、竹丛悬空或干枯等现象,竹林走向衰败,形成低产低效竹林。现将八渡笋低产林改造实用技术措施介绍如下。

1 砍老竹除草,清理老竹根、竹蔸

2—4月,结合扒土挖除竹丛中老、死竹蔸,并采集笋蔸苗出售。3—4月即农历端午节前后以及5—6月,砍除影响八渡笋竹生长的林内杂草、灌木,将杂草、灌木嫩枝铺于竹丛周围,保湿增肥。11月至翌年3月,除蔸并砍除老竹丛中老、小、弱、病竹以及萌枝、枯竹、藤蔓、开花老竹,保障竹林清洁,调整竹丛竹龄结构,使竹林有更多空间供来年竹笋和幼竹生长[1]。经过2~4 a,即可全部清除竹丛内老竹根蔸。老竹根、竹蔸清理具体做法如下。

1.1 人工挖掉或机械除蔸

采用人工挖蔸,或用机械每年从竹丛一侧向竹丛中心挖除全部老竹蔸、老竹根和少许笋蔸苗,每年控蔸割断老、死竹蔸与活母竹篼连接茎根。低产竹林经过2~4 a即可全部清除竹丛内老竹根蔸,竹丛即可恢复到丰产状态。

1.2 生物菌除蔸

在竹林下立体仿野生套种竹荪、灵芝等食用药用菌类,竹荪等食用菌类能分解老竹篼、竹枝、竹叶、枯竹和根茎等废弃物,将其转化为有机肥料,促进竹林生长发育,促进多发笋。这是改造低产竹林、增加竹林经济收入的一种生态良性循环、持续利用的有效方法。

1.3 化学药物清理

化学腐蚀清理有2种方法。一是用草甘膦加尿素和食盐的方法促使伐桩竹蔸根茎加快腐烂,达到既保持水土又降低成本、不影响竹笋产量的目的。二是先将竹蔸内的竹节全部打通不伤害底部,将碳酸氢铵与食盐按10∶1的比例混合液,在雨量充沛的7—8月分别注入竹腔内部,每株总用药量0.05~0.10 kg,最后用土埋紧封严。待施药放置6个月后竹蔸发黑,开始腐烂分解,用锄头一敲即可拔出竹蔸。

2 复垦竹林,护竹养笋

每隔三四年砍竹、挖蔸后复垦1次,挖土深度约20 cm,达到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通风透气性、增加土壤有机质的目的[2]。坡度小于15°的竹林地全面松土1次;坡度15°~25°的竹林,在种植带上松土不打碎,选择砍除不利于发笋的竹、蔸、根后,对竹林地全面松土1次。八渡笋收笋季节有大小年区分,小年3月前翻土,大年冬季至3月前全面复垦为宜,挖松竹林地。对竹林内因开花或采笋不当造成竹丛枯死而形成林中空地的,选择健壮小母竹或粗壮枝条蔸苗,开坎补植补种养竹。低改期内,每年留竹主要在出笋初期进行,即每年6月初第1批竹笋出土时,每丛边缘保留最壮母竹两三根,为第2年竹笋生长提供营养。初期笋在竹丛中位置不佳的,可以直接采收,待盛期笋位置较适宜时再留养母竹,形成合理的林分结构。同时,将杂草、灌木嫩枝铺盖于竹丛周围,起到保湿增肥作用,竹林空地适当种植乔木或灌木,或建立地头水柜蓄水保墒和备水打药,达到涵养水分和预防病虫害发生的目的。

3 施肥和控制出笋方向

施肥是实现低产竹林丰产的关键措施之一,坚持每年施肥1~3次。第1次在4月中下旬进行,促进笋萌发,增加竹丛产笋量。第二、三次施肥,在竹笋出土初期(6月)和盛期(8月)进行,促进竹笋生长,提高其产量。休眠期施有机肥,如腐熟的羊栏肥、牛粪、饼肥等。每丛施猪栏肥或牛粪25~50 kg或腐熟的饼肥7~10 kg,肥料施入已扒开土的竹丛周围,施后随即盖土。5—9月出笋期施专用化肥为主,每丛每次施入竹子专用复混肥料1.0~1.5 kg,或尿素、硫酸铵等化肥0.3~0.5 kg。先在竹丛四周开环状沟或点状开穴,将化肥撒入沟内或穴内,或用水将化肥稀释后浇灌,施后随即盖土。施肥量每年最少按竹丛精准施专用肥1~5 kg/次,时隔2 a或3 a交叉轮换施有机无机肥。同时,有意识地开沟施放于能促进竹丛生长发育林地的一方,诱导培养笋苗向有肥源、土壤疏松的方向生长,以达到充分利用林地空间、实现竹林增产目的。注意肥料不与嫩笋直接接触,避免竹笋萎缩死亡。

4 调整竹龄结构,合理采笋养母竹

恢复丰产竹林,留好母竹是八渡笋竹林高产的基础。每年在秋分后至立春之前休眠期择伐,年采伐量不能超过年生长量,需做到“存三砍四不护五”,高产的立竹密度为3 000株/hm2(以600株/hm2计,每丛5株),将四年生老竹砍伐,每年每丛壮竹保留三四株,要求新竹在竹丛中分布均匀,即每丛一二年生留一两株、二三年生留三四株。枝叶茂盛的二年生竹株,每丛竹保留活立竹6~8株。田林县高产母竹林一般密度為1 620~2 400株/hm2,即18~40丛,每丛最佳留母竹4~6株。

5 扒晒培土,林下种养

对于竹蔸不上抬的竹丛,扒土晒笋是八渡笋抚育管理的一项特有作业内容。根据八渡笋生长特性,可用阳光刺激笋芽,促进其早萌发、早长笋,提高竹笋产量。其具体做法是,用锄头把竹丛周围的土壤扒开,使笋芽暴露,扒土时注意不伤及笋芽。经40~50 d风吹日晒雨淋后,结合4月中下旬施肥进行覆土。对于整个竹蔸上抬的竹丛,无土可扒。对竹蔸不上抬或稍上抬的竹丛,在4月中下旬,与第1次施肥相结合,对竹丛进行一次全面培土,在竹笋尚未出土前用细碎潮润土培土,避免竹笋的笋箨见光变色,防止老化,提高竹笋质量。结合除草进行壅垛压青,把杂草铲除后堆在竹蔸附近,也有培土效果。对于竹子枯落叶量多的竹林,盖竹叶能使竹笋长得既胖又嫩。竹笋刚探头时,将这些叶子和杂草盖在竹笋上,盖得越厚越好。对于竹蔸严重上抬的竹丛,烧除清掉,不能培土控蔸。另外,竹林里饲养家禽最为普遍,以养殖土杂鸡、乌鸡、鸭、鹅为宜。此外,还可以养竹鼠。林下养殖的好处,一是利用林地环境增加其他收入,二是改良竹林环境,促进竹林增产。同时,竹林可套作竹荪、蘑菇、木耳等菌类,也可种植一些喜阴的草珊瑚、黄精等中药材。

6 笋苗复合经营,竹笋合理采收

当年用割笋刀从笋蔸上部第1个笋节切断,保留完整笋蔸,待笋蔸长出一两株小竹,次年可以作为笋蔸苗移植;仅作为高产笋用林经营时,采割的位置可以在笋蔸之内切断,割笋时切勿损伤附近笋目,割后必须用泥土覆盖已割笋的笋蔸,如果肥水充足,其上部的笋目还会萌发出竹笋。结合割笋覆土,在竹丛四周松土除草。八渡笋的枝条萌生能力强,通常在竹篼、笋蔸处萌发枝条,枝条上又长出小枝条,影响竹丛生长和管理。所以,夏季长笋前对萌生的竹枝进行修剪,清除枝条上杂生的细弱过密的小枝条。每只笋篼只需留取一支健壮的竹枝,多余枝条均从靠近笋篼处砍掉或剪除掉。这样可以集中养分供应笋篼和母竹,并有利于竹丛通风受光,这是竹林笋苗复合管理的重要措施。每年4月和10月修枝一次。如果只作高产笋用林经营,不留萌枝。5—10月都可收笋,因加工利用目的不同而采笋方法要求有所不同。用作鲜食的,笋高30~40 cm即可采收;用于加工笋制品的,笋高0.7~1.2 m,常在竹笋拔节2节后采收。过早收获产量低,经济效益不高。

田林县针对八渡笋低产林实施技术改造措施,实现了较好的增产创收效果。经测产,2015年六隆村示范基地667 m2产去壳鲜笋达733.6 kg,博俄村示范基地667 m2产去壳鲜笋652.6 kg,比全县笋地平均667 m2产量分别提高33.4%、18.5%。2016年,田林县天气干旱,雨水少,八渡乡博峨村平作屯、六隆镇平细笋场、曾强第一笋场示范基地平均667 m2产去壳鲜笋达733.6 kg,对照全县笋地平均667 m2产量,依然实现了增产目的。

参考文献

[1]杨再位,陈欣,柳林秀,等.广西田林八渡笋的气候环境分析及其高产栽培措施[J].气象研究与应用,2016(4):66-68.

[2]明凤恩,熊熙灵.广西田林八渡笋的发展优势及高产种植管理技术[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9):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