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修复在水电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的应用

2020-08-14 14:55蒙贵井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34期
关键词:生态修复水土保持

蒙贵井

摘  要:水电水利工程是关乎国民生计的重要工程,然而其在具体建设中通常会导致水土流失现象的发生,于生态环境的发展十分不利。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水电水利工程水土流失的基本特征,研究了水电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生态修复的应用策略,以期能够对水电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起到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生态修复;水电水利工程;水土保持

引言

水资源是国家经济建设中的重要物质资源之一,然而最近几年因为水土流失现象的日益严峻,大大阻碍了国家水利工程事业的良好发展。为了使这一问题得到有效处理,有关部门需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针对水土流失现象加以控制,实现对生态环境的良好改善,更为科学合理地运用水资源,从源头上解决水电水利工程施工中发生的各式相关问题,推动社会的良好发展。

一、水电水利工程水土流失的基本特征

关于水电水利工程,其包含众多工程项目的施工,如工程施工现场的平整、道路的修筑、岸坡的挖掘的。具体工程施工中,会挖掘大量土石方,占地面积极为宽广,同时工程施工周期较长。这些也给水土流失情况的发生创造了有利条件,水土流失特征具体如下:

(一)水土流失呈现点状和线状的特点

关于水电水利工程,无论施工现场内部,抑或是外部线路通常都较长,道路通常情况下都是顺沿河道两岸进行布置。实际施工过程中,土石方容易从高处滚落到下游位置,对沿途植被造成破坏,出现裸露的边坡,一些甚至会滚落到江河中,导致水土流失现象的发生[1]。另外,料场、大坝以及相关生产设施会以点状的形式进行布置,岸坡的挖掘、料场的开采,土地的平整等将破坏原本的地貌,对植被造成破坏,出现裸露面,从而导致水土流失情况的发生。

(二)占压植被遭到破坏,加大了植被恢复的困难程度

据有关资料表明,对于单项水电水利工程而言,平均占据大约197.26公顷的林草面积。这些工程占用土地面积不但对原本的植被造成了破坏,并使其运用现状发生了变化。在水电水利工程的占地面积中,大约存在57%的永久性占地面积,这部分占地面积被建筑物占压或是出现硬化,很难实现植被的恢复,破坏了原本的水土保持功能。另外,工程施工之后,地表通常都会被压实,并且大部分都是泥土和石料的混合,土壤肥力明显降低,大大加大了植被恢复的困难程度。

(三)大量土石方和弃渣,人为水土流失较为严重

相关统计表明,关于单项水电水利工程,平均挖方量通常在125.82万立方米左右,填方量在452.92万立方米左右,弃渣量在824.75万立方米左右。工程施工中,针对土石方进行挖掘、填充和堆放,不但会形成裸露面,同时给水体流失情况的出现提供了有利条件[2]。松散的堆渣通常是造成人为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四)工程项目众多,水土流失多种多样

水电水利工程施工中包含众多项目,如土方回填、挖掘等,具体施工中会造成多种形式的水土流失,其中包含因重力及水力造成的山体滑坡、崩落、面蚀和溅蚀等,情况严重时容易导致泥石流等情况的发生。

(五)工程施工前期阶段是水土流失发生的关键时期

水电水利工程施工中,“三通一平”等施工过程是土石方挖掘和填充的重要阶段,这些工程施工工序中,固土保水作用并没有得以真正发挥,地表面处于裸露状态,是水土流失的高发时期。

二、水电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生态修复的应用策略

水土保持的生态修复是一项新型技术,为了确保该种技术的良好应用,需要所属地区政府部门给予一定帮助,唯有预先做好相关准备工作,才可以有效确保后续水体流失修复工作的良好开展。

(一)做好關于生态修复重要作用的宣传工作

所谓生态修复,修复并不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内容,核心是尽可能减少人们平日生活和工作中之于生态环境所造成的破坏,唯有如此才可以从本质上使生态环境受到破坏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只有生态保护区的人们在思想意识上对生态环境保护加以重视,才能够主动投入到生态环境的保护中,从而更好地解决水土流失问题。基于此,可以利用互联网等新型媒体针对生态修复进行宣传,让人们意识到生态修复之于环境保护的重要作用,并利用此项技术做好水体保持工作。

(二)针对治理区域实施科学划分

针对水土流失问题实施治理的过程中,应结合区域环境条件的不同实施差异化治理。例如,部分区域中降水量相对偏多,部分区域中地理形势较为复杂,部分区域中土壤受到比较严重的侵蚀,部分区域中的植被生长比较茂盛,每一区域中的情况都各不相同,具体实施生态修复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各个区域实际情况的差异进行,这样才能确保治理工作的良好开展。由此可见,针对区域实施划分是十分必要的。

(三)确保退耕还林工作的良好开展

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实践,利用生态修复技术实施水土流失问题的治理,我们已经从中获取了众多经验。造成水土流失现象的原因众多,其中植被和林地被破坏是最为主要的原因。因此,做好退耕还林还草和以粮代赈可以确保生态修复工作的良好开展,能够使水土流失问题从本质上得到有效解决,这是解决水土流失问题的重要举措,当前国家已经充分认识到了退耕还林的重要作用,并发布了退耕还林还草等相关政策,以为水土流失的治理提供政策保障。

(四)针对生态修复实施科学合理的规划

具体实施生态修复工作之前,应针对需要治理的区域做好相关调查工作,研究这些区域内水文、地形特点以及天气状况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并对这些区域做出较为细致的划分,根据上述特点针对各个需要治理的区域实施具体划分工作,然后结合每个区域实际情况的差异制定相应的水土流失治理方案,无论是具体的修复方法、修复时间,抑或是相关保障措施都要做出科学规划。具体实施水土流失治理的过程中,需要实行全面封禁,这是为了能够保证良好的治理效果[3]。针对封禁区域的实际封禁时间及其条件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做出具体分析,为水土流失治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结束语

总而言之,国家经济的发展中,水电水利工程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具体施工中,需要运用科学的水土保持措施,采用生态修复技术,能够更加良好地监督与控制水土流失现象,加强工作人员的环境保护意识,促进国家水利事业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云朋.生态修复在水电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12):216.

[2] 雷世清.生态修复在水电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8,16(26):38-39.

[3] 王盼.生态修复在水利水电工程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的应用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9(35):278-279.

猜你喜欢
生态修复水土保持
水土保持工程质量控制措施解析
浅议将水土保持管护经费纳入水保项目预算的必要性
试论水土保持方案落实阶段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辽河生态廊道景观恢复之路
景观都市主义思想下的“废弃景观”修复研究
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重要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