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易安词的美学特征

2020-08-13 11:40陆闻姣
青年文学家 2020年21期
关键词:李清照意境

摘  要:易安词中多用“瘦”字,其中“绿肥红瘦”“人比黄花瘦”二句尤为世人所称道。“瘦”字在易安词中的价值不单是显示了清照的炼字艺术,更是她个性精神和审美追求的象征。李清照善用“瘦”字来构建“瘦”的意境,表情达意。因此,“瘦”是易安词重要的美学特征。本文以《如梦令》和《醉花阴》为文本,在赏析“瘦”的意境美的基础上,从作者性格、创作风格和时代审美三方面分析易安词中多用“瘦”的原因。

关键词:李清照;易安词;瘦;意境;原因分析

作者简介:陆闻姣,女,汉族,浙江杭州人,杭州师范大学学科英语在读硕士。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0)-21--02

一、引言

每位诗人或词人在创作时,都遵循一定的创作原则,具有自己不同的审美追求,从而在作品中体现出相应的审美特征[1]。笔者认为“瘦”字是李清照词的一大美学特征,即李清照用“瘦”一字来表现自己的审美特点和艺术风格。

李清照词中最脍炙人口的一句词是“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人比花瘦”犹如神来之笔,将思妇的形神描绘得惟妙惟肖。一个“瘦”字足可见易安居士的炼字功夫。笔者经研究清照词后发现,李清照词中多用“瘦”字。“瘦”字在易安词中用法清新自然,且富有创新意义。

二、易安词中“瘦”字的意境美

“瘦”字在古汉语中有丰富的内涵。《淮南子·修务》释为“神农憔悴,尧瘦臞”[2];《孝经》:“毁瘠羸瘦”[3]。“瘦”的本意是指肌肉不丰满、脂肪少,可引申为纖细、单薄等意。在易安词中,“瘦”字有着更为丰富的审美意蕴和创新意义。

李清照现存的六十三首词作中,“瘦”字出现了八处:“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渐秋阑、雪清玉瘦,向人无限依依”;“玉瘦香浓,檀深雪散,今年恨探梅又晚”;“鹤瘦松青,精神与秋月争明”;“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玉瘦檀轻无限恨,南楼羌管休吹”。“瘦”字在总量不多的易安词中直接出现的频率是较高的。其中“绿肥红瘦”、“人比黄花瘦”二句,更是因其新颖独特,为世人所公认。

“绿肥红瘦”出自《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夜雨急骤,主人公残酒未消,却已经想起雨中的花儿。花儿脆弱,不堪一夜风雨摧残,主人公的惜花怜花之情溢然而出。这首词婉转有致地表达了闺中少妇惋惜暮春的怅然情怀。其中“绿肥红瘦”一词以形态的“肥”和“瘦”来写海棠的叶子和花儿,不仅新颖别致地描绘出叶绿如洗、落红纷纷的鲜明形象,更是巧妙地暗喻了思妇在深闺中憔悴的形象意态。寥寥几字,既生动地描述了生命脆弱的悲凉,又寄寓着作者对于红颜易老的哀思,有含蓄无穷之意。

对于“绿肥红瘦”一句,宋代陈郁盛赞:“李易安工造语,《如梦令》‘绿肥红瘦之句,天下称之。”[4]胡仔认为“绿肥红瘦,此语甚新”[5]。民国时期,马仲殊曾言“这‘绿肥红瘦形容词,在可解不可解之间,真觉新颖,我以为连篇累幅寓暮春的景色的,抵不上绿肥红瘦四字”[6]。程千帆教授评道:“善于自铸伟词,如《如梦令》之‘绿肥红瘦······是前无古人的。”[7]由此可见,“绿肥红瘦”四字确是李清照的独创,将“肥”“瘦”并举,正是以俗为雅的典范。在易安居士以后,宋代词人便袭用“绿肥红瘦”一词。如赵善括《好事近》中的“是处绿肥红瘦,怨东君情薄”,但这种袭用正如东施效颦,已毫无新鲜美感。

此外,同样令人称道的还有“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一句。《醉花阴》生动地描绘了一副重阳佳节冷落寂寥,佳人对着西风瘦菊,惜花叹花,也自怜自哀的画面。这里的“瘦”字一语双关,既写花,也写人,含蕴着人格神韵的形象。黄花喻人,花因西风而消瘦,人因相思而愁损芳容。以无限哀愁使两者有机结合,新奇别致,含蓄中带着凄美。

宋代胡仔评道“‘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此亦妇人所难到也”。[5]明代卓人月评道“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等句,即暗中摸索,亦解人怜,此真能统一代词人者矣”[8]。现代词学宗师夏承焘也写道“这首词末了一个‘瘦字,归结全首词的情意,上面种种景物描写,都是为了表达这点精神,因而它确实称得上是‘词眼”[9]。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中薛宝钗所言“谁怜我为黄花瘦,感悟重阳会有期”,也是化用易安词意的。

以上是笔者对“绿肥红瘦”和“人比黄花瘦”的意境鉴赏,这两句词是易安词中用“瘦”来写意的经典。笔者认为,“瘦”字在易安词的创新性和艺术性不仅显示了易安炼字的才华,更深层次地寄寓着她的个性精神和审美追求。“瘦”字,是易安词的美学特征,体现了易安的品性和精神。

三、易安词中善用“瘦”的原因分析

以上笔者简要赏析了易安词中“瘦”的独创性和新颖性,及其意蕴美。从解读中可以总结出“瘦”是易安词的重要美学特征,体现易安居士的审美特点和艺术风格。笔者现将形成这一特征的原因略作分析。

(一)与作者的性格气节有关

所谓“气以实志,志以定言,吐纳英华,莫非情性”,于作家而言,其自身的性格对创作内容、艺术特征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李清照虽为封建时代上流社会的女子,却努力挣脱世俗道德的羁绊,保持着自己独立的人格。她不仅有“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凛然气节,也有着“九万里风鹏正举”的高远志向。《金石录》中记载清照“食去重肉,衣去重彩。首无明珠翡翠之饰。室无涂金刺绣之具”,有时“见古今名人书画”,甚至不惜“脱衣市易”[10]。可以看出她为不以养尊处优、锦衣玉食的生活为美,而是以质朴、简约、清秀为尚。这种淡泊简约的性格不仅影响着她的人生追求,也为其艺术审美奠定了基调,很大程度上使易安词展现出“瘦”的美学特征。

(二)与作者的创作风格有关

在艺术风格上,李清照以高雅的品性为审美追求。在《词论》中,清照便对北宋词人的创作进行了批评。她认为柳永之词“虽协音律,而辞语尘下”;晏殊、欧阳修、苏轼之词“皆句豆不茸之诗尔,又往往不协音律”等[11]。因此她提出词“别是一家”的主张,即词要符合:协律、浑成、铺叙、典重、故实、高雅。其中“协律”和“高雅”是易安词最为重要的两大特征。前者是对词外在形式的要求,后者则体现了作者的审美追求。唐圭璋先生曾评价易安词“以‘协音律,重典雅为衡量标准”。

在协律方面,清照认为词要合乎音乐的节律性和韵感,因此易安词具有“五音六律”“轻重清浊”和“平仄有致”的特点。从音韵学的角度分析,“瘦”字韵脚的创新使用可增添词的音韵之美。《如梦令》中“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骤”“酒”“旧”“否”“瘦”的韵脚使得词读起来富有音乐性。同时“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一句在声调搭配上平仄交替相见,从而形成一种抑扬顿挫的语音流,读来朗朗上口。笔者认为“绿肥红瘦”四字不仅在意象上活泼鲜明,更有结构均衡之美和音韵和谐之美。由此可见,李清照用“瘦”字既是一种韵脚上的创新,也是一种平仄上的交替相间,并通过这两种方式增加词的音韵美,使词的韵律与情感巧妙结合。日本学者青山宏认为易安词之所以“别是一家”,就在于清照强烈地认识到词是与音乐紧密结合的文学。合乎音律是易安词的第一条件,此外再有内容、情致等[12]。

在“高雅”的标准下,李清照认为词的创作需要高明的措词和新奇的用语。“瘦”的创新使用也是体现了清照对妍丽俗词的否定,以及她自身的高雅品性。

(三)与宋代的社会观念有关

“瘦”的审美特征与宋代的时代背景相关。虽说宋代是历史上空前繁荣的一个朝代,但经历过五代十国的分裂和动荡,宋朝建国时国势是较衰弱的。国家军事和经济上的压力反映到社会文化层面,构成了相对保守收敛、素雅淡泊的文化特征。宋代理学的修心养性、服饰的朴质实惠、书法绘画的脱略繁腴等都反映了简朴清秀的社会文化。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宋代士大夫在创作时也以淡泊雅致为审美追求。宋代苏轼曾评道“欣贵乎枯淡者,谓其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13]。这表达了宋代文人以枯淡为美、淡泊自守的审美观念。“瘦”的审美特征与“淡泊”的情致是完美融合的,因此追求劲瘦风骨的创作风格在士大夫中颇为流行。文人画中大量的题材都描写瘦劲的对象,如兰花、菊花等。苏轼用“郊寒岛瘦”来概括诗歌的艺术风格,开创了诗歌领域“瘦”的艺术审美风格。李清照对“瘦”的创新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和反映宋代的社会心理,也体现出宋代世大夫“以瘦为美”的审美特征。

四、结语

李清照词中多用“瘦”字,其中“绿肥红瘦”“人比黄花瘦”二句尤为世人所称道。笔者在研究后发现李清照喜用“瘦”字来创设“瘦”的意境,“瘦”字也体现了清照的内在审美追求和人格气节,是易安词的重要美学特征。因此,本文以《如梦令》和《醉花阴》为本文,在赏析“瘦”的意境美的基础上,从作者性格、创作风格和时代审美三方面分析了易安词中多用“瘦”的原因,为读者分析易安词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模式。

参考文献:

[1]祁志祥.“意境”:中国古代诗学的美本体范畴[J].广东社会科学,2019(06):165-172.

[2]吴承仕.经典释文序录疏证[M].北京:中华书局,1984:125.

[3]孝经·开宗明义章[M].中华书局,1980.

[4]张钧衡.适园丛书《藏一话腴》甲集卷下[M].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86.

[5]胡仔.苕溪渔隐丛话[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6]马仲殊.中国文学体系[M].乐华图书公司,1933:86.

[7]程千帆.李清照[M].江苏古籍出版社,1984:136.

[8]卓人月.古今词统(复刻本)卷七,第86页.

[9]夏承焘.唐宋词欣赏[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80.

[10]赵明诚.金石录[M].济南:齐鲁书社,2009.

[11]夏承燾.评李清照《词论》[J].文学遗产, 1959 (5) .

[12](日) 青山宏.唐宋词研究[M].程郁缀, 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13]苏轼.东坡题跋[M].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

猜你喜欢
李清照意境
情融意境韵含美
玉楼春·红酥肯放琼苞碎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点绛唇
如梦令
中國畫的意境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
喝醉的李清照
李清照改嫁辨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