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聊斋志异》中青年鬼女形象的分析

2020-08-13 11:40魏巧荣张树芹
青年文学家 2020年21期
关键词:弱势群体聊斋志异抗争

魏巧荣 张树芹

摘  要:文章主要分析了蒲松龄作品《聊斋志异》中的青年鬼女形象,她们美丽善良,才华横溢,大胆追求爱情,但又因为自己的鬼魂身份遭遇了不少挫折与磨难,在婚姻关系中处于弱势地位。

关键词:鬼女;抗争;弱势群体

作者简介:魏巧荣(1979.11-),女,汉族,河北石家庄人,硕士,讲师,从事人文素质教育、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与研究;张树芹(1973.2-),女,汉族,河北石家庄人,硕士,讲师,从事人文素质教育、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与研究。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0)-21-0-02

《聊斋志异》中塑造了许多性格鲜明、栩栩如生的女子形象。她们中有大家闺秀、平民女子甚至青楼歌妓,也有妖狐、灵鬼、花仙。这些自然界的精灵,花木虫鱼、飞禽走兽,随时都可能幻化成青年女子,向我们款款走来,娓娓诉说她们自己的故事。在这些美丽的人物和动人的故事中,鬼女绽放着自己独特的魅力。

1.特殊的存在形式

鬼女是一个特殊的存在群体,她们不同于其它幻化为人的异类,因为其它异类,不论花虫鸟兽,如《荷花三娘子》中的荷花,《香玉》、《葛巾》中的牡丹,《黄英》中的菊花,也不论是蟋蟀、蜂、鱼、獐、蛇、虎以及说不尽的狐,都是有实体的存在,它们幻化成人只是从一种形态到另一种形态的转化而已。而鬼魂则不然。鬼魂本质上是一种没有实体的人形,它们是脱离了人的肉体的一种虚幻的存在,时隐时现变化不定,因而更显奇幻。鬼女是鬼,她们具有一般鬼所具有的特征:生活在墓穴里,一般只能晚上出来,走路飘忽无声等等。围绕她们的意境也主要是阴森、幽冷、凄恻。

但作者对鬼女的描写,只是借了一个她们鬼女的身份而已。幻想的外衣包裹下的,是“多具人情,和蔼可亲,忘为异类”(引自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的人世的灵魂。作者写她们美好的人情、人性,她们在人类社会的种种悲欢离合,作者把鬼女人格化,把幽冥世界社会化,在奇丽的幻想中,让爱情冲破封建礼教的牢笼;让青年男女建立在个人意愿基础上的美好人生理想,经过磨难和斗争,得以实现。

2.主要女鬼形象分类

《聊斋志异》中塑造的青年鬼女形象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所谓的恶鬼,代表有《画皮》中的女鬼,《聂小倩》中的夜叉,《湘裙》中的葳灵仙等,她们虽是作为反面人物出现,但也塑造得栩栩如生。另一类是下文中所要分析的主要人物,代表蒲松龄的审美理想的青年鬼女形象。主要形象有聂小倩、莲香、巧娘、窦氏、林四娘、鲁公女、晚霞、连城、公孙九娘、梅女、章阿端、宦娘、小谢等。

蒲松龄用大量的篇幅,来赞美清纯的鬼女世界,他使用无尽的溢美之辞,赞美她们脱俗的容貌,超凡的智慧,强烈细腻的情感,以及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和执著追求,并对他们寄予深深同情。

3.才华横溢,大胆追求幸福和爱情

她们虽是鬼女,但却个个美丽动人,才华横溢。如聂小倩“端好是画中人(《聂小倩》);章阿端“神情婉妙”、“对烛如仙”(《章阿端》);梅女“喜气充盈,姿态嫣然”(《梅女》);公孙九娘则是“笑弯秋月,羞晕朝霞,实天人也”(《公孙九娘》);至于晚霞,“年十四五以来,振袖倾鬟,作散花舞;翩翩翔起,衿袖袜覆间,皆五色花朵,随风下,飘泊满庭”(《晚霞》)。这样一个个美妙的女子,就象晚霞袖中散出的缤纷花朵,灿烂在《聊斋志异》的艺术园林里。更难能可贵的是,这些女子在拥有非凡容貌的同时,还多具备艺术才能。如宦娘之爱音乐,“少喜琴筝”,她偷偷跟温如春学琴,“夜夜潜伏听之。”她弹的筝曲,“其调其谱,非尘世所能”(《宦娘》);林四娘工于度曲,每“谈及音律,辄能剖析宫商”,且工诗,写出“静锁深宫十七年,谁将故国问青天”的豪迈凄楚之音(《林四娘》);连城也爱诗,初遇杨子畏时,她在墙外反复吟诵“玄夜凄风吹却倒,流萤惹草复沾帏”,表达自己凄凉孤独之感《连城》);再如巧娘之善绣、晚霞之善舞、温姬之多才等等。还有小谢、秋容、秋月、无病、湘裙,一个个都美丽、善良、多才,具有比现实中的女性更高的艺术生命。

这些青年鬼女们大胆追求自己的爱情,作者充分肯定了她们追求自由幸福的爱情和婚姻的权利。她们见到自己心仪的对象便去主动大胆地追求,毫不虚伪做作。她们所爱的不是有钱有势的大家公子,而是深情诚笃、人品高尚的下层人物。如连城爱上了乔生,尽管父亲嫌弃乔生贫困,她却“逢人辄称道”,并“遣媪矫父命,赠金以助灯火”,她反对父亲给自己安排的所谓门当户对的婚姻,甚至以死相抗,乔生也认为“连城我知己也”。两人共同出生入死,死而复生,冲破了门阀等第观念,冲破了郎才女貌的传统势力,摆脱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羁绊,谱写了一曲热烈的知己之爱的颂歌(《连城》)。鬼女们追求爱情,重的是知遇之情,晚霞和阿端都是龙宫中的舞蹈演员,困跳舞而认识,又由于各自出众的舞姿而互生爱慕;宦娘是因喜爱音乐而仰慕温如春,并帮所爱之人成就了幸福的婚姻。其它如《梅女》、《聂小倩》等则是写鬼女和人在患难中建立起来的真挚爱情。她们所要求和拥有的爱情是建立在情感、性格、爱好一致的基础上的,对爱情的忠贞达到了海枯石烂心不变的地步。这些鬼女们与人结合后,生活大都和谐美满,表现了作者希望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美好愿望和理想。

4.在感情中处于弱势地位

可是,这些“蒲松龄式”的完美无缺的鬼女在她们的爱情婚姻中处于不平等地位。她们是蒲松龄按照自己的人生理想和道德准则塑造出来的,体现的是蒲松龄所代表的封建时代读书人的爱情幻想,是男权意识下的女性形象。她们的所有行为都以男性为中心,具有男性理想中之女性所具有的一切美德。她们才貌双全,温柔善良,优美可爱。书生们家境贫穷、科举不中、落魄潦倒,在荒山野寺夜读时,鬼女飘然而至,在困顿中给他们以帮助和希望,并成为他们的娇妻美妾。她们婚前是美丽多才的淑女,婚后则是忠诚的妻子,孝顺的儿媳,慈爱的母亲。作为妻子,她们要满足丈夫的所有愿望,她们千辛万苦争取来的幸福要与别人分享,容忍甚至主动为丈夫纳妾,且毫不嫉妒并与其相处和谐。如连城和乔生惊天动地的爱情中插进了宾娘、小谢和秋容,巧娘和三娘都是“双美共事一夫”,且相谐和,事姑孝;作为妾,则要像无病那样逆来顺受,安于自己的命运,对嫡妻之虐待毫无怨言,默默忍受。她们的生死与共的丈夫却理所当然的拥有三妻四妾。鬼女形象中这些不平等方面的表现,为封建社会中女性所共有,是那个社会中男权意识下女性作为贤妻佳妾所必备的“美德”,她们因了这些思想行为才能成为作者笔下,那个时代男人“眼中”的完美女子。

《聊斋志异》中关于鬼女的故事都是她们的爱情故事,写她们感情的悲欢离合。她们有的人成功了,在作者的眷爱之笔下,秋月、连城起死回生了,小谢、秋容、李氏借尸还魂了,聂小倩、巧娘也虽死犹生,她们终于与所爱的人幸福地生活在一起,拥有美满的人生。她们表现的是作者对他们的爱戴与珍惜,让他笔下这些令人怜爱的女子都有美好的结局。但是在这个社会中,痛苦是无处不在的,于是莱阳生从九娘那里再也得不到爱情,四娘凄凄惨惨地与恋人分手了,而阿端连做鬼与爱人在一起的机会都被无情剥夺了。她们的命运没有满足我们希望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善良愿望,而我们却从中感受到一种更为震撼人心的悲剧美。

青年鬼女们是可怜、可敬、可爱的,她们美貌、多情、善良、勤劳,她们为幸福执着追求的精神让人感动,不论结局幸还是不幸,她们毕竟都追求和抗争。她们的艺术形象在中国文学史上将散发着永久的灿烂魅力。

参考文献:

[1]《聊斋志异》 蒲松龄著 吉林文史出版社 2019-01-01 ISBN:9787547230473.

[2]蒲松齡与《聊斋志异》研究 汪玢玲 中华书局 2015-08-01 ISBN:9787101110470.

猜你喜欢
弱势群体聊斋志异抗争
Enabling the Movement
Enabling the Movement
《聊斋志异》:不一样的魑魅魍魉
弱势群体法律保护的法价值分析
顺命或抗争,接着《天注定》往下讲
论弱势群体保护之法律保障机制的建立
民粹风下,台军成岛内“弱势群体”
论《聊斋志异》的悲剧意蕴
《聊斋志异》与前四史
当代女性:由幻灭到抗争-评系列中篇小说《女人三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