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辅助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效果分析

2020-08-17 07:11张淑锟
当代医药论丛 2020年12期
关键词:血管性虹膜眼压

张淑锟

(如东县中医院,江苏 南通 226400)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是一种治疗难度较大的眼部疾病。该病的发病原因主要为患者的视网膜发生缺氧或缺血,导致其眼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分泌异常[1]。临床上常对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及为其安装眼部引流阀。以往,进行药物治疗只能控制患者的病情,不能彻底根治其病情。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临床上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方法随之增加。本次研究主要是分析在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辅助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8 年7 月至2019 年7 月期间如东县中医院收治的26 例(26 只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次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是:1)患者的病情符合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诊断标准。2)患者签署了自愿参与本研究的知情同意书。本次研究对象的排除标准是:1)患者合并有精神障碍。2)患者生活不能自理。3)患者合并有严重的疾病。在这26 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7 例,女性患者9 例;其年龄为35 ~69 岁,平均年龄为(52±3.45)岁;其中患眼为左眼的患者有12 例,患眼为右眼的患者有14 例。

1.2 方法

为这26 例患者使用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疗法进行辅助治疗,方法是:1)患者入院后,对其视力、眼压及虹膜新生血管的情况进行详细的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对其虹膜新生血管的情况进行分级。2)严格控制患者的血糖和血压,每天使用抗生素滴眼液对其患眼进行清洁。3)在患者接受护理的两天后,在其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方法是:(1)使用0.5%的聚维酮碘对患者的结膜囊进行冲洗后,对其眼部进行消毒和麻醉。(2)对患者的患眼前房进行穿刺,以降低其眼压。(3) 在患者患眼的巩膜缘后3.5 mm 处垂直进针,进针深度为6 mm。向患者患眼的玻璃体腔内注射0.05 ml 的雷珠单抗。注射完毕后,使用无菌棉签按压注射点30秒,以防止药液反流。同时在患者患眼的结膜囊处涂抹适量的氧氟沙星眼膏[2]。

1.3 观察指标

观察这26 例患者的视力情况、眼压情况及虹膜新生血管的消退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对本次研究的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2.0 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 标准差(±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P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接受治疗前后患者的视力情况及眼压情况

接受治疗前,这26 例患者视力的平均值为0.142,SD值为0.085。其眼压的平均值为42.265 mmHg,SD 值为6.189 mmHg。接受治疗后,这26 例患者视力的平均值为0.275,SD 值为0.124。其眼压的平均值为15.864 mmHg,SD 值为1.786 mmHg。与接受治疗前相比,所有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其视力的平均值及SD 值均更高,其眼压的平均值及SD 值均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详见表1。

表1 接受治疗前后患者的视力情况及眼压情况

2.2 接受治疗后患者虹膜新生血管的消退情况

接受治疗后1 周,患者虹膜的新生血管均有不同程度的消退。接受治疗后6 个月,所有患者虹膜的新生血管均全部消退且其病情均未复发。

3 讨论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是一种病因非常复杂的眼病。该病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眼痛、畏光、眼压升高、虹膜新生血管等。以往,临床上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方案主要是抑制其患眼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分泌。使用传统的药物不能根治新生血管性青光眼。雷珠单抗是一种新型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该药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亲和力较强,可阻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其他受体结合,进而达到抑制血管新生的目的。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与接受治疗前相比,所有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其视力的平均值及SD 值均更高,其眼压的平均值及SD 值均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接受治疗后1 周,患者虹膜新生血管均有不同程度的消退。接受治疗后6 个月,所有患者虹膜新生血管均全部消退且其病情均未复发。这说明,在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辅助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效果显著,可有效地提高患者的视力水平,降低其眼压。

猜你喜欢
血管性虹膜眼压
血清尿酸水平在血管性痴呆中的风险预测
双眼虹膜劈裂症一例
眼压自测法——指测法
血管性痴呆 早发现、重预防
“刷眼”如何开启孩子回家之门
一种基于虹膜识别技术的车辆启动系统
轻压眼球自测眼压
“刷眼”如何开启孩子回家之门
不同抗青光眼眼药对开角型青光眼 h眼压的影响观察
血管性痴呆,预防胜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