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课程特点与教学策略分析

2020-08-16 13:55马丽霞李俊
旅游纵览·行业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教学内容旅游资源

马丽霞 李俊

《旅游資源开发与利用》课程是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具有基础性、实践性、创新性和综合性特征。本文以塔里木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课程教学为例,发现教学中存在实践机会少、理论与实践结合不紧密、教师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并提出针对本课程的提升策略,即整合教学内容、课堂以学生为主、丰富教学手段。

引言

旅游业是许多国家、地区实现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有效的切入点和重要突破口。我国旅游业2018年对GDP的综合贡献达9.94万亿元,占国内GDP总量的11.04%,是国民经济重要增长点。旅游资源是旅游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旅游专业人员掌握系统的旅游资源鉴赏、调查、评价、开发理论和实践方法,能有效促进旅游业开发。《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课程是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学习该课程,可以为后续的《旅游景区经营》《旅游景区规划》等课程的学习奠定理论基础和实践方法基础,对旅游人才专业素质培养和目的地旅游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课程特点

《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课程具有基础性、实践性、创新性和综合性特征,以塔里木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课程为例,具体研究如下。

(一)基础性

旅游资源的美学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是游客出游的根本动力,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和决定因素。旅游资源的理论研究对旅游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课程系统研究旅游资源的属性、成因、旅游功能、调查评价方法、开发模式等内容,使学生掌握旅游资源基础知识,为进一步规划设计旅游资源、旅游景区的经营管理等奠定基础。

(二)实践性

学生学习该课程掌握的实践能力主要有旅游资源的鉴赏、调查、评价和开发模式设计等。旅游资源鉴赏,是旅游管理专门人才在导游讲解、景区开发、旅游规划等工作中必备的基础能力。只有了解了旅游资源的特征、分类、成因、旅游功能等因素,导游才能在讲解中从多角度引导游客鉴赏旅游资源的美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只有掌握旅游资源基础鉴赏知识和资源调查方法,景区开发人员才能运用合理的定性定量评价方法认识资源价值和开发方向,在景区开发中科学合理梳理现有资源,进行资源新建、改造、利用和创新等开发工作;资源的鉴赏、合理评价和市场分析,是旅游规划人员设计旅游资源开发模式的前提。

(三)创新性

《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教学不可简单局限于资源概述、开发原理讲解,还需要丰富的旅游资源评价、开发案例。要将资源分类、评价、开发原理等内容落实到案例中,让学生理解这门学科规律的一般性、客观性。同时,旅游资源开发、规划等成果,需要根据市场需求、资源特色进行设计,不拘泥于一般原理,这是这门学科的艺术性表现。所以在课堂教学中,丰富、典型、有针对性、反映前沿研究成果的案例,更能激发学生借助旅游资源理论知识开发受市场欢迎的旅游产品。

(四)综合性

旅游资源的种类较多,按照属性两分法分为自然旅游资源、人文社会旅游资源。前者包括地文景观类、水域风光类、生物景观类、天象与气候景观类旅游资源,后者包括遗址遗迹类、建筑与设施类、旅游商品类、人文活动类旅游资源,各类资源价值分析理论涵盖地理、文化、地理、历史、建筑、经济、民俗、心理等学科,有较强的综合性。

二、《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塔里木大学旅游管理专业自2004年开始招生,至今已培养了数百名旅游管理专业人才,为推动新疆旅游产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通过实地访谈和调查,目前,该课程教学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教学内容多,学生实践机会少

课程体系包含旅游资源基础认知知识、资源调查与评价方法及运用、旅游资源管理与开发等内容,从基础知识认知到原理分析,加深难度到调查、评价和开发的方法运用。其中,理论教学部分通过教师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汇报的方式,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资源调查与评价部分,教师讲授方法原理后,分别给出八大主类资源典型代表,由学生确定单体类型,评价并阐述理由,再结合其他定性、定量方法运用,进一步加深对资源调查内容、评价方法的掌握及运用;资源管理和开发部分,学生实践机会较少,多数停留在熟悉原理、模式方面,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成功开发案例,探究过程。整体的教学过程,实践机会较少,制约了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实践操作方法多为室内,没有结合实际

旅游资源调查内容包括资源所在地环境、旅游资源价值、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资源所在地环境包括目的地社会文化环境、经济发展水平、自然环境,综合性强,时效性显著,需要确立各指标进行实地调查。其中,自然环境如地质地貌土壤、水文、大气状况、天气气候特征、动植物数量种类及特征等,是资源依托的环境,可以突出旅游资源的显著特色。这些数据要通过实地调查获取,但在实际教学中,以教师搜寻典型案例、旅游开发时事等为主,由学生在案例中寻找所需条目完成资源环境调查,也就是本该实际调查的数据,依赖二手资料分析获取。这样一来,将导致以下后果:第一,学生无法真实感受实地调查的实际过程;第二,所获资料无法保证专业及模块的针对性;第三,资料的时效性较差。

(三)教师教学方法单一

该课程以讲授为主,结合案例讨论和机房操作,教学方法单一。本课程教学内容包含各类旅游资源形成原因、属性和吸引因素等,需要通过图片、视频等手段形象展示;包括旅游资源调查评价,需要实地访谈、调查、观察、测量等方法获得一手数据,然后进行室内评价;包括旅游资源开发模式设计,需要更形象地展示已开发案例。基于以上教学内容,现有的方法具有明显的局限性。

三、《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课程教学改进策略

针对《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课程特点和现有的主要问题,结合学校所处地理位置,提出如下改进策略。

(一)整合教学内容

在教学大纲范围内,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首先,旅游资源基础知识部分,详细讲解旅游资源共性部分,如资源种类、特点、成因等,再分开讲解八大主类的资源吸引力、旅游功能、资源属性和基本单体分析部分。其次,资源调查与评价部分,调查内容和评价内容合并,这部分可以整合为两大块:①资源调查评价的内容即资源环境、资源价值、资源开发条件3部分;②资源调查方法、资源评价的定性定量方法。最后,资源开发原理和模式部分,统一讲解开发原理、模式及八大主类资源的开发部分。

(二)课堂以学生为主

《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课程有部分教学内容是基础理论,如旅游资源的属性、特征、分类和旅游资源吸引因素等,这部分内容教师课堂“满堂灌”、学生被动听,教学模式亟待改进。坚持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教学,并不是削弱教师的作用。课堂设计、教学内容安排等需要教师注重启发和引导,增加了教师的压力。教师不仅要熟悉这节课教学内容的前沿知识、背景知识、学生会质疑和理解有难度的部分等,还要做好课堂教学设计工作,协调各环节。

以下以气候气象旅游资源章节为例说明课堂以学生为主的设计模块。首先,教师让学生介绍自己熟知的以天气、气象、天象为吸引因素的旅游资源,可以以图片、视频资料展示。教师在课堂上根据学生列举的资源,可以梳理气象、气候与天象旅游资源种类,此时学生可以结合自己准备的内容,轻松掌握这个分类及分类标准。其次,教师根据学生的讲述,确定这些资源的美学价值集中在哪些方面,通过直观的观赏和听同学讲解,可以概括这些资源的稀有性、背景性、瞬间性、观赏性、文化意味等方面的美学价值,吸引学生探索该类旅游资源的吸引因素。如果同学的例子没有涉及,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凇、雨、雪、雾等气象,流星、彗星、月食等天象以及各气候带特色等,让学生对各现象形成的原因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此外,在这个过程中,还要让学生发现气候与旅游的关系,如旅游资源影响旅游活动的质量因素等。最后,关于气候舒适度计算方法,由学生收集本地气温、相对湿度、日照指数、风速等数据,学生再根据舒适度指数和温湿指数计算本地区的旅游旺季。整个操作过程从学生感兴趣的部分进行引导,基础理论、资源评价的内容教学可以做到自然銜接、节奏紧凑。

(三)丰富教学手段

教师坚持课堂以学生为主,除了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外,还应选择合适的、学生易于接受的教学手段。课堂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选择讲授法、小组研讨、专题讲座、网络教学、实践教学、情景教学、研讨式教学等方法。在理论教学部分,讲授法所占时间应多一些,教师将原理和属性讲清楚;利用小组研讨和研讨式教学方式,可由不同小组用不同评价方法评价同一个资源,针对评价结果,追溯和比较过程,确定存在较大差异的地方,或者确定评价的内容和主体是否影响了结果。针对网络教学法,其主要用于课前布置预习案例和课后提交复习作业;针对情景教学法,教师可以在讲授旅游资源吸引因素时,让学生作为讲解员进行设计,并详细讲解该类资源内容,使学生了解从哪些方面讲解,才能让游客更好地体验到该类资源的美学价值。另外,学校可联系校外实习基地的一线从业者做专题讲座。

四、结语

《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课程的教学,既要遵循旅游管理专业学习的一般规律,也要适应塔里木大学旅游管理专业的定位。专业教师需要潜心钻研该课程教学法,以更好地将专业教学的一般规律和地方特色紧密结合,提升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塔里木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
教学内容旅游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