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肠粘连松懈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效果分析

2020-08-17 07:11陈家广周任庞志东
当代医药论丛 2020年12期
关键词:肠梗阻腹腔腹腔镜

陈家广,周任,庞志东

〔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普二科( 肝胆外科) ,广西 玉林 537000〕

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与患者有腹腔手术史、患有腹腔炎症性疾病、腹部有异物等因素有关。目前,临床上对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进行治疗的方法包括保守疗法和手术疗法。对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进行保守治疗,难以从根本上解除其肠粘连的情况。对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进行开腹肠粘连松懈术,不仅会对其腹腔内的器官组织造成较大的刺激,还易使其发生新的肠粘连[1]。本次研究主要是探讨用腹腔镜肠粘连松懈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16 年5 月至2019 年5 月期间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74 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将这74 例患者分为对照组(n =42)和试验组(n =32)。在对照组的42 例患者中,有男17 例,女25 例;其年龄为23 ~66 岁,平均年龄为(43.22±1.22)岁。在试验组的32 例患者中,有男15 例,女17 例;其年龄为21 ~64 岁,平均年龄为(43.17±1.21)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P >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本次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是:1)患者的病情符合《实用外科学》中有关粘连性肠梗阻的诊断标准,并被确诊。2)患者既往有腹部手术史。3)患者有腹胀、腹痛、呕吐及肛门停止排气、停止排便等临床表现,对其进行腹部体格检查时可闻及高调金属音、气过水声,对其进行腹部X 线检查的结果显示其结肠、小肠肠管扩张且扩张度不满三个象限。4)患者接受输液、胃肠减压等保守治疗后无效。本次研究对象的排除标准是:1)患者合并有胃肠穿孔、肠套叠、肠癌或弥漫性腹膜炎。2)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相关参数不平稳或合并有血液系统疾病。3)患者在进行腹腔镜手术的过程中转为开腹手术治疗。

1.3 治疗方法

对对照组患者进行传统的开腹肠粘连松懈术,方法是:1)协助患者取仰卧位,对其进行全身麻醉。2)待患者的麻醉起效后,将其腹部的原手术切口作为入路,逐层切开其皮肤、皮下组织,在肉眼直视下寻找其肠管粘连的部位,然后使用电刀或剪刀对发生粘连部位的组织进行锐性分离,若发现有局部小肠坏死组织需将坏死的组织切除,若发现肠壁的浆肌层破损需修复破损面。在对患者发生粘连的组织进行松懈的过程中,需确保其肠管生理结构的完整性,避免损伤其肠管。3)将患者发生粘连的组织全部松懈后,使用大量的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其腹腔,最后关闭其腹腔。对试验组患者进行腹腔镜肠粘连松懈术,方法是:1)协助患者取仰卧位,对其进行全身麻醉。2)待患者的麻醉起效后,根据术前对患者进行影像学检查的结果,在距离其腹部原切口5 cm 的上方与脐水平线的左侧或右侧进行穿刺后,为其建立气腹,将其腹腔内的压力保持为10 ~13 mmHg。3)通过穿刺孔为患者置入腹腔镜,通过腹腔镜探查其发生粘连的部位、范围及其与周围组织之间的关系。4)在距离患者发生粘连位置5 cm 的上方做1 ~2 个辅助操作孔,然后在腹腔镜下使用超声刀、电刀等手术器械对其发生粘连组织进行分离。

1.4 观察指标

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的各项生理应激指标、各项临床指标、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其手术相关死亡率。1)患者的生理应激指标包括其白细胞、C- 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的水平。2)患者的临床指标包括其手术的用时、术中的出血量、术毕至肠功能恢复的时间和术后住院的时间。

1.5 统计学处理

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均采用SPSS 21.0 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以P <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生理应激指标的比较

在术后的第7 天,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试验组患者白细胞的水平、C-反应蛋白的水平和降钙素原的水平均更低,P <0.05。详见表1。

2.2 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的比较

治疗后,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试验组患者手术的用时、术毕至肠功能恢复的时间和术后住院的时间均更短,其术中的出血量更少,P <0.05。详见表2。

2.3 术后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手术相关死亡率的比较

术后,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试验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P <0.05;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死亡率相比,P >0.05。详见表3。

表1 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生理应激指标的比较(±s)

表1 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生理应激指标的比较(±s)

注:*与对照组相比,P <0.05。*

例别 例数 白细胞的平均水平(× 109/L) C-反应蛋白的平均水平(ng/mL) 降钙素原的平均水平(ng/mL)入院时 术后的第7 天 入院时 术后的第7 天 入院时 术后的第7 天对照组 42 10.58±0.27 6.53±0.16 137.86±2.14 121.86±4.23 0.07±0.01 0.13±0.22试验组 32 10.56±0.28 4.75±0.15* 137.85±2.15 96.16±4.22* 0.07±0.01 0.09±0.01*t 值 10.152 4.264 1.137 12.524 10.084 10.056 P 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表2 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的比较(±s)

表2 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的比较(±s)

组别 例数 手术的平均用时(min) 术中的平均出血量(mL) 术毕至肠功能恢复的平均时间(h) 术后住院的平均时间(d)对照组 42 45.62±2.15 151.26±4.28 40.26±2.63 5.62±0.63试验组 32 35.62±2.12 72.62±4.26 15.62±2.68 3.62±0.61 χ²值 10.032 11.072 12.515 13.108 P 值 <0.05 <0.05 <0.05 <0.05

表3 术后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手术相关死亡率的比较

3 讨论

对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进行保守治疗的主要目的是控制其病情的进展。但是,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起病急骤、病情变化快,在较短的时间内其即可发生酸碱失衡、水- 电解质失衡等情况,进而会增加其急性腹膜炎、休克的发生率,故对其进行保守治疗的效果欠佳。手术治疗是目前临床上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常用方法[2]。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局部解剖结构异常,加上其病因较为复杂,故对其进行手术治疗的难度较大。对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进行传统的开腹肠粘连松懈术存在切口大、创伤大、手术的耗时长等问题,不利于术后其肠道功能的恢复及局部炎性因子的吸收,易增加其切口感染、再粘连梗阻等并发症的发生率[3-4]。对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进行腹腔镜肠粘连松懈术,由于在手术前为其建立了二氧化碳气腹,可使其腹腔内的局部组织处于缺氧状态,避免术中操作对其腹腔内的器官组织造成刺激,有利于术后其局部黏连部位炎性因子的吸收[5]。本次研究的结果证实,用腹腔镜肠粘连松懈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效果显著,可有效地减轻患者的生理应激反应,减少其术中的出血量,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治疗的时间。

猜你喜欢
肠梗阻腹腔腹腔镜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多层螺旋CT诊断肠梗阻的价值分析
粘连性肠梗阻,你了解多少
腹腔镜疝修补与传统开放疝修补的比较
肠梗阻放射诊断中多层螺旋CT的应用分析
3D腹腔镜下肝切除术在治疗肝脏肿瘤中的应用
胰岛素泵用于腹腔给药的发展现状及应用前景
大面积烧伤并发消化道溃疡大出血及胸腹腔感染1例
腹腔镜在子宫肌瘤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肠梗阻不手术有何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