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面纱》中自我与他者形象的建构

2020-08-13 11:40王亚娟
青年文学家 2020年21期
关键词:东方主义他者面纱

摘  要:威廉·萨默塞特·毛姆是最受欢迎的英国作家之一。《面纱》是他的代表作。该文将用东方主义理论分析《面纱》中西方人作为建构者把中国人看作他者,进而通过运用殖民话语使东方臣服于西方合理化的过程。

关键词:毛姆;面纱;东方主义;自我;他者

作者简介:王亚娟(1996-),女,河南省許昌市人,云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在读,英语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0)-21--01

一、引言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是著名的剧作家,小说家和最受欢迎的英国作家。《面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国外研究者主要用东方主义、殖民主义和二元对立视角解读《面纱》。国内研究者主要从叙事视角、殖民话语和女性主义视角分析《面纱》。本文用东方主义理论分析分析《面纱》中西方人作为建构者把中国人看作他者,进而通过运用殖民话语使东方臣服于西方合理化的过程。

爱德华·萨义德(1935-2003)是著名的文学理论家,批评家和巴勒斯坦在西方世界的代言人。《东方学》是萨义德的代表作之一。书中指出东方学一词具有多种含义,其中一种是“将东方学视为西方用以控制、重建和君临东方的一种方式。”[1]4东方不仅仅是地理意义上的东方,更多的是西方殖民者东方化的东方,东方是被西方建构出来的东方。萨义德认为:对西方人来说,亚洲一直是“遥远、静寂、陌生的异域”[1]119对西方而言,东方相对于西方而存在,东方以及东方的一切都是明显地低西方一等。

二、东方:面纱下被建构的他者形象

在东方主义理论中,“东方是非理性的,堕落的,幼稚的,不正常的。”[1]49东方通常是原始的,粗野的,荒谬的,奇怪的,恐怖的等一系列具有消极意义的形象。《面纱》主要通过几个主要人物的视角,展示了所谓的在西方人眼中的中国人。中国人没有名字,没有话语,没有自我形象,相反,在毛姆笔下的西方人的眼中,中国人不能称之为人,而是类似于动物的非人类。通过凯蒂的眼睛,读者似乎亲眼看到了东方人一张疯子的脸,“粗糙的皮肤,蓬头垢面,骨瘦如柴,眼神狂乱野蛮”[1]147。在小说中,农民、车夫、苦役、乞丐所有的劳苦大众都有同一类型的外貌特征,即肮脏、粗野、恐怖的非人类形象。他们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贫穷,野蛮,令西方人感到恐惧。在凯蒂和情人唐生相会偷情的中国客栈,店家邪恶诙谐不安好心。客栈里弥漫着鸦片的刺鼻气味,侧面写出了中国人吸食鸦片,纵欲愚昧无知的形象。修道院里中国孤儿也不同于传统的天真烂漫的活泼形象相反他们在凯蒂眼中是“面黄肌瘦,身同侏儒,鼻子都是扁扁的,几乎没有正常人的模样,一看便令人生厌。”[1]142最生机勃勃富有朝气的孩子在凯蒂看来都是令人生厌毛骨悚然的小东西,最具有生命力的未来的希望在毛姆笔下的西方人看来都是死气沉沉身同侏儒的非人类。“东方人缺乏热情和活力,大都沦为阿谀逢迎、阴谋和狡诈的奴隶。”[1]48这种丑化东方的话语表达是西方殖民者构建出来的殖民话语体系,以确保对被殖民者的进行思想文化意识形态的殖民。

三、毛姆:揭开殖民者的伪面纱

西方殖民者建构了一系列粗野的、落后的、原始的东方形象,从而反衬自身文明的、先进的、高尚的自我形象,进而为西方殖民者领导统治东方的霸权行为提供合理性。然而,小说中的西方人真如他们表面上呈现出的那般无私、博爱和高尚吗?毛姆给出了答案。瓦尔特对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瘟疫地区的中国人没有丝毫同情。瓦尔特来到湄潭府是为了逃避妻子和唐生的奸情,同时也是为了惩罚妻子对自己的不忠。他夜以继日地进行所谓的实验,只是想麻痹自己,同时也是为了向出轨的妻子证明自己不逊色于殖民地总督唐生,他同样有能力领导中国人。瓦尔特救世主的面纱下隐藏的是他的一己之私和狭隘的内心。然而,在其他西方人看来,他却是不顾个人安危来拯救中国人的英雄形象。瓦尔特代表的是西方,濒临死亡的湄潭府的中国人代表的是东方,这样通过小说中西方人对瓦尔特的高度赞扬,西方人拯救东方人这个伟大壮举似乎是真实可信。凯蒂来到湄潭府后心如死灰,每天处于巨大的恐慌与不安。她迫切地想找一个情感上的宣泄处。当她见识过修道院中院长和修女繁忙的工作后,她想要加入到她们的队伍中。她去修道院照顾中国孤儿和病人,并不是出于对她们的同情和关心,而是她试图通过这种高尚的拯救人于危难中的工作,去得到心灵的救赎,去缓解瘟疫带给她的恐惧。

四、结语

在小说中,毛姆表面上似乎是在赞扬西方人的同情、博爱和无私,实则是在讽刺西方人面纱下的殖民者的真实面目。他们戴着救世主的面纱,宣扬西方的先进文明和博爱,使殖民主义合理化达到统治东方的目的。东方消极落后野蛮的形象都是为了反衬西方积极先进文明的形象。西方人建构出来的东方的形象都不是真实的。相反,只是为给殖民主义提供西方殖民者所认为的合理性。

参考文献:

[1]爱德华·萨义德,王宇根译:《东方学》,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

[2]毛姆著.《面纱》[M].阮景林,译. 重庆:重庆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东方主义他者面纱
揭开剪纸题的神秘面纱
揭开人脸识别的神秘面纱
揭开藏北草原的神秘面纱
“他者”眼中的“她者”
好莱坞动画电影中的东方主义
后殖民语境下的欧美鲁迅研究与误读
“莉迪亚死了”——《无声告白》中他者的悲剧解读
他者视域下曹保平作品的文化反思
为“他者”负责:论当代大学生的道德责任
从贤哲会饮到饕餮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