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影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为例剖析影视剧语言规范问题

2020-08-13 11:40耿静静
青年文学家 2020年21期
关键词:语言规范影视剧对策

摘  要:传媒语言规范化问题是一个引起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台词语言在影视剧中肩负着传播知识信息和推广汉语普通话的作用,影响着今天的社会语言生活。本文以目前热播的影视剧《知否》为例,剖析影视剧中出现的语言问题的原因和对策,为纯净影视语言环境、传承语言文化奠定基础。

关键词:影视剧;语言规范;对策

作者简介:耿静静(1979-),女,汉族,山东青岛人,汉语言文学硕士,山东外贸职业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字学。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0)-21-0-02

影视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集视觉、听觉于一体,比起小说、曲艺等受众面广泛。从三岁孩童到白发老人,都会从影视剧中获取信息。《舌尖上的中国》让我们领略到各地美食和风土人情,《流浪地球》展示了大国科技魅力。影视剧用影像记录历史、传播文化,为社会的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影视剧的重要组成部分——台词,即语言,在影视剧中肩负着传播知识信息和推广汉语普通话的作用,是社会大众日常接触和模仿的重要语料来源。而且对于广大喜爱追剧的青少年来说,影视剧语言更是对他们的语言学习起着助力作用和榜眼作用。目前,影视剧语言基本使用的都是标准的普通话,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新版《水浒传》中称赞林冲的帅气居然用的是“林教头果然是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这种不规范的语言现象容易造成大众化学说,在一定程度上破坏着汉语言的规范,直接影响着整个汉语言的纯净。《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以下简称《知否》)是2019年湖南卫视独播的一部开年大剧,在开播之际,该剧因精美的画面构图、精良的服装、化妆和道具以及中华传统文化元素被观众寄予很大的期望。但随着播出进程,剧中的台词瑕疵越来越多,观众也纷纷吐槽:“成语、词语用法错误这么多,语文老师可坐不住了。”话题“知否病句赏析”甚至还以1.3亿的浏览量登上了某自媒体平台的热搜榜。

*本剧在语言规范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读音错误。在剧中,墨兰嫉妒明兰,故羞辱明兰的丫鬟,丫鬟回击之时,墨兰扇了对方一个巴掌,大声喝道:“好你个贱人胚子。”“胚子”的正确读音是“pēi zǐ”,而墨兰却读成“pi子”。“攒珠钗”的“攒”字有三种读音,除了通“钻”之外,另有“cuan”和“zan”两种读音。从释义上来看,“cuan”的读音意思更契合“攒珠钗”。而且在《红楼梦》里,黛玉进贾府文中,描写王熙凤的句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就已经被解答为读作“cuan”。

2、成语使用不当。《知否》中成语使用的谬误特别多。“恃宠而骄”是一个联合式的成语,出自《左传·定公四年》“无怙富,无恃宠”,指仗着自己受到宠信而骄横不可一世,凭借别人所给予的恩泽和宠幸而骄横。多用作贬义,即“恃宠而骄”。剧中台词用作“恃宠不骄”,无论是感情色彩还是句式都不符合语言规范。另“满朝文武”写作“满城文武”、“侯府大门”写作“侯门大府”、“皇天后土”写作“苍天厚土”、“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不伦不类地改为“少年之勤在于晨”。

3、敬称、谦称不分。盛家嫁女,背景一,扬州城名流大家都来道贺,盛家主母对一众女客说“款待不周啊,各位”。款待,指亲切优厚地招待。如《秦并六国平话》卷中:“李斯奏曰:‘帝可赐赏来使。帝依奏。御宴款待臣僚与孙虎。”所以剧中此处的“款待不周”应改为主人自谦的话语“招待不周”。背景二,盛家嫁女,外人对盛家主君道贺说“恭喜啊,小女嫁了个好人家”。小女,对人谦称自己的女儿。例如在《红楼梦》第三回:“如海又说:‘择了出月初二日小女入都,吾兄即同路而往,岂不两便。”在剧中,这里剧情的语境明显是说对方的女儿嫁了个好人家,所以应当改为“令爱”。

4、用典不当。剧中朱一龙饰演的小公爷在贡院考试,拿着女主明兰送的护膝,情不自禁吟诗一句“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这句诗出自卓文君的《白头吟》,整首诗表达了主人公失去爱情后的幽怨悲愤,斥责喜新厌旧、半途而废。“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的下一句是“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意指“听说你怀有二心,所以来与你决裂”。剧中用此来表述男二对女主的情意,不合适。

5、语法错误。剧中林小娘对主君说“六姑娘是老太太手上的掌上明珠”。“掌上明珠”的含义就是拿在手上的明珠的意思,再加上“手上的”这个前缀显然多余。再如四姑娘劝说五姑娘“现在全家上下都在科举场上”应改为“现在全家都寄心在科举场上”。“只要你走了,蹊跷才能露出马脚来”应改为“只有你走了,蹊跷才能露出马脚来”;“五十两万余嫁妆”应改为“五十余万两嫁妆”;“你以后独个儿一个人”应改为“你以后一个人”等等。

《知否》语言规范方面存在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编剧、导演、演员等影视从业人员语言文化素养欠缺。随着社会的发展,影视文化迅速进入繁荣期,尤其近几年,我国的影视行业发展全面体现出了中国速度。影视产业的蓬勃发展使得相关人员的需求量不断增大,在高需求下,不少未经专业培养或培养不充分的人员也加入到这个行业里来。这些人员的文化素养不高、语言规范化水平不高,所以导致影视剧中出现诸多的语音、语法或词汇方面的错误。其次是追求影视剧的数量与流量,忽视质量。现代社会快节奏,而且市场竞争力大,不少商家讲究数量而不要求质量。为了数量、流量,作者、编剧等几乎没有耐心专心打磨作品,所以在后期制作、语言规范、细节处理等方面出现了很多瑕疵。同时近年来,娱乐圈出现了一大批“小鲜肉”,他们以好看的外表征服了无数粉丝的心。“小鲜肉”,非科班出身,没有经过系统专业地训练,但能凭借外形带来相当可观的收视率和流量。如此种种原因导致某些影视剧语病汇聚,形成了一种“语言腐败”。

电视剧是目前社会深受广大观众欢迎的一种艺术,在丰富人们生活、娱乐大众的同时也肩负着传播知识和推广语言文化的责任,也就是说电视剧不仅具有德育、美育的功能,更具有智育功能。如果影视剧质量高,那么其中的经典台词会脍炙人口、广为传诵,甚至会成为当年的社会流行语。但如果影视剧的质量不高,台词语言不规范,文化知识不准确,这会给儿童和青少年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会对他们的语言应用产生严重的误导作用。所以影视剧的语言规范势在必行。第一,提高影视从业人员的人文内涵,丰富其知识结构、强化其语言功底。语言的学习、文化知识的掌握不是一蹴而就的,演职人员应从思想上重视语言文化素养的提升,平时注重刻苦學习,日积月累,同时邀请国家语委相关教师、语言专家不定期进驻剧组,就剧本中的语言文化问题进行培训指导。而且专门培养影视从业人员的学校在制定培养方案时应把如何提高演员的文化素养、如何提高演员的语用规范 考虑进去,对演职人员的语言规范化高标准、严要求。第二,增强影视从业人员的社会责任感。影视传媒在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信息资讯、娱乐消遣的同时肩负着提高国民科技、文化、知识水平的责任,肩负着传承文化的历史使命。因此必须将塑造积极正面的国家形象作为责任和使命,要有自己的底线,要有责任感,更要有羞耻感。当自己创作或参演的影视剧语病连篇时,应该感到羞耻,而不是衣服无所谓的态度。作为编剧,要深入生活、潜心创作,心系百姓、志存高远;要对历史负责,对先人崇敬,对传统敬畏;要多看、多学、多思、多写,从日常生活中积累经验,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字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作为演员,因为是公众人物,影响力大而无形,所以任何的语言错误都可能误导一大片粉丝。所以在拿到剧本后除了要理解作品、揣摩角色外,要有语言规范化意识,要去推敲对白的表达是否准确、要去查证字词的读音是否得当。只有这样,才能使影视剧成为传播文化的正能量。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民族精神与民族价值观传承的载体。优秀的影视剧,优秀的语言文化,既能带领观众走进剧作本身,身临其境地感受作品带来的美,陶冶情操,又能提升作品的文化质感。如果大众传媒对本民族的语言文字不尊重、不爱护、不传承,那么国人尤其是青少年就不能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就不能成为本民族优秀的文化传承者。所以影视从业人员必须强化语言文字规范化意识,不断提高语言文字能力,杜绝出现诸如《知否》类的影视剧,为纯洁祖国语言、传承民族文化增砖添瓦。

参考文献:

[1]热播剧《知否》台词现大量语病  查翔宇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2019年第3期.

[2]热播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半文不白台词闹语病  扬子晚报2019-01-06.

[3]影视剧中常见的语言应用错误及其对中小学生语言应用的影响 许秋华 《影视传媒》 2015年2月.

猜你喜欢
语言规范影视剧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影视剧“烟雾缭绕”就该取消评优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中学体育与健康课堂规范探析
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公益广告语言研究
悖论烛照中的顺应与规范
媒体微信平台新闻标题语言的特点及规范化探究
被影视剧带火的“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