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下网络谣言引导舆论导向的分析

2020-08-16 13:55李诗雨
视界观·上半月 2020年8期
关键词:网络谣言舆论

摘    要:互联网逐渐扩大的同时,网络谣言也开始随之崛起。相对于传统媒体时期,网络背景下的谣言具有了新的形势,这些谣言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社会治理的难度。但又因为网络的特殊属性,造谣者藏匿在网络之中,很难被发现,这样的情况使得造謠者在达到自己的目的的同时又免受法律的制裁,本文就这一情况进行分析,希望能找到解决的办法。

关键词:网络谣言; 舆论; 网络大V

随着互联网的日渐壮大,新型媒体开始不断涌现,人们对新闻热点和身边的新鲜事获取的途径不仅仅于传统的纸质传媒和电视新闻,而是通过微博、今日头条、腾讯新闻这些移动网络平台推送获取。这些网络平台具有即时性,很多时候都能以最快的时间发布消息,使得人们能获得第一手新鲜的新闻,也正是这种即时性,使得传统媒体逐渐被人遗忘。

在大数据、5G、云计算等通讯技术的帮助下,传媒新闻已经不再具有高门槛,在网络普及的今天,已经变成了人人皆可自媒体。在这样的形势下,网民对身边新闻上报,或者对不公平的事情曝光,有了极高的热情,只要身边有什么事情,拍下视频或照片,配上文字就可以上传,但也是这种极低的新闻门槛,也使得网络新闻的真实性被大大打了折扣,有的甚至利用新闻热度,编造虚假事情,获取网络关注度。有些新闻媒体甚至做起了标题党,他们看图说话,断章取义,为了热度不惜借用虚假新闻,本文就这样的现象进行分析,讨论网络媒体或者水军怎样通过散步谣言,引导网民的舆论走向。

一、网络谣言的特点分析

(一)传播的广泛性

谣言,指的是没有被真实事实的基础,通过捏造其他的事实扭曲事实的真相,并通过一定渠道扩散的言论。而网络谣言指的是谣言传播的途径不再是口口相传,它拥有了其他的媒介,比如聊天软件,社交网络,或者其他可以使用的,传递信息的手机软件。这种媒介使得网络谣言在传播的时候速度要远远大于传统口口相传的谣言,而网络谣言也有其特点,谣言涉及的内容不再是造谣人身边的人,而是变成了公共事件、突发事件、社会公共人物等内容。并且这些内容传播途径不再是限于国内媒体,有的甚至是传播到全世界。

(二)谣言反复出现

传统的谣言因为传播途径属于口耳相传,所以在传播中很容易发生变化,谣言会根据传播人的主观理解发生变化。但是相对于网络传言,形势相对来说固定,变异的版本相对来说较少,并且由于网络谣言容易复制,编写的时候也是针对相对人群(大体为中年以上的人较多)。

这种谣言普遍存在微信朋友圈,中年人分享的各种毫无根据的信息,并且他们深信不移,而微信朋友圈的谣言辟谣的速度不够快,所以很多谣言传播的较久,有的时候为了增加可信性,会将谣言的内容或地点反复编辑,这种系列性的谣言的类型大多数是关于养身类、保健品类,造谣成本十分的低,但是传播范围和影响程度十分广泛。

(三)网络谣言难溯源

网络谣言在一定程度上能控制舆论导向,而网络谣言的传播源头很难寻找,他藏匿在众多谣言的发布者中。当网络谣言引导了网络舆论的时候,引导舆论就不在国家机关和媒体手中,而是变成了民众负责引导,网络可以给人披上隐形衣戴上了面具,这种特殊的机制往往会让网络使用者失去束缚。

二、网络谣言容易引导网络舆论导向的原因

(一)媒体的参与

如今互联网,尤其微博出现了很多官网认证,这些官方他们拥有大量粉丝,并且因为他们身份的特殊性,很多时候他们所发布的信息具有真实性和代表性。他们有的时候也会被称为网络大V。但网络大V所包含的人群更为广泛,不仅有这些官方的网络账号,还有很多拥有超高粉丝的网络红人。

虽然网络发达将网络变成人人皆可自媒体,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形成网络舆论的,在对微博的时事热点进行分析能发现,90%以上的舆论,都是由网络大V发起的。但是有的时候出现一件事情,网友们疯狂转发,一些大V们也带着头跟着去转发,但是网络上很多消息都是真假参半,很多官方媒体无法段时间内去证明真假,但是现在出现了一种发生什么事,微博报案引起关注要比直接报警来的快得的现象,所以很多人抱着一种伸张正义的想法去转发信息,并也要求媒体、官方大V去转发。在这其中,不乏很多都是造谣,但是网民往往都是愿意相信这些人是真的受到了伤害,加上官方因为民众的疯狂要求,也跟着转发,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谣言的可信度。

(二)社会民众的现实映照

很多谣言在编造的时候为了增加可信度,往往会利用现在讨论度高的事情会现在社会在各处在发生的不公平的事件,将这些事情揉杂在一起,编造谣言并传播。这样的谣言往往能引起很多民众的公鸣,让民众愿意去相信谣言。

这样的现象往往是与社会矛盾挂钩的,我国现在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贫富差距有些悬殊,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很容易发生一些不公平的事情。而网络相对自由性反而给这些不公平一个宣泄的出口,很多人因为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在网上引起热议从而得到解决,这也使得参与讨论的群众在一定程度上心理会受到安慰,觉得普通人也可以凭借着自己的力量去帮助别人。这样的社会情况,也会使得谣言四起,现在很多学校还会存在老师体罚学生的状态,在很多人心中,老师的地位是高于学生家长的,很多学生家长有时为了让老师照顾自己的孩子也会剑走偏门。所以当哪位家长造谣老师收取她的贿赂还体罚她的孩子时,几乎没有人去质疑这件事是否是假的,基本都是站在家长这里,很多人再联想到自己的一些遭遇,更加义愤填膺的去支持这位家长,网暴老师,也加速了这则谣言的传播,仿佛所有人都不能提出质疑,否则你就没有站在人民群众这一端。

(三)记者失去公信力

在传统媒体的时代,谣言破解很多都是靠着记者去深入探访,拿到证据攻破谣言,但是当网络兴起之后,在很多谣言背后,很难找到记者的影子,甚至有些媒体的记者不去调查,利用谣言去引导舆论,逐渐的失去了公信力。

在鲍某的事情发生后,有一些记者去采访他,在这之后也是完全相信他是无辜的,他是受害的,并没有站在法律的角度去思考這件事,而是直接将之定性为因为金钱没有谈拢,一时间有关于这方面的谣言四起。很多人开始相信这是金钱事情,无关于法律情面。而在看到记者采访时发现,记者并没有两边都进行采访,也没有去实地探查人物关系,而是简单的总结就发出稿件。诸如此类的事情还有很多,而就是这些记者他们的“惰”性,使得他们在部分民众的心理失去公信力,也在一定程度上,他们成了谣言传播的开端。

三、结论

在讨论网络谣言为何屡禁不止的时候,很多时候不能只将问题放在发布谣言的人身上,而是更多的去思考,谣言形成和传播的原因。

(一)、加强网络监管

网络是把双刃剑,它能每天为人民带来新鲜的资讯,就能每天源源不断的制造谣言,在没有更好的科技或机制能追踪到每一位上网者的身份时,就只能加强网络管理,大力推广网络实名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制约一部分谣言。

(二)增加记者社会公信力

传统媒体时期,大多数人们都是相信记者的,他们会蹲新闻,深入危险的地方,为民众解惑答疑;纠察社会不公平,为民众鸣冤。但是到了新媒体时期,媒体和记者的门槛降低后,出现很多只为热点,不为真实的媒体,在他们的推波助澜下,记者和一些媒体的公信力大大降低,很多人甚至觉得他们就是谣言的源起。

面对这样的新的情况,网络监管部门必须要大力加强自媒体人的职业素养,增加记者和自媒体的门槛,帮助记者恢复公信力。

(三)政府加强网络报警功能

很多谣言在一定程度上是利用了民众的善良,很多官方大v也会在没有弄清事情真假时对其转发。应该设置网络报警功能,对于这类事情即使报警,并在网络上安抚民众情绪,不让民众激化矛盾,也不让被谣言造谣的人受到网络暴力。并且即使报警功能,也会让民众看到政府正在积极处理这类事情,也减少xx地连夜成立警察局的嘲笑说法,尽可能的找到真相,破解谣言。

最后希望能通过加强网络的监管和其他管理措施,击碎网络谣言,让网络不再变成不法之地。

参考文献:

[1]李若新.网络大V对舆论产生影响的原因及对舆情失范的防范对策——以“江歌案”为例[J].视听,2018(03):130-131.

[2]孔晓琳.网络谣言的政治社会学分析[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13,14(06):39-42.

[3]丁慧民,胡兴祥.网络大V互联网“微空间”话语权解析[J].中国高等教育,2016(24):45-47.

作者简介:李诗雨(1993-)女,汉族,吉林省长春市,天津师范大学硕士在读,社会性别方向。

猜你喜欢
网络谣言舆论
做自己的支配者
材料作文“舆论”导写
材料作文“舆论”导写
美国在舆论重压下﹃援助印度﹄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微信公众平台传谣的民事侵权责任探析
危机事件中网络谣言的理性追责问题
自媒体时代网络谣言界定与产生的概述
网络谣言的产生、传播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