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良好的师生关系

2020-08-14 09:56陈取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34期
关键词:师生关系

陈取

摘  要:现代教育教学中,师生关系应是平等民主、尊师爱生的新型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对教学效果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教学实践中,从师生双边关系考虑,努力培养和建立平等民主、轻松和谐的师生关系,从 “尊重学生”、“有爱的奉献精神,”、“学会换位思考”和“做学生的楷模”等四个方面总结了怎样培养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的一些经验体会。

关键词:师生关系;平等民主;经验体会

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建立良好新型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有利于学生身心的成长,有利于校园文化的建设,那么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呢?

良好的师生关系中,教师与学生人格是平等的,交互活动是民主的,相处气氛是和谐的,它的核心是师生的心理相容,心靈互相接纳。顽固的 “教师中心论”忽视了师生关系中学生的主体系,严重影响学生独立与民主﹑平等意识的提高。传统教育中师生关系是主从型的,它只需要学生无条件地接受,学生在教育的关系中只能听话服从,毫无个性,缺乏创造性。这种“主从型的师生关系,一方面是丧失选择自由而被迫学习的学社,把教师行为看作是压制/侵犯。另一方面是在传统的教育观念驱使下的教师强制学生学习掌握知识。要建立良好的新型师生关系中教师要真情投入以下几个方面。

一﹑尊重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注重对学生个体生命的理解、尊重和关爱,培养适应社会进步的具有主体人格的人,这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也是新时期师德要求。因此,在学生成长历程中担任重要角色的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维护学生的人格尊严,用爱心去感染和影响他们。首先是尊重学生的自尊心,这是学生心中最敏感的角落。因为自尊心是一个人要求得到别人的肯定,重视以及自我肯定的一种积极情感,是不断要求向上的内动力,也是生活的精神支柱。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尊重他们的权利,尊重学生对班级﹑学校提的意见。尊重师生的情谊,尊重他们的创新精神,尊重他们的隐私权。2.尊重学生最重要的是对学生要宽容。著名作家雨果说过:"世界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对于问题学生难免有时有偏激行为。在处理问题时,难免和学生公开对峙。从长远来看,这种对峙不会有胜利者。如果有和学生有不同的意见尽可能合理安排时间进行私下交流。不要在其他学生面前批评犯错误的学生。作为教师对学生要宽容,豁达,教师要同情那些问题的学生,用同情心去唤醒儿童的上进心,自信心和自尊心,帮助他们清除自卑感,排除他们的烦恼和悲伤,用热情和温暖鼓励学生充满信心地学习和生活。尊重学生最根本的是要平等对待每个学生,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就应该承认和尊重学生的差异,现代教育的民主性原则就是要求教师尊重学生,只有尊重才有平等,只有平等才有信任,有了信任,教师才可能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才能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最终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教师们放下你的架子,弯下你的腰,学生就会向你微笑。细心呵护幼苗用心培养参天大树。

二、有爱的奉献精神,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风来了,雨来了,老师捧着一颗心来了!”要想成为学生的朋友,与之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还应该具有服务精神。这并不是要把学生当成“上帝”,而是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给学生多方面的知识、多方面的服务。当代的学生对知识的渴求是广泛的,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远远满足不了他们的要求,所以教师自己不仅仅要有渊博的知识,还要引导他们在广阔的知识海洋中自己汲取正确的知识,给学生全方位的服务。学生问你10万个为什么的时候,教师总应该在第一时间回答他;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总是在第一时间出现;学生遇到危机的时候,教师总在第一时间帮他一把,这样,你就会成为学生心目中的“英雄”。只要教师在思想和行动上真正的去接近学生,把自己无私的爱全部奉献给学生,那么与学生之间就一定会建立起一种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

三、学会换位思考,共创师生相互信任基础在平时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首先要站在学生的位置上进行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同而制定可行的人性化的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暗中观察学生的真实心理想法,通过学生的言行,乃至眼神的微妙变化,分析体会他们的内心愿望,进而做到理解学生、同情学生、尊重学生,以唤起师生之间的情感共鸣,消除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理隔阂,真正做到让教为学来服务。如果学生表达了与教师不同的看法时,教师千万不能武断地一口否定,应虚心听取学生之所以会产生这种看法的缘由,然后再进行换位思考,最后认真分析作出公正评价,对于问题学生,教师更要多进行换位思考,对他们的态度一定要热情,不能爱答不理和忽冷忽热,更不能辱骂他们笨呀,甚至出手打,要多找机会和创造机会主动接近他们,逐渐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和自卑感,拉近问题学生和教师的心理距离,增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自信心,进而也就增强了师生之间相互的信任感。

四﹑做学生的楷模。教育的首要问题在于养成学生健全的人格,这是古今中外教育的通例。而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人格。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影响最大的人往往是他的老师。在学生看来:老师的形象是无比高大的,老师的威信是无可怀疑的,老师是真理和美德的象征,是一切美好的化身。他们期盼着从老师信任的眼神、微笑的脸庞、亲切的话语中,得到鼓舞和教诲。他们确信老师是自己可资仿效的榜样。就像我的儿子说;“这是我老师说的。”教师应成为学生道德品质的塑造者。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若不重视自身思想品德修养,在言行上双重人格,学生对教师关于做人的教诲就难以服从,甚至还会产生逆反心理。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具有教育性,是学生最直观﹑最生动﹑最重要的师表。教师要不断加强师德修养,全面提高自己素质,以人格魅力影响学生。

总之,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能屏发出强劲的教育能量。在新世纪,我们要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培养学生成为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的人。严肃敬业 ﹑精业的人,有志 ﹑有为,德才兼备的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这更需要建立良好的新型师生关系,将新课程的实施不断推向新的阶段。

参考文献

[1] 华继师。如何面对 “叛逆” 的学生【J】中等职业教育(理论);2009

[2] 教育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教育》2016.01

[3]亚米契斯(意):爱的教育 夏丏尊译 杭州 :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04-6-1

猜你喜欢
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双向奔赴
莫让师生关系“渐行渐远”
师生关系和学生学业表现相辅相成
高校师生关系最适空间的探索研究
师生关系好很重要
余清臣:建构现代师生关系的公共性
师生关系浅谈
新时期需要怎样的师生关系
新世纪以来我国师生关系研究的探索*
还原一个纯洁的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