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水画中的“流线型”浅析

2020-08-16 13:55白蓉
视界观·上半月 2020年8期
关键词:山水画设计

摘    要: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我们的国土幅员辽阔, 山地面积所占比例为33%,在地形中面积是最大的,长江黄河更是文明的摇篮,哺育了华夏儿女上下几千年,因此山水在我们的心中有着特殊而厚重的情感。自然山水中的流线是巧夺天工,美不胜收,自然成了文人墨客舞文弄武的道场,本文重点探讨山水画中的“流线型”,以此来启发当代设计手法的升华。

关键词:山水画;流线型;设计

一、山水画中“流线型”的历史

山水画主要由山石、树木、屋宇、人物、云水这五大要素构成,自然流线主要体现在山、水、云这三个要素中。关于山水画的历史记载最早的是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纹,有简单的曲线构成的山纹和水纹,如马家窑的涡旋纹,这时的表现载体是陶器表面;夏商西周时期,曲线形式有所增加,表达载体主要是金属,如西周大克鼎上面的波曲纹;秦汉时期构成要素逐渐完整,形成故事情节,载体也由单一变为多元,如河南新密市发掘的汉墓画像石描绘的是采仙草的人,背景是代表山川的涡卷纹;晋代时期的文人艺术修养更高,顾恺之的《洛神赋图》中内容详实,画面饱满,山、水、云线形流畅,行云流水;隋朝展子虔的《游春图》描绘的是游客乘舟游玩,流线的山为背景,唐代李思训《江帆楼阁图》中展示了鱼鳞纹样的水面;南宋画家马远的《十二水图》用丰富的纹样表现了水的各种状态;明代王履的《华山图序》、

董其昌的《南北宗论》、清代耸重光的《画鉴》皆有可以体现“流线型”的山水画作。

二、山水画中“流线型”的表现方式

传统山水画中的“流线型”表现方式主要有线描法、面铺法、线面结合、留白法四种方式。线描法是用灵活灵动的细线与形态多样的粗线相结合运用,以此描绘出别具一格有明显流线的山水纹理,然后根据画面需要增加场景内容,这样画出的作品线条流畅轻盈有较强的装饰意味,应用在工笔画中略多,如宋代画家马远《水图.寒塘清浅》,描法形似游丝,均细行笔,速度均匀,勾的线条飘逸灵动,具有古逸之气,秀枝之姿,绵长之感。

面铺法是用晕染的方法由深入浅或者由浅入深自然过渡来塑形,不见笔触而使山水呈现,形的边缘呈现出圆滑的流线。晕染一般对作者的要求较高,既需要控制水墨的比例,也需要控制笔触的力度,和作者较高的艺术修养,扎实的基本功方能成就一部佳作,晕染的时候一层一层叠加,使颜色层次过渡更加自然,达到含蓄高雅的效果。如米友仁《潇湘奇观图》

山水的变幻玄妙,虚实相映,线形流畅而富有变化,在云雾的衬托中画面飘逸空幻,山峦气韵横生。

线面结合的方式是在面的基础上勾出流线型的轮廓线,使得画面对比强烈,富有张力,线面结合的方式比较常见,在很多山水画中近景会更加细致,而远景用于局部强调,多见于工笔画。

山水画中的留白可以是底色也可以是某种单一的颜色,留白使得画面虚实相间,无中生有,是一种放空的状态,给人无限遐想的空间,体现了作者的别具匠心。清华琳《南宗抉密》中论有:“黑浓湿干淡之外,加一白字,便是六彩。白即纸素之白。凡山石之阳面处,石坡之平面处,及画外之水天空阔处,云物空明处,山足之杳冥处,树头之虚灵处,以之作天作水,作烟断,作云断,作道路,作日光,皆是此白。夫此白本笔墨所不及,能令为画中之白,并非纸素之白,乃为有情,否则画无生趣矣。真道出画中之白,即画中之画,亦即画外之画也”华琳的表述显示“白”是画中之画,画外之画,可以把它理解为一个窗口,窗外又是一片景色,使画面获得了画外之意。留白在山水画中和线描、面铺法结合使用,留白不是为了留白而留,往往需要作者胸有成竹,做出预判,才能达到效果。

三、山水画中“流线型”在当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多年前,钱学森曾提过山水城市的构想,今天马岩松将自己的“山水城市”看做对钱学森思想的回应。马岩松说“山水城市”的核心是将自然生态元素融入城市之中,接着就是实践,在南京证大喜马拉雅中心,建筑扮演了高山流水的远景,建筑周围的水池、瀑布、溪流等静态动态的水景承接了意象并把隐喻具现化,模糊了远景与近景的边缘。水景同时也有雨水收集的功能,可用于植物浇灌,循环利用,该项目是中式山水绿色建筑的代表之一;在“朝阳公园广场”项目作为“山水城市”建筑理念的重要实践,通过人工与自然景致的和谐营造,探索现代都市的人居理想。朝阳公园广场采用了中国古代园林中的“借景”手法,将传统的设计语言转换为建筑设计手法,将中式古韵融入建筑,将山水建筑重构与环境的共生关系,创造具有亲和力和归属感的未来山水意境。“山水城市”不是简单元素堆砌,也不是把城市里的建筑直接建成山的样子,它代表的是东方哲学是由我们自带的文化基因所决定的。

四、山水画中“流线型”在当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如今的景观追求生态,越来越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借助山水柔和动感的流线,进行景观创造,使景观融入自然环境之中。如在休闲区或者广场设计一条蜿蜒流动的浅水景,点缀几颗应景的植物,这个浅水景采用山水画中“水”的流线,水可以是实际的水,也可以是镜面的硬质铺装,主要在于它的形态,而不是具体的状态,这和山水画的“传神”有异曲同工之妙;在路径设计中有“曲径通幽”的说法,就是将一条平白无奇直线用流线去表达,在转弯的地方点缀植物,既有遮挡关系,又有对景之美;景观设计中经常面临复杂的场地地形,有时候坡度较高,就需要不同处理方法去降坡,通过富有韵律的草阶来降坡是常见的手法,草阶依势而立,可随着地形起伏,可经纬相交,也可有节奏的平行,同时还可以将一部分埋入图层然后又从另一处突出,埋入土层部分是借鉴山水画中的留白,来使草阶虚实相间,变换丰富,更加符合当代审美倾向。

五、结论

山水画中的流线积淀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取之自然用之自然,强调景观、建筑是自然的延伸和渗透,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同时律动的线条有着巨大的能量和潜力,使当代设计充满新的活力,为建筑、景观设计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朱良志.中国艺术的生命精神[M].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

[2]张育英.禅与艺术[M].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1992.

[3]卢辅圣.中国画历代名家技法图典·山水编[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白蓉,女,汉族,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人,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8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装饰工艺。

猜你喜欢
山水画设计
论南宋山水画的艺术审美性
BUBA台灯设计
纸巾山水画
有种设计叫而专
陈国兴设计作品
匠心独运的场地设计画上完美句点
程灿山水画作品
张自启中国画——山水画
张和平山水画欣赏
明代山水画家蓝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