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士尼真人版《花木兰》海报分析

2020-08-13 11:40刘智渊
青年文学家 2020年21期
关键词:花木兰

摘  要:本文以多模态功能文体学理论框架分析了迪士尼真人版《花木兰》海报,从文字模态和图像模态研究了言语符号和图像符号如何协同构建文本意义。通过研究表明,文字模态和图像模态互为补充,二者的协同组合不仅揭示了电影主题,吸引观众的好奇心,也达到良好的电影宣传效果。

关键词:多模态功能文体学;文字模态;图像模态;《花木兰》海报

作者简介:刘智渊(1993-),女,汉族,河南驻马店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二语习得。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0)-21-0-02

1.引言

电影海报除了让观众直观的了解影片信息外,还可以引起观众的观影兴趣,它通常以凝练的文字、简洁的图像以及绚丽的色彩,生动形象的传达电影主题。因此海报作为电影宣传的一种重要手段,有着丰富的内容与形式,集色彩、语言、空间布局、图像于一体,体现了多模态特征。本文以还未上映的迪士尼真人版《花木兰》的电影海报为例,在张德禄提出的多模态功能文体学理论框架的基础上对该海报进行多模态分析。

2.多模态功能文体学理论

多模态功能文体学由多模态文体学发展而来,其理论基础是韩礼德的社会符号学理论和功能文体学理论。多模态文体学将文学作品中图像、字体、布局以及色彩运用到文学作品的意义构建过程中,研究了语言模态和图像模态之间的协同关系。而多模态功能文体学是探讨多模态语篇的文体特点,即探讨多种模态如何在一定的情境中相互协同,共同体现意义所表现出来的文体特色。[1]多模态功能文体学的基础是“功能”核心是“语境”。前者指的是语言符号和其他符号都存在意义潜势,而讲话者从所有的意义潜势中做出的选择都可能具有文体意义。后者指的是在具体的文化语境和情景语境制约下,意义可以由语言模态实现也可以由其他模态实现。

多模态功能文体学认为多模态语篇是根据发话者情景语境和交际目的进行意义选择的产物,而多模态语篇所选择的意义既可以由文字体现也可以由图像体现。多模态功能文体学的分析任务是在图像语法和词汇语法的基础上找出各模态的突出特征,然后研究图像意义和文字意义之间的逻辑语义关系和表现关系。最后与情景语境相联系,确认语篇的前景化文体特征,探讨该特征对表达语篇主题内涵的作用。

3.《花木兰》海报多模态功能文体学分析

3.1《花木兰》故事简介

迪士尼真人版《花木兰》根据《木兰辞》这一民歌改编而成,中国皇帝颁布法令,要求每家出一名男子服兵役,以抵御北方入侵者。但木兰(刘亦菲饰)的父亲年事已高又体弱多病,无法上战场,所以木兰决定替父从军,去边关打仗,这对于许多男子来说都是艰苦的事情,而木兰既要隐瞒身份,又要与伙伴们一起杀敌,这就比一般从军的人更加的艰难。木兰凭借着坚强的毅力,不懈的奋斗,经受住种种的考验,最终在完成自己的使命之后,凯旋而归 。这场史诗般的旅程,让木兰蜕变成为一名受人尊敬的战士。作为一部还未正式上映的电影,其宣传显得尤为重要,而海报作为宣传中的重要一环,其宣传作用不可小觑。真人版《花木兰》发布了韩国版、日本版、美国版等海报,本文选取了日本版,运用多模态功能文体学理论框架分析该海报的文字、图像、色彩及布局等模态特征,解读这些模态如何相互作用,共同构建电影主题和意义。

3.2模态分析

3.2.1文字模态

该海报文字部分主要有四处。第一处是海报最上方“美女と野獣アラジンのディズにー最新作”表明了是创作出《美女与野兽》和《阿拉丁》的迪士尼最新作品。《美女与野兽》和《阿拉丁》是迪士尼的经典作品之一,一经播出受到广泛好评,将该影片与这两部电影放在一起,寓意该片也将成为迪士尼公司旗下的又一部经典著作,引起观众的观影兴趣。第二处在中间“愛する人を守るため、私は闘う本当の自分を隠して—”意思为“为了守护所爱之人,我战斗,隐藏真正的自己”这个句子是一个行为过程,表明这部影片是一部战争影片,同时也暗含了电影主题:为守护年迈的父亲,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亲从军,英勇杀敌。第三处是片名,ムーラン用日文的片假名,和国际版保持一致,只出现了名。片假名ムーラン将影片具象化,是大众能够一眼看出这是非本土的故事,片名上方印着Disney,再次表明该片是由迪士尼公司发行的。第四处在最下方,左侧的日期表明了上映的时间,右侧则给出了该片录音方面的信息。这些显著性不高的信息放在海报最下端,一定程度上提供影片更具体的信息。

从人际意义上来看,电影名字颜色比主角衣服颜色略深但属于同一色系,暗示观众该片是以人名作为电影的名字,且是一部带有人物传记性质的电影。海报中间部分的独白,愛 する人を守るため、私は闘う本当の自分を隠して—揭示电影的主题,给观众留下了丰富的想象,所爱何人,如何战斗,为何隐藏,极大程度上调动观众兴趣。从语篇意义上来看,将电影的主要信息放在最引人注目的地方,海报最上端的广告词,激起了观众对迪士尼系列经典电影的回忆,从对电影充满了期待与幻想。以及海报中间的黄金位置,给出了类似主人公内心独白的句子,表明了电影的主题。而电影名字用加粗且大号的字体体现出了最大信息量,引人关注。位于最下端的则表明其信息价值和显著性没有其他的高。

3.2.2图像模态

该海报的图像模态与文字模态交相呼应。借助韩礼德的三大语言功能理论,Kress和Van Leeuwen提出的视觉语法奠定了图像视觉符号解读的理论基础,分别从表现意义、互动意义以及构图意义探讨图像视觉符号的关系。[2]视觉语言的表現意义是指图像同语言一样,可以真实的再现客观世界的人物、事件和地点,也可以如实反应人物的内心世界。图像中主要参与者总在最前端的位置,该影片的主角花木兰(刘亦菲饰)一身红衣处在前景当中,侧身而立,手握长剑,眼神凌厉,而手中长剑反射出另一副戎装模样清晰可见,呈现出英姿飒爽的形象。两个形象通过同一双眼睛的反射,表明了女主人公的双重身份,一个是女儿身份,另一个是女扮男装的将军形象。同时也是女主人公的心理反应,即便是女儿身也有上战场杀敌的勇气和魄力。而海报的背景是白色的雪山,天空中飞的凤凰,以木兰为首奔腾而来的军队以及扬起的白雾构成了一个概念图像,具有很强的象征意义。白色的雪山表明了从军条件的艰辛与恶劣,但在如此艰难条件下,作为女子的木兰依然首当其冲带领军队上前线杀敌,众将士情绪高昂踏着矫健的步伐扬起漫天的白雪,从侧面很好反映了木兰的英勇,树立了骁勇善战的形象,而凤凰则被看作是唯一表明木兰女性身份的象征。海报作为宣传手段,其图像的互动意义则是指制作者、图像特征和观看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海报中的木兰像是在注视着手中的武器,又好似在凝视着自己的另一面,在此意义上属于提供类接触图像。表达了木兰内心的坚毅,即使身为女儿身,也不能阻碍自己上战场杀敌。该海报以特性镜头大尺寸摄取了木兰的上半身,拉近了观众和人物的距离和人际关系,造成观众强烈的视觉冲击和观影兴趣。图像的构图意义则指的是语篇成分的空间组合顺序:信息值,显著性和取景。信息值的大小决定显著性的高低,信息值越大,显著性越高。该海报的电影名字、广告语属于信息值较大,所以放在海报较为明显的位置,更是通过字体大小、粗细以及颜色的深浅对其显著性进行加强。该海报的取景由远及近,以远处高耸严峻的雪山为背景,众将士在雪山的衬托下显得极其的渺小,脚下的泛起白雾,到近处青铜色的土地,无一不向观众展示出在寒冷的冬季严酷的战争一触即发。

该海报中文字模态和图像模态相互补充,共同构建电影的主题和情节。日版《花木兰》海报以图像为主要的交际形式,图像是主模态,置于前景化的,而文字则辅助和强化了电影主题,二者共同组成了多模态语篇。没有文字制约的图像的意义是弥漫的,反之,有了文字制约,可以将图像意义范围缩小到无歧义的程度。这表明文字对图片既有补充也有限制作用。

4.总结

电影海报作为电影宣传的主要形式之一,其功能不仅可以作为广告,吸引观众的观影愿望,刺激票房,还可以提供电影的主题和故事情节。本文运用多模态功能文体学理论框架分析电影海报《花木兰》的文字和图像模态之间的协同关系。研究表明,该海报中文字和的图像组合向观众传达了电影主题和故事情节,揭示电影的内涵意义,引起观众的观影兴趣,达到了良好的电影宣传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德禄,穆志刚.多模态功能文体学理论框架探索[J].外语教学, 2012(3):16.

[2] Kress G. & van Leeuwen, T. Reading Images: The Grammar of Visual Design [M]. London: Routledge, 1996.

猜你喜欢
花木兰
What an Exciting Film
扑朔迷离
王春艳:战“疫”场上的“花木兰”
防御“黑飞”的“花木兰”苏颖
勇气与爱
——重新认识花木兰和小王子
花木兰
好莱坞第一个“花木兰”——温明娜
花木兰
中国原创芭蕾舞剧《花木兰》剧照
《花木兰》导演和他的大女主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