骄傲的惩罚(外一篇)

2020-08-13 11:40龙登玖
青年文学家 2020年21期
关键词:真人黄州宰相

作者简介:龙登玖,男,侗族,生于1965年,贵州天柱人,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自然资源部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鸭绿江》《参花》《精短小说》《微篇小说》《齐鲁文学》《文学百花苑》《杉乡文学》《中国楹联报》《中国国土资源报》《贵州都市报》《黔东南日报》等。

一个人最不可以骄傲,哪怕再聪明,再厉害,也总有他不懂的地方。就像名满天下的苏学士,也曾三次被人难住,搞得脸上灰扑扑。

苏轼,或者说苏子瞻,苏东坡,那是历史上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叱咤文坛的天之骄子,他那气势磅礴的《赤壁怀古》,脍炙人口的《丙辰中秋》,历来都是唐诗宋词里熠熠生辉的名篇,为人们世代所传颂。此人天资高妙,过目成诵,出口成章;有李太白之风流,胜曹子建之敏捷。然而,他却恃才倨傲,有时聪明过了头,结果不但给自己惹下了许多麻烦,也给身后的名声多多少少留下些遗憾。

话说宋朝神宗皇帝在位时,东坡一举成名,官拜翰林学士,在宰相王安石手下供职。东坡平时自恃其才,不把上司看在眼里,对上司颇多讥诮。一日,王安石在说文解字,偶然谈到东坡的坡字,从土从皮,谓坡乃土之皮。东坡不以为然,当众取笑道:“照相公这么说,滑字乃水之骨了。”王安石也不跟他计较。复一日,王安石又在给大家说文解字,并说古人造字,一般都有用意。东坡听不下去,插言道:“鸠字九鸟,宰相可知其故?”王安石不知,欣然请教。只见东坡笑道:“《毛诗》云:‘鸣鸠在桑,其子七兮。连娘带爷,共是九个。”王安石默然不语,心里烦他讲话轻薄,于是把他贬出京城,到一个叫湖州的偏远地方当差去了。

东坡在湖州三年任满,需要回京朝拜天子。途中经过丞相府,想到当年因为得罪了宰相才被贬谪在外,于是准备先到丞相府拜望一下王安石。来到相府,管家说相公外出未归,让他坐等一会。东坡走进书房,看见桌上有张纸条,上面写着两句诗: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认得是王安石的笔迹,想:“黄花就是菊花,这种花即便焦干枯烂,也从不落瓣,哪来的‘满地金?这老头纯粹乱写!”于是忍不住提笔在后面依韵补了两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写完,久等宰相不来,便回住处去了。

东坡刚走,王安石即回。走进书房,看见有人动他的纸条,便问管家。管家道:“是苏学士刚刚来过。”王安石一看,也认得是东坡的笔迹,嘴上不说,心里却想:“苏轼这家伙,虽受惩罚,轻薄之性依然不改,敢来讥讪老夫,看我不把他削职为民!”又想道:“等等,他也不晓得黄州那地方菊花落瓣,这也怪他不得。”于是保留他的工作,把他贬到黄州当个小小的团练。

东坡清楚是自己又得罪了宰相,也无可奈何,含怨赴黄州当差去了。来到黄州,连日大风,一天猛然看到后花园里菊花落瓣,满地铺金,吓得东坡目瞪口呆,半晌无语……

他只道普天下菊花都一个样,却不知道万事万物也有例外,偏偏黄州的菊花它就落瓣。这才认识到了自己轻易说人笑人的错误,也才想到宰相贬他来黄州的用意,一时间懊悔不已。于是跑来向宰相谢罪,王安石道:“何罪之有?这都是因为子瞻过于聪明,以致疏忽如此。一直以来,还不知子瞻学问到底如何,今天老夫自不量力,要考子瞻一考。”东坡欣然道:“请相公出题。”王安石道:“考别样,又说老夫刁难。久闻子瞻善于作对,今年闰了个八月,正月立春,十二月又是立春,是个两头春。老夫就将此为题,出句求对,以观子瞻妙才。”王安石随即写道:“一岁二春双八月,人间两度春秋。”东坡虽目穷万卷,才压千人,但这对联出得蹊跷,一时对不出,羞容满面。

王安石又问:“子瞻从湖州到黄州,可是从苏州、润州经过么?”东坡道:“此是便道。”王安石道:“苏州金阊门外,到虎丘,这一带叫山塘,约有七里之遥,其半路称为半塘。润州古代称为铁瓮城,有金山、银山、玉山,这叫三山。想来子瞻都曾游览过吧?”东坡答道:“是。”王安石道:“老夫再将苏润二州,各出一对,求子瞻对之。苏州对是:‘七里山塘,行到半塘三里半。润州对是:‘铁瓮城西,金、玉、银山三宝地。”

东坡绞尽脑汁,思想多时不能成对,只得谢罪而出。

列位,即便是以东坡那样的才华,都还三次被人难倒,何况学问不及东坡的人!这便是《警世通言》第三卷——“王安石三难苏学士”的故事,启示后人,作为一个人骄傲自满的经典看样!

坚定信念

一个人最难做到的是坚定信念,因此许多人都不能成功。看了《喻世明言》第十三卷,深深为一个人所折服,那是信念坚定的典范!

张道陵,自称真人,龙虎山中历代住持道教的第一代天师,道法高深,可分形散影,有先知之能。他知道某月某日,将有一个叫赵升的人要来找他拜师,便事先吩咐门徒,说如此如此。

时至这天,赵升果然到来,说他仰慕真人,特来拜谒。门下弟子回言:“师父出游去了,不敢擅留。”说完把门关了。赵升无奈,便在门前等候。一直到晚上,依然闭门不纳,赵升只好露宿于外。

次日开门,赵升又上前求见。诸弟子说:“我们师父很是刻薄,我等服侍数十年,尚无丝毫秘诀传授,你见他何益!”赵升道:“传与不传,只憑真人。但我远道而来,只求一见,以慰平生仰慕之情。”诸弟子又说:“要见也由你,只是师父确实不在。谁知道他几时方回?足下不要傻等,以免误了前程。”赵升道:“我这次来,出于一片至诚。若真人十日不回,愿等十日;百日不回,愿等百日。”众人见他连呆数日并不离去,渐生厌烦,甚至恶语相加。

赵升全不计较,由他们骂,如此过了四十多天。一天,真人忽然对门徒说:“赵家弟子到此四十余日,受辱已够,可以放他进来。”赵升一见真人,涕泪俱下,叩头求他收为弟子。真人已知他真心求道,但还想试他一试,于是把他差往田舍,看守黍苗。

赵升奉命来到田边,但见只有茅屋一间,附近不时有野兽出没。赵升早晚看守黍苗,忠于职守,毫不懈怠。忽然一天夜里,来了个女子,十分美貌,说:“我是西村农家之女,出来赏月迷路至此,脚痛不能再走。求你可怜容我一宿,感激不尽!”赵升正待拒绝,那女子兀自往他床上,倒身便睡。赵升无奈,只得让她睡了;自己另铺些草,躺在地下。半夜,那女子勾引他,要他给她盖被子。赵升心如铁石,不为所动,爬起来走出茅屋,在田埂上坐到天亮。

光阴荏苒,不觉春去秋来。赵升奉真人之命,提着板斧去山后砍柴。偶然砍倒一颗枯松,因用力过猛,连根拔起,下面现出黄灿灿的一窖金子。赵升想:我出家之人,要这金子何用?于是重新将土盖好。正拟挑柴回家,忽然来了三只老虎。那老虎装腔作势,撕咬他的衣服,却不伤及肉体。赵升全然不惧,对老虎说:“我平生不做昧心之事,若前世欠你的,今生你就吃掉我吧,鄙人决不怕死!”三虎闻言,都不好意思地低着头走了。

不一日,真人吩咐赵升上街买绢。转来走到半路,忽听身后有人叫喊:“偷绢的贼给我站住!”赵升回头一看,乃是卖绢的那人。那人飞奔而来,一把揪住他说:“你钱都没付怎么就扛着绢跑?赶快还我,这事就算了!”赵升明明付了钱的,但他也不争辩,并想:此绢师父要用,如果还了他,怎么回复师父?便脱下自己身上的貂裘与绢主,抵其绢价。赵升回到家把绢交给真人,真人问:“你的貂裘呢?”赵升答:“身体突然发烧,没有穿。”真人暗暗叹道:“不吝己财,不谈人过,真难得啊!”

又有一天,赵升和大家在田间收谷。忽见路边一人乞食,衣裳破烂,面目肮脏,身上长疮,臭不可闻。人人掩着鼻子,叱喝他走开。赵升独怀不忍,扶他进屋,将自己那份饭食省给他吃,还烧水给他洗澡。晚上,想到他无依无靠,又亲自作伴,嘘寒问暖。天亮,那人忽然不辞而别,赵升也不加抱怨。

时值初夏,真人一日会集诸弟子,同登天柱峰绝顶。天柱峰三面绝壁,真人引众人于峰顶俯瞰,有颗桃树长在绝壁之上,如同一个人伸出条胳臂,下临萬丈深渊。树上长满桃子,红得诱人。真人说:“哪个敢去摘那桃子,就传授成仙的秘诀给他。”众人哪里敢?稍稍看那下面,一个个腿软。只有一人挺身而出,乃是赵升。他说:“师父叫取桃,此桃必有可得之理。况且有师父在此呵护,绝不会让我等摔下深谷。”说完,看准桃树,往下便跳。

竟有这种怪事,那一跳不偏不倚,两只脚刚好踩在两丫树枝上。等赵升摘完桃子,真人伸手拉他上来,手臂忽然暴长两三丈,众人莫不大惊。大家吃完桃子,真人又说:“赵升心正,所以能踩中桃树,不至坠下。我也想亲自跳一次,看是如何。”说完一跃而下。

众人急看,树上哪里有人?分明是已坠入深谷,不知死活!当下人人只是惊呼,却无行动。只赵升说:“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吾师自投深渊,我辈怎敢独生?不如下去看个究竟。”言毕奋身跳下。

这一跳,刚好落在真人的面前。只见真人端坐于磐石之上,笑道:“我就料定你会下来。”于是将所有道法秘诀都倾囊相授,赵升尽得衣钵。

以上便是《喻世明言》第十三卷——“张道陵七试赵升”的故事。第一试:辱骂不去。第二试:色不动心。第三试:见金不取。第四试:遇虎不惧。第五试:偿绢不吝、被诬不辨。第六试:心存济物。第七试:舍命从师。

按道家的说法,一个人必须去除七情六欲方可入道,因此,张道陵才用种种办法来考察赵升。其实,什么美女呀,金子呀,老虎呀,绢客呀,乞丐呀,都是张道陵幻化出来的替身,就是想看赵升是否六根清净,“道心坚固”。故事虽然是写的神话,但它给我们一个启示,那就是:不管做什么事,都需要有坚定的信念!那种易受外界干扰、左右摇摆的人,那种根基不纯、禁不得一点诱惑的人,那种怕死觅活、稍遇困难就退缩的人,永远都只能是半途而废,不会获得成功!!

猜你喜欢
真人黄州宰相
多情最是黄州月
James Legge’s Translating Chinese Classics into English:An Examination of Translational Eco-environment and his Multidimensional Adaptive Selection
大江东去——苏轼的黄州时期
大宋国民偶像苏东坡失意黄州——《黄州寒食帖》
Imaginations and Reimaginations of National Origin—A Case Study of the Two Times that the Gaxian Cave was Discovered
传播真相 追求真理 涵育真人——我的高中历史教育之梦
COCO×读者 真人亲身拍摄体验
中华宰相村
黄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