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背景下提升海南本科院校征兵工作实效的路径研究

2020-08-16 13:55胡君
视界观·上半月 2020年8期
关键词:国防教育海南

摘    要:近年来,国家调整征兵政策,转变重点面向高校学生征兵,此举有利于提升兵员质量,对提升高新军事技术发展背景下的军队战斗力格外重要。但是,高校征兵工作效果并不显著,如何扭转这一情况是高校武装部及各高校所要思考并解决的重要问题。海南地处我国南端,是国家非常重要的战略地段,处于国防前沿,在维护中国南海领土权益上处于一线位置,而海南拥有数十所高校,做好海南高校征兵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

关键词:国防教育;海南;征兵;路径

一、国家征兵政策调整概述

1999年国家基于解决经济和就业问题进行了高等教育扩招,从98高考扩招起到2016年本科毕业生4756万人,从1977年恢复高考到2017年,共有11518万人被高校录取。2018我国参加高考人数大概为975万,录取人数包括本专科生在内一共715万人,录取率高达73%。原来我国国防征兵主要面向农村和城镇高中毕业生,其主要构成是中职中专生及未考上大学的高中生,但随着近年来高中升学率的逐渐提高,这一兵源正在逐渐减少,征兵工作日益严峻。为应对这种情况,同时也是为了适应军队高新技术发展的变化,征兵对象转为高质量、高素质的兵员已经是大势所趋。基于此,国家开始将征兵工作的重点转向高校。

2002年,教育部、公安部、民政部、原总参谋部、总政治部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从全日制高等学校在校生中征集新兵工作的通知》,扩大试点高校范围,增加征集入伍数量,要求征集女性学生入伍,并就政治审查、安排学业、减免学费、退役复学、优待安置、入伍后培养使用等涉及在校大学生切身利益的问题进行了逐一明确,解决高校入伍生的后顾之忧。随着试点的深入推进,大学生征兵制度逐步得到完善。2008年,为进一步促进高校学生征兵工作,国家进一步调整征兵政策以适应,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第一,对体检条件进一步放松,如视力、年龄、身高等。第二,优惠政策如学费补偿、奖、抚恤金及落户、就业、升学等问题进一步完善或加大。第三,征兵工作组织由地方武装部改为高校武装部。第四,征兵时间由冬季征兵改为夏季征兵,以对接高校开学时间。第五,由“缓征”改为“应征”。如此优惠政策对高校学生尤其是当今就业难背景下的高校毕业生将产生很大的吸引力。

二、海南地区高校征兵现状

对海南省2017-2019年度大学生入伍情况的调查,3年来大学生入伍数量总体上呈提升姿态,2017年全省大学生入伍数为1585人,其中大学毕业生335人占比21%,大学在校生654人占比41%,大学新生596人占比38%,2019年以上三项比例分别为25%、44%、31%。到2019年大学生入伍数已经占全省征兵数量的75%,以目前的发展趋势看,这个比例还会继续提升。在2017年,大学毕业生和在校生高职高专生入伍数占大学生入伍数38%,2018年这个比例为37%,2019年为40%。统计可见,大学在校生占比最重且在每年提升,大学新生比率在减少,高职高专生高于本科生。

我们可以发现当前大学生征兵虽然呈现出积极向上的发展势头,但工作中也暴露出诸多矛盾与问题,例如入伍大学生“含金量”不高的现象较为突出。从大学生生源看,高职院校多,重点院校少,大专生多,本科生少。

三、海南本科高校征兵工作中的问题

通过数据调查,我们可以看出海南地区大学生兵源不足,高校本科生参军热情不高,其反应出的重要问题是高校大学生在近些年来素质普遍下滑,理想信念不坚定并甚至缺失,对国防安全和自身职责认识不清;相对好些的大学生其志愿并不在于报国从军,希望通过所学换的更好的生活状态;即便能够参军入伍,多数人以复员转业为跳板,能够成为军队基层骨干力量的技术型人才不多。

本科生参军热情低的原因有很多,首先,本科生在专业选择时已经相对稳定的确定了职业选择,更看重职业的稳定性和发展性,对未来的工作岗位需要精准预测、学以致用,专业知识带来了专业性要求,在专业教师的引导下,渴望发挥专业特长。其次,大学生对普通士兵的职责有错误的期待。混淆了理想和职业的概念,同时对于未来社会的期待有主观性先入为主的认定。工作和所学并不完全统一。在个体发展层面上,受社会当前多重价值观影响,造成本科毕业生功利性强。市场经济条件下,认为进入部队的服务期限可以用市场价值和其他行业的工作收入進行等价衡量认定;进入部队,主要为了稳定工作,以提干为主,但提干的要求较高,需要做出更多的奉献;对当兵的辛苦和偏见与社会形成的思潮有关系,多种思潮在近30年中不断侵蚀青年人,学生自身是没有能力分辨和抵御各种错误思潮,又习惯了没有人管教的享受型生活,不愿参军不愿吃苦张扬个性就成了这种思潮侵入的必然结果。最后,社会主体层面上,参与主体各自为战,没有形成合力,部分本科院校政治站位不高,没有将高校功能置于国家整体战略之下,偏重高校所涉及的教学领域,忽视对国家承担的社会责任,因此在帮助学生修正理想信念的时候,没有能在四年中持之以恒进行参军入伍的国防教育,也没能在专业课中贯彻相关奉献理念,以上问题侧面反映出目前高校思政教育的缺失。

四、海南地区高校招兵工作建设

1.国家价值认同与理想信念教育

高校大学生在近些年来素质普遍下滑,理想信念不坚定并甚至缺失,对国防安全和自身职责认识不清,导致参军热情低下,对参军存在错误理解。对此,高校思政课与国防教育相结合培养学生居安思危意识,加强素质教育,使知道幸福生活是在党的领导、国家强大的背景下换来的,国防威胁是一直存在的,国家不强、国防不稳,幸福生活也就无从谈起,使学生清楚自身职责,形成国家价值认同。通过思政课与国防教育的结合在国家价值认同的基础上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推动大学生理念的转变与参与意识的增强,培植国防意识和崇军思想,建立参军理想和卫国信念。

2.国家征兵政策宣传的调整

虽然国家征兵政策的调整已经开始数年了,但在大学生中并没有普及,证明目前在大学中仅靠横幅或者网络文章的宣传手段是不够的。首先从征兵宣传时间上,从进入大学,普及工作就要做好,而不能只针对毕业生,此外,普及工作要持续进行,针对各个年级推出内容不同的宣传文章,让每个阶段的学生都要了解。对于国家对大学生兵员的优惠政策一定要宣传到位,特别是现在,社会就业压力大,入伍也是一个选择,要排除学生的后顾之忧,政策宣传到位后,要及时了解学生的问题,然后去解决。政策宣传工作学校、政府要机密合作,由士兵、军官向学生们介绍军队生活和政策对学生更有吸引力。

3.高校职业规划教育

由于本科生在专业选择时已经相对稳定的确定了职业选择,更看重职业的稳定性和发展性,对未来的工作岗位需要精准预测、学以致用,专业知识带来了专业性要求,所以他们更重视自己所学专业能否在军队中发挥作用,退伍后自己的专业技能还是否存在,这往往是学生不想参伍的原因,如何扭转学生这一想法,进行职业规划辅导是很重要的。对于职业规划工作,学校里从学校到班级,层层把关,大小宣传结合,从学校组织的大型宣传会、入军营体验等活动到班级的主题班会都要涉及到,在职业规划中开展征兵入伍宣传,班主任作为学生的最直接负责人,要了解每个学生的心理,对学生们以导向工作。对于已经有参军意向的学生要多沟通多疏导,保持参军热情不退,对学生毕业后参军还是学中参军问题要做好引导工作。对于处在犹豫中的学生,本着自愿原则进行交流,扫清心理障碍,激发参军热情,争取从外部作用转为学生内部愿望。对于无参军想法的学生也不能放弃工作。当然,以上工作要把握度,不能脱离自愿原则,保证兵员素质。

4.多方协调形成系统

我国大学生征兵开展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但据调查,多数大学生入伍兵都在2年义务兵之后退役,这难以起到提升军队战斗力的作用,脱离国家征兵重点转向的要求,也反应了相关政策的不完善,难以吸引留住大学生,对此政府应完善大学生士兵职业发展措施,征兵部门建立按需征兵、对口招兵的模式,高校强化跟踪服务,保证学生有导向有依靠。高校工作是大学生入伍的铺垫和关键时期,将本科生征兵情况与班主任、辅导员和思政课教师的晋升挂钩,与学校的评估挂钩;加强国家政策宣传保证,阐明权利义务关系,表明承担兵役的基本义务,拓宽和确保上升渠道、退役渠道,延长优秀人员在部队的服役期限,向职业化军人转变。

5.高校征兵工作的多样性

国家的征兵要求与高校各项活动均需紧密结合,推动身体素质与体侧相结合。在高校中除了做好学生入伍思想上、素质上的准备,身体上的准备同样重要,大学的生活与部队生活相差甚大,为保证对接顺利,保证学生入伍后能更好的融入部队生活,高校中的体能训练也要跟进。此外,体能测试毕竟与部队生活不同,体能保障并不能完全为参军做好基础。对此,学校应定期对学生进行拉练,使学生熟悉部队基本生活内容和训练内容。经过训练的学生可以很好的适应部队生活,强健的身体、训练的基础都是学生都是参军思想、参军意志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刘延涛.国防和军队改革背景下国内军队社会工作发展刍议 [J].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学报 ,2017(1):5-8.

[2]张正軍.大学生征兵问题及对策:基于河南省的调查研究 [D].河南工业大学,2017.

[3]刘镇江,阳艳.“当冰冷,征兵难”现象的伦理思考-基于国防伦理建设的视角[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7(3):18-22.

作者简介:胡君(1987.10),女,汉族,福建莆田人,硕士研究生,海南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辅导员,思政讲师。

本文系海南师范大学2019年学工课题,课题号HSXG2019-04

猜你喜欢
国防教育海南
2022年“争做新时代向上向善海南好青年”名单
海南书香节 引领全民阅读新风尚
礼物
59国免签游海南
热带宝岛海南
大学生国防教育实效性的路径选择
我国国防教育现状探讨
当代大学生国防教育面临困境与突围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