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原蚕饲育技术要点

2020-08-15 11:05张众民
甘肃农业 2020年7期
关键词:桑叶消毒温度

张众民

甘肃省徽县蚕种繁殖场,甘肃 徽县 742300

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蚕桑生产已逐步向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基地化方向发展。甘肃省徽县蚕种繁殖场为扩大蚕种生产规模,提高蚕种生产效益,更好地服务广大蚕农,在该县栗川、庙坪等村镇进行合作制种,即实行“小蚕统一共育,大蚕分户饲养,种茧集中制种”的生产模式。具体就是:小蚕期统一收蚁,共育至3龄饷食分发到各农户饲养。农户按技术要求饲养大蚕至老熟上簇结茧,上簇时间满7天后,种茧统一收购、保护、削茧、鉴蛹、发蛾调节、制种。走出了一条“以场带户,农、场双赢”的生产模式,结合笔者从事农村原蚕饲育的经验,谈几点体会。

一、小蚕饲育技术要点

(一)饲育形式

1~2龄全防干育(塑料薄膜上盖下铺,就眠前及时观察,抽掉下铺薄膜),3龄半防干育(塑料薄膜只盖不铺)。每次给桑时提前0.5-1h揭膜换气,保持蚕座环境空气新鲜[1]。

(二)小蚕用叶

1.采叶标准。春蚕期:收蚁当日,黄绿色,叶位为生长芽第3~4叶;1龄浅绿色,生长芽第4叶;2龄绿色,生长芽第5叶,或半止芯芽第2叶。秋蚕期:收蚁当日,黄绿色,第3叶(最大光叶上一叶);1龄黄绿色,第4叶(最大光叶);2龄浅绿色,第5叶(最大光叶下一叶);3龄绿色,第6~7叶。

2.切叶大小。1~2龄切叶以蚕体长度1.5~2倍见方的正方形叶为标准,3龄可用粗切叶或片叶。

(三)眠起处理

总要求是“眠前饱食,眠中管好,适时饷食”。生产上常采取“早止桑(入眠率60%以上),迟饷食(一个蚕座内全部完成蜕皮)”措施,促使整批蚕发育整齐一致。眠中温度要比龄中饲育温度低0.5~1℃,湿度要求前期(从止桑至见起)干湿差3℃,后期(从见起至饷食)干湿差2℃,并保持安静,自然光线,防风吹震动。

(四)消毒防病

应自始至终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蚕病预防方针。坚持蚕体蚕座消毒、科学添食防病,按要求添食抗生素类药物,预防各类蚕病。建立防病卫生制度。换鞋入室,给桑前除沙后要洗手;每龄眠中,小型蚕具及蚕室环境要清洁消毒1次;蚕沙要集中堆埋,不可乱倒;蚕座中发现的病死蚕、弱小蚕要及时捡出,扔入消毒缸内,不可随处乱丢;每天及每次除沙后及时进行蚕室地面、空间消毒。

二、大蚕期饲育技术要点

(一)气象标准

4龄温度24.5℃~25℃,干湿差2~2.5℃;5龄温度24℃~24.5℃,干湿差2~3℃[2]。打开门窗蚕室空气保持新鲜对流;并掌握昼明夜暗,光线自然、均匀的光度要求。

表1 小蚕“一日两回育”操作技术规程

(二)大蚕用叶

1.用叶标准。春蚕期4龄用止芯芽叶(3、5眼叶)为主,5龄可结合桑树夏伐使用条叶(连枝条带叶,须摘除顶芽)饲喂;夏秋期4龄用叶以较深绿色的第8~12片叶为主,5龄采用除基部5~6叶外的全部中下部片叶。

2.桑叶的采、运、贮。大蚕期总的用叶量,约占全龄的90~95%,其中4龄约10%,5龄期食桑量占全龄期的85%以上[2]。以10g原蚕蚁量计,全期用叶约900kg,其中5龄用量达720~760kg,因此要认真组织好桑叶的采、运、贮工作,保证原蚕充分饱食,发育健壮。桑叶采摘以早、晚凉爽时进行,不采病虫叶、泥叶、污染叶、过嫩叶、硬化叶;要松装、快运,贮藏在无风、温度偏低的环境中,并定时翻动,防止凋萎和蒸热。特别是秋蚕期,该县进入雨季,采回的水叶要及时用电风扇边吹边抖边翻动,尽量把水凉干,并防蒸热,严禁饲喂水叶。

3.给桑回数与给桑量。大蚕期一昼夜3~4回育,一般在同龄中,饷食期给桑量约占前龄盛食期的八成,以后逐渐增加,盛食期给2.5~3层,之后陆续减少,以下次给桑时吃尽为宜,必要时可补给桑。给桑时力求仔细、全面、均匀、无遗漏,做到不伤蚕体,保证食桑均匀。

4.蚕座面积。一般掌握每头蚕有1头蚕的空隙为宜。以10g蚁量计,4龄7~14㎡,5龄35~40㎡,逐日扩大。

5.除沙次数。蚕室饲养一般4龄起除、眠除各1次、中除1次;5龄起除1次,每天中除1次。大棚蚕台育可不除沙,但必须每天撒1次新鲜石灰粉并增加撒吸湿材料的次数和份量(生产上多用撒焦糠或焦糠石灰混合物来作隔离吸湿剂),使下部旧蚕座与上部新蚕座形成隔离层,经常保持蚕座干燥清洁,避免蚕沙蒸热发酵。

6.眠起处理。“眠前饱食,适时饷食”。生产上为保证蚕的发育整齐度,常采取“早止桑(绝大多数蚕为将眠蚕,从见眠蚕后到分批提青时间越短越好),迟饷食(4龄起蚕90%以上,5龄起蚕95%以上)”措施,促使整批蚕发育整齐一致,或进行对交品种间的发育调节。

7.防病消毒和敌害防治。一是坚持蚕体蚕座消毒。每天早晨用消毒粉剂或焦糠石灰混合粉剂撒布蚕座1次,进行消毒防病。湿度太大时下午再增撒1次吸湿干燥剂。二是科学添食防病。按添食时期、配兑要求,进行桑叶添食,预防蚕病;添食或体喷灭蚕蝇药剂,防杀蝇咀病,增强蚕健康度。三是严防农药中毒。春、秋季大蚕期正是农村使用农药高峰期,采叶时一定要注意桑园用药及桑园周边使用农药残毒期过否,谨防蚕儿农药中毒,确保蚕作安全。四是保持卫生制度。经常保持室内和场地的清洁卫生,注意用具的清洁消毒,坚持洗手给桑、换鞋后进入贮桑室;病死蚕要扔入消毒缸,不可乱丢或喂畜禽,以防蚕病传染;检查桑叶质量,选除病害叶、泥叶、过老过嫩叶以及凋萎、蒸热叶。五是敌害防治。养蚕房屋和场地,要经常检查鼠、蚁活动情况,及时堵塞洞穴,并撒布药粉毒杀。施放药物时,慎防蚕中毒。

三、上簇与采茧

(一)熟蚕上簇

原蚕要求自然老熟上簇结茧,不能使用蜕皮激素促熟。利用熟蚕向上爬的特性,压簇后让熟蚕自动上簇。一般每10g蚁量,需折簇50~60片,每平方米折簇上熟蚕400~450头。压簇方法:见少数熟蚕,随捉随上簇,防止堆积。待熟蚕达到60%以上时,补给少量桑叶,将备好的干净蚕网覆在蚕台上,然后将塑料折簇均匀地放在蚕网上(簇峰不能拉的太直)。待绝大多数熟蚕入簇茧壳形成后,及时拾取游山蚕重新上簇营茧,压簇满2天后,将折簇与蚕台分离保护,避免因蚕座湿热影响茧质和早采茧;或方格簇160~200片,上簇时先将熟蚕均匀散布在平摊的方格簇簇片上,待绝大多数蚕入孔后挂起营茧。中途将悬挂的方格簇上下调整,待90%熟蚕基本开始结茧后,然后定置。每上一批簇都要写明品种、日期、时间,以防后期管理混淆。

(二)簇中环境

上簇前做到簇室、簇具、环境三干燥。初上簇时,温度25℃~28℃,以加快营茧速度,茧壳形成后降至24℃保护,打开门窗加强通风换气,保持光线较暗、均匀为好。

(三)早采茧

为减少缩尾蛹,提高蚕卵杂交率,原蚕采取早采茧措施。适期为在标准温度下,48~72h范围内,以60h为中心。按上簇先后依次进行,轻采轻放,随采随摊,粒粒平铺,双宫、薄皮烂茧分别放开[1],及时淘汰薄皮茧、特小茧、畸形茧。并标明品种、日期、时间后,在温度24℃~24.5℃,干湿差2.5℃~3℃的环境中进行种茧保护。

(四)交售种茧

采好的种茧按种茧保护标准进行保护。到收种茧当日,按要求装框售茧。

四、小结

通过以上各项技术要点的落实,蚕农收入明显提高,种场公斤茧制种量大幅度提升,取得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达到了蚕农和种场共赢的目的。

猜你喜欢
桑叶消毒温度
如何做好家庭消毒
发酵桑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桑叶茶成“致富茶”
一张票的温度
专家建议这样消毒
阳城:桑叶茶『火』了 农民乐了
消毒攻略大派送
消毒,大头有话说
停留在心的温度
桑叶迷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