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古今的桥梁

2020-08-13 11:40王多养
青年文学家 2020年21期
关键词:现代汉语价值探究

摘  要:现代汉语词汇系统十分庞大,而作为不可或缺的古语词,在词汇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学界目前对其研究并不透彻和全面,此文将从以下几方面来阐发本人的观点,力求有所收获。

关键词:现代汉语;古语词;价值;探究

作者简介:王多养(1998-),汉族,河南洛阳人,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本科,研究方向:汉语语言与文学。

[中图分类号]:H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0)-21--02

一、古语词界定

说到“古语词”,很多人往往会感到陌生,不知道其具体的指向。历来对古语词的确定也颇受争议。《辞海》对古语词介绍如下:“由于词汇的发展和变化,在现代语言中已消亡或为别的词所代替的古代的词。如‘足(脚)、‘目(眼睛)等,较多地保留在成语里,如‘削足适履、‘一目了然”。

目前颇具影響的高校文科教材对古语词的定义也存在差异和争议性,如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认为:“古语词,就是一般所说的‘文言词和‘历史词。”而邵敬敏主编的《现代汉语通论》以为:“古代汉语中有些反映某一特定时代的专有词语现代基本不用,只是出于某种需要,才会偶尔用到,这种词习惯上称为古语词。”

笔者认为,古语词应当是从古代沿用下来的却并不常用的词语,这些词语保留着古代词语的特色,同时被现代汉语所吸收和采纳并带有现代汉语词汇特点。从古至今,有很多古代的词语流传下来,其中有一部分在现在已经消亡。如“洪算”“磅磄”,这类词不算做古语词;还有一部分词语从古至今都未发生变化,且一直很常用,如:“畏惧”、“逍遥”、“人”、“月”、“阴”、“阳”等,这类词也不算做古 语词。我们所研究的古语词是指从古代沿用下来,具有某种新特征,但不常用的词,包括部分文言词如“海涵”、“罹难”、“则”、“甚”、“特”以及一些历史词如“状元”、“秀才”、“太监”、“戟”、“宫”、“觚”等。这类词现在仍然会使用,多见于书面语和文学作品中,部分也用于口语中。古语词在现代汉语中一部分作为词存在,一部分则作为语素存在。因此,判断古语词应当以其自身是否具有古代词语特征、是否仍被沿用、是否具有现代汉语新特点为标准。

二、古语词产生与发展

古语词不同于古代词语,它存在于现代汉语之中,具有自己的存在特色,它的存在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是古语词本身与现代汉语词汇体系具有对立统一性。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当前词汇系统并不满足于人们所需,由于表达精炼的需要或是庄重凝练的需要,人们会从古代词汇中寻求一些满足要求的富有生命力和表现力的词语,这些词语明显具有古代汉语特点,但能够被人接受和采纳,因而继续作为词汇系统的一部分存在下来。

二是词汇体系发展特点使然。词汇系统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它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地除旧布新,但也在吸取着之前词汇的某些方面,这使得词汇系统循环往复,螺旋上升,不断进步。

古语词的产生原因也预示着古语词的发展方向:

一方面,有些古代的词语只存在于某一段历史中,如今已经完全抛弃,仅仅在文献中能够见到,这类可称为消亡的古代词语。有一些产生后便长期存在于社会中,无论是作为书面语还是口语,一直以来使用频率都较高,在现代汉语中使用也很频繁,这样就渐渐失去了古语特色,成为了 现代汉语的词汇,如“矛盾”、“仿佛”、“驱逐”等。另一方面,有一些词,既保留着古代词语的特点,又和现代词语特点相碰撞,被现代词语所接纳而继续被使用,这就是我们所探讨的古语词。在现代词汇系统中,无论是作为词存在还是作为语素存在,古语词都会在漫长发展中逐渐靠近现代词,词的新成分将慢慢占据主导地位,最终克服旧的成分,这是词汇系统不断庞大的客观需求,同时也是为现代词输送新鲜血液。然而古语词“古”的成分也预示着古语词的独特存在价值。

三、古语词特点与作用

古语词因其历史的沿承性而具有鲜明特征,恰当运用古语词对于现代汉语的交际与写作都具有积极意义。

1.古语词具有简练性,利于语言简洁、匀称地表达。由于古代词以单音节词为主,相对于当今社会的双音节和多音节词语,古语词具有简洁性。例如用“须、眉”来代表“胡子”和“眉毛”,用“须眉皓白 ”来表达“胡须和眉毛都花白了”,语言会更加简练,也更有节奏感。

2.古语词具有含蓄性和易误性。由于古语词与现代有一定距离,加上较为精炼,多为单字表意,因而对现代汉语学习者而言,初学会有一定的吃力与不解。例如“罹难”的“罹”就初学者而言较难理解。再者,从成语中看如今作为词素的古语词,也可窥探其含蓄性与易误性,如“屡试不爽”这一成语,其中“爽”这个词是“差错”的意思,受到现代汉语“爽快”意思的影响,容易理解错成语的真实含义。

3.古语词具有修辞意味和感情色彩。古语词因其独特的历史性,能够表达一定的修辞意味和感情色彩,它不仅凝练而且富有民族色彩,在某些贺电、吊唁、外交等特定环境下恰当运用可以显示肃穆、庄严的修辞效果。如汉语中的“欣闻、惊悉、荣任、阁下、拜会、节哀、噩耗”等词,在正式场合中就不能用现代汉语的同义词去代替。此外它在成语和句子中还能体现幽默、讽刺等意义色彩。

4.古语词对现代汉语词汇系统具备启发性。古语词自身具有“古”的色彩,它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变化,后发的语言往往受先前语言的影响,因而古语词对现代词汇既是一种补充,又是一种启发。

四、古语词的现代运用与规范

古语词具有其自身旺盛的生命力和吸引力,因而是现代社会语言运用中不可或缺的成分,很多新闻报刊、文学作品等都通过古语词的运用以寻求一定的表达效果。存在于成语、谚语、惯用语、方言中的古语词往往能够给人们的交际带来丰富性和感染性。例如“十年练得好文秀才,十年练不得田秀才”,秀才这一古语词的运用显然增强了语言的表达效果,将“秀才”替换成“学生”,语气似乎就弱了些。此外,古语词的学习也是学业学习的重要一环,是理解古代重要文明成果、了解语言发展演变、发展现代文化的重要内容。再者,古语词对于第二汉语教学也意义重大,让第二语言习得者适当地学习古语词不仅能有效避免对中国文化理解的跳跃性和断层性,而且对于汉语的语音、语法都会有更加中国化的理解。因此恰当运用古语词益处良多。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对于古语词的运用往往出现问题与错误。这些错误又多集中于成语运用的错误,因为成语是高度凝练的短语,存在于成语中的古语词“古”的成分往往比较大。这些错误产生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不了解古语词的真实含义和典故而误用,最常见的是望文生义。很多时候受现代词语常用语义影响,人们会对词语、成语使用不当。例如前文提到的“屡试不爽”中的“爽”,再如“差强人意”,其中“差”是“尚、略”的意思,“强”是“振奋”的意思,成语意思是“勉强使人满意。”然而受现代词语常用义影响,对“差”和“强”容易产生望文生义,进而认为成语意思是“结果很不让人满意。”

有的是粗心大意引发的误用。例如“咋舌”容易被人误用成“乍舌”,“咋”有咬的意思,咋舌即为“咬舌头”,然而“乍”却并没有“咬”的义项,并不能和“咋”通用。

还有一些是故意误用。为了某种效果,有些人往往通过谐音、换字等形式改变原有词语,故意误用古意。有的甚至变换原义,另造新词,如“浴”罢不能、“衣衣”不舍等,“浴”与“欲”,“衣”与“依”等已完全不是一个意思和词语,此种“误用”需要把握好尺度,在严谨正规的场合应当禁止使用,以免造成误导。

此外需要关注的一点就是如今存在争议的词语,有些古语词意义和现在人们普遍认为的意义存在很大差别,而人们在运用过程中大多认同其赋予词的新义,进而主张抛弃原意。例如“压轴”一词,最初是个戏曲名词,本意是指倒数第二个节目,而不是人们常说的倒数第一个,倒数第一个称“压台”。但是现代社会大部分人坚持其为“倒数最后一个”。

在日常生活中古语词由于被“误用”的多了后,大众已经习惯并接受其“误用义”,反而对其原义一无所知,而语言学界对这类古语词的“新义”则存在着争议,有认为可以接纳新义的,也有坚决捍卫原义、不认同新义的。对于这些具有争议的词语,最终决定其意义改变与否的是人们的认可度以及语言的可变动度,当一个词语古义已经不为人们所接受,我们也不必拘泥于原义。但这决不是 随意曲解词义的借口。此外,对于新义的古语词,能不能称之为古语词也是值得商榷的。

除此之外,对于古语词的误用也体现在感情色彩和场合方面。对古语词含义和感情色彩理解错误就会引发误会,影响语言表达。例如中国人对于死亡多有忌讳,不同的人,不同的场合,所使用的词语也不相同。如僧人之死常谓“圆寂”,道士之死谓“羽化”,青壮年之死谓“夭亡”,老年之死谓“寿终”等。在使用过程中会因为不了解这些词的使用方向而误用或滥用,例如“他才十几岁就寿终了,真是令人惋惜。”句中“寿终”一词使用明显不合适。因此了解古语词的具体含义和用法,对于正确使用语言有重要意义。

五、古语词研究现状

目前学界对古语词的研究并不多,尽管对古语词的界定从上世纪 就已经开始,但目前对古语词的研究多停留在界限以及词义上,对方言中和文献中存在的古语词研究较多,另有一些是研究古语词在词典中的收录情况的。但对现代汉语中古语词的数量和对不同语法类别的古语词的分布情况目前学界没有深入的区分研究,对于古语词的现实使用和价值研究也不够深入。

六、结语

古语词是现代汉语词汇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著自身的独特性和历史性,对古语词的恰当运用能够起到很好的言语表达效果,对于现代汉语词汇系统有很好的启发与补充,因此应继续加强对古语词的探究。

参考文献:

[1]黄伯荣,廖旭东.现代汉语(增订第六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2]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M],商务印书馆.2018.

[3]孙坚.巧用成语与文言词的联系, 助推学生古文素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4..

[4]张燕峰.试论古语词在报纸新闻报道中的运用[J].哲学与人文科学.2009.

[5]苏宝荣.不能“以今律古”,也不要“以古限今”——谈古语词在现代汉语中的理解和运用[J].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

猜你喜欢
现代汉语价值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楞”“愣”关系及“楞”在现代汉语中的地位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评《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现代汉语中词汇性的性范畴
北大版《现代汉语》增订本)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