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网络时代下高中生德育教育的探讨

2020-08-14 10:16周宗文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34期
关键词:网络时代德育教育高中生

周宗文

摘  要:现如今,因为网络的普及程度广,且具有平等开放的特点,大多数高中生都沉迷于网络,与此同时,还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从而小幅度改变其三观。因此,学校教育的主要问题就是在合理利用网络平台的条件下,怎样帮助高中生克服网络中的消极影响,加强相关的德育教育。

关键词:网络时代;高中生;德育教育

高中生们是祖国的希望,影响未来的发展和建设,他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是和国家的整体素质相挂钩的,是关乎祖国发展前景和民族未来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信息技术发展迅猛的环境下,社会的各个阶级都被渗透,但是影响最大的还是高中生,这时候的他们正处于青春叛逆期,给学校的管理带来了难题。因此,学校需要发挥网络的优势,创造新的方法进行德育教育。以下主要围绕着网络给高中生德育教育带来的机遇展开分析。

一、网络普及带来的机遇

(一)网络是进行德育教育的一种新方式

以往对高中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方法只有主题班会、讲座等,通过反复的说教对学生进行灌输,不但效率不高,而且起到的作用很小。但是网络不一样,它具有生动、直观、可互动的特点,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德育教学不仅仅拘泥于教室,时间也不一定要统一。所以,网络完全可以是德育教育的新方法、新手段,这样不仅能将德育教育更加生动地印入学生的脑海,还将网络的趣味性、互动性、服务性完全发挥出来了,进而加强了德育教学的效用。

(二)网络使得教学内容更新颖

网络中的大量信息补充了高中生德育教学的内容,解决了以往教学内容过时且缺乏知识量问题,从而直接拔除了教育资源紧缺的大毛病。对学生来说,丰富的网络资源能锻炼其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因地适宜地选择、吸收,达到教育的目的。对老师而言,在网络上可以筛选出优秀的教育资源,从而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与此同时,还可以摆脱死教书本的状态,使得教育效果更好。

(三)网络为高中生德育教育工作提供新平台

德育教育工作可以分为五个部分——目标、认识、行为、习惯以及情感。换句话说,目标是一个方向,认识是一种认同感,需要将其转化为行动,培养成习惯,还要融入真实的情感,这些都需要一个合适的平台来展现出来。网络的发展与普及是高中生德育教育的平台。从一个角度来说,教师能够在网络上实现与学生平等交流,能够缩短两者之间的心理距离,学生能够通过网络感受到教师的德育情感。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学生可以在此平台上将自己的情绪宣泄出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可以在此平台上表达自己的看法与情感,这些都有利于德育教育的开展。

二、关于高中生的德育教育在网络层面出现的主要问题

网络在高中生的生活中意义重大,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娱乐,都离不开网络。而网络为高中生的德育教育工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然而,网络有利有弊,在提供机遇的同时,还给高中生的德育教育带来负面影响。

(一)对于高中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影响较大

网络上的信息海量,鱼龙混杂,既有健康的、优秀的,又有腐朽的,落后的。部分信息对高中生的诱惑力极大,使得他们很难控制自己。尤其是对于分辨是非能力较差,跟风能力较强的高中生而言无疑是个巨大的挑战。而且,如今我国对于互联网的监管工作存在眾多漏洞,使得高中生易受落后的、低俗的信息影响,例如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等,这些都会污染到高中生的心灵,对于其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形成是个巨大的冲击。

(二)不利于高中生的道德培养

在现实的社会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规章制度来约束着个体的行为举止,使得大多数的人都能够自觉遵守。然而,处于虚拟的网络中,因为其具有隐蔽性与开放性等等,使得各种各样的人都能有机会交流,不受时间、空间、地点等等的限制,个体的行为很难受到现实中的限制。而且,网络上的监管工作非常不完善,这些漏洞使得高中生更容易做出违背道德的行为,长久下去,不利于高中生的成长,甚至影响整体的国家人均素质。

(三)不利于高中生的心理发展

高中生如果过于沉迷网络,忽视在现实中的人际交往,就极易影响现实中的人际关系。网络的虚拟性使得高中生毫无约束地与人交流,沉溺于虚拟的世界容易引发与家长、老师和同学等等的矛盾,导致现实社会中的情感麻木与缺失,甚至形成现实中的人际交往障碍,这些都严重地影响了高中生心理层面的发展。

三、加强德育教育的主要措施

(一)优化校园网站

校园网站是学校进行教学与管理工作的主要平台,是净化学生思想的主要阵地,为了达到加强德育教育的目的,对校园网站做出调整。一方面,确保其具有针对性,并注重德育教育的板块内容,提供大量的正面信息。另一方面,使得校园网站上的形式多样,避免单调的风格,不能把德育教育的内容直接灌输到学生的脑中,要使得高中生对其产生兴趣,进而达到德育的效果。例如,多给高中生推送与篮球有关的德育内容,吸引高中生的注意力,将兴趣与德育结合,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校应该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的模式,利用网络充分发挥其主体的作用。学校要确保学生在网络上交流的平等性,充分展示出学生的个性,有利于表达自身的感受。还有,网络的交互性有利于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这样使得教师减少了将德育传递给学生的难度,使得德育工作更容易推进。

(三)正确引导高中生使用网络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正确引导高中生使用网络十分重要。学校要带领学生抵制不良信息。对于部分反人类、反社会的信息,要引导学生进行抵制,创设一个健康的网络环境。再者,鼓励学生文明上网,合理地运用网络,提高自身的自制力,尤其是在使用手机的时候,要格外注意使用手机的娱乐时间,利用手机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避免使得手机成为唯一的精神食粮。树立良好的精神面貌,坚决抵制违法乱纪的举动,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从而达到德育的工作目的。

结语

总而言之,在信息技术发展迅猛的时代,高中生的德育教育也迎来了机遇和挑战,学校应该适应时代的潮流,紧紧抓住机遇,做出适当的改变,创新教育方法和手段,合理有效地提高德育教育的质量与效果。

参考文献

[1] 赵永峰.高中班主任管理实践中融入德育教育[J].中国农村教育,2018,18:13-14.

[2] 孔祥婷.体育核心素养培育理念下对高中生德育培养的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9,2705:107+135.

[3] 刘博.体育核心素养培育理念下高中生德育培养研究[J].青少年体育,2019,11:30-31.

猜你喜欢
网络时代德育教育高中生
[保你平安]网络时代的真相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2020年7、8期合刊
网络时代
网络时代
中国出了本(高中生)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浅析小学校园文化的德育教育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