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持续发展的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2020-08-16 13:55罗晶
视界观·上半月 2020年8期
关键词:社区服务心理健康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转型的深入,社会矛盾增多,竞争压力增大,社会心理困境已成为普遍现象。人们的相对剥夺感增强,社交焦虑蔓延,自我保护心理过度,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下降,精神疾病患病率逐年上升。虽然心理疾病有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我国只有20%左右的患者得到有效治疗,在社会转型的背景下,相当一部分人处于精神亚健康状态,对心理健康服务的需求也在逐年增加。单纯依靠专科医院已不能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心理服务需求,将承担社会职能,直接服务个体社区纳入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开展相关服务,宣传心理健康知识,服务重点人群,提高居民的心理健康素养和幸福感,已成为提高我国居民心理健康水平、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心理健康;政策保障;社区服务

前言:现有的精神卫生服务体系研究主要涉及我国精神卫生服务体系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战略,在理论研究和实践上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也存在区域发展差异大、缺乏规范化管理和有效监管体系、服务手段和方法不够科学规范等问题。

一、社区心理健康服务概述

社区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直接互动的领域。在社区开展心理健康服务,广泛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开展心理调节技能培训,有助于树立健康观念和平和心态,化解社会矛盾,促进和谐关系,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在社区开展心理健康服务,可以直接了解群众的心理需求,同时开展个性化心理咨询、家庭治疗、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团体心理咨询等多元化服务,可以针对老年人、青少年、残疾人、失业人员、精神病患者等特殊群体开展特殊的心理健康服务需求。

二、我国心理健康公共服务体系研究及构建现状

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是指专业机构和人员按照心理健康规律为社会成员提供的心理促进工作,以及由投入、教育培训、管理和监督组成的体系。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精神卫生服务起步较晚,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近30年来我国对心理健康服务的理论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其中,黄希庭、徐大振、徐光兴等学者从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服务体系、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等方面对精神卫生服务体系进行了研究,本文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索。

实践中,在政府有关部门的组织和指导下,全国三级以上医院均设立了心理科,建立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服务的三级网络体系。近年来,一些地区建立了社区精神卫生服务体系。例如,自2001年起,要求2万人以上的社区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这些服务包括“提供心理健康服务和心理健康咨询服务”。2005年底,上海郊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覆盖率达到100%[6]。一些城市建立了专业的城市心理检查和诊疗中心。例如,杭州市建设了家庭心理健康体验中心,包括体验区、评价区和指导区。体验区包括认知体验、情绪调节、行为训练、压力管理等,评估区对个人心理特征进行在线综合测试,形成专业的心理健康检查报告。指导区设立了家庭心理专家工作室和家庭治疗指导室,为需要帮助的家庭提供专业的心理诊断和咨询服务。

总体而言,我国的精神卫生服务体系主要有三种:医学、教育和社会。第一种医疗模式主要在三级以上医院开展,服务对象主要是精神障碍患者和身心疾病患者。教育模式始于20世纪80年代,最初是在高校,后来发展到中小学。由于服务对象有限,很难向社会群体普及。这种社会模式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但也存在良莠不齐的问题。目前,这三种模式是独立的,还没有整合成一个整体。

三、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构建探索

(一) 转变政府职能,提供政策保障

建立健全以行政主管部门为龙头、专业机构为龙头、基层卫生、计划生育机构为基础的心理健康促进工作体系,包括医院、事业单位、学校、社区、企事业单位、专业协会;完善服务机制,加强宣传引导,坚持“预防为主、预防结合、健康心态、快乐社区”的发展理念,培育专业队伍,开展志愿服务,充分调动社会各界资源和力量。

(二) 完善服務机制,加强宣传引导

要大力实施心理健康素养知识普及工程,培养心理健康促进意识,营造心理健康促进氛围,实现居民心理健康素养知识的提高。组织修订各省市公民心理健康素养基本知识和技能手册;推进卫生计生服务热线建设,了解群众心理需求,解决心理需求;成立心理健康专家和讲师团,通过进村、进社区、进企事业单位、进学校“五进”活动,开展心理健康知识普及;成立心理健康志愿服务团,开展健康教育、心理咨询、义诊等活动为公众服务。

(三)推进网络服务,拓展服务渠道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构建数字化心理健康传播平台,提高知识传播的覆盖面和影响力,通过政府采购购买专业的企业服务,提供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在线心理咨询等服务,在线心理测评、社区心理服务预约等功能,最大限度地扩大服务覆盖面,有助于解决社区心理问题,实现转型发展,卫生服务专业队伍不足。同时,各省市要建立健全心理健康素养监测体系,推进信息化建设,有效获取居民心理健康素养基础数据,开展有针对性的公共卫生服务。

(四) 完善评估机制,注重服务效果,以科研指导实践建设

完善服务评价体系,发挥绩效考核在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中的作用,是推动社区精神卫生服务持续改进的重要举措。各省市要根据当地社区医疗服务发展状况,制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年度考核指标,将精神卫生服务作为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知识普及考核的重要考核指标之一,预防精神疾病,干预心理障碍,康复精神病人,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质量。同时,加强精神卫生服务人才培养和科研经费投入,结合基层单位现状,开展有针对性的研究,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的科学化、专业化水平。

结束语:

社区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直接互动的领域。建立以健康中国建设为指导,以建设幸福社区为目标,以提高居民心理素质为核心的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构建四级联动的精神卫生服务体系,有利于有效保障居民身心健康,构建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黄希庭,郑涌,毕重增,陈幼贞.关于中国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问题[J].心理科学,2017,30(1):2-5.

[2]徐大真,徐光兴.我国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模式建构[J].中国教育学刊,2017,(4).

[3]俞国良.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87(1):64-70.

[4]隋海洋.为健康心理搭建“梦工厂”——杭州成立全国首个家庭心理健康体检中心[J].杭州(周刊),2017,23.

本文为咸宁市科技思想库课题《构建持续发展的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以温泉社区为例》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罗晶(1983.9.1一),女,汉族,籍贯湖北嘉鱼,本科学士,助教,专业:心理健康教育。

猜你喜欢
社区服务心理健康
社区服务智能化构成要素及其演进方向研究
心怀阳光,健康成长
围绕社区服务需求就业创业大有可为
运动过度不利于心理健康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我国城市社区服务存在的问题与改进
面向社区的实名制社交网络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