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法治疗脑卒中后偏瘫的效果观察

2020-08-17 07:11焦统升张艳波
当代医药论丛 2020年12期
关键词:偏瘫康复训练针刺

焦统升,张艳波

(江苏省新沂市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江苏 新沂 221400)

脑卒中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该病的发生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单纯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的效果并不理想,其患侧肢体功能的恢复速度较慢[2],其预后较差。故临床上将该方法与针刺法联用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进行治疗,以改善其预后。本文主要是探讨联用针刺和康复训练法治疗脑卒中后偏瘫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是我院收治的60 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排除由其他原因引起偏瘫、合并有严重的糖尿病、合并有严重心、脑、肾疾病的患者。其中,有男性35 例,女性25 例,其平均年龄为(61.49±9.36)岁。将这些患者平均分为1 组和2 组,其一般资料相比,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方法是:为患者使用神经节苷酯、头孢吡肟进行治疗。神经节苷酯〔生产企业:上海脑力键生物医学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卫食健字(1996)第051 号,规格:10 ml/支〕的用法是:口服,2 支/d。头孢吡肟(生产企业:深圳致君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7819,规格:0.5 g/瓶)的用法是:取1 ~2 g 的头孢吡肟,将其加入到生理盐水中进行静脉滴注,2 次/d,共治疗30 d。在此基础上,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康复训练。方法是:1)按顺序对患者进行四肢关节的被动训练。对患者的肩关节进行屈曲、伸展、外展、内收、内旋、外旋训练;对其肘关节进行伸展、屈曲训练;对其前臂进行旋前、旋后训练;对其腕关节进行背屈训练;对其手指进行伸展、屈曲训练;对其髋关节进行屈曲、伸展、外展、内收、外旋、内旋训练;对其膝关节进行屈曲、伸展训练,对其踝关节进行背屈、旋转训练。每次训练20 min,每日训练3 次。2)指导患者进行坐姿训练。待患者能够平稳地取坐位后,指导其练习平衡站立。在指导患者进行站立训练时,先指导其前后摆动患侧下肢,然后做踏步、屈膝、伸胯的动作。指导患者进行患侧下肢的负重训练,在训练期间使其健侧下肢向前或向后移动,或指导其进行拄拐行走训练。每次训练20 min,每日训练3 次。3)指导患者进行语言训练。方法是:让患者读报纸、看电视、听收音机,以强化其听力及记忆力。为患者展示卡片、图片、实物,指导其发音。确保患者每日训练的时间>1 h。4)指导患者进行手部精细动作训练,训练的内容包括系纽扣、拨算珠、抓木钉、搭积木等。指导患者进行洗漱、如厕、穿脱衣服、进餐等训练。对1 组患者进行针刺治疗。选取的穴位是:下肢的足三里穴、环跳穴、丰隆穴、血海穴、委中穴、太溪穴、太冲穴、复溜穴、涌泉穴等;上肢的后溪穴、曲池穴、尺泽穴、少海穴、极泉穴、合谷穴、手三里穴、外关穴、养老穴等。对选取的穴位进行常规消毒后,采用平刺法进针至皮下0.5 ~1.0 寸。针刺得气后,反复提插捻转针体,针刺两个穴位的间隔时间为1 min,1 次/d,10 d/1个疗程,共治疗5 个疗程。

1.3 疗效评定标准

1)在治疗前后,采用Barthel 指数评定量表评估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该量表包括进食、洗澡、修饰、穿衣、如厕、控制大便、控制小便、移动床椅、平地行走、上下楼梯等内容。总分为100 分,患者的得分与其日常生活能力呈正比。2)在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定法(FMA)评估两组患者肢体的运动能力。该量表包括上肢运动功能和下肢运动功能两部分内容。上肢运动功能的总分为66 分,下肢运动功能的总分为34 分。患者的得分与其肢体功能呈正比。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2.0 统计软件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 标准差(±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P <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治疗前,两组患者Barthel 指数评定量表的评分及FMA 的上肢运动功能评分、下肢运动功能评分相比,P >0.05。治疗后,1 组患者Barthel 指数评定量表的评分及FMA 的上肢运动功能评分、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均高于2组患者,P <0.05。详情见表1、表2。

表1 在治疗前后两组患者Barthel 指数评定量表评分的比较(分,±s)

表1 在治疗前后两组患者Barthel 指数评定量表评分的比较(分,±s)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1 组 30 46.28±5.39 72.49±7.41 2 组 30 44.23±5.42 65.38±6.47 t 值 1.469 3.959 P 值 0.147 0.000

表2 在治疗前后两组患者FMA 评分的比较(分,±s)

表2 在治疗前后两组患者FMA 评分的比较(分,±s)

组别 例数 时间 上肢运动功能评分 下肢运动功能评分1 组 30 治疗前 37.25±4.39 19.62±2.74治疗后 50.35±5.50 28.64±3.38 2 组 30 治疗前 37.51±4.47 18.97±2.64治疗后 43.66±5.84 23.55±3.20

3 讨论

有研究结果显示,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可有效地避免其发生肌肉挛缩,加快其患肢肌力及运动能力的恢复[3]。在本次研究中,在对两组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期间,加强对其患侧肢体进行被动的活动训练,以改善其自理能力[4]。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在进行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对其进行针刺治疗,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针刺法是中医治疗脑卒中后偏瘫的一种常用方法,可起到疏通气血、调和经脉的作用。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进行针刺治疗,可有效地改善其机体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促进其患侧脑神经功能的恢复[5]。另有研究结果显示,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进行针刺治疗可扩张其脑血管,增加其脑组织的血液灌注量,提高其患肢的肌力[6]。

总之,联用针刺法和康复训练法治疗脑卒中后偏瘫的效果较为理想。

猜你喜欢
偏瘫康复训练针刺
慢阻肺缓解期患者行肺康复训练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痉挛型偏瘫患儿注意力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猕猴脊髓损伤康复训练装置的研制
清明的雨
听觉脑干植入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针刺镇痛的临床研究进展
气压差减重步行康复训练系统设计
单纯针刺与针刺配合半夏白术天麻汤的治疗对比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