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玉器的传承与演变

2020-08-16 13:55林宁
视界观·上半月 2020年8期
关键词:玉器演变表现形式

摘    要:在八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玉器应运而生。从最开始作为农耕工具出现,到现在各式各样的表现形式,玉器的传承和演变发生了根深蒂固的变化。作为一名玉雕爱好者,我个人十分喜歡探讨玉器的历史文化,研究玉雕工艺的发展变化,不断吸收以往的营养成分,为现在的玉雕创作注入传统的血液。无可厚非的是,玉器表现形式的演变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结果。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表现。同时,作为一种艺术创作,玉雕技艺也是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进步的。现在玉雕机器先进多样,玉雕创作者借助机器进行创作,可以节约很多不必要的时间和精力。大大提高了玉雕品的制作周期,使玉雕生产产业化成为了可能。

关键词:玉器;演变;表现形式

中国素有“崇玉之邦,爱玉之国”的美称,中国人喜欢玉器闻名世界。中国也因为玉器而闻名全球。位于广东四会的24小时营业的玉器大卖场——天光墟,闻名全球,产品畅销东南亚国家及欧美国家。中国人喜欢玉器是有根据有依据的。玉器自古代新石器时代便出现,至今已有超过八千多年的历史背景。在八千多年的传承演变进化中,玉器的用途和作用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一开始玉器是以农作工具的身份出现的,古代农民创作玉器工具用来农耕作业,农耕是古代人民最关心最重要的事情,没有农耕,先民们无法解决衣食住行。因此,玉器出现的初期就是作为耕作工具而存在的。随着先民们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也随着玉器原料的增多,使得玉器除了作为工具以外,逐渐成为祭祀用品、装饰品、器皿等物体。直至今天,玉器的表现形式更是丰富多彩、各式各样。

一、玉器表现形式的演变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结果

玉器在古代封建社会,是价值昂贵,为权贵和上层统治者所独有的产品,普通的老百姓连温饱都成问题,享有玉佩等这些价值昂贵的玉器,是不可能的事情。因此,玉器成为了统治者和上层阶级社会地位的象征,是权利的抽象象征。因为当时玉器为统治者所独有,所以玉雕制作者也只能是朝廷内的工匠艺人。民间的手工艺人没有机会接触到玉器,对玉雕创作一无所知,后来直到清朝时期,玉器开始在民间流传,也是因为当时朝廷衰落,战火连连,无法再养活这批玉雕匠人,于是玉雕匠人为了养家糊口,不得不走出朝廷,在民间混口饭吃。就这样,玉雕工艺就传出了民间。玉雕工艺在民间流传开来,玉雕的表现形式自然就会发生变化。玉雕品为了打开销路,自然就不再单纯是祭祀用品、官印、器皿等,逐渐地,玉器就有了装饰品的雏形。民间稍微有钱的人家,就开始喜欢用玉器雕琢成手镯、玉佩、玉坠等物品,使玉器可以整天地佩戴在身上,一是起到装饰美化的作用,二是佩戴玉器是社会地位的象征,贫苦的老百姓还是消费不起的。

二、作为一种艺术行为,玉雕创作水平也是不断发展

无论是朝廷内专为统治者雕刻的玉雕匠人,还是民间以买卖形式雕刻玉器的手工艺人,雕刻的技术都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进步的。这当然与玉雕制作的机器化程度也有着必不可分的关系。在古代,从最开始的纯手工制作玉器,到后来简单的玉雕机器,玉雕创作的技术也逐步提高。到现代,玉雕机器品种多样,在市场上最为普遍的有:雕刻机、压线机、切割机、抛光机、打磨机等等。玉雕创作的每一个工序,都会有相配套的玉雕机器来辅助玉雕师的制作。玉雕机器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机器化可以解决测量不精准等等以往纯手工制作存在的困难。从而简化了玉雕制作者的制作过程,提升了玉雕制作者的制作周期,玉雕创作的效率大大提高。这就为玉雕产业的形成奠定了十分必要的基础。玉雕产业的形成是由于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和一定水平的成果,人民群众收入水平和审美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玉雕作品的需求越来越高等因素造成的。玉雕制作从一开始的纯手工制作,到玉雕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是玉雕行业的一次腾飞,是玉雕行业一次重要的改变。

三、产业化的玉雕行业的利与弊

随着玉雕行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玉雕行业也出现了一些特别的现象。因为机器的不断改良,机器甚至可以直接生产出简单的玉雕作品。不需要人工地进行创作加工。玉雕作品成为了流水线下产生的产品,因为大批量可复制性生产,玉雕作品失去了玉雕作品所特有的独特性。以往,每件玉雕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无论是材质,还是工艺,还是表现形式手法,都是独一无二的。但机器生产出来的产品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是一模一样的。玉雕作品失去了独特性,就失去了玉雕艺术难能可贵的精髓所在。每次欣赏一件独一无二的玉雕作品时,感觉就像是与玉雕创作者的心灵交流,我们可以通过玉雕作品的外形,领悟到玉雕创作者想表达的精神内涵。是一种情感上的交流,不需见面,只是透过玉雕作品这个载体,与玉雕创作者产生心灵的碰撞。我们应该要珍惜这些非机器模子刻出来的玉雕作品,因为它们凝聚了创作者大量的心血。玉雕机器的成熟发展,为制作玉器缩减了时间,使玉雕品能更快地推出市场,为消费者所享有。这是社会发展必然的产物,也是大势所趋,但是,机器高度发展的今天,依然需要有玉雕创作者手工的雕刻,这是对玉雕技艺的传承,也是对玉石文化的传承,这传统不能丢,也不应该丢。应该要发扬光大,把玉石文化推向全世界。

作者简介:林宁(1979.3-),男,汉,籍贯:福建,学历:高中,工作单位:佛山皇金国翠珠宝设计有限公司,研究方向:工艺美术。

猜你喜欢
玉器演变表现形式
基于美学的角度探讨玉器鉴赏
浅谈导演与小品的表现形式
收藏玉器要力避四误区
厚德载物——中国古代玉器展(上)
异类女性故事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演变
编辑动态
玉之器
透射光之炫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