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栅栏语文课堂初探

2020-08-14 10:16陈一方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34期
关键词:栅栏语文课师生关系

陈一方

摘  要:回顾我的学生生涯,我喜欢语文,但不喜欢语文课。为什么一个喜欢语文的学生不喜欢语文课?答案是显而易见的:课上的太枯燥。这同传统教学的片面性有关,传统语文只教学生苦读,得到语文,不教学乐读,享受语文。传统的教学观念认为,语文课本的内容是专家学者精心编写的,是前人成功经验的积累,教师教学只能“以本为本”,毫不遗漏地把书本知识灌输给学生,不得越雷池半步,(语文课堂上,一支粉笔,一本教科书,一张嘴的现象比比皆是)种种条条框框如密不透风的栅栏,把本应是学生展现自我释放灵感和生机的语文课堂变成了一处让学生望而生畏的荒园。

关键词:无栅栏;语文课堂

新课标告诉我们:语文课堂应该是开放而有活力的。作为语文学习的前沿阵地——课堂,怎样才能体现出这一点呢?我认为应该踢除种种束缚,去创设无栅栏的语文课堂。具体做到以下几点:

一、打破传统的师生关系

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中,师生关系泾渭分明且恒定不变。教师永远是指挥官,是发号施令者;学生永远是下属,是老师命令的执行者。课堂如等级森严的宫殿。古语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这句话在我们传统的师生关系中却大打折扣,因为传统课堂的主人——教师不会向独舞的自己叫板,隶从老师的学生更不敢冒犯师长的尊严,只有点头附会的份儿,试想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如何能兴致勃勃地学语文?新课标说:“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也就是说,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在这种课堂中,师生关系不再是恒定不变的了,而是随着课堂形式的变化在不断地变化。语文教学应围绕着学生转,教师要走下高高的三尺讲台,一会儿是学习者,一会儿是引导者,以不同的身份和学生一起推波助澜,整个课堂其乐融融。在这看似师生关系混乱的氛围中,学生的灵性和活力充分地释放出来,说其想说,读其想读,问其想问,主体意识发挥得淋漓尽致,课堂再不是教师一人问到底,而变成了师生拾柴火焰高的互动状态。比如在教授《父母的心》这一课的时候。有一个叫王飞的孩子忽然说,这家人怎么这么不守信用,说好把孩子送给人家,怎么总是反悔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纷纷议论,我也趁机引导:“是啊,老师也不太明白,咱们一块儿来看看,好吗?”经过师生共同研读文本,发现这夫妻俩每次要回孩子都有不同的理由,由此,学生们自己得出了结论:手心手背都是肉,哪个孩子都舍不得送人。而这正是父母对孩子那颗难以割舍的心,也正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亲子之情。

学生们尝到了学习的快乐,我也为自己不显山不露水的引导而暗自高兴,渐渐地,我的学生迷上了语文课,在这里他们就像闯进了一个自助餐厅,没有尊卑贵贱之分,大家根据个人喜好各取所需,各拿索要,无拘无束,尽享自给之乐。而这么喜人的变化,仅仅因为模糊了师生关系,教师从讲台走入了他们中间。

二、打破语文课堂唯一化

在传统语文课堂中,课堂是唯一的,走出教室,课堂就不复存在,在这样一则祛痰很形象的说明。有这样一则趣谈很形象地说明了这一点:一教师教学生正音,因为该地方言把“脚”说成“j–i–uo ”。该教师为了让学生记住这个正确的读音在课堂上反复领着同学们读,为此花费了很多时间,终于让同学记住了这个读音。下课了,学生一窝蜂的往外涌,一莽撞小子,一脚踩住了老师穿着凉鞋的脚趾头上,教师惊叫起来,“哎哟喂,你想把我的j–i–uo 趾头给踩掉呀?”捧腹大笑之余,不禁为以往狭隘的语文课堂感到惋惜。

对综合性极强的语言来说,要想只在那个方方的教室里学尽它的妙处,实在有点勉为其难,鉴于此《语文课堂标准》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堂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开展各种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因此,要想学好语文,必须打破语文课堂唯一化,确立“时时可以学语文,处处都要用语文”的观念,让语文课堂无处不在。

做一个兼任班主任的语文老师,因工作之便利,我能很轻易的让我的语文课堂遍地开花,比如学生违纪使我不批评他,而是找机会让他在全班同学面前陈述理由,以求得大家的諒解,因为我班的学生集体荣誉感特别强,大憋足了劲儿要蝉联“优秀班集体”,所以他想要取得学生的谅解,也不是一件易事,而这需要他字斟句酌,想法用语言打动别人,这项举措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违纪现象也大大减少,除此之外,我还举办了形形色色的语文实践活动,诸如家庭趣闻(课前三分钟)、每周一次的“向你推荐一本儿书”、不定期的辩论会、人尽其言的主体班会等诸多“语文课堂”连缀在一起,形成了孩子们自由学习的沃野。在这片沃野里,他们如一只只勤劳的小蜜蜂,不知疲倦地采集一朵朵盛开的语文之花,饱饮语文之甘露,快活地成长着。

多年来,我追求无栅栏之语文教学,试创设无栅栏之语文课堂,尝试着给孩子们营造一个自由、快乐的学习语文的空间。实践证明,我做到了!

猜你喜欢
栅栏语文课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双向奔赴
语文课文
最快乐的一堂语文课
我的世界
余清臣:建构现代师生关系的公共性
新时期需要怎样的师生关系
经过栅栏外的目击者
如何关爱学生
语文课代表的病假条
牧羊人的栅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