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高中语文教学的“变”与“不变”

2020-08-05 10:30
关键词:整本书体验式高中语文

王 娜

(陕西省西咸新区秦汉中学)

美国的教育是强调创新及创造理念的教育,而中国则是基于人才选拔的应试教育。正是这种中西教育理念的巨大差异,导致中国学生在创新力和创造力方面的匮乏。在这个并不缺少已有知识的信息化的今天,从长远来看,这种匮乏将直接影响到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因此,构建和培养新时期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并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渗透和消化显得尤为重要。

语文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品质、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的内容。这四个方面兼顾了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以及语言文字运用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性质。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出以及新课程标准的变化,都对我们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挑战。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这里就离不开一个“变”与“不变”的问题。

一、“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转变观念,革故鼎新

高考应试的指向、教师教学观念转变得不彻底等,导致语文课堂中生本位的观念转化不够彻底,这就阻碍了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既然现在高考的考查正在悄然改变,那么此时语文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学习金字塔告诉我们,学习者通过被动的听讲方式,在两周以后还能记住的内容只有5%,而学习者通过马上应用或是教别人的学习方式,在两周以后还能记住的内容可以达到90%。由此,孰优孰劣一目了然。也许我们也曾闪过或是有过把课堂还给学生的念头,但当不放心的心理作祟、课程进度的压力等一齐涌来时,我们的那点勇气之举立马灰飞烟灭。

学习金字塔

但当国家的人才培养战略、语文核心素养再一次摆在我们面前时,我们清晰地明白从学生的长远发展来看,语文教师要懂得舍得,生本位的转化一定要彻底。

生本位的彻底转化,要注重学生的“问题式学习”和“体验式学习”。就“问题式学习”而言,学生的问题应该是一堂课的逻辑起点。与其教师设置问题,不如再大胆一些,由学生来问问题。但并非学生所有的问题都要一一解决,这就牵涉到教师对学生问题的修正。修正问题应该先是对学生问题的一个分类整合,然后才是问题的解决过程。既然学生是问题的提出者,那么教师也应该鼓励学生选择问题进行解决,并鼓励学生选择有挑战性的问题予以解决。教师需要注重的是在问题之间建立联系,通过一个问题的解决带动一类问题乃至全部问题的解决,从而实现素养目标的达成。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并敢于挑战及解决问题的学生,才可能具有创造力,成为创新型人才。

就“体验式学习”而言,其实就是通过学生的语文学习实践活动,也就是学生自身的体验串联起知识与技能,最终促成学生素养的养成。在“体验式学习”中,我认为素养目标的定位与任务情境的设置是基础和核心。素养目标小到学习目标,可以细微到一节课,哪怕是三维目标中的某一个或某两个,但重点在于目标定位的具体以及可实现;大的素养目标可以是学习任务群目标,这个目标可以从宏观上作为终极目标去定位,但是在操作过程中一定要善于将其分解成阶段性目标。任务情境的设置直接关系到“体验式学习”的高效与实效。因为创设良好的任务情境能够很好地引发学生的语言实践行为。这就意味着教师要对教材进行深入挖掘和独到解读,并能敏锐地找到体验学习的恰当载体,从而实现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体验式学习

二、“静水流深,沧笙踏歌”——脚踏实地,厚积薄发

在以高考改革强势带动语文教学转变的今天,作为一线教师,我们不要无所适从,不能摒弃所有,而要淡定笃然,细细思量、梳理过往的教学,明确哪些应该“不变”,从而不断增强自己“以不变应万变”的底气。

(一)“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专业成长,任重道远

明晰教师的职业规划,树立职业理想,这是教师生涯规划的第一步。语文教师也不例外。如果传统的教学更偏向于教师在打“有准备之仗”的“填鸭式教育”,那么新的课堂教学将解放学生的独立思想,教学实践中也将会出现更多“突如其来的意外状况”,这就对教师的专业功底、课堂的应变与驾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之路,任重而道远。

“原初阅读”“裸备教材”是我一直推崇的,也是一直在实践的备课方法。因为只有教师对教材有深入的理解,才能在课堂上与学生产生更多的思维碰撞和情感共鸣。首先,网络、教参的辅助,能增加教师对教材更为透彻的理解和更有深度的挖掘,避免一家之言、思维定式、思维误区,有利于师生共同的思维纠偏,从而促进思维的延展;其次,教师在对教材的解读中更应该注重的是提纲挈领的问题的寻找和教材中重要细节的深入挖掘,这其实是让教师对教材既有宏观建构,又有微观品读,也更有利于对学生“走进教材”、促进文本意识的培养和“走出教材”、提升整合概括能力的培养;再次,解析文章讲究“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那么教师在教材的宏观建构中也应该有这种联系的观点,处理好“备大课和备小课”的关系,从而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呈现出序列化,对学生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水到渠成;最后,论文和反思是教师成长的最好方式。论文让我们停下埋头前行的脚步,让教学的灵魂得以跟得上,审视中方向更明晰,前行之路更笃定;反思把我们从自以为熟悉的教材中抽离出来,静下心来思考课堂的优点与不足,从而让教学少一些原地重复,多一些点滴前行。研究型教师,该是每一个语文人孜孜不倦追寻的目标。

(二)“腹有诗书气自华,唯有书香能致远”——阅读人生,一以贯之

你人生的高度很可能取决于你与什么样的人在一起,那么通过教师的喜爱阅读感染学生喜爱阅读,这是不是所谓的春风化雨式的良师益友呢?碎片化的阅读显然已经不能让学生应对高考的阅读要求,那么通过整本书阅读去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整本书阅读操作的难点在于时间的分配与阅读效果的测量。兴趣感染是其一,阶段性阅读任务的明晰以及与之相关的任务分配是重中之重。对于整本书阅读,我还是比较倾向让学生通过构建人物关系图明晰故事情节,而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中学的王吾堂老师倡导的通过核心人物命运发展变化轨迹的梳理与原因的挖掘,从而剖析作品主题的观点我也深以为然。而宝鸡中学的樊宝玲老师在谈到她的交互式方法在整本书阅读的应用中,把家长与学生的亲子阅读与读后感写作加到整本书阅读中来,也给我日后的整本书阅读教学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其实,我认为阅读的结果除了以读后感的方式呈现,还有很多其他的方式。如阅读分享会、阅读手抄报、阅读专题讲坛,都是不错的方法。读万卷书,贵在有恒。

专业培训与坚持学习的意义在于,接受一次又一次思想的冲击与洗礼,边行走边思考。从最初的心灵震撼到最后的冷静思考,认知逐渐从感性走向了理性。当我们一线的语文教师沉陷在日常的琐碎与忙碌的教学中不能自拔时,专家理论高度上的点化确实起到了振聋发聩的作用,让我们意识到“只顾埋头拉车”会让自己的职业生涯更趋局限化,所以语文教师的“抬头看路”是必需的。

但我们同时应该审视,专家的理论解析与实践教学的断层不容忽视,而且专家间意见相左之处也不在少数,所以“点石”能否“成金”,关键取决于我们在日常语文教学中的所思、所悟、所做。我想,无论何时,哪怕只是众师中的一人,我也要有自己小小的教育梦想,因为与其空有“想得却不可得,你奈人生何”的叹息,还不如“但行好事,莫问前程”的桃李不言,笃定前行。处理好思想转变与方法转变的“变”,专业提升与坚持阅读“不变”的问题,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渗透和消化,努力构建和培养新时期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我一直在探索路上。

猜你喜欢
整本书体验式高中语文
情景体验式外宣纪录片《四季中国》民俗文化负载词英译探微
用体验式探究活动打开探索之门
《论语》整本书阅读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
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
高中语文分层教学的有效性探索
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利用早自习
低年级整本书阅读的推进与测评
2020年思辨式整本书主题阅读1+2书单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