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新媒体环境下报纸编辑的角色转型

2020-08-16 13:55陈彦文
视界观·上半月 2020年8期
关键词:报纸编辑角色转型新媒体环境

陈彦文

摘    要:近些年来,以“四全媒体”为特征的新媒体崛起,给传统报业带来了极大的压力与挑战。在该背景下,与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转型发展一样,传统报纸编辑的角色转型也迫在眉睫。本文简略分析了新媒体环境下报纸编辑面临的挑战,并从工作模式、编辑职能、编辑思维等几方面入手,阐述了新媒体环境下报纸编辑角色转型的策略。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报纸编辑;角色转型

由于移动互联去中心化的显著特征,受众接受信息的途径有所扩展,不再受到以往单一传统媒介的制约,新媒体凭借优质的内容、丰富的形式、快速的传播、多元的载体,逐渐取代传统的报、台、网,成为了当下最主流的新闻媒体、最主要的舆论阵地。基于此,报纸编辑若想尽快适应媒体融合发展,在新媒体产品生产环节中找准定位,便应加快进行角色转型,提升产品生产质量,促进媒体持续平稳发展。

新媒体环境下报纸编辑面临的挑战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从根本上转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方式。新媒体刚刚出现的时候,人们并未对其有清晰的认知,当时部分学者新媒体的定义便是数字化的媒体形态,包括现如今人们生活中常常接触的卫星直播以及数字电视等,都是新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信息技术快速兴起发展的过程中,我国报纸行业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在新媒体强大的压力下,报纸行业整体面临着较为严重的困境,报纸编辑作为报业生产最重要的把关人之一,有必要强化职业角色的转变。

报纸编辑从业人员不仅要完成原本的编辑策划工作,还要严格对报纸内容产品进行把关,报纸编辑的职业素养、编辑技能、从业态度,对于报纸行业整体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以往记者在传统报业生产环节中,大多只涉及新闻素材的采集,而关于信息的遴选加工、制作优化等工作,主要由报纸编辑负责。在整个环节中,读者的影响并不大,参与度不高,无法根据自身的兴趣,选择自己想看的信息。但在当下移动互联传播环境下,从根本上转变了这种传统的单项传播方式,新媒体更加注重满足读者需求,并充分同读者展开互动。读者不再像从前一样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有针对性地去获取信息,成为信息的提供者、传输者、消费者,打破了报纸行业所形成的固有模式[1]。

新媒体环境下报纸编辑角色转型举措

创新工作模式。

报纸编辑应充分认清媒体行业发展大势,充分认识传统固有工作模式的局限性,有针对性地展开工作模式创新,使其从原有的线性生产逐渐转变为平台整合,冲破原有生产习惯的行为惯性、思维惯性,缓解报纸与新媒体环境的矛盾,更加高效地为人们提供多样化的信息咨询服务。

以合肥报业传媒集团为例,近年来通过媒体融合、分众化发展,逐步构建起由党报、都市报、网站、官方微博、微信、小程序、APP客户端(ZAKER合肥、合肥365)、手机报等组成的融媒体矩阵,积极抢占新媒体舆论阵地,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品类单一到体系完备的跨越。今年启动集团内部的融媒体中心(即中央厨房)项目,实现移动采编、全媒传播,从平台端延展了报纸编辑的工作范畴,有助于将技术优势真正转化为传播优势、品牌优势,开启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新篇章。

当下,航拍、全景摄影、AR\VR等新技术,在新媒体作品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报纸编辑还应强化应用技术的掌握,强化与其它媒体呈现形态的合作,加强对于图片、视频、数据以及文字等多种资料的收集与共享,对新闻信息展开全方位的策划工作,加速新闻资源整合目标的实现,促进集成报道的顺利进行,搭建起多元化以及集成化的信息平台,开展高质量的新闻信息加工。应灵活地应用传统媒体的采编队伍,在工作整合、统筹协调的过程中,完成新型采编系统的建构,明确进行分工,优化报纸出版、新媒体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而为受众提供高质量、影响力强、权威性的新闻。

拓展岗位职能。

在新媒體移动互联传播模式下,报纸编辑应有针对性地进行职能拓展,一方面是对受众意识的掌握。既要完成加工新闻内容的工作,还要对报纸发行渠道反馈、新媒体产品互动反馈等渠道进行密切关注,并依此及时调整新闻选择的内容,提高自身的编辑能力以及对于新闻的整合、挖掘能力。报纸编辑应进一步增强新闻敏感,强化受众意识,加强对于读者爱好以及兴趣的关注,充分将受众意识体现到版面语言之中,如此才能切实提高优质内容的生产力和吸引力。

报纸编辑职能拓展的另一方面,是应强化自身的主动意识,充分发挥出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人格魅力,主动学习掌握新技能新本领,主动适应新要求新变化,在内容生产中融入自身的独到的见解,应用自身掌握的新技术,并重视同读者的精神沟通,使二者之间形成良好的关系,提高读者对于报纸的忠诚度以及凝聚力,最终促进产品质量提升,进而提升职业成就感和岗位获得感。[2]如江淮晨报的报纸编辑,均通过平时的业务培训,学习了微信的图文编辑、抖音的视频剪辑、客户端的综合信息处理等,纷纷承接了代理微信、抖音账号的运营,个人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职业荣誉观和收入待遇也得到充分保障。

转变职业思维。

互联网最主要的特点以及优势之一便是良好的用户体验。报纸编辑与新媒体之间的融合应先从这一方面入手,将原有的编者中心逐渐向读者中心进行转变。传统的报纸行业中完完全全是卖方市场,读者能看到什么,接受到什么内容完全取决于报纸编辑的选择,但在新媒体传播背景下,已经实现了“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编辑原本的职业思维也应该相应发生改变。报纸本身的单向传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报纸编辑无法通过报纸与受众沟通,所以更需要报纸编辑更多遵循以读者为中心的原则,加强对于读者阅读体验的重视,并利用新媒体渠道优势开展同读者之间的良性互动,以利于在报纸编排中用最高效的阅读方式将人们最关心和最有价值的问题呈现出来。

通常情况下,新媒体传播过程中会同时呈现出两方面的特点,既能及时传播海量的信息,同时面临着信息泛滥以及虚假信息等问题,泥沙俱下、鱼龙混杂。因此,报纸编辑还应强化把关思维,守好最后一道关卡,灵活地应用新媒体手段同时,在互联网时代庞大信息中,筛选出能够真正被大众所接受,并具有新闻价值的内容,将焦点和目光放在还原事件真相以及还原事实全貌等方面,准确、客观、权威、全面解读所发生的新闻事件,坚定不移地确保新闻内容的公正性、真实性以及客观性,以权威性在竞争中立足,应对新媒体所带来的冲击。

转变工作形式。

长久以来,在传统的报纸行业中,报纸编辑一直都是为他人作嫁衣的“幕后英雄”,承担的也多是“来料加工”的工作,这种工作形式比较被动,记者提供什么样的稿件、素材,编辑才能依据这些来料进行修改润色、排版组合,如果没有扎实的新闻素材,编辑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但是,这种工作形式在当下新媒体时代,已经无法满足公众对于新闻的需求,也无法满足媒体内部扁平化的新闻生产需求。新媒体传播主要具有传播迅速、信息海量、形式丰富等特点,而传统报纸与之比起来则暴露出信息量少、时效性差和信息滯后等弱点。以笔者工作的江淮晨报为例,往往一个突发事件发生时,需要编辑在第一时间对记者上传到移动采编系统里的文图、视频进行加工,生产出符合微信、客户端、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发布的产品,然后由编辑在最短时间完成审核、推送等。而后,再将相关信息进行充分整合、梳理、精编,再编排到报纸版面上,读者若想从报纸上了解到关于该新闻的深度信息,往往需要等到第二天。

工作形式的改变,要求报纸编辑转变以往幕后的角色与身份,更多参与事前策划,无论选题策划、议题设置,还是统筹生产、多元发布,包括前后方记者编辑、三级审核的沟通,都要进行仔细规划,并全程参与。报纸编辑需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对于新闻事件背后的内容进行深度剖析,掌握新闻最真实的内涵与本质,揭露事实真相,真正做到“让报纸成为新闻的解读者”,在有限的版面、无限的互联网上,呈现最具价值的新闻,大大提高新闻产品和媒体平台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高效地应对万物互联时代给媒体行业带来的挑战[3]。

结语:总而言之,强化新媒体时代报纸编辑的角色转型既能够实现报纸质量的提升,还可以顺应媒体融合发展需求,对于媒体行业整体发展有着积极的砥柱作用。报纸编辑应在新时代对标新要求,在工作模式、岗位职能、职业思维、工作形式等方面进行创新,进而加速媒体融合时代的角色转型。

参考文献:

[1]朱秋香.新媒体时代报纸编辑角色转型分析[J].数码设计(上),2019,(11):347.

[2] 热孜万姑·阿布都卡迪尔.报纸编辑角色的转型与创新[J].记者摇篮,2019,(12):45-46.

[3] 赵勇.浅析新媒体时代报纸编辑的角色定位[J].记者观察,2019,(23):22-23.

猜你喜欢
报纸编辑角色转型新媒体环境
全媒体时代广播电视主持人的转型发展
全媒体语境下电视编辑的角色转型与功能拓展
新媒体视域下报纸编辑的角色转型探析
新形势下报纸新闻编辑的素质要求
新媒体时代报纸编辑的角色定位
全媒体语境下电视编辑的角色转型与功能拓展
新媒体与英语听力自主学习策略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数学教育方法的优化
试析央视六一晚会的视觉传播及创新路径
翻转课堂中教师的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