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常生”转变的跟进记录及反思

2020-08-16 01:00林金菊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20年8期
关键词:转机家访唤醒

林金菊

[摘 要] 面对“偏常生”,经过一次家访长谈,解开了学生与家长之间的“心结”,“偏常生”各方面行为表现出现了转机。只要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学生一定会给我们一个惊喜。

[关键词] “偏常生”;家访;唤醒;心灵;转机

一、察觉“异样”,家访长谈

小鸿,是李老师班级里一名学生,成绩中等,平时默不作声,比较冷漠。疫情下网课期间,多次没交作业;复课后像换了个人似的,上课不听,不记笔记,不听劝,扬言“我不读书,你们也奈我不何”。一天上午,他在课堂上顶撞了任课教师,班主任李老师向我汇报了小鸿的情况。

从小鸿一系列反常的言行里,我立刻意识到,他遇到困难了,需要帮助。当天中午,我走进他们教室,邀请他到办公室帮我做点事情。他帮了我的忙后,我表扬了他的热心与配合。接着,我和他在拉家常中,了解到他与父母之间的“恩怨”:自小父母在学习上对他要求严格;为了管教他,他爸爸与他共同制定一些约定,但小鸿经常违反这些约定,于是他的爸爸就打他和骂他,然后又重新制定约定,如此恶性循环反复……他的爸爸曾经说过,让他永远滚出这个家,他觉得父母已经抛弃他了。因此,亲子之间的交流,仅限于父母交代他做事情,除此以外,别无其他交流。不爱受约束的他觉得自己一个人更开心,后来迷上了看网络小说。自上网课以后,他有了手机的更多使用权,更是没日没夜地看网络小说,作业也不肯做,他感觉到父母已经不想再理他。同时,他也发现,他不读书,父母也拿他没办法。于是,他破罐子破摔。

“解铃还须系铃人!”跟小鸿的父母约好时间后,我和李老师到小鸿家进行了家访。他的父母非常感激我们的到来。他的妈妈更是把小鸿从小到大的各方面表现都讲述给我们,由此我们对小鸿的了解更加全面深入。

接著,我向家长询问了关于亲子关系的四个问题,小鸿的爸爸妈妈很配合,都一一回答了我的问题,同时他们也明白到目前亲子状态已经出现了问题,教育方法也有不当之处。紧接着,我把小鸿前一天跟我提到的想法转述了给家长,强调小鸿对他的爸爸既尊敬又抵触,他非常需要得到爸爸的理解。他的爸爸听后,表示愿意接受我们的建议,跟孩子重新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于是,小鸿及其父母、李老师和我五个人共坐到客厅里。李老师先肯定了小鸿在班上好的表现,他的爸爸妈妈也跟着表扬了他。李老师跟小鸿说:“小鸿,你的爸爸给你提供了这么好的生活条件,是很不容易的。从小到大,妈妈都在你的身旁辅导你的学习。你的爸爸妈妈真的是很好的家长。现在他们也想跟你一起共同进步。你看看,你想跟父母提什么要求啊?”小鸿提出暑假要到马尔代夫旅游,他爸爸立刻答应。小鸿看到了爸爸的诚意,终于肯对父母说出自己的想法。见到他们冰释前嫌,我也向他们提出了两点建议:第一,每天父子要有15分钟以上的亲子交流;第二,小鸿这个月在班上多交一个好朋友。双方欣然同意。

第二天,科任教师说,小鸿比之前认真多了;每次年级巡堂的时候,我都看到他认真听课,有时候在记笔记,有时候在专注地做习题;偶尔在走廊上遇到小鸿,他也会向我点头微笑示意;班主任李老师接连几天都向我汇报了小鸿的进步,同时也向他的爸爸妈妈反馈了小鸿的进步情况。他的爸爸妈妈也回复说,小鸿开始主动和父母交流了,回家后首先完成作业再看书。

二、案例反思,积累经验

反思一:敏锐洞察异样是前提。

赫而巴特曾说过,“孩子需要爱,特别是当孩子不值得爱的时候。”因此,当学生出现一系列的异常行为或情绪时,说明了他目前处于困境,正用尽自身所有的能力来反抗着。例如,小鸿曾扬言:“我不读书,你们也奈我不何。”科任教师对小鸿的评价是“像变了个人似的,上课不听,笔记不记”。小鸿的妈妈说:“疫情期间上网课时,孩子就已经不一样了,喜怒无常,不跟我们交流,作业也不肯做。”

小鸿的喜怒无常、不肯交流、抵触读书等一系列的“异常”言行,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孩子调皮或逆反,而是要认真思考这些行为背后的原因,并敏锐地意识到这些是孩子向我们发出的“求助”信号,正视这些信号,并从同学的评价、家长的沟通等各方面多途径综合了解孩子的情况,并结合孩子的特点,采取适合孩子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案。

反思二:学生敞开心扉是重点。

事出必有因。很大部分“偏常生”的问题,来自他们的原生家庭。可是,对于心中的“伤疤”,他们不愿意轻易地告诉别人。教师要尝试走近他们,走近他们的心灵,让他们敞开心扉。

巧设台阶,顺利破冰。小鸿在上课期间顶撞了科任教师,立刻被请到办公室,心里肯定是很抵触的。因此在他们的教室里,我特意邀请他到办公室帮我的忙,他比较乐意;他到了办公室帮了我的忙后,我及时肯定了他的热心与配合;接下来,我只字未提他顶撞教师的事情,而是强调我想帮助他:“我能给你提供什么帮助吗?”小鸿感受到我的真诚后说:“这不关你们老师的事,是我和我爸之间的问题”,从而打开了话匣子。

聆听心声,消除疑虑。出现了“异常行为”甚至“逆反行为”的“偏常生”,他们的内心是“千疮百孔”的,他们内心的很多想法,一直被压抑着,想找人倾诉却无处可诉,需要别人的特别关爱。所以在谈心过程中,尽可能让孩子诉说,教师专心倾听,了解他们所遇到的困惑等。同时,对于他们提到的曾经做过的一些“出格”事情,要给予理解,消除他们的疑虑。如小鸿提到他读二年级前曾经咬过同学,我安慰他:有可能当时他不太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而已;二年级后都没有再发生这种行为,说明他已经彻底改过来了。

适时提问,探寻心因。了解“偏常生”他们的成长经历、他们与父母的关系等,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他们,更准确地“对症下药”。而这些,“偏常生”一般不会主动告诉我们,我们可以在得到他们的信任后,适时提问。例如,你现在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你跟父母相处最难忘(或最开心或最不开心)的事情有哪些?你跟父母上一次交流是什么时候?如果跟父母闹矛盾了,你会怎么做?你对父母有什么话要说?你的好朋友有哪些?这些问题,孩子容易回答,而教师通过这些问题能了解到孩子的经历,探寻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

猜你喜欢
转机家访唤醒
转机
论现代教育技术与高中历史教学
关于高校辅导员家访的思考
“唤醒”泉城
素质教育背景下班主任家访策略研究
天天正能量:当公益以“唤醒”为目标
基于人才培养的语文学习的华丽转身
变革中的转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