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自信”引领下大学生良好社会心态培育路径研究

2020-08-13 06:56韦柳霞
青年与社会 2020年20期
关键词:社会心态四个自信调查分析

摘 要:培育大学生健康社会心态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任务。良好的心态能促进大学生价值观朝正确的方向发展,对大学生的成长起关键作用。文章拟通过实证性研究了解当前大学生社会心态的一些现状,目的在于寻求高校加强“四个自信”教育引领的有效路径。根据调查发现,大学生社会心态总体上积极健康,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从“四个自信”教育出发,加强理论学习与实践养成,多方联动协同育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厚植文化底蕴,为大学生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

关键词:四个自信;社会心态;高职院校;调查分析

社会心态是“与特定的社会发展阶段与背景相关联的,在一定时期内普遍存在于社会各类群体的情感、社会认知、价值取向和行为意向的总和。”良好的社会心态能促进个体积极向上发展,又能影响周围人群的社会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进而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不懈促进高校和谐稳定,培育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充分体现了党对大学生社会心态问题的高度重视。大学生求知欲浓烈、有主见、价值多元、注重自身感受,对社会的发展动向具有敏锐的感知力,他们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中华人民伟大复兴事业的参与者与见证者,培育大学生健康社会心态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职责与使命,“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本研究基于2019年5-6月在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进行的大学生社会心态与价值选择状况的调查研究,以积累真实地反映高职学生当前的社会心态与价值选择,通过对大学生社会心态的实证探索,进而以“四个自信”引领大学生社会心态健康发展。

一、调查情况

調查采用自行研制的问卷,问卷设计主要包括几个方面:一是基本情况及日常生活偏好,主要了解大学在日常生活中的消费和关注受影响因素;二是价值观与人生追求,主要了解大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追求是什么并主要受哪些因素影响;三是政治认识与参与,主要了解大学生关注的政治方向及原因并对大学生参政的看法;四是四个自信与文化观,主要了解四个自信及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态度;五是道德认知与行为,主要了解大学生的道德现状及道德行为选择受哪些因素影响,问卷从总体上贴近大学生关注的实际话题。

随机抽取了10位学生进行访谈,能较为准确地反映实际情况。

二、从大学生社会心态现状看树立四个自信的必要性

调查表明,目前广西建设职业技术院的大学生社会心态总体上积极健康,热爱祖国,能作出正确的行为选择,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四个自信、传统文化认同度高,对自己的理想有一定的规划,参政意识高,道德品质比较好,对目前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比较好。但是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享乐主义、盲目消费、追求物质,缺乏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对传统文化的不太乐观,整体道德素质不高,对思想政治教育与自身的成长成才判断不清晰等。

(一)个体理性与从众心里并存

调查数据显示,在消费上,大学生的消费比较理性95%的学生会首先把消费放在维持日常基本生活所需,在消费习惯上大多数同学能按照自己的消费偏好进行消费,但也有26%的学生会参照同学、朋友或者社会上多数人的做法进行消费。在政治讨论上大学生也显得比较理性,如参与政治讨论的原因,40%的学生是因为个人的情感共鸣有自己的不同见解,只有7%的学生从众和跟风凑热闹,然而在大学生参政的意识上只有13%的学生有自己独特的认知和想法,55%的学生持有一些普遍认同的观点,尽管如此,但60%的学生相信大学生参与政治讨论有助于改善当前的政治环境向更好的方面发展。

(二)理想与现实冲突

调查显示,51%的学生都有个人长期、短期理想并有行动的计划,32%的学生仅有理想但没有具体的行动,而17%的学生表示正在迷茫中。在衡量一个人价值高低的表现上,学生认为是道德品质最能体现,其次是名誉地位,再者是金钱权利,然而在实际生活中,学生关注度最高的是成功的企业家,关注模范人物相对少;66%的学生希望自己将来在事业上有成就,57%的学生想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44%的学生想成为有钱人,那么如何去实现这些呢?88%的学生认为靠个人去奋斗,但学生最缺乏的品质却是勤劳俭朴(73%)、艰苦奋斗(65%)。在将来选择工作的时候,一看兴趣,二是收入(黄同学),如果工作不是自己喜欢的,收入高的话也能把工作变成自己的兴趣(陈同学),而对自己的未来只有25%的学生充满信心,40%有一点信心,35%表示迷茫和担忧。这些反差表现出学生尽管有比较好的理想但在现实的生活中,往往还是会根据自己的利益去选择相应的行为,想和做不同步,自信与迷茫并存。

(三)道德认知与行为偏差

调查显示,23%学生认为现今的社会道德缺失现象非常严重,56%的学生认为比较严重,一般占20%,不严重只有1%。反映出绝大多数学生对现今社会的道德水平是不太满意的。但是有意思的是,对自己本人的道德素质认知上,80%的学生认为自己的道德素质比较好,16%的学生认为是非常好,仅4%的学生认为自己的道德品质比较差。针对这个问题访谈了几位学生,他们认为出现这种认为自己的道德品质好,别人不好的现象有两个原因居多,一是对自己比较宽容,二是当看到别人随手丢了一块垃圾可能我们也会上升到道德品质不好,也许那仅就一次行为,但是已经有一个刻板心理。那么问题是究竟整个道德是好还是不好?“我们往往不会愿意承认自己的道德水平低,那真的是比较严重的问题,即使自己本身有一点小毛病,但是我们也不会当是不道德,但是当身边看到有人乱丢垃圾时,我觉得就不道德”。(陈同学)在能力培养和道德素质重要性上,52%的学生认为两者同样重要,36%的学生认为道德比较重要,仅10%觉得能力比较重要;但在道德对公民的制约上,39%的学生认为作用还很大,52%的学生认为作用在逐渐弱化,4%的学生认为是没有作用;当身边有不道德的行为发生时能当场指出的占17%,37%的学生表示无奈但是又不好说什么,41%的学生表示找机会和他说,但是却不一定会有这个机会。在比较缺失的道德方面,人际关系淡漠事不关己的情况比较大(60.73%)。“现在大学都各做各的事情,很少去评价他人,反正跟我没关系就行了”。

(四)文化自信与困惑

关于文化这方面,调查显示,91%的学生认同文化自信,不太认同的占5%,认同文化自信,主要是由于中国的综合实力逐渐上升,在国际上的话语权越来越高,提升了大家的自信。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上,28%的学生较了解,50%的学生了解某一方面,不了解的占13%,只有7%的学生表示非常了解。在传统文化对社会的作用方面,82%的学生认为仍然影响着社会的方方面面,11%的学生认为作用减弱,6%的学生认为作用越来越少,但关于传统的未来,57%的学生表示乐观,36%的学生表示很难说,7%表示不太乐观。可见,大学生都认为传统文化对社会影响很大,但对中国文化的了解是很少的。“一方面是部分同学对传统的节日并不感兴趣,既不了解来源,也不知道做什么,就吃饭旅游”。(黄同学)“现在社会的规矩越来越松,以前严格要求的事情,现在自由、平等的风气之下,大家更向往自由,然后就忘记要守规矩”。(李同学)“从家庭的角度看,上大学后家长对孩子的要求松懈了,放松后自律性没有那么强,文明礼仪各方面也逐渐淡化”。(陈同学)“还有就是传统文化传承的方式有时候也是一个形式,电视各类节目活动比较多,但是学生并不爱看,男生热衷地游戏,女生热衷于刷剧,至少从我宿舍和周围认识到的是这样的”。(杨同学)。“如果你要具体问我传统文化具体是什么,我肯定也讲不出什么,我们大多数都是只能了解从小到大接触到的,社会常见的一些,很多同学对传统文化的作用产生困惑也可能是没有真正去了解它的作用内涵,要提升文化自信,我觉得可以多开设这方面的课程、讲座等让我们去了解”。(李同学)“如果能多实际亲身体验可能效果更好”。(杨同学)尽管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正确,但是了解却甚少,并且大多数同学认为传统文化对社会的作用越来越低。

(五)個性发展与环境影响

调查中发现,学生的个性是鲜明,追求自我,但是由于处于人生观发展阶段还没成熟,容易受到社会及周边环境的影响。如对社会上的各类人群都不关注(36.34%),缺乏集体观念(50%)。在消费上也是按照自己的偏好(89.51%)对中国文化的认可及文化自信影响较大的是社会因素(85.12%),家庭对个人价值的影响最大(61.95%)道德缺失的主要原因在社会风气不好(83.41%)。“大学生到学校后缺乏家长的监督放飞自我的情况比较多,有时候开主题班会,开始的时候效果还不错,但是久了有些同学开始玩手机,另外的同学也多少都会跟着玩”。(陈同学)“有时候迟到,晚睡也是整个宿舍行为,大家都互相看着或者一起行动”。(黄同学)“网络影响也是有的,所以现在有那么多网红,追求各种流行的产品。

三、“四个自信”引领大学生健康社会心态的路径选择

针对上述问题,对促进大学生建立健康的社会心态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强理论教育,为健康社会心态的培养提供理论基础

“四个自信”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四个自信”教育的主要对象,加强“四个自信”理论学习就是深化对我们国家的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深刻理解,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四个自信”教育的主要途径,要抓好主渠道的教育深入学习“四个自信”理论,是我们党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需要。新时代我国社会正处于深化改革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信息化的高速发展使青年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受多重价值观的影响,在调查中,不难看出学生对我们国家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感到骄傲,另一方面,也使部分学生对价值判断更加“物质化”以至于急功近利者越来越多,部分人对传统道德文化、中国精神的认同感出现偏差才会出现知行不一致的情况。“如果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缺乏深刻的理论认知,缺乏源自内心的充分自信......无疑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一句空话。”因此,在理论教育上一是抓好学生的“三观”教育,把个人的价值观与核心价值结合起来;二是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教育引导学生脚踏实地追求自己的理想,自觉把自己的理想追求与中国梦结合起来,并要在实际生活中主动践行;三是养成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抓住社会、身边的典型人物、典型事件等教育素材进行宣传深化“四个自信”理论认知;四是把“四个自信”的内容巧妙融入其他章节、课程的学习,实现“四个自信”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引导学生了解“四个自信”的历史、现实逻辑。

(二)加强实践引领,为大学生健康社会心态培养提供现实依据

“四个自信”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道路自信是中国共产党在近代以来经过艰难探索走出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在这条道路的探索中形成了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的理论自信基础;制度自信,源于我们社会主义制度在大灾大难面前始终能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人民为中心的优势;文化自信源于我们5000年不间断的历史文明,这是我们最深厚的根基,是凝聚我们的精神纽带。大学生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关注社会实际,务实,因此,在“四个自信”教育中如果单讲理论是无法具有说服力,强化“四个自信”的引领始终要从中国的现实出发,立足中国,放眼世界,在国际比较中正确看待发展中的不足与取得的进步,使大学生能从理性的角度去认识“四个自信”并内化为价值认同。

(三)多方联动、多维呈现加强“四个自信”协同育人作用

目前学校的两个阵地协同育人的效果并不明显,首先是缺乏自上而下的指导,没有顶层设计,未能真正理顺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从根本上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学管队伍是同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其他教师和部门不能因为分工不同、侧重不同就互相脱离,而应将思想认识统一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来,明确高校立德树人责任,树立协同意识,加强合作。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面要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新理论成果,动态融入所有思政课程和专业课程。同时借助新媒体技术联合校企合作平台,共建思想政治理论课校内外实践基地。

(四)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厚植大学生的文化底蕴

经济全球化、信息化、政治格局多样化、文化多元化发展对我国社会与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西方文化产生强烈振荡对中国的人文精神造成巨大的冲击。在访谈中,我们看到,大多数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很片面甚至说不出来,对学校的人文教育也不大關心和重视,实际中重视理性的作用忽视非理性因素。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要真正实现回归,发挥应有的道德教化作用,就必须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联系起来,对青年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时,要主动渗透人文精神。学校也应增加大人文教育的通识课程,让学生更加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历史和优势,更热爱传统文化,并将传统文化的精神价值践行在实际的生活中,从而保证能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传统文化得到现代性的转化彰显新的生命力。同时,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可以增加人文类的社团与活动,培育出具有鲜明民族文化特色的“品牌”,通过文化自信引领大学生树立良好的社会心态。

(五)优化制度,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

“环境可以塑造人,健康、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能够引导广大师生主动追求真善美,使他们执着地追求崇高的理想。”校园环境对大学生良好社会心态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以校园文化为载体,优化各项制度,如教书育人制度、师风师德制度、党(团)制度、管理制度、服务制度等为大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重视校园文化环境建设,探索多元一体文化活动平台,提升大学生的集体意识、责任意识、拼搏意识。净化网络环境,通过学校的微信、微博和网站平台开设“四个自信”栏目,全面宣传符合主流意识形态的成果,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四个自信”讨论,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网络空间学习氛围,形成健康、清晰的网络环境。重视在党员教育学习、推优、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民主生活会、党员主题活动、创建活动等形式培养大学生的“四个自信”意识,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

参考文献

[1] 马广海.论社会心态:概念辨析及其操作化[J].社会科学,2008(10):71.

[2] 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9(01).

[3] 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5-05(02).

[4] 白显良.加强大学生“四个自信”教育的几点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16(9):18.

[5] 吕遊,史向军.增强“95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实效性需要把握好的几个问题[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5):145.

基金项目:2019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新时代‘四个自信引领大学生社会心态的实证与对策研究”(2019KY1380)。

作者简介:韦柳霞(1984.05- )女,壮族,广西都安县人,法学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社会心态四个自信调查分析
党的历史为“四个自信”提供史鉴支撑
党的历史为“四个自信”提供史鉴支撑
九一八事变后知识精英与东北民众的社会心态
坚定“四个自信”增强意识形态话语权
网络负面热点事件对大学生社会心态的影响
大学生网络参政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华东地区高校园林专业校外实习基地现状调查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