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腹疝囊高位结扎术和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效果对比

2020-08-17 07:11余国华
当代医药论丛 2020年12期
关键词:结扎术疝的疝囊

余国华

(贵州省遵义市玉屏侗族自治县人民医院普外科,贵州 遵义 554000)

小儿腹股沟斜疝是临床上的常见病。以往,开腹疝囊高位结扎术是临床上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常用术式。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被广泛地应用于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治疗中[1-2]。本文主要对比用开腹疝囊高位结扎术和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2018 年9 月至2019 年9 月期间贵州省遵义市玉屏侗族自治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2 例腹股沟斜疝患儿。按照随机数表法,将这72 例患儿分为Control组(n=36)和Research 组(n=36)。在Control 组患儿中,有男22 例,女14 例;其年龄为3 ~10 岁,平均年龄为(4.8±1.3)岁;其病程为2 ~16 个月,平均病程为(8.8±0.4)个月。在Research 组患儿中,有男20 例,女16 例;其年龄为3 ~10 岁,平均年龄为(5.2±1.1)岁;其病程为2 ~16个月,平均病程为(9.1±0.1)个月。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相比,P >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是:1)患儿的病情符合小儿腹股沟斜疝的诊断标准,并被确诊。2)患儿的家长同意参加本次研究,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3)患儿不存在绞窄疝或嵌顿疝。其排除标准:1)患儿合并有精神疾病。2)患儿合并有先天性心脏病。3)患儿合并有上呼吸道感染。4)患儿合并有隐睾。5)患儿的睾丸鞘膜腔内存在积液。

1.3 方法

对Control 组患儿进行开腹疝囊高位结扎术。方法是:1)告知患儿的家长让患儿在术前6 h 内禁饮禁食。2)协助患儿取仰卧位,并对其进行全身麻醉。3)在患儿患侧的下腹部做一个长度为4 cm 的横切口。4)逐层切开其皮肤、皮下组织、腹外斜肌腱膜等,充分暴露其疝囊。5)对患儿的疝囊进行探查,并对其疝囊进行离断及结扎。6)完全剥离疝囊后,依次修补其腹外斜肌腱膜、腹横筋膜等。7)关闭手术切口。对Research 组患儿进行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具体的方法是:1)告知患儿的家长让患儿在术前6 h 内禁饮禁食。2)协助患儿取仰卧位,并在其臀部下方垫一个软垫。3)对患儿进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4)在患儿脐部的上缘做一个长度为5 mm 的弧形切口,并为其建立人工气腹。将人工气腹的压力控制在6 ~8 mmHg。5)经弧形切口置入腹腔镜及套管针。6)在腹腔镜的直视下,观察患儿患侧腹股沟区域的输精管、卵巢、精索血管、疝囊内环的大小等。7)在患儿患侧的麦氏点或反麦氏点处做一个长度为5 mm 的手术切口,并通过该手术切口向其腹腔内置入带有4 号丝线的穿刺针。8)在辅助钳的帮助下,将带有4 号丝线的穿刺针沿内环口的一侧刺入其内环口的底部,并将穿刺针上的丝线留在内环口的底部,然后,缓慢地撤出穿刺针。9)在辅助钳的帮助下,将带有4 号丝线的穿刺针沿内环口的另一侧刺入其内环口的底部,并将其内环口底部留的丝线带出其体外。10)拉紧丝线的两端,结扎并关闭内环口。11)完全剥离疝囊后,消除人工气腹,并撤出腹腔镜。12)关闭手术切口。术后,对两组患儿均进行止血、补液等常规治疗。在此期间,密切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和术后并发症(切口感染、阴囊水肿或血肿)的发生率。将患儿的临床疗效分为以下三个等级:1)显效:治疗后,患儿腹痛、腹胀、呕吐等症状完全消失,其未发生术后并发症。2)有效:治疗后,患儿腹痛、腹胀、呕吐等症状有所缓解,其发生较轻的术后并发症。3)无效:治疗后,患儿腹痛、腹胀、呕吐等症状未得到缓解,其发生严重的术后并发症[3]。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处理

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均采用SPSS 17.0 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以P <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

治疗后,Research 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Control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

2.2 两组患儿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治疗后,Control 组患儿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22.22%)高于Research 组患儿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2.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3 讨论

腹股沟斜疝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明确。有研究表明,腹股沟斜疝的发病可能与睾丸下降不全、睾丸腹膜鞘状突未闭合、腹股沟管发育不良及腹壁薄弱等有关。腹股沟斜疝患儿若未能及时接受有效的治疗,可发生嵌顿疝、绞窄疝等,从而危及其生命。大量的研究表明,对腹沟股斜疝患儿进行开腹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效果虽然较好,但其术后并发症较多[4-5]。腹腔镜下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具有创伤性小、患儿术后恢复快、手术切口小等特点。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治疗后,与Control 组患儿相比,Research 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更高,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这说明,与进行开腹疝囊高位结扎术相比,对腹股沟斜疝患儿进行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的临床效果更好,可有效地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猜你喜欢
结扎术疝的疝囊
不同假疝囊处理方法对腹腔镜下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术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比较
腹腔镜经腹腔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联合腹股沟小切口治疗特殊类型腹股沟疝
腹腔镜下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鞘膜积液
疝气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的疗效观察
成人腹股沟疝囊内面病理及细菌学观察
新生儿先天性膈疝的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
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联合改良B-Lynch缝合术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效果观察
结扎术联合消痔灵注射治疗嵌顿痔疗效分析
为什么会得疝气?疝的病因分析
脾脏切除术中应用可吸收止血结扎夹的效果观察