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研究

2020-08-14 10:16冯永丽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34期
关键词:学生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小学体育

冯永丽

摘  要:在素质教育深入实施的前提下,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教学活动的首要任务。体育课程作为锻炼学生身体能力的重要突进,在教学实践中的地位得到不断提升。小学阶段正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体育课程中的教学实践活动不仅能够对学生的身体机能进行训练与培养,促进其身体素质的提升;还能够让学生在运动实践过程中获得心理状态的调整与发展,从而为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与保障。

关键词:小学体育;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发展;教学策略

学生心理层面的健康状态能够对生活与学习等方面产生重要的影响,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能够让学生以更加积极正向的面貌面对各种情况与问题,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思想上的保障。体育课程的教学不仅要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培养锻炼,更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实现学生的持续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增进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进行自我认知;指导正确的运动方法,提升学生的安全意识;借助激励性的语言,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从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一、创造沟通交流机会,提升学生的自我认知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能够对学生思想认知与行为习惯的形成产生重要的影响。在传统的体育课程教学实践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较少,对于学生的了解不够,从而给学生的体育学习和参与兴趣造成消极影响,同时也不利于学生心理认知的健康发展。因此为了使这一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在小学体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更多地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通过交流与互动对自身形成更加全面的认知。从而在体育运动的过程中的得到思想认知的引导,为落实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在小学体育课程中,为了有效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保障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通过开展多样化的形式开展实践活动创造与学生进行互动和交流的机会,给学生更加详细立体的评价,帮助其更加全面地了解认知自己,实现学生心理认知的健康发展。比如在进行运动技能的训练时,有学生比较擅长跑步和跳远类的项目,但是在篮球和羽毛球等项目的活动中的表现则稍微不足,這使其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通过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帮助其正确认识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在弥补短板的同时积极展现优势。从而促进学生自我认知能力的发展,实现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

二、指导正确运动方法,增强学生的安全观念

进行运动方法的讲解与教学不仅能够使学生的运动素养得到提升,还能够帮助学生实现安全意识的发展以及心理认知的转变,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提供支持。小学阶段是学生认知观念与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态度和良好的习惯,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时进行运动方法和技巧的讲解与传授,能够在提升学生安全意识的同时,让学生获得认知的引导,注重进行心理认知的调整与转变,从而实现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在小学体育课程的教学实践中,为了让学生能够获得身体素质与心理健康的协调发展,教师在进行运动技巧的教学与训练时,要重视对学生心理认知的引导,以实现学生安全意识和心理健康水平的发展。比如长跑这一运动项目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学生在运动过程中不仅要拥有敏锐的安全意识,避免受到运动损伤,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耐力,保障自身运动能力的发展与提升。所以教师要对运动的技巧进行讲解与传授并进行认知上的引导,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运动观念和习惯,为实现学生运动水平的提升以及心理健康素质的发展提供支持。

三、善于使用激励语言,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

学生对于学习态度是其心理健康状态的映射与反映,因此为了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教师要通过激励性的教学语言帮助学生产生学习的信心,调动与激发其学习积极性,以实现推动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教学目的。在小学体育课程的教学实践过程中,为了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教师要善于使用激励性的教学语言培养其形成参与实践的热情与信心,从而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提供支持。

在小学体育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运用激励性的语言进行知识的讲解以及技巧的传授,能够促使学生提升运动的信心和积极性,为实现其全面发展提供保障。因此教师在体育课堂中可以更多地运动鼓励性的教学语言对学生进行引导,比如在跳远训练中,有学生的动作一直不规范,导致跳远的成绩不是很理想,学习和活动的积极性也受到一定的打击。这时教师在进行针对性教学时就可以利用激励性的语言如“你这次跳得更远了!”或者“你这次的动作十分标准!”等对学生进行鼓励与指导。从而帮助学生增强学习与运动的信心,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训练,实现学生运动能力和心理素质的提升。

四、总结

在小学体育课程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对学生进行教育与引导。通过增进交流帮助学生正确认知自己,使其自我意识得到增强;通过指导运动技巧提升学生的安全意识,使其能够更加高效地进行学习与实践;运用激励性的教学语言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保障其认知的发展与转变。从而让学生在学习体育技能的过程中形成积极的思想观念,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冉志燕.浅析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05):244+250.

[2] 王琴.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逆反心理的形成原因以及对策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7(28):144-145.

猜你喜欢
学生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小学体育
高中生网络成瘾及其相关因素探究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快乐体育教学策略探讨
优化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研究
大学生心理问题应对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