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游戏”一词说开去

2020-08-10 09:25陈怡旸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14期
关键词:社会意义现实意义游戏

陈怡旸

摘 要 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对于精神文化需要的追求逐渐形成社会主流,“游戏”一词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文章通过分析“游”与“戏”,揭示“游戏”一词的造词缘由与历史发展,并对其在古代汉语、现代汉语中的应用进行理解剖析。同时,通过“游戏”一词进一步阐释语言在社会发展中的意义。

关键词 游戏 现实意义 社会意义

2020年新冠疫情当前,社会的正常秩序被迫打乱,响应居家隔离、封城的号召,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待在家中。“游戏”一时间成为了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随着网络通信技术手段的发展,足不出户的娱乐方式成为了疫情期间的宠儿。

由此可见(见图1),在现代人的生活中“游戏”已经逐渐超越普通的物质追求,在日常生活中的比重也越来越大。

1“游戏”的构词分解

1.1“游”字概说

“游”在《说文解字》中记载“旌旗之流也。从汓聲。”字在《说文》中也有记载:“()旌旗之游,蹇之皃。”可见,“游”字本义与字一样,都解释为旌旗飘动的样子。“汓”字古同“泅”,意为游水。许多学者认为东夷骨刻文是汉字的源头,我国东夷文化学者丁再献教授曾对骨刻文进行破译,其中就有“游”字,可见“游”字的来历十分久远。

为“游”的古字,《康熙字典》记载“夷周切。”后假借为凫水之意。“人或动物在水里自由行动”成为了“游”字被后世广泛流传的解释。《吕氏春秋·察今》“其父善游。” 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子岂遽善游。鱼游于沸鼎。” 吴均《与朱元思书》“游鱼细石。”都取其这个义项。《诗·唐风·有杕之杜》“噬肯来游。”则将“游”字由其本义引申为优游逍遥,再如《礼记·王制》中“膳饮从于遊。” 《尚书·无逸》“文王不敢盘于遊用。”都用了“游”游览、游玩的释义, 从这里可见“游”与“遊”在最早是有本质区别的,“游”字多指水中移动,而“遊”的“辶”则暗示其是陆地上的运动行为,但在《礼记》、《尚书》中“游”与“遊”已经视为一体,同音不同字而已,再后来“遊”字淘汰,以“游”取代。

1.2“戏”字概说

“戏”在《说文解字》中注为:“三軍之偏也。一曰兵也。从戈聲。香義切”,原字写作“戲”,从戈,声,本义为一种兵器。“戏”词类活用名词活用为动词也可意为角斗,《国语·晋语九》“少室周为赵简子之右,闻牛谈有力,请与之戏,弗胜,致右焉。”韦昭注:“戏,角力也。” 最早也假借为“麾”,指军队中的帅旗, “兵罢戏。” (《史记·高帝纪》 )“戏下骑从者八百余人。” (《汉书·项籍传》)在早期的文献中“戏”字几乎全部用于军事方面或是与军事相关的物品上,这与当时混乱的时代背景有很大关系,东西两汉社会秩序动荡不堪,文字的创造应用为战争服务顺应了历史的要求。到了唐代以后,社会逐渐稳定,百姓安居乐业,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生活。宋代市民阶层的不断壮大,将“戏”剥离了原始的意义,注入了更多的人情味和烟火气,宋代文人陆游《出游》一诗中写道“云烟古寺闻僧梵,灯火长桥见戏场。”“戏”的意义发生了转变,当时指歌舞杂技等的表演,随着市民娱乐活动的继续发展,“戏”的意义一步步扩大为戏场(表演歌舞杂技的场子)、散戏、猴戏等等,后逐渐发展为以语言、动作、舞蹈、音乐、木偶等形式达到叙事目的的舞台表演艺术的总称,即戏剧。此时的“戏”与现代人们常说的“戏”意义几乎一样,都显示出以娱乐性为目的。

2“游戏”的现实意义

“游戏”一词从现代汉语构词分类角度看可归为偏正词组,中心语为“戏”。“游戏”一词随着时间的不断发展延伸出了多重含义,举例如下:

(1)“小孩子正盼着天明,好继续游戏。” (王统照《雪后》)

(2)“卓文君的私奔相如…有许多的文人虽然也把它当成风流韵事,时常在文笔间卖弄风骚,但每每以游戏出之。”(郭沫若《〈卓文君〉后记》)

(3)在公园的草坪上,幼儿园的孩子们正在愉快地做游戏。

《辞海》中是这样定义“游戏”的:“以直接获得快感为主要目的,且必须有主体参与互动的活动。”,很显然已直接将“游戏”简单地归为名词性的概念,这与例(3)所用“游戏”一词词性相同。当“游戏”用作名词,一般用来概括文娱活动,其下也可细分游戏的种类,一般分为智力游戏和体力游戏。名词性质的“游戏”在日常生活口语中经常被使用,“打游戏”“做游戏”“玩游戏”,都是较为口语化的日常使用词汇。现代作家王统照所使用的“游戏”有别于例(3)中“做游戏”的“游戏”。王统照在《雪后》中所用的“游戏”跟在副词“继续”后面,显然为动词词性。《现代汉语大辞典·上册》将这一类动词词性且无明显褒贬义的“游戏”一词解释为“游乐嬉戏,玩耍” 。同样地,在《古今小说·陈希夷四辞朝命》中“游戏”被解释为“游乐嬉戏”也有所体现:“一日,在水边游戏,遇一妇人,身穿青色之衣,自称毛女,将陈摶抱去山中,饮以琼浆。”古人所用“游戏”更侧重于其“游”的一面,徜徉山水之间,嬉戏游乐。而在现代汉语中,“游戏”的中心语放在了“戏”上,更强调“游戏”所带来的主观快感。例(2)中的“游戏”则明显地带有情感色彩,犹有戏谑的成分,更多地指不庄重、不严肃。由着个释义又引申出了“游戏人间”这个词。宋人惠洪《冷斋夜话·东坡和陶渊明诗》:“东坡 至南昌,太守云:‘世传端明已归道山,今尚尔游戏人间耶?”用“游戏人间”表达玩世不恭的态度。可见“游戏”一词在特定的语境中也带有明显的贬义色彩。除上面提到的三种释义之外,“游戏”一词还有“谓绰有馀力而不经意为之”之意?。这一释义多用于文言文中,意义上与例(2)有细小的差别在于其更多的带有尝试的意味,娱乐程度较之例(2)偏低一些。宋人京镗《<能改斋漫录>序》:“吏部吴公曾虎臣,以胸中万卷之书,游戏笔端,裒为此集。” 明代张三光《蒋石原先生传》:“江南挟才秀特,数千言立就。尝游戏武试,取魁如寄,弃去。”

3由“游戏”一词探讨应用语言学的社会意义

语言作为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保存、传递人类文明成果。语言学作为研究语言的专门学科,成为了当今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用语言学是语言学大学科下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语言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因此,应用语言学更能够体现语言的社会属性。

以“游戏”一词为例,最早为了祭祀祖先的活动而出现,随着历史的发展,奴隶社会被封建王朝所取代,“游戏”的主体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贵族的特权,上至庙堂下至江湖,男女老少皆可通过将主观快感寄托在游戏这个载体上。简单的“游戏”一词包含了中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蹴鞠、秋千、空竹、斗草……现在的我们看似是在研究“游戏”二字,实则是通过一笔一划领略中国文化的魅力所在。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游戏”所代表的文体娱乐活动引申出了龐大的体系——“副本”、“射手”、“周边”等等新型词汇在“游戏”的带领下应运而生,游戏带来的经济、文化、社会效益在持续膨胀,并继续带动计算机语言学、语言教学、词典编纂等一系列应用语言学分支不断发展壮大。2020年年初,突如其来的疫情使得“游戏”成为了居家隔离人群的首选休闲方式,其在各大搜索引擎上的搜索量激增,同时刺激了新闻类、艺术类产业的发展(见图2)。

有人说这个时代是“0”和“1”组成的代码数字时代,但笔者认为,由语言不断裂变所产生的新的词汇才是支撑起这个时代的桥梁。人具有社会属性,应用语言学的诞生不经帮助了人类更好地适应这个社会,更能够辅助人类为社会创造无限的可能。

参考文献

[1] 丁再献.东夷文化与山东·骨刻文释读[M].中国文史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社会意义现实意义游戏
村志在乡村文化承传中的现实意义
爆笑游戏
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社会意义研究
浅谈教师职业道德的社会意义
《怦然心动》的情感与现实意义
思索《鲵鱼之乱》生态危机的现实意义
浅谈对台文化统战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