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行超早期尿激酶溶栓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分析

2020-08-17 07:11
当代医药论丛 2020年12期
关键词:尿激酶溶栓入院

李 春

(海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海南 五指山 572299)

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ACI)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1]。此病的发病原因主要是患者局部的脑动脉出现粥样硬化斑块和血栓,导致其动脉管腔狭窄或闭塞,使其局部脑组织发生缺血缺氧性坏死。临床实践证实,越早对ACI 患者进行溶栓治疗的效果越佳。本文主要是研究用尿激酶对ACI 患者进行超早期溶栓治疗的效果。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础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141 例ACI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入院的时间为2018 年2 月至2019 年7 月,其病情均符合ACI 的诊断标准,且均经影像学检查得到确诊。将这些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和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超早期组(发病至入院的时间<4.5 h)、早期组(发病至入院的时间为4.5 ~6 h)和对比组(发病至入院的时间>6 h),每组各有47 例患者。超早期组患者的年龄为52 ~75 岁,平均年龄为(62.74±2.43)岁;其发病至入院的平均时间为(3.12±1.34)h,入院时其平均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为(18.45±3.26)分;其中,女性患者有20 例,男性患者有27 例。早期组患者的年龄为50 ~76 岁,平均年龄为(61.56±2.81)岁;其发病至入院的平均时间为(5.33±0.65)h,入院时其平均的NIHSS 评分为(18.22±3.05)分;其中,女性患者有21 例,男性患者有26 例。对比组患者的年龄为51 ~74 岁,平均年龄为(61.41±2.05)岁;其发病至入院的平均时间为(9.56±1.74)h,入院时其平均的NIHSS 评分为(18.30±3.18)分;其中,女性患者有22 例,男性患者有25 例。三组患者除发病至入院的时间外的基础资料相比,P >0.05。

1.2 方法

入院后,对三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如清除氧自由基、降低颅内压、改善微循环、抗血小板聚集等)。在此基础上,用尿激酶对超早期组患者进行超早期溶栓治疗,即在其发病后的4.5 h 内对其进行溶栓治疗,方法是:将100万IU 的尿激酶(生产企业:马鞍山丰原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 H34021693;规格:100 万IU/支)溶于250 ml 的生理盐水中,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滴注的时间为30 ~45 min[2]。在对早期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用尿激酶对其进行早期溶栓治疗,即在其发病后的4.5 ~6 h内对其进行溶栓治疗,尿激酶的用法与超早期组患者相同。在对对比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用低分子量肝素钠(生产企业:上海复旦复华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41788;规格:1 ml:2500 AXaIU),其用法是:皮下注射,每次用药100 IU/kg,每天用药2 次。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标准

治疗后,比较三组患者的NIHSS 评分及Barthel 指数评定量表(Barthel 指数)的评分。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严重程度与其NIHSS 评分呈正相关,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与其Barthel 指数评分呈正相关。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根据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NIHSS 评分和Barthel 指数评分将其疗效分为无效(治疗后其NIHSS 评分减少<18%,其Barthel 指数评分<50 分)、有效(治疗后其NIHSS 评分减少18% ~45%,其Barthel 指数评分为50 ~74 分)、显效(治疗后其NIHSS 评分减少46%~89%,其Barthel 指数评分为75 ~94 分)和基本治愈(治疗后其NIHSS 评分减少≥90%,其Barthel 指数评分≥95 分)。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22.0 软件处理本研究中的数据,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²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用t 或F 检验,P <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后三组患者的NIHSS 评分及Barthel 指数评分

治疗后,超早期组患者的NIHSS 评分低于早期组患者与对比组患者,其Barthel 指数评分高于早期组患者与对比组患者,P <0.05;早期组患者的NIHSS 评分低于对比组患者,其Barthel 指数评分高于对比组患者,P <0.05。详见表1。

表1 治疗后三组患者的NIHSS 评分及Barthel 指数评分(分,±s)

表1 治疗后三组患者的NIHSS 评分及Barthel 指数评分(分,±s)

组别 例数 NIHSS 评分 Barthel 指数评分超早期组 47 7.23±1.39 84.61±6.35早期组 47 11.57±2.03 75.98±5.19对比组 47 13.79±2.45 63.57±4.75 F 值 15.966 16.328 P 值 <0.05 <0.05

2.2 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超早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早期组患者与对比组患者,P <0.05。早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比组患者,P <0.05。详见表2。

表2 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3 讨论

ACI 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此病患者脑缺血持续的时间越长其神经功能缺损的程度就会越严重。有报道称,在ACI 患者发病后的4.5 h 内对其进行溶栓治疗能显著改善其病情,促进其受损神经功能的恢复[3]。在此病患者发病后的4.5 ~6 h 内对其进行溶栓治疗虽然也可取得一定的效果,但其疗效远不如在其发病后的4.5 h 内进行溶栓治疗的效果。而在ACI 患者发病6 h 后则不能对其进行溶栓治疗。尿激酶是一种丝氨酶蛋白酶,可将内源性纤维蛋白溶解为纤溶酶,而纤溶酶能降解纤维蛋白凝块和血循环中的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Ⅴ和凝血因子Ⅷ等,进而可发挥溶栓的作用。

由本研究的结果可知,用尿激酶对ACI 患者进行超早期溶栓治疗能减轻其神经功能损伤,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猜你喜欢
尿激酶溶栓入院
不同浓度尿激酶在PICC导管堵塞再通中的应用进展
超早期脑梗死痰瘀阻络证患者经活血化瘀法联合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入院教育指南(2021年版)》解读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溶栓期血压变化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疗效及预后的关系
在急性脑梗塞中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的有效性评价
护理管理在急性脑梗死超早期静脉溶栓中的应用观察
超声针联合微泡干预尿激酶溶解体外血凝块
入院24h内APACHE Ⅱ评分及血乳酸值对ICU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动静脉联合溶栓及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