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洼村的扶贫路

2020-08-06 02:19尚天福
甘肃农业 2020年6期
关键词:整村山里人红牛

尚天福

《陇上百村纪事》连载系列

《陇上百村纪事》是一部反映甘肃省部分村社当下社会现实的纪实作品结集,本书通过对众多村社脱贫路上的具体人物、事件、场景的记述,生动再现了千里陇原脱贫攻坚战的动人画面。

自称“山里人”的关浩信做梦也没想到,家门前这条祖祖辈辈行走的沙土路在去年秋天变身成了一条“比案板还光滑”的水泥路。

关浩信是崇信县锦屏镇姚洼村人,他家所在的高洼社位置比较偏僻,出山须先爬到塬顶,山路弯弯,步行得两个多小时。尤其是从他家门口到村委会的这条山路,让村民吃尽了苦头。记忆最深的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同社关占华十二岁的小孙子得了急性肠梗阻,疼得捂着肚子在炕上打滚,那时候山路遭雨水冲刷,牛头大的坑槽,汽车根本进不了村,家里人只能连背到抱把孩子送到山外面就医。关浩信告诉记者,那孩子就是这样被耽搁了的,要是路好一些,关占华的孙子应该和我们的年龄一样大了。

还有一件事情记忆犹新。收购粮食的商贩走到村委会再也不愿到高洼社来,要来的话每公斤收购价会压低一毛钱,原因是区区几公里的路太难走了,三轮车下去上不来,粮食得几经倒手才能运出山。

2010年前后,县上实施通村油路覆盖工程,姚洼村成了全县最后几个通上硬化路的村子之一。当初政府很为难,十公里的山路,硬化铺油成本巨大,而且因为落后的自然条件很多村民常年外出务工,有的直接把房子买到了城里,149户469人的村子常住人口还不到五分之一,那么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否对等?这样的疑惑一直持续到2014年精准扶贫拉开大幕,姚洼村作为全县十五个贫困村之一,省市县各项政策资金优先给予倾斜,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成了脱贫“摘帽”的先决条件。

2016年,镇村整合整村推进、易地搬迁、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等项目资金,集中对25户群众实施了整体搬迁,落实危房改造45户,建起了新农村和文化广场,家家户户用上了自来水。同时,村上还成立专业合作社,与崇信县伊顺祥牛业公司签约,投放基础母牛50头,按照“寄繁代养”的模式利用废弃窑洞发展红牛产业,扩展群众增收门路。“村民搬到新房里,红牛拴进窑洞里”,采访时,村委会文书张贵祥这样描述村里的变化。

一系列脱贫措施的对标落实,当年姚洼村顺利通过了整村脱贫验收。但硬化路没有延伸到高洼社,最后5户18人的出行难题成了搁在新一任驻村工作队员们心头的大事。他们多方申报协调,2017年,崇信县统筹整合涉农资金4959万元,通高洼社的2.5公里道路硬化列入计划,于当年完成了项目的实施。

脱贫路上不能让任何人掉队。如今“山里人”关浩信每天都会走这条光滑的水泥路去山上的养殖小区饲喂牲畜。出门甩掉两脚泥,作为合作社聘用的劳务人员,他也有了一份属于自己的事业。

猜你喜欢
整村山里人红牛
喜雨
盂县农商行“整村授信”工程启动
农村商业银行整村授信实践及其问题与对策
脱贫致富的山里人
山里人的实在
我是山里人
三头牛和狮子
吕梁石楼金融扶贫出新招
红牛垫了赔偿金
集体土地整村拆迁模式之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