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河北民间音乐的创新与发展研究

2020-08-16 13:55李海棠
视界观·上半月 2020年8期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创新发展

摘    要:民间音乐是我国音乐艺术文化的一部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是各民族在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灿烂的文化产物,其具有非常重要的娱乐性、社会性特征。当前,在弘扬中国优秀文化、提升文化竞争力的整体形势下,河北省结合新媒体的优势,从多个角度创新、发展民间音乐是其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需要不断积累经验思考与磨合的重要工作。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河北民间音乐;创新;发展

引言

信息化时代,新媒体的出现,为民间音乐的发展与传承带来了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一直以来,河北省的有关部门始终关注着河北省民间音乐的创新与发展,希望能够促进河北地区地方特色的文化传播,发展其具有特色与特征的文化。河北民间音乐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有皮影戏、乐亭大鼓等,文章将借由这几种代表性的河北民间音乐的实际发展情况,引申出其未来创新与发展的策略。

一、河北民间音乐发展现状

河北省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民间音乐类型有皮影戏和乐亭大鼓,而其中皮影戏又分区域,有唐山皮影、冀南皮影、冀东昌黎皮影等。从河北这几类皮影戏的发展现状来看,河北皮影,尤其是唐山皮影,从流传度、发展水平、制作工艺等方面来看,其是北方皮影戏的代表,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与特征。从当下河北皮影戏的发展现状来看,在电视、新媒体等媒介融合的背景下,河北皮影戏剧团急剧减少,创新能力不足,演出的皮影戏目主要为传统的剧目,较少创新新的剧目,演出的区域主要集中在河北省农村地区,受众有限,此种背景下,河北皮影戏整体的收入一般,剧团皮影戏从业人员的收入较低,剧团也难以招收新人,使得现阶段河北皮影戏从业人员老龄化现象十分严重,现存的具有艺术水平的皮影戏演唱人员、雕刻人员年龄平均处于60岁以上,而且,由于河北皮影戏在当地、甚至整个中国的受众极少,多为农村地区的年老人员,年轻一代的年轻人对皮影戏没有较大的兴趣,导致越来越多的家庭不愿意让孩子去学皮影戏,而且,河北省设立专业的皮影戏学校教育的院校较少,愿意学习皮影戏的学生较少,不论是从发展现状还是未来的传承来看,河北皮影戏正面临着“路越走越窄”的发展趋势。

乐亭大鼓自明末清初起源至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作为活跃在京津冀地区的地方艺术文化,其具有非常浓郁的北方特色,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以及社会价值。从当下乐亭大鼓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来看,河北省地方院校中设立乐亭大鼓的院校寥寥无几,以唐山市艺术学校为例,其开设了包含乐亭大鼓和皮影为学科的戏剧专业,设有中专班和大专班,每个年段学生较少,不超过10名,而且,每年的入学人数越来越少,可见未来乐亭大鼓从业人员的数量以及相关研究人员的断层前景,而乐亭大鼓的教师也呈现了数量少和老龄化的特征,可见乐亭大鼓在学校专业教育方面的缺失和不足。而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则在于当下乐亭大鼓所面临的生存现状,了解、喜爱乐亭大鼓的人越来越少、从业人员越来越少、其未来的生存和发展空间急剧缩小的情况下,收入低、生存压力大、观众喜好的变化等现状的存在,造成了乐亭大鼓堪忧的前景。

二、河北民间音乐的创新与发展之路

(一)健全组织结构,完善法律政策

一方面,河北省政府主管部门,为了保护、发展河北民间音乐,需要设立专门的政府主管机构,如在各个市、县内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配备专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音乐的工作人员,扎根于河北每个市、县区域,由县到乡、村深入研究河北民间音乐,如皮影戏、乐亭大鼓、地秧歌等,收集河北民间音乐相关的信息,包括类型、人数、剧团、年均剧目场次等,由此来分析受众、发展现状等因素,将所收集的有关河北民间音乐的信息分门别类的进行编制和整理,以便做统一的指导。另一方面,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民间音乐发展受限,基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而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情况数不胜数。因此,河北省政府有关部门,需要完善民间音乐的法律政策,通过政策的强制性,为民间音乐的传承和发展提供法律上的依据和保护。

(二)积极开发利用,强化投入与文化保护

建立河北地区财政、文化部门联合协作机制,投入资金开展河北地区民间音乐的保护与传承的工作,加强监管以及资金投入流程的管理工作,确保专项资金不被挪用,同时,做好资金投入的科学管理,重视基础设施的建设,如河北地区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的建设,充分结合图书馆、博物馆这类机构的社会功能和教育功能,将其与民间音乐的传承与发展结合起来,为河北民间音乐提供渠道。另外,河北民间音乐的创新与发展,除了政府部门的介入管理,還离不开人民群众。民间音乐起源于民间,起源于人民群众,其与人民群众之间是有黏性的。因此,有关部门也需要加强地区民间音乐的宣传和推广,让民间重视民间音乐的传承,从而奠定传承的基础。

(三)提升福利待遇,培养传承人才

上文中指出,新媒体时代,河北民间音乐面临着老龄化、后继无人的生存危机。从原因上看,是因为河北民间音乐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不能吸引更多的受众,导致收入不足,愈加没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因此,河北省各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应当将“河北民间音乐的创新”作为一个课题,探索其与新媒体结合的创新策略,从民间音乐曲目、推广传播等多个角度其探索。同时,加强与地区院校的合作,通过学费减免、政策资金扶持的方式,吸引年轻人来从事河北民间音乐的学习与工作,注入年轻的活力,从而为民间音乐的创新提供帮助,让河北民间音乐的传承不断层、不断根。

三、总结

河北民间音乐是中华民族艺术传统文化之一,其生存的现状以及前景一定程度上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缩影。解决河北民间音乐的生存问题,开展创新与改革之路,让其在民间得以生存的同时,能够有效发挥其娱乐性、社会性的价值,既能够促进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也能够为其他地区、其他类型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王连悦.时代背景下河北民间音乐活态传承策略探究[J].黄河之声,2019(23):141.

[2]余洪.皮影艺术的数字动画传承与发展[J].大众文艺,2020(11):155-156.

作者简介:李海棠(1979-)女,职称:讲师,学历:本科,单位:河北传媒学院,研究方向:音乐学。

本文系2019-2020年度河北省应用技术大学研究会课题“新媒体时代河北民间音乐的创新与发展研究”(课题编号:JY2019127)成果。

猜你喜欢
新媒体时代创新发展
区域发展篇
新媒体时代微写作特征及对策研究
探析新媒体时代下高校共青团工作的网络化转型
图说共享发展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