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底子上海小姑娘的陪嫁:五彩软缎被面·红烧牛尾

2020-08-15 13:34
妇女之友 2020年5期
关键词:牛尾红烧棉被

老底子上海小姑娘的陪嫁:五彩软缎被面

那天我在大衣柜深处发现四条三十多年前结婚时置办的被面,七八成新,红绿橙紫五彩缤纷,被面上织有牡丹、鸳鸯、孔雀、丹桂、飞鸟、草石等花样。三条是软缎,摸上去柔软丝滑,恨不得把脸埋进去。一条是毛葛,亏我还记得,能说出“毛葛”这种老掉牙的面料名字,毛葛生硬牢度强,那么多年颜色都没变。

20世纪80年代的姑娘结婚备嫁妆,富裕的娘家准备10条8条棉被,6条也有,4条是底线。传统棉被由被面、被里、棉花胎组成,用粗针穿粗线手工一针一针缝合,贴肉的被里子讲究舒服,用全棉的棉布,被面讲究华丽漂亮,喜庆亮麗的绣花缎子被面能满足中华传统审美。

亲戚朋友吃完喜酒得闹新房,那时喜酒也没有订喜酒送婚房的优惠,只有去真正的家里婚房。很多人都怀着一探隐私的急切,推开门,只见大半个床都被棉被占了,无论长条叠、方块叠、花朵叠,均以露出五彩斑斓的被面为要点。哇,真好看!哇,软缎的,哇这种颜色我没有啊哪里买的,开后门的吧,侬路道粗!大家伸出手来摸,七嘴八舌赞美,此时的新娘与娘家人都骄傲地昂起下巴,婆家人也喜滋滋的挺有面子。

我不能免俗,为了买那6条缎子被面,南京路丝绸公司跑了好多趟,有一次幸运,买到两条色彩艳丽与众不同的软缎被面,是杭州丝绸公司的新产品。其他都是平时存钱一条一条攒起来的,四川北路的布店没有少走,有时看中了没钱,有时人多抢不到。记得结婚那天我小娘舅跟着大部队过江来浦东看新房,为我们拍摄了一卷彩色照片,其中坐在床上以彩色被面为背景的也拍了。第二天我感觉不够过瘾,又把被子按原样折好,爬到床上搔首弄姿补拍了好几张。

几十年来衣物不知已“断舍离”过多少次,没有把这几条被面处理掉,而是与两件我母亲的旧旗袍包在一起,可以想见每次看到它们的心情。

那天天好人闲,我盯着软缎被面看了又看,手痒难耐,不想扔可以改啊。这几条被面料子这么柔软,颜色这么好看,改棉袄背心太难,改靠垫坐垫不需要,改两条春夏天穿的阔脚裤怎么样,旅游拍照穿,冷不防套上拍几张,发发朋友圈。唉,又要被年轻人骂了,那外面穿不出去家里穿总可以吧。

念头一转,发了条朋友圈:“不知谁像我一样还保存着结婚时的真丝软缎、毛葛被面?拿它们怎么办?怎样利用说说看。”友圈给面子,百多条留言汹涌而来。回应出乎人意料的精彩。

这些五彩被面被建议做石榴裙、旗袍、长款棉背心、中式棉袄、睡衣之外,还有建议做桌布、手袋、零钱包……我一面读,一面排除种种建议,感觉到没有一种可以留住、替代它们当年的美。软缎被面没有用了,这是真实的发生,它再美也是无用的美。

可是,阅读网友留言中一个个以缎子被面引发的怀旧故事,我又感到破坏这四条被面属于不太能容忍的错误,还有保存至今妈妈穿过的黑色海虎绒大衣,一件粉红一件斑马条纹的家常旗袍,连改做的可能性都没有。

女人们在这边缠缠绵绵,男人一锤定音,贾老师留言:“一代人的婚嫁追求,凝聚着血汗和苦涩,唯有压箱底的出路。当年结婚时穿的涤卡中山装与太太的棉袄罩衫,在结婚周年纪念日曾经从箱底翻出来穿着照过相,后来就忍痛丢弃了,纪念照片做了电子文档予以保存。要知道这一切也将随我们这代人去世,而失去保留价值,我们的后代是不会感兴趣的。”

就这样吧。

红烧牛尾

朋友圈有一位年轻的妈妈,经常半夜三更做美食吃,尤其是居然三天两头用平底锅煎牛尾,拍视频,嚓嚓嚓的油煎声,似乎钻到鼻子前的牛肉焦香味,紧接着倒入酱油与酒后突突突翻滚的烧汁声,惹得人在床上躺不住,恨恨地起来搞吃的,运气不好的时候,冰箱已空,只能去煮碗方便面,最多敲一个鸡蛋进去解恨。

之前我也做牛尾吃,但一直是做牛尾汤,人在对待某些食材的时候好像有思维定式,牛尾总是做汤,估计是受老式上海西餐店的影响,来一碗牛尾汤显得很高级。老式人牛尾汤总是做成罗宋汤模样,放番茄放洋葱和卷心菜,好像期待小小的牛尾释放大力道,那样一来,吃到的牛尾汤与用牛肉白奶做的罗宋汤没什么大的不一样。

受过多次夜半红烧牛尾的刺激,这次团购了澳洲和牛牛尾后,必须红烧一把。500克牛尾解冻后,擦干血水,下平底锅双面煎变色后放红酒或米酒(做牛肉不能放黄酒,容易变酸)、酱油、茴香、香叶、洋葱、生姜红烧一个半小时,放白糖、收汁。

红烧牛尾果然更好吃,鲜味都锁在浓汁中,牛尾酱香略甜,细嫩的骨边肉很鲜,啃完牛尾剩下的汤汁拌饭吃,真是吮指难忘。

编辑/周六

猜你喜欢
牛尾红烧棉被
红烧狮子头
半条棉被
牛奶奶晒棉被
棉被里的爱
文怡拿手菜:白萝卜牛尾汤
白象 红烧牛肉面
一床棉被
多一项指控
多一项指控
PIGS’ FEET 红烧猪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