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按摩结合局部针刺治疗急诊癔症患者的临床观察

2020-08-08 06:14胡书凤冯金星陈秀珍张晓霞
中国中医急症 2020年7期
关键词:癔症针刺穴位

胡书凤 冯金星 陈秀珍 张晓霞 王 培

(江苏省中医院,江苏 南京 210029)

根据WHO推算,至2020年,中国心理疾病负担将会是总体疾病的1/4,心理疾病现状不容小觑。癔症是心理疾病的一种,在普通人群中的患病率达3.55%[1]。癔症无器质性病变,是在人格障碍的基础上,由于心理暗示、情绪激动、重大事件刺激等因素作用,产生的一种以突然的精神异常、情绪失控为主的精神障碍和(或)运动功能减退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精神障碍综合征[2-4]。在治疗上,西医主要采取镇静剂、吸氧等,效果不佳,且易产生副作用。本研究在常规精神药物治疗基础上采用穴位按摩结合局部针刺疗法,取得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诊断标准参照《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中癔症的诊断标准[5]。主要临床表现为抽搐、呼吸急促、呕吐、胸闷心慌、肢体麻木、瘫痪等躯体转换症状;情感爆发、选择性遗忘、意识范围缩小等精神症状。诱因及病因分析:一般认为,癔症好发于以自我为中心,情感丰富,富于幻想,暗示性高的癔症性人格的人群。同时,家庭不和睦、同事纠纷、自尊心受损等心理刺激为常见诱因。本研究中纳入的84例癔症患者的诱因汇总如下:1)情绪激动53例,其中家庭矛盾31例,同学、同事吵架15例,家长、老师批评7例。试验组28例,对照组25例;2)重大生活事件刺激13例,其中亲人离世7例,炒股、生意失败6例。试验组6例,对照组7例;3)医源性刺激9例,皮内注射诱发2例,急诊外科清创缝合诱发3例,化验室静脉采血诱发4例。试验组5例,对照组4例;4)疾病诱发6例,其中哮喘诱发4例,上呼吸道感染诱发2例。试验组3例,对照组3例;5)受到惊吓3例。试验组2例,对照组1例。

1.2 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1月江苏省中医院收治的84例急诊癔症患者,均为首次发作。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2例,其中对照组脱落2例,试验组脱落3例。试验组39例,男性6例,女性33例;年龄15~48岁,平均(24.91±7.29)岁;病程1~4 h,平均(2.31±0.78)h。对照组40例,男性6例,女性34例;年龄18~41岁,平均(25.63±5.71)岁;病程1~4 h;平均(2.40±0.69)h。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治疗前心理状态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应用在心理暗示治疗基础上使用抗精神药物进行治疗。氯丙嗪(上海禾丰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1060,规格:1 mL/25 mg)25 mg肌肉注射,或地西泮(天津金耀氨基酸公司,国药准字H12020957,规格2 mL/10 mg)10 mg兑入,静脉注射,具体疗程视患者病情而定。试验组在心理暗示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穴位按摩结合局部针刺疗法进行干预。临床表现为抽搐、呼吸急促、呕吐、胸闷心慌、肢体麻木等症状者,采用穴位按摩。如出现癔症性瘫痪、吞咽困难、失语、耳鸣、耳聋、失明等明显局部症状时,采用针刺相应穴位配合治疗。

1.3.1 穴位按摩 1)选穴:内关、合谷、神门,以上均双侧取穴。2)操作方法:选穴后,用拇指按揉穴位,力度以患者耐受为度,两侧穴位均需要按揉,每个穴位约5 min。3)配合语言疏导:通过家属或陪同人员了解患者感兴趣的内容,积极诱导患者倾诉自身感受,表现出理解并支持患者,取得患者信任。

1.3.2 针刺疗法 采用华佗牌0.3 mm×40 mm不锈钢毫针。1)主穴:以双侧内关、人中为主穴。内关穴,采用提插泻法,直刺0.5~0.8寸,留针30 min。人中穴,向鼻中隔方向斜刺0.3~0.5寸,进针后提插捻转强刺激,边操作边观察患者反应,以眼睛湿润或前额出汗为度,留针30 min。2)配穴:癔症性瘫痪者,上肢选取颈臂穴,直刺0.8~1寸,行提插泻法,引发触电感为佳,不留针;下肢取三阴交,斜刺0.5~1寸,行提插补法,留针30 min。吞咽困难、失语者,选前廉泉,提插泻法直刺1寸,不留针;上廉泉,向舌根方向斜刺2~2.5寸,捻转补法;正廉泉,直刺0.2~0.5寸,雀啄补法,不留针。失明者,取攒竹,向眉中斜刺0.3~0.5寸,鱼腰向上斜刺0.2~0.3寸,留针30 min。主穴、配穴针感互动互参,每日1次,针刺疗程视病情缓解程度,一般以5~7 d为1个疗程。具体疗程视患者病情而定。

1.4 观察指标

1)疗效判定:两组实施干预后2 h评估患者精神和躯体症状缓解情况。参照《中国精神障碍分类及诊断标准》制定三级疗效评定标准[5]。治愈:强刺激后(如呼吸急促、抽搐、精神紧张等)症状消失或立即缓解,社会功能恢复至发病前水平;好转:临床症状部分消失或症状明显减轻;无效:症状无任何变化。2)患者满意度:采用自制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内容包含工作态度、治疗方式、治疗效果、健康教育4个方面,共包含20个条目,每个条目分为5个维度进行评分(非常满意、满意、较满意、一般、不满意,分别赋分5分、4分、3分、2分、1分),总分100分。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在首诊出院前发放问卷,15 min内收回问卷。3)心理状态: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6],4个维度进行评分,总分100分。根据中国常模,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以50分为界: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70分以上为重度焦虑。评估患者干预前、干预2周后心理状态。同时,对两组患者在干预过程中的不良反应进行监测。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进行正态性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比较。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试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干预后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满意度比较 试验组满意度评分(95.63±2.1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90.05±2.71)分(P<0.05)。

2.3 两组治疗前后心理状态比较 见表2。两组治疗后S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试验组治疗后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表2 两组治疗前后SAS评分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SAS评分比较(±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同时期比较,△P<0.05

组别试验组对照组n 39 40干预前53.41±4.22 54.08±3.12干预2周后36.33±2.15*△39.11±3.76*

3 讨 论

根据相关研究[7],中国报道的流行性癔症(EH)研究比国外多,且青少年的罹患率比国外高,这与中国的社会心理环境等因素有关。在我国,癔症以青少年及青春期的女性易发,主要由情志刺激引起,可表现为分离症状或转换症状,各项检查发现无与症状相关的器质性病变,且呈反复发作、临床症状多变,具有很强的暗示性,急性表现的程度和范围与暗示有关。

3.1 穴位按摩结合针刺治疗癔症原理

本病属于中医学“脏燥”“郁症”“百合病”等范畴。癔症的病因有内因和外因,内因是患者自身的人格缺陷,外因是突然或持续的精神刺激。伍连仲教授认为癔症的病机主要是七情怫郁、痰火郁结和血虚内热,以致心窍被蒙蔽而神机逆乱。治疗以清心利窍、醒脑调神、疏通气机为原则[8]。内关属于手厥阴心包经,是心包经的络穴,是八脉交会穴之一,具有调和气血、开郁调神、宁心安神定志,理气和胃之功。合谷穴属手阳明大肠经,具有交接阴阳气机、疏肝解郁、行血解痉之效。神门属于手少阳心经,具有较好的安神镇静作用,可纠正癔症患者精神障碍。通过按摩内关、合谷、神门3穴,安神通络,宽胸理气,以舒缓急诊癔症患者紧张、焦虑的情绪,从而缓解转换型躯体症状。针刺治疗癔症效果确切[9-12]。对于局部症状明显者,改用针刺进行治疗,以内关、人中为主穴。针刺内关,具有清心开窍、调气豁痰之功效;因人中为督脉穴,督脉主一身之阳气,针刺人中穴有清心益脑、通阳疏气、通上导下、调理神机之功。依据局部症状选取穴位配合治疗,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吞咽困难、失语者通过针刺三廉泉,活络利舌,通关利窍,针刺后鼓励患者进行吞咽动作,并发音。癔症性失明多因肝郁气滞,玄府郁闭,而肝主目,致使局部脉络失畅,治疗前予语言暗示,针刺鱼腰、球后等穴,达到疏肝解郁、开窍明目的目的。同时,针刺可提高大脑皮质兴奋性、改善血流动力学,有利于神经系统功能的修复和重建[13-14]。

3.2 穴位按摩结合针刺治疗癔症的优势

癔症是急诊科常见病,临床常用安定肌肉或静脉注射,或使用其他镇静药物,促使患者入睡,但是易出现头昏、头痛等并发症。而穴位按摩、针刺疗法作为中医传统外治法,在治疗癔症方面,有其独特优势。1)操作简便:急诊医务人员熟知相关穴位,定穴后徒手即可对癔症患者进行穴位按摩;针刺治疗需要规范消毒,医务人员掌握不同穴位的针刺方法,在定穴后即可操作。内关穴采用提插泻法,直刺即可;人中穴采用雀啄泻法,斜刺、单向捻转。2)有效且无副作用:根据本次研究结果,试验组无不良事件发生,有效率(94.9%)高于对照组(65.0%),且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孙红梅[15]研究结果一致。对照组有12例患者在使用抗精神药物后出现不良反应,其中3例表现为锥体外系反应;4例表现为乏力、嗜睡;5例表现为口干、上腹部不适、食欲不振。试验组进行穴位按摩、针刺治疗均在急诊医务人员的近身操作下进行,肉眼即可观察局部皮肤状况,针刺反应,根据反应调整操作手法,即使有晕针等严重现象,也可及时处理,而本次研究过程当中无晕针等不良反应发生,说明穴位按摩结合针刺治疗癔症安全性较高。3)患者接受度高: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且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调查过程中发现,相对西药治疗,患者对中医传统操作的接受度较高,大多数患者及家属更愿意接受穴位按摩、针刺等传统外治方法。4)配合暗示治疗:在穴位按摩或针刺治疗前,急诊医务人员向患者家属或陪同人员了解发病原因,治疗过程中进行针对性心理疏导,通过语言暗示,取得患者对穴位按摩或针刺治疗效果的信任,鼓励患者倾诉心理需求,宣泄负性情绪,更利于疾病治疗。

综上所述,穴位按摩结合局部针刺治疗,相对传统药物治疗便宜、有效且无副作用,值得推广,但本次研究时间受限,并未针对其远期临床效益进行评价,后续会进一步追踪,评价其远期临床疗效。

猜你喜欢
癔症针刺穴位
清明的雨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穴位埋线法治疗肥胖症的中西医机制研究进展
单纯针刺与针刺配合半夏白术天麻汤的治疗对比
心理干预在癔症患者急诊治疗中的应用及对不良情绪的影响
夏季穴位养心
一场聚会引发的癔症
男性排湿,常按这五个穴位
诗癔症
针刺拉伸加TDP照射法治疗落枕的疗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