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西部大型盆地致密砂岩油气“甜点”类型与特征

2020-08-14 08:52蔡勋育邱桂强孙冬胜朱宏权曾治平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20年4期
关键词:甜点砂岩孔隙

蔡勋育,邱桂强,孙冬胜,朱宏权,王 威,曾治平

(1.中国石化 油田勘探开发事业部,北京 100728; 2.中国石化 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 100083; 3.中国石化 西南油气分公司 勘探开发研究院,四川 成都 610041; 4.中国石化 勘探分公司 物探研究院,四川 成都 610041; 5.中国石化 胜利油田分公司 勘探开发研究院,山东 东营 257015)

中国油气勘探开发已经迈入了非常规油气新时代,致密油气、页岩油气等不断取得新突破与新发现,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1-4]。致密砂岩是中国中西部盆地油气勘探开发的主要领域之一,也是当前和未来增储上产的主要对象。根据康玉柱2018年的评价,中国致密砂岩油技术可采资源量为(20~25)×108t、致密砂岩气技术可采资源量为(12~15)×1012m3,大部分分布在中西部盆地碎屑岩层系[3]。

致密砂岩油气的单井产量低、变化大,如何提高经济效益是目前勘探开发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油气公司来讲,由于工程技术进步带来的净效益有限,解决这一问题的最有效途径就是识别、评价和优先开发致密砂岩油气的“甜点”[5]。近年来,非常规油气的研究取得一系列重要理论进展[6-9],也带动致密砂岩油气及“甜点”认识的不断深入,“甜点区”、“甜点段”为主的评价思路和技术方法逐渐形成和完善[10-12],有力地促进了致密砂岩油气的勘探开发。

中西部大型盆地的致密砂岩油气主要聚集在临近烃源岩或者通过断裂等通道与烃源岩沟通的储层中,油气聚集有着“准连续型”的特点[13-14],“甜点”是富集高产的主要形式,需要被赋予更加准确的含义,才能更好地借助地质与地球物理等手段,开展针对性的研究、评价、优选,增加勘探开发的有效性。本文以中国中西部大型盆地中石化探区为对象,主要对页岩层系之外的致密砂岩油气甜点类型和特征进行探讨。

1 致密砂岩油气甜点类型

1.1 致密砂岩油气的甜点

“甜点”是北美致密砂岩气勘探开发中借用日常生活用语来形象描述天然气高产区的概念[5]。1999年,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将“甜点”定义为可持续提供30年产量的致密砂岩气区块。随之,这一名词延伸到了地质研究方面,并依据不同需求加以界定。其中,部分学者强调了“甜点”形成的地质作用,如 B.E.Law认为致密砂岩气藏“甜点”是沉积和构造作用造成的局部高产气区[15]。部分学者强调其技术经济条件,如李映艳等认为致密油“甜点”是指在现有经济技术条件下、具有实际开发效益的致密油地质单元[16];赵仲祥等认为致密砂岩气藏“甜点”是对特定研究区,在当前经济、技术条件下,能够实现经济、稳定生产的区域[17]。更多的学者从储层的孔、渗性能方面界定“甜点”,如张金川等将“甜点”定义为致密砂岩气藏内部孔、渗相对发育处的天然气浓集区带[18];杨升宇等认为储层“甜点”是在砂岩整体物性较差背景下的局部高孔渗、且能提供较高天然气日产量和持久经济产量的致密砂岩气发育区[19];魏新善等认为致密砂岩气中的“甜点”是相对高产富集区[5]。

在研究了四川、鄂尔多斯和准噶尔等盆地的致密砂岩油气之后,从“甜点”基本特征和勘探开发实践出发,本文将其定义为致密砂岩中满足目前商业产出条件的连续油气富集范围。从油气地质角度,“甜点”的商业产出条件主要由储层的储、渗性能和油气富集程度体现,相对连续则强调了“甜点”内部基本特征的相对一致,二者叠合使得一个“甜点”明确地区分于另一个。在致密砂岩层系中,一系列成因相似、位置相邻的“甜点”常常在同一地质背景控制下形成、分布,构成了致密砂岩油气的“甜点区”。这里的“甜点区”以一系列“甜点”的集中发育为特征,与源-储共生的页岩层系发育区的“甜点区”[2,20-21]有着差异。

1.2 甜点分类的主要依据

对于致密砂岩油气甜点,目前的研究多倾向于甜点储层形成、分布机制与预测技术,甜点类型的讨论相对较少。综合起来,目前的甜点分类集中表现在2个方面:

一是,基于甜点储层的储集空间类型和岩石学机制进行分类。例如,将甜点分为“孔隙型”、“裂缝型”[19]和“孔隙-裂缝型”[22]三类,“原生型”和“次生型”[23]两类,或以“异常高孔带”和“裂缝发育带”为基础进行分类[24]。这种分类延续了储层岩石学研究的优势,用于解释甜点储层的形成机制更为有效;但由于常常需要实验室测试技术的协助,以及受到钻井资料(如岩心)的制约,给直接运用地球物理技术(特别是地震技术)进行预测带来了挑战。

二是,按照甜点的综合性能指标分类(或分级)。以甜点的经济、技术、产能特征或甜点储层的综合评价指标等要素进行分类,或按指标优劣进行分级,例如李映艳等[16]、赵仲祥等[17]及付菊等[25]的研究。这种分类或分级的方式在甜点综合评价方面有优势;但也无可否认,由于其与地质要素的联系难以直接、准确地建立和表述,在认识甜点分布规律、预测甜点分布时需要做更多和更复杂的工作。

甜点分类的主要目的是利用地质、地球物理等技术手段,更加科学地阐述甜点形成机制与分布规律,更加准确地预测甜点位置和评价甜点性质,以提高油气勘探开发方案和井位部署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因此,甜点的分类需要考虑识别和预测技术相对友好、机理与规律相对一致以及经济与技术策略相对统一等原则。在目前甜点的勘探开发实践中,甜点形成、分布规律的研究、表征、预测、综合评价和勘探开发技术方案的确定,常常从甜点储层的发育特征开始。因此,以控制甜点储层发育、分布的主要地质因素作为分类的依据,更能够从勘探开发工作的不同环节发挥其指导作用。

中西部大型盆地晚古生代以来开始广泛发育碎屑岩储层,在海相到陆相的滨岸、河流、三角洲、湖相、冲积等环境中形成了类型各异的沉积体,其内部发育了特定岩相特征的储层。以之为基础,埋藏作用、构造变形和风化淋滤等成储地质环境在盆地的不同位置和不同演化阶段,叠加控制着成岩机制的类型、程度和效果,决定了致密碎屑岩中甜点储层的发育状态。从盆地整体角度,导致致密碎屑岩储层形成、分布的主要地质作用可以从3个方面来认识:

一是埋藏作用。在中西部大型盆地的坳陷-斜坡带等部位,埋藏作用不仅是储层致密的主要因素,也是甜点储层发育和分布的主要控制因素。随着储层的深埋和致密,保持和新生基质孔隙的成岩作用在储层岩相结构约束下有序地发生和发挥作用,使得甜点储层更多地体现为相控特征。

二是构造变形。中西部大型盆地中生代以来均遭受了强烈的构造改造,褶皱和断裂等控制产生的裂缝系统对复杂构造区的储层性质有着重要影响。储层的致密化程度越高、构造改造越强、其形成的裂缝系统越是发育,对于储层储、渗能力的影响越大,甚至在特定条件下成为控制甜点储层发育分布的主导性因素。

三是风化淋滤。中西部大型盆地的盆缘和古隆起围缘等常常遭受长期剥蚀与风化淋滤,影响了甜点储层的形成和分布。尽管碎屑岩层系的风化淋滤作用对储层的改造远没有碳酸岩层系明显,但作为甜点储层的重要控制因素,应当引起重视。

从上面的分析来看,以控制甜点储层形成、分布的主要地质作用作为切入点对甜点进行分类是一种可取的途径,可以更好地满足在盆地、区带和油气藏尺度下研究甜点形成和分布的规律,促进甜点预测评价技术的优化与应用,协助制定总体的经济技术方案,从而更好地指导甜点的勘探和开发工作。

1.3 甜点的主要类型

以控制致密砂岩甜点储层形成、分布的主要成储地质作用为依据,将甜点分为相控型、缝控型和壳控型三大类以及它们之间的过渡类型。其中,“相控”、“缝控”和“壳控”分别代表了埋藏、构造变形和风化淋滤等成储地质作用对甜点储层发育、分布的控制(图1;表1)。

1) 相控型甜点(图1a)

储层埋藏、致密化过程中,沉积体内部强水动力环境等形成的部分储层,更容易因为颗粒支撑、粘土结膜等成岩作用促进原生孔隙的保持,或由于(有机)流体-岩石相互作用的改造产生次生孔隙,从而保持储、渗能力并在充注油气后成为甜点。这里的“相控”,主要指埋藏成岩作用叠加在沉积体结构之上形成的特定岩石相作为主要因素对甜点储层发育位置和范围的控制。随着致密化程度增加,储层逐渐失去有效的油气储、渗能力,岩相对于甜点储层的重要性也会逐渐减弱。

2) 缝控型甜点(图1b)

对于致密化程度较高及储、渗能力较差的致密砂岩,构造变形及其所产生的裂缝系统常常成为主导因素,控制着储层性能及甜点的发育特征。所谓的“缝控”,是指构造变形形成的裂缝系统发育到一定程度后,可以成为控制甜点储层发育、油气富集和产出性质的关键因素。由于裂缝可以跨越不同的岩相发育,缝控型甜点受特定岩相的限制相对较弱。

表1 致密砂岩主要甜点类型与特征Table 1 Main typ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ight sandstone sweet spots

3) 壳控型甜点(图1c)

遭受长期剥蚀的盆缘带或古隆起部位,风化淋滤作用及其形成的风化壳成为控制储层改造和甜点储层发育的重要因素。以风化淋滤作用为主导因素、风化壳似层状结构控制的甜点储层富集油气后,就形成了壳控型甜点。

以上3种类型的划分突出了不同地质作用在致密碎屑岩甜点储层形成、分布中的主导性。这种主导性以沉积作用为基础,在盆地的不同演化阶段和不同位置得到体现(图2)。如,在储层致密化到失去有效储、渗能力的埋藏阶段,甜点储层的形成和分布主要受岩相控制,体现为相控特点;在储层致密化程度较高,有效储、渗能力减弱或失去后,断裂和褶皱等的构造改造会超越岩相,成为甜点储层发育的主要因素;在抬升剥蚀期,风化淋滤作用开始影响甜点储层的形成与分布。同样的特点,也表现在盆地的坳陷斜坡带、冲断带或复杂构造区、盆缘剥蚀区等不同区域。

图2 致密砂岩成储地质作用与甜点类型关系示意图Fig.2 Relationship between controlling geological processes and types of tight sandstone sweet spots

需要指出的是,甜点储层的形成常常是多种地质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如,相控型甜点中,裂缝也常常作为重要因素发挥作用;缝控型甜点中,基质孔隙也是甜点储层的重要助力。因此,甜点的过渡类型自然而然地存在,本文并没有单独列出。

2 致密砂岩油气甜点发育特征

2.1 相控型甜点

1) 相控型甜点发育特点

相控型甜点主要发育在构造相对稳定的坳陷-斜坡带中与有效烃源岩叠合的平面范围内。相控型甜点储层以颗粒支撑、粘土包膜、矿物溶蚀和油气侵位等成岩作用为主要形成机制,其发育程度与坳陷-斜坡带的地层组合关系、沉积体系及有利相带分布范围、埋藏深度、地层流体系统的开放程度以及烃源岩相关的有机流体活跃程度等有关。

相控型甜点的范围一般小于含油气范围,油气聚集方式多具有“动力圈闭”[26]特征,存在两种成藏组合关系:一是临近有效烃源岩的叠覆近邻组合,源岩生烃超压为近距离成藏的主要动力,甜点受储层、有效烃源岩及其配置关系的控制,如川西坳陷须家河组及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和上古生界;二是与烃源岩垂向分隔的叠覆跨越组合,常以断裂沟通烃源岩并输导油气,甜点的形成受储层及油气源断裂的控制,如川西坳陷侏罗系。

以储层的沉积环境或沉积类型为依据,相控型甜点还可进一步分为水道型、心滩型和岸坝型等具体类型(图1a1—a3),其发育特点各有差异。

2) 川西坳陷东坡浅层“窄河道”甜点

川西坳陷中段东坡是坳陷向川中隆起带过渡的斜坡带,以中江、高庙等气田的侏罗系沙溪庙组(J2s)为主发育相控型甜点(图3)。川西坳陷东坡的天然气来源于下伏的须家河组五段(T3x5)烃源岩,通过中生代以来长期活动的断裂垂向运移至三角洲前缘分流河道储层中形成甜点。

川西坳陷侏罗系发育西部短轴向、东北部长轴向两个方向的物源,以冲积扇-冲积平原-三角洲-湖泊体系为主[27]。坳陷东坡主要受长轴物源影响,沙溪庙组以浅水三角洲平原-前缘环境为主,发育分流河道砂岩储层[28]。在中江气田识别出113条分流水道,总体上呈北东-南西向延伸,长度介于10~35 km,宽度介于300~800 m,储层厚度一般在5~30 m[29]。由于这些分流河道的砂体宽度小、延伸长,又形象地把这种甜点称为“窄河道”甜点(图3)。

图3 川西坳陷东坡侏罗系沙溪庙组J2s3(3-2)砂组“窄河道”甜点分布Fig.3 Distribution of J2s3(3-2)“narrow-channel” sweet spots in the Jurassic Shaximiao Formation of the east slope in the West Sichuan Depression a.研究区位置;b.“窄河道”和甜点分布 (研究区位置图据文献[28]修改。ⅠA类甜点可由直井高效开发;ⅠB类甜点可由水平井高效开发;Ⅱ类甜点可由水平井有效开发。)

东坡沙溪庙组分流水道储层地面孔隙度在6.4%~10.8%(平均8.4%),渗透率在(0.06~0.30)×10-3μm2(平均0.13×10-3μm2),孔隙类型以剩余粒间孔、粒间溶孔和粒内溶孔为主,不同分流河道和河道不同位置的储层存在差异(图4),其原因有三方面:一是,埋藏过程中压实、方解石胶结和绿泥石包膜等成岩作用,在储层结构及发育程度影响下,导致不同河道位置的孔隙度迅速、差异降低。二是,在早白垩世早期—晚白垩世晚期储层致密化(指平均地面孔隙度<10%)[28]的同时,天然气沿着气源断层进入河道砂体成藏,伴随的酸性流体促进了长石与碳酸盐等矿物的差异溶蚀和溶解物顺沿河道的搬运、沉淀,使得不同河道和河道位置的物性差异进一步加大。统计发现,与气源断层沟通关系好且靠近断裂的河道储层,今地面孔隙度可达10.0%~12.0%,溶蚀孔发育;未沟通河道或沟通河道的远端,孔隙度平均在6.0%附近[28],储集类型以剩余粒间孔为主。三是,晚白垩世晚期后,区域构造抬升,气藏进入调整阶段,方解石和白云石等碳酸盐胶结物差异沉淀。

沙溪庙组“窄河道”甜点的形成是分流河道储层埋藏演化、气源断裂活动和天然气成藏有机配合的结果(图4)。其中,气源断裂及其活动性对于叠覆跨越组合中相控型甜点的形成、分布有着重要作用。由于分流河道与断裂存在不同的沟通关系,不仅造成了不同河道的储层物性差异变化,也造成了河道最大含气范围的变化,其结果是在距离断裂10~40 km(沙溪庙组上部—下部)的河道范围内是甜点发育的最有利位置。

图4 中江气田J2s3(3-2)砂组河道剖面Fig.4 Cross section along the J2s3(3-2) sand layer channel in Zhongjiang gas field

2.2 缝控型甜点

1) 缝控型甜点发育特点

缝控型甜点的储层以裂缝网络为主、基质孔隙为辅,二者相辅相成、构成裂缝-孔隙“储渗体”。储层的裂缝通常以构造裂缝为主[30],层理缝[31]、成岩缝等为次。构造缝与区域应力场及断裂、褶曲等强构造变形部位有关,在临近断裂或断裂组合、褶皱轴部的位置更加发育;非构造缝主要发育在层内[32]。

缝控型甜点一般发育在经过强烈断裂、褶皱等强烈改造的复杂构造区,平面上与有效烃源岩的分布范围叠合。与相控型甜点一样,缝控型甜点也存在叠覆近邻、叠覆跨越两种成藏组合关系。由于裂缝网络大幅度地改变了储层的渗透性质,甜点的含油气性更依赖于裂缝开启状态、与源岩的沟通关系以及油气保存条件。

按照构造裂缝的成因,缝控型甜点可进一步分为断缝型和褶缝型等类型。但由于不同成因的裂缝常混合产出和发挥作用,技术上也难以有效区分,这种分类的实际效果还有待于研究和证实。

2) 四川盆地北部马路背地区“断缝体”甜点

四川盆地北部的马路背地区须家河组经历了早期快速沉降和深埋过程,天然气大规模充注前储层就已经致密[33],今地面孔隙度多小于4%,渗透率多小于0.1×10-3μm2,储、渗能力有限。由于中生代以来,特别是喜马拉雅运动早期的强烈冲断改造,该地区发育了受冲断控制的缝控型甜点,又简称为“断缝体”[34]甜点(图5)。

燕山运动中、晚期,在米仓山等周边造山带影响下,马路背地区形成北东向大型背斜[35];喜马拉雅运动早期,受大巴山控制的北西向密集发育的逆断层及相关褶皱叠加其上。这些逆冲断层呈对冲、背冲、叠瓦样式,密度可达0.18条/km2[36]。它们不仅沟通了须家河组储层与下伏二叠系海相源岩的联系,更重要的是其伴生发育的裂缝系统决定了致密砂岩储层中甜点储层的形成与发育状态(图6)。断裂伴生的裂缝系统包含宏观裂缝和微观裂缝。宏观裂缝以剪切缝、张性缝等构造缝为主,垂直-高角度、半充填-未充填裂缝占裂缝总数的80%以上[37],多为有效缝,在成藏和天然气产出过程中起到导流和沟通不同储集系统的作用。统计发现,中-细砂岩更易于发育裂缝,垂直断距200 m以上的大型断层裂缝带发育宽度可超过500 m,多断层对称组合样式增加了裂缝发育程度,高褶皱程度位置有效裂缝更加发育;微观裂缝以粒内缝、粒缘缝、穿粒缝为主,尺寸与基质孔隙大致相当[37],主要作用是改善储层的储集和渗流能力。岩心的镜下观察中,39%的薄片均观测到微观裂缝,面密度平均值高达0.63 mm/mm2[37]。

图6 四川盆地北部马路背地区须家河组“断缝体”甜点发育模式(基于文献[34]修改)Fig.6 Diagram showing the development patterns of sweet spots in the Xujiahe “fault-fractured complex” of Malubei area in northern Sichuan Basin (modified from reference[34])

在部分高产井的分析中,也能够发现裂缝网络对于天然气富集、高产的重要作用。以马103井为例,其主要含气层段的须家河组二段下部滩坝相石英砂岩厚度在20 m附近,孔隙度平均3%、渗透率小于0.1×10-3μm2,储层物性较差。该井2011年4月开始试采,初期日产气5.3×104m3,8年期间累产近2.5×108m3;当前日产量仍有6.7×104m3,明显高出试采初期的产量。岩心观察表明,储层段裂缝线密度可达5.0~36.6条/m,平均17.3条/m[37];镜下见大量不规则微裂缝,缝宽0.06~0.10 mm左右,最大可达0.6 mm。

总之,马路背地区须家河组“断缝体”甜点形成的关键是规模裂缝网络。这些裂缝网络主要与断裂及相关褶皱的发育程度、地层岩性及组合等有关。以之为基础形成的甜点也同样受到断裂控制,沿气源断裂“带状”分布(图5)。

图5 四川盆地北部马路背地区须家河组“断缝体”甜点分布Fig.5 Distribution of sweet spots in the Xujiahe “fault-fractured complex” of Malubei area in northern Sichuan Basin a.研究区位置;b.甜点分布

2.3 壳控型甜点

1) 壳控型甜点发育特点

风化壳储层是表生风化及后期埋藏等地质作用综合的产物[38]。碎屑岩风化壳主要包括风化粘土层、水解层和淋滤带。其中,风化粘土层和水解层粘土矿物含量高,主要提供油气的封盖条件;淋滤层带中由于矿物溶蚀、岩石破裂等因素发育甜点储层。壳控型甜点储层主要受淋滤带发育状态、岩相及组合关系、断裂等构造变形的控制,古地貌、古气候、经历时间、地下流体系统及后期再埋藏作用等通过影响淋滤带的发育状态,对甜点储层的分布有着重要作用。

壳控型甜点多分布于盆地边缘、古隆起或斜坡带高部位等经历过长期抬升剥蚀的地区,常常与烃源岩或古油气藏呈侧向分离或叠覆跨越的成藏组合关系,含油气性受风化壳、断裂及不整合面上部骨干储层等构成的复合输导体系和油气供给规模的控制。

由于碎屑岩中的可溶蚀矿物含量低,壳控型甜点在碎屑岩层系中发育程度相对较差,目前发现的典型实例是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的石炭系。但邹才能等统计准噶尔盆地腹部风化壳附近的孔、渗数据表明,在埋深5 500 m的风化壳之下仍然存在相对优质的储层[39],说明了碎屑岩层系中壳控型甜点研究和勘探的前景。

2)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石炭系壳控型甜点

车排子凸起位于准噶尔盆地西缘,东邻红车断裂带、南邻四棵树凹陷,石炭系之上缺失二叠系、三叠系。在长时期的剥蚀和风化淋滤过程中,风化壳淋滤带发育并控制了石炭系火山岩甜点储层的分布和油气富集,形成了壳控型甜点。

火山岩只有经过后期地质作用的改造才具有更好的储集性[40]。在车排子地区石炭系,控制甜点储层形成的主要因素有风化壳结构、断裂等构造作用和火山岩相:① 风化壳结构与淋滤作用。车排子石炭系风化壳自上而下包含风化粘土层、水解层、淋滤层(溶蚀层)和崩解层[41-42]等部分(图7)。其中,淋滤带岩石受强烈溶蚀改造,但岩石骨架相对完整,储集性能最好;崩解层溶蚀作用较弱,裂缝相对发育、但易被充填,仅具有一定的储集性能;粘土层和水解层富粘土矿物,储集性能差,起到封盖或遮挡油气的作用[43]。从总的情况来看,甜点储层主要发育在不整合面之下500 m范围内,孔隙度一般为3%~17%、平均10%,地面空气渗透率一般为(0.1~50)×10-3μm2、平均25×10-3μm2。② 断裂等构造作用。火山岩中发育不同产状和成因的裂缝,构造缝是其中流体渗流的主要贡献者[44]。断裂及伴生裂缝破坏岩石结构、沟通原生孔隙、引导流体活动,改变了风化壳层结构和储层性质,断裂发育处有效储层在风化面之下的深度范围可达断裂不发育处的2倍[45]。从统计规律上看,裂缝在距离不整合面下75~275 m的范围内发育程度较高,裂缝充填程度由淋滤层、水解层到崩解带逐渐变高[42]。③ 火山岩岩相与岩性。车排子地区石炭系储层存在着爆发、溢流、火山通道、火山沉积等多种岩相[43],以及中-基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砂岩等多种岩性。这些岩性和岩相的成分和结构存在差异,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孔隙、裂缝的发育规模和组合方式。车排子凸起东翼的安山岩、火山角砾岩、凝灰岩和玄武岩,西翼的凝灰岩和凝灰质砂岩,均为有利岩性。

图7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排664—排66井石炭系风化壳结构与孔隙度变化关系Fig.7 Weathered Carboniferous crust framework and porosity variations in wells Pai-664 to Pai-66 in Chepaizi area of the Junggar Basin a.风化壳结构剖面;b.排66井储层孔隙度-深度变化关系

车排子凸起石炭系之后的风化时间超过了56 Ma[42]或100 Ma[43],古地貌相对平缓,风化壳结构完整、淋滤带厚度大且延续性好,对于大型壳控型甜点的发育是有利因素,目前的勘探情况也表明了车排子地区壳控型甜点的规模。

3 讨论与结论

1) 致密砂岩油气形成、分布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导致了勘探开发经济收益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成为有效勘探开发不可回避的问题。提高勘探开发效益,需要与地质、地球物理技术更好地结合起来,对甜点类型和特征进行合理的梳理、分析,优选其中的“甜点”部分开展工作。

2) 考虑现场资料与预测技术友好、形成机理与分布规律相对统一、经济与技术策略相对一致以及满足勘探开发评价需求等原则,以控制甜点储层形成、分布的主要地质作用为线索,将甜点分为相控型、缝控型和壳控型3类。其中,相控型甜点又可依据沉积类型进行细分。期望这种分类方式,能够促进致密砂岩油气甜点和甜点区发育分布规律的针对性研究和地质-地球物理预测技术的系统性应用。

3) 受盆地地质结构和演化特点的控制,不同类型的甜点发育在盆地的不同位置。构造相对稳定的斜坡-坳陷区,以相控型甜点(区)为主;冲断、褶皱等构造改造强烈的地区,缝控型甜点成为特色类型;遭受较强剥蚀和长期风化淋滤改造的盆缘和古隆起区,更可能发育壳控型甜点。

4) 每个地区或层段的致密砂岩甜点,都有着与之相对应的地质环境和控制因素,它们有共性、更有差异。川西坳陷东坡“窄河道”甜点、马路背地区“断缝体”甜点和车排子地区壳控型甜点等典型实例的分析,说明了甜点形成、分布的复杂性,提示研究和评价需要更多地基于具体的地质条件。

猜你喜欢
甜点砂岩孔隙
储层孔隙的“渗流” 分类方案及其意义
运用同步辐射显微CT揭示红壤团聚体内孔隙形态与空间分布*
CSAMT法在柴北缘砂岩型铀矿勘查砂体探测中的应用
固结条件下软黏土孔隙的演化特征分析
火星上的漩涡层状砂岩
甜点世界
砂岩:黏结在一起的沙子
搞怪的甜点
大灰狼的甜点屋
Preparation of bimodal grain size 7075 aviation aluminum alloys and the ir corrosion propert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