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以更大决心、更大力度推动共青团改革向基层延伸

2020-08-10 09:11本刊编辑部
中国共青团 2020年13期
关键词:团干部团组织县域

本刊编辑部

7月6日下午,团中央召开全国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综合试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此次会议传达出鲜明信号,那就是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以更大决心、更大力度推动共青团改革向基层延伸。

要坚持问题导向,增强自我革命的勇气。根据前期共青团、青联、学联、少先队等方面改革进展的评估情况看,县级及以下共青团改革的效果还不明显,长期存在的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一些地方的团组织在社会上缺少存在感,在青年中缺少影响力,在大局中缺少贡献度,共青团的政治功能和社会功能在基层出现了严重萎缩的现象。我们必须坚持眼睛向内、刀刃向内,跟上时代、跟上青年,首先深刻反省共青团专职干部队伍在思想、能力、作风上的差距,把改革创新建立在自我革命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上,肩负起推动共青团事业和青少年工作的历史责任。

要坚持目标导向,激发自我奋斗精神。本次改革试点最主要的任务是探索共青团如何“去行政化”,主要目标是使共青团在县域恢复基本的政治功能、形成初步的社会功能,让党委政府有获得感,让青年有获得感。要从关键问题入手,充分挖掘蕴藏在广大青年中的能量,增强共青团在社会中的自我生存能力。一是改革团干部管理制度。要拓宽团干部来源渠道,严把政治素质、事业心、具备青年榜样潜质等核心条件,放开身份、职业、年龄、级别等外在条件,真正把愿意为党做青年工作、热爱共青团事业的人选拔到团的岗位上、从事团的工作;要建立团干部任期目标,明确工作职责、制定具体可操作的评价标准;要多种方式激励,认真分析岗位、级别、薪酬等对团干部激励的科学性、有效性,努力做到人员能进能出、干部能上能下、收入能增能减。二是改革县域共青团组织设置。要有效巩固学校团组织,探索符合中学团员特点的工作内容和方式,使学生真正以加入团组织为荣,带动更多青年向上向善;要重构城乡社区团组织,组织设置跟着青年走,消除重点领域、重点群体的团组织空白;要创新组织形态,构建以我为主的“两新”领域团的组织体系,突出“团办青年社团”的理念,在县域范围内培育建立一批共青团主导的、广大青年欢迎的、具有稳定功能的青年组织;要建设网上青年社群,以实现高效动员为目标,探索各类青年组织的网上形态,善于从中发现青年工作骨干,提高组织动员的穿透力和有效性。三是改革县域团的活动方式。要统筹校内校外团組织的活动,更加注意学校团组织的社会实践载体建设;要统筹线上线下的正能量和好声音,在标志性活动上有突破;要社会化筹措资源,把握群众工作的本质特点,善于众筹、共享,从社会找帮手、找资源,在广大团员青年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形成稳定的社会功能;要在活动中发现和培养青年人才,多做争取人心的工作,及时把各领域青年人才纳入组织渠道。

要坚持结果导向,进一步推动试点工作取得更多成果。一要紧紧依靠和加强党的领导,争取党委和政府在干部、资源、阵地等方面加大基本支持的同时,更要破除路径依赖,革新理念、打开视野、着眼未来,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在谋划县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局中去思考县域共青团的改革。二要注意改革措施的可推广性,及时对试点中发现的好经验好做法开展评估论证,对看得准的、实践证明有效的措施要快马加鞭、紧锣密鼓地总结推广。三要形成团内协同推进试点工作的机制与合力,团中央项目组要加强机关部门和指导员的工作统筹,在改革方向、改革重点、改革举措、经验推广等方面切实负起指导责任;省、地市两级团委要共同帮助县里同志出主意、想办法,及时论证改革举措在本地区的适用性和推广价值,提前谋划辖区内基层共青团改革的思路和举措。

猜你喜欢
团干部团组织县域
论提升县域环境质量的现状及治理思路
基于融媒体环境的县域媒体技术创新
高校基层团组织活力提升对策研究
我为什么当团干部?
我为什么当团干部?
我为什么当团干部?
县域高中文科数学生态课堂的“三味”
国家十项举措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
在推进国有企业体制机制创新中加强和改进共青团工作的体会与思考
代培生能不能在学校加入团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